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現場樂隊伴奏演唱經歷的愛樂者,往往會發現一件讓他們很難受的事情,那就是速度。一會兒唱得快了,樂隊的伴奏拖到了演唱的後面;一會兒又唱得慢了,樂隊的伴奏趕到了演唱的前面。
當然,大多數出色的樂隊都會跟隨着歌手的速度來走,歌手加快速度他們伴奏的速度也會加快,反之亦然。不過這樣的跟隨也是需要時間的,哪怕很短,也還是有的。
沒有經過訓練的話,歌手與樂隊在演唱速度上的配合很難協調起來,這會讓歌手分心。歌手分心在演唱的速度上面,演唱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伴奏帶就不同。
伴奏帶的速度是固定死的,80就是80,100就是100,這個速度不會前後變化也是可以做變化的,只是不多。就算a段和b段的速度不一樣,找到規律也不難,而且找到之後下次也不會再繼續變化。
這當然更容易讓歌手掌握,但是同時也失去了演唱的靈活性。
這一點我們先不討論,以後有機會再說。單說這樣的情況下,唱慣了伴奏帶的愛樂者們,跟着樂隊現場伴奏來演唱,速度上面就很難掌握好。如果能夠做到,那麼又要恭喜了,這位愛樂者的節奏感一定是非常好的。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聽音感覺的不同。
伴奏帶從音響裡面放出來,跟現場樂隊真實樂器的聲音從音響裡面傳出來,這是完全不一樣的,聽感上面的變化有時候會讓一模一樣的伴奏變得完全不同。
形象一點來說明。
聽伴奏帶演唱,即使歌手的周圍全都是音箱,給歌手的感覺仍然是比較扁平的平面化的聲音。但是現場樂隊的伴奏,那就是被聲音完全包容的立體的感覺。
這就是所謂的“現場感”了。
這一點,在樂器上面體現得特別明顯,尤其是鼓。
順便說一下,伴奏帶裡的鼓,是沒有可能完全再現真鼓的那種音質的。錄音技術哪怕進步到了幾十年後,都沒有辦法完全錄制鼓的所有特性包括其它樂器都是如此,鼓特別明顯。因此,即使是再好的錄音再好的音響設備,都無法準確還原真鼓的現場演奏。這也是葉梓羨慕譚校長的原因了,能用真鼓來直接錄音,肯定在質感上是遠遠超過合成器中的音色鼓的。
這樣一種一種樂器疊加起來,聽感上的差距就很大了。再加上現場樂隊的立體感和包容感,不熟悉不習慣的話,一聽現場樂隊的演奏首先就會嚇一跳,很難找清方向。
“現場感”的不同會讓沒有經過訓練的歌手在演唱時非常難受。
因爲伴奏帶的平面感,演唱的聲音是突出在伴奏帶外面的,歌手很容易抓住自己的聲音控制自己的聲音。但是現場樂隊的包容感會讓歌手演唱的聲音混雜在樂隊聲音中間,即使將麥克風的音量調大,周圍的聲音仍然會將歌手的聲音包在裡面,歌聲的控制上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這就好像一個是對着鏡子看自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要化妝容易得很。另一個就是四周左右都是鏡子,而且在不停地搖晃,看清自己的難度倍增,化妝的難度同樣也是翻倍增加。
這樣很容易造成一個後果,就是歌手因爲聽不清自己的演唱而越唱越大聲,其實在觀衆席裡聽的話,歌手的聲音已經很大很大了。這樣一來,歌手很容易將自己的聲音唱破,而且很容易嗓子疲倦。
演出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用伴奏帶演唱的歌手往往會要求音響師加大伴奏帶的音量,而使用現場樂隊的歌手,則往往需要音響師給自己的話筒更大的音量。
這就是使用伴奏帶和現場樂隊的不同之處了。舞臺上安裝的那些返聽音箱,它的作用就是專門用來讓歌手聽清自己的聲音。這也是後來科技進步以後,歌手們上臺演唱都戴着耳機的原因了。
除了上述幾點,用伴奏帶演唱與現場樂隊演唱之間的差別還有很多,詳細說明的話足夠寫上一篇厚厚的論文。不過這是一本小說而不是一本理論著作,那就等主角有機會碰上了,我們再來一一詳述。
黃智健外號“阿三”,他是申城著名的“白玉蘭樂隊”的吉他手,也是樂隊隊長。
“白玉蘭樂隊”成立已有三年,一直在大都會附近不遠的一家“老勒克”歌舞廳訓練和駐場演出。三年來,這支樂隊以其專業的素質穩定的現場發揮以及出色地原創能力征服了所有的觀衆。
在葉梓的作品橫空出世之前,他們樂隊的原創佳作是支撐着申城流行歌壇跟隨時代腳步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們的歌曲在《流行歌曲排行榜》上也曾有過不俗的成績,只是因爲樂隊的風格問題沒能殺進前十。但是在申城,他們的歌迷數量是非常龐大的。
尤其值得特別提一句的是,樂隊的四位樂手和兩位主唱當中除了鍵盤手“小鈴鐺”,其他幾人都不是音樂學院專業的學生,他們是自學成才的典範。
“阿三”黃智健對於電視臺委託的這次訓練任務看得很重,能夠有機會與電視臺搭上關係,對於樂隊將來的發展肯定有利。但是對於眼前的這位歌手,黃智健就有點不耐煩了。
“噠噠噠”,鼓手楊正明敲了敲鼓邊,樂隊不得不再次停止了演奏。
“這都第幾次了?啊?第一拍後半拍才進唱,前面的重音提示那麼明顯,聽不到嗎?耳朵聾了?”
