如果說2011年,有哪兩部小清新類型的電影火爆電影院的話,那麼一部就是《失戀三十三天》,一部就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這兩部小清新類型的電影的逆襲,讓人看到了在一片大片的老套的套路中,逃出去的希望,不僅僅只有那些大製作,小製作的片子,也可以這麼給力。
但是《失戀三十三天》現在可以說的上是沒有什麼版權的問題,但是現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卻是有版權的問題,早在去年的時候,九把刀就出版了這本書,而最後在11年,真正讓這個名字響徹華語大地。
其作者是78年出生的九把刀,被臺灣媒體封爲金庸傳人,又被譽爲“網絡文學經典制造機”。
作家有很多類型,有專門寫愛情的、科幻的、武俠的……但九把刀,他幾乎什麼題材都會寫,而且寫得很好。他的小說有着金庸的一大特徵——看後令人回味無窮的魅力他小說最大的特點是:有趣。
在爆笑之餘還可以深深地被感動、被啓發,可不是一般作家可以做到的事情以前有一段時間一直流行這麼一段話,養最蠢的狗,交最賤的朋友,看周星馳的電影,聽周杰倫的歌,看九把刀的小說。
連柴智屏強力都說:“對我而言,九把刀的作品可是具備了殺傷力,總是讓我爲了想閱讀他的書而不能專心工作,故事總是一開始就吸引我的目光,讓我忍不住想繼續看下去。”
www▪TTKΛN▪¢O
雖然,柴智屏會這麼說,張毅成敢保證有一半以上的因素,是因爲,九把刀是柴智屏旗下的簽約作者,但是不管怎麼說,九把刀的小說確實非常好。
原本九把刀的名氣只在臺灣地區,但是隨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爆紅,九把刀的名字,開始漸漸在內地也爲人所知了,很多人都知道,原來臺灣還有這樣的一位作者,原來臺灣還是有電影沒死的。
一貫以來,臺灣的電視行業很強勢,綜藝娛樂節目亞洲文明,偶像劇也是行銷亞洲,但是就電影來說,那就基本沒給力過,這是臺灣電影人的一種悲哀,和以前統治亞洲的香港電影,以及現在接過香港電影大棒的內地電影相比,臺灣電影,基本不存在,只能是作爲電影傾銷地之一,甚至於某種意義上來說,大獲成功的《海角七號》也就只能是在臺灣內部成功而已,臺灣電影也因此多了一丁點的火星,至於說臺灣電影全面復興什麼的,那就真的只是笑話了。
復興也不是一部電影能做到的,而後來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算是給這句話添加了一個註腳吧。
而張毅成前世也很喜歡這部電影,因此這一世,就有想要將這部電影改編的想法,如果按照前世的情況看,可能九把刀要到11年纔會開始拍攝,現在問他買版權正是時候。
當然,到時候劇本還要改編不少,畢竟雖然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雖然打着小清新電影的名頭,但是其實還是有不少不和諧的戲份。
對此,各地都對此作出了限制,基本上都是P16以上才能看的,最少也是P12以上,這說明,按照內容來看,確實不是所有人都是和看的。
而最誇張的是馬來西亞,由於當地政府認爲《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並不符合未成年的人觀看,所以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列爲限制級電影,並且規定超過18歲的方能進電影院收看。
對此,社會各階層人士有了不同的見解。大多數的人都對此感到非常憤怒,害得大家都無法觀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青年們都紛紛怒罵。
更有網友在官方面子書粉絲專頁怒罵大馬電檢局。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雖然被評級爲18,但是仍有小部分的畫面已被刪減。《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大馬引起一股《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風潮,幾乎場場爆滿。
當然,這些馬來西亞人,可能不知道,比他們馬電更腦殘的是中國廣電局,在其他國家都是按照年齡層次來分級的,而在中國,只有能看和不能看兩種。
這種坑爹的制度,從一開始就是爲了保證所謂的純潔度,不被資產階級思想給腐朽,不過這種制度在隨着網絡的不斷髮展而慢慢變得……名存實亡,最後能騙的只能是廣電局自己,坑的就是中國電影的爹,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鎖鏈,鎖着中國電影的發展。
不過這也足以見得《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到底是有多麼火了,由於種種坑爹的原因,《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票房並不算太好,可能比只在內地上映的《失戀三十三天》還差一些,但是如果說影響力的話,恐怕比《失戀三十三天》還要強,《那些年》一出,幾乎到處都是掛着《那些年》名號的節目啊,視頻什麼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歌曲》,《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電視劇》?
總之各種版本的那些年,層出不窮,可想而知當年有多紅了,現在張毅成就是要將他買下來,然後推廣出去,一部電視劇,或者電影,在張毅成看來,劇本是最重要的,這個是根本。
張毅成一直這麼認爲,尤其是這種有原著的作品的就更要注意劇本上的改編了,前世的時候,所謂的什麼新的《四大名捕》,對名著已經是改編到誇張的地步了,基本上是一個新的故事了,溫瑞安更是直言,那已經不是我的故事了,金庸他們雖然對每次改編的人都持以肯定的態度,但是其實對於他們的胡亂改編也是非常不滿的。
————————————————————————第二更到!後面還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