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會議?如果誰真的把會議當做和平會議那麼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傻瓜,這不過就是一次劃分地盤的爭論而已。沒錯,就是爭論,因爲裡面有很多無法解決的矛盾,就是這些矛盾才讓會議不能安靜的進行。
德國現在是最大限制的國家,意大利尚且還能夠向北非發展而德國……東有東歐聯盟、西有法國,他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發動戰爭,因爲法國不可能爲避免戰爭而出讓自己的利益,英國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英法兩國現在能夠做的就是想辦法讓意大利滿足,只要意大利撤出軸心國相信單憑德國的力量並不能觸動英法的根基。東歐聯盟?德國不可能借路給東歐聯盟,而一旦借路那麼東歐聯盟最大的可能並非是攻打英法而是佔領德國,相比較而言德國還是比較好欺負一些並且對東歐聯盟有最大的利益。
攻打法國獲益的只是德國而已,而佔領德國,英法兩國有很大的可能坐視不理,這就是一盤爛賬各國互相利用的同時也互相戒備着。
和平會議世界各國多多少少有派遣來自己的代表,恩斯特會議上提出日本侵華的事情,對此日本很是不滿的進行抗議,他口中的侵略只是幫助那位已經退位多年的滿清皇帝重新奪回皇位而已,同侵略無關。
這就是口水仗,打起來沒有絲毫的意義,反過來日本還控告秦國侵略朝鮮半島,日本代表倒是不敢直接說東歐聯盟。可是直指秦國的意思也非常的明顯。誰不知道秦國並沒有自己的軍事力量。全部的陸軍都來自東歐聯盟直接指揮。
會議上英法兩國對意大利做出讓步,幾個北非殖民地將會轉移給意大利,對外英法宣稱的是政府財政無法支撐對北非這幾個殖民地的建設,因此低價出售給意大利王國。至於這低價指的具體是什麼價格,也許只有三國政府自己才清楚。
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很是猶豫糾結,北非的幾塊地方對意大利王國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補充,因爲擁有這幾個殖民地意大利王國就能夠突破現有的發展限制,就是有一。成爲德國那樣的存在也並非不可能。
跟着德國即便混到最後的勝利也不過如此。畢竟軸心國裡意大利只在輔助的位置上,人家德國纔是主角,他能夠佔到便宜也就是剩下的湯水而已。
如果單單是這樣,那麼不用多說墨索里尼會直接選擇投向英法陣營,可偏偏德國的背後還有東歐聯盟這個龐然大物,誰知道東歐聯盟會如何選擇?如果偏向德國,那麼德國最後獲勝的機率將會很大。
一個東歐聯盟已然能夠抗衡英法兩國,加上德國就是有美國的加盟英法依然不會是對手。蘇維埃?現在這就是一個被忽視的角色,只因爲東歐聯盟一旦發威,它甚至擋不住洶涌的東歐聯盟陸軍一週。
同歷史有很大差別的也許就是日本將會退出軸心國。準確來說應該是被驅逐,但這並不意味着日本會成爲戰勝國。只因爲他的對手是東歐聯盟、是恩斯特。弗朗茨。
會議的第一天幾乎就是白白浪費,因爲正常會議幾乎就在爭吵中度過,不過話說回來,這種事情但凡不爭吵都不太可能。、
中場休息,一些小國的元首、總統開始觀賞起華沙的美景,幾年的時間華沙的變化非常大,華沙已經具備現代化大都市的雛形,只是沒wifi、手機這種東西而已,不過整個城市已經很少擁有馬車,大部分都是現代化車輛。
華沙股市交易中心幾乎是整個歐洲的金融中心,全球的金融危機之中只有它依然屹立在這裡,非但沒有裁員、跳樓的員工老闆,甚至還比往日更要繁榮很多,進進出出這裡每一個小時流通的資金都有可能超過幾千萬上億歐元。
相比較起來,布拉格開始漸漸淪落爲古典之都,那裡還保持着自己的傳統,街道上經常會出現一些燕尾服、黑色高禮帽的車伕以及他們的馬車。包括電影,布拉格的電影依然是那種比較傳統類型的紳士電影,布拉格也被稱之爲藝術之都。
華沙也開始有自己的電影節,不過同布拉格電影節相比,華沙的商業氛圍比較濃郁,電影自然而言也多半都是商業電影,很不被一些藝術人員喜歡可偏偏發展的速度遠超過那些文藝電影。
一個文藝片、一個商業片,幾乎布拉格和華沙已經引導世界電影的走向,什麼港城、什麼好萊塢同華沙、布拉格相比起來只是不值一提的小地方。當然,此時的港城還沒有迎來電影的黃金時期。