“不排了,先去練會了再說。”
沒等黃智健開口,楊正明就發飆了。鼓棒一扔,他氣呼呼地走到旁邊的沙發上坐下,點上根菸抽了起來。
黃智健張了張嘴,也沒說什麼,招呼着樂隊的其他成員休息一下。
正在排練的金巧貞拿着話筒,低着頭一幅手足無措的驚慌模樣。
也難怪鼓手楊正明會發火。
金巧貞這位不知什麼來頭的歌手,再次享受到了第一個訓練的特殊待遇。訓練得越早越多,對於樂隊伴奏演唱就越熟悉,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但是這第一次訓練她就搞砸了。
她在決賽的參賽曲目,一首是著名的西北風歌曲《信天游》,另一首選擇的是香江女歌手葉莉依的那首傳世金曲《大浪奔流》。ps:不能出現真實的地名,所以歌名也要改,唉
《大浪奔流》的排練很順利就通過了,這首歌不難,與樂隊的配合也比較簡單。但是輪到第二首《信天游》的時候,金巧貞卻在副歌進唱的地方足足卡住了五次之多,怎麼都踩不準那個節奏,總是在樂句的第一拍就開始了演唱。
這就難怪楊正明會生氣了。
說來也怪,《大浪奔流》的副歌也是在樂句第一拍的後半拍開始演唱,與《信天游》是一模一樣的。但是金巧貞能夠順利地演唱《大浪奔流》,可就是進不去《信天游》的這個節奏。這樣的情況放到誰身上都會大爲光火的。
兩首歌的確有點不同。
《大浪奔流》是顧家輝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顧先生所作的旋律在保證了流暢性十足的前提下,旋律的分句巧妙配合了粵語的發音和語感特點,這樣,歌手很容易就能順着節奏唱進去。
《信天游》則是以西北民歌旋律來做骨架,但是整首歌曲都採用了後半拍弱起的節奏型,說實話這兩者是有點打架的。而且這首歌曲的編曲有點粗糙,演唱的提示性不是非常明顯,歌手一不注意就容易提前進唱。
本來第一次沒進對地方就心裡發毛了,再被樂隊老師說上幾句,金巧貞就越來越慌越來越急,怎麼都找不準這個節奏了。
這其實就是經驗的問題,現在休息一下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等到心情平復下來再來演唱,就算金巧貞的樂感和節奏感稍微差一點,也是能夠完成這一次的訓練的。
不過到了香江總決賽上,金巧貞會不會慌亂之下再次出現這樣的問題,那就誰也說不清楚了。好在今天只是訓練的第一天,再接下來的這幾天裡,她完全可以抽空多排幾次,能不能熟練掌握那就全看她自己的了。
過了十分鐘,看見金巧貞仍然皺着眉頭在一邊小聲的唱着,樂手們抽完了煙正聚在一起聊天,葉梓站起身來走了過去。
前世二十幾年的夜場演出經驗在這個時候就完全發揮了作用,對他來說,與現場樂隊的配合就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夜場的演出可都是用樂隊來做現場伴奏的。其實葉梓根本不需要這次臨時的訓練,但是電視臺一再強調必須全員到場,作爲參加總決賽的五位選手之一,葉梓也不想破壞這個規定。
現在,葉梓是想趕緊將自己的排練走上一遍,算是應付交差。
訓練完成之後,雖然葉梓每天還是要來,但是他完全可以將合成器帶來,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也免得像今天這樣,白白耗費他一天的光陰。
新人新作,求點擊推薦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