電影如此音樂也相同,華沙的音樂風格偏向於流行音樂,一些老藝人、戲劇家非常不喜歡這種風格的音樂,一些美國而來的樂隊經常會在報紙上遭到老藝術家們的批判,對此他們表示很冤枉的同時也快速的在這座城市得到自己的知名度。
一開始這些樂隊成員們還很是憤怒,我們也沒有招你惹你憑什麼就因爲一首音樂就如此的辱罵?可是隨着他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來聽他們的演唱,他們開始期盼那些老藝術家們在報紙上對他們進行批判,如果可以,他們甚至願意讓批判傳遍整個國家。
相比較那些老曲目,新的歌曲明顯朗朗上口而且簡單通俗,即便其中蘊含的深意和文藝氣息非常的小,也許這就是那些老藝術家們批判的主要原因。
金曲唱片明顯是傳統曲目的代表,隨着時間的發展和安妮的漸漸放權,金曲唱片已經沒有幾年前的壟斷姿態,大大小小上百家唱片公司狠狠的衝擊着金曲唱片的市場。這直接導致金曲唱片在1938年度直接丟掉東歐聯盟前十企業的稱號。
金曲唱片的新總裁曾不止一次找過安妮,希望她這位最大的股東能夠站出來幫助金曲唱片奪回屬於自己的榮譽。可此時的安妮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安妮,她的目光已經不光是自己的公司而是整個音樂市場。估計金曲唱片公司的高層們並不清楚,此時新崛起的十幾個唱片公司背後都多多少少有安妮的身影。
金曲唱片的沒落對於安妮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爲壟斷是很難讓整個行業興盛起來的,只有打破壟斷開始良性競爭,此時的行業纔是真正的巔峰時期。
就如同一個國家,春秋時期和秦皇統一時期,誰纔是巔峰?也許秦皇統一時期是巔峰,可是這樣的巔峰並不會持久,一旦短暫的巔峰過去,那麼損失的將會更多。
平衡纔是王道,這是恩斯特一直以來的看法,他也是這樣做的。對於東歐聯盟來說,蘇維埃不單單是降低英法戒備的工具,同時也是磨礪自己的工具。如果邊境上沒有蘇維埃,那麼東歐聯盟的陸軍戰鬥力能夠從奧匈帝國時期維持到現在?
答案非常明顯,那是不可能的,而擁有蘇維埃則不同。邊境上的陸軍士兵時時刻刻都戒備着,對於軍隊而言,越是艱苦的地方軍隊越是強橫,如同西伯利亞地區,他們的公民從出生開始就擁有非常優秀的體格。
世界的音樂,某方面來說正是安妮對金曲唱片的放權纔開始興盛起來,有一句話是在音樂界流傳很久……華沙的音樂影響東歐聯盟、東歐聯盟的音樂影響歐洲、歐洲的音樂影響全世界。而這句話的前面應該還有一句話,那就是安妮的態度影響華沙的音樂風向。
十幾種風格、上百種大小音樂種類,此時是音樂的巔峰,各種各樣的樂器都被製造出來,其中的大部分甚至就是那些歌手都是沒有見到過的。
幾年前音樂裡的華裔並不多,也許是傳統的思想作祟,可是隨着時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蔘加到這個行業,因爲他們喜歡上這樣的大舞臺、喜歡上這樣被人矚目,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個行業很賺錢。
一個普通的歌手一個月就能夠賺到其他人一年都賺不到的薪水,普通的歌手尚且如此,稍微有些成績的歌手自然更不用多說。
社會漸漸開始轉向金錢社會,面對這樣的轉變恩斯特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是一副怎麼樣的態度,是高興還是厭惡?他有些迷茫,可是他很清楚一點,面對這樣的事情他是無力阻擋的,只因爲這是大勢。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能夠讓恩斯特屈服的那麼也許就是這大勢,或者說天道、命運皆可,在這樣的規則之下恩斯特同一只螞蟻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華沙的街道幾乎就是萬國來朝,白種人、黃種人、黑人,他們相處的彷彿都非常的融洽,誰也不會因爲對方的膚色而吃驚、誰也不會因爲對方的膚色而歧視什麼,而這一切從恩斯特擔任摩拉維亞領主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