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四勸君更盡一杯酒

二〇四、勸君更盡一杯酒

得知孫元起高升的消息,後廚使出了十二分力氣,倉促之間,竟把晚飯做得極爲豐盛。

老趙夫婦和保安們在偏房裡面用飯,隔了那麼遠,都能聽到他們歡呼雀躍、推杯換盞的聲音。孫元起和自己的幾個幕僚則在正堂落座,席間明顯安靜許多。幕僚們知道東翁即將離開湖北,都到得特別齊,連一直很少露面的陳乾生也難得地出現在酒桌上。

見酒菜齊整、各就各位,首席幕僚楊度率先舉起酒杯:“首先,讓我們恭賀大人榮升學部左侍郎!”

衆人一起舉杯:“恭賀大人榮升學部左侍郎!”

“謝謝諸位!”盛情難卻,孫元起唯有滿飲此杯。擱下酒杯,這才接着說道:“這回職位變動,其實是拍馬屁、吹牛皮換來的,算不上真本事。好比是偷來的鑼鼓,敲不得、打不得。你們的道賀,我是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大人此言差矣!”章士釗道,“所謂當官,無非是做事、做人。大清官場素來有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說法,認真想想,卻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不能取悅上官,如何能取悅於萬千士民?如果處理不好與上官的關係,又如何能處理好僚屬、臣民之間複雜的糾紛呢?所以說,要想做事,先要做人。大人在湖北政績斐然,是爲善做事;又能得到上官讚許首肯,是爲善做人。做人、做事兼擅,榮升是水到渠成,大人何愧之有?”

衆人聽得一齊點頭:“行嚴說出我等心中所想!”

楊度此時又舉起酒杯:“這第二杯酒,是恭賀大人成爲大清立國以來最年輕的漢人侍郎!”

孫元起端着酒杯,有些疑惑地看着楊度:難道清代還有這樣的吉尼斯紀錄?

楊度先乾爲敬,然後才慢慢解釋道:“大清官場中,漢人和滿人是大不一樣的。滿人可以憑藉世襲、門第,年紀輕輕就當上高官。比如振貝子(載振),二十八歲就能做商部尚書,三十一歲任農工商部尚書。再如崇實,翰林院散館後兩年之間,就從正七品翰林院編修升至正三品戶部左侍郎。”

“滿清皇族子弟幾歲、十幾歲當皇帝、做親王郡王也多得是,尚書、侍郎算得了什麼?”陳乾生插話道。見大家都盯着他,他連忙喝掉杯中酒:“抱歉抱歉,皙子兄請繼續。”

“至於我們漢人,雖然也有世襲、捐納等進入仕途的方法,畢竟是少數,終究還以科舉爲正途,而科舉中又以進士爲正途。古語有云: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足見中進士的不容易。自立國以來,大清共開科112次,考取滿漢進士兩萬七千名。這些人具體年齡難以盡知,不管從各科狀元中可以窺知一二。”楊度抽出摺扇,開始得瑟:

“這114位狀元中,奪魁時一半以上都已三四十歲。最年老的當數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狀元王式丹,當時已經五十有九。而最年輕的,是於文襄公(敏中)、戴文端公(衢亨)和潘文恭公(世恩)三人,都才24歲。然而,於文襄公、戴文端公任侍郎時已四十開外,只有潘文恭公是三十三歲任禮部右侍郎,與大人一般年紀。但大人是學部左侍郎,左侍郎本來就在右侍郎之上,學部次序又在禮部之前,所以大人還是穩勝他一籌的!…,

“當然,進士中還是有更年輕的。據說前明的喬庭桂十五歲便中了進士,真是駭人聽聞!我大清自然也有不少年少才俊,據我所知,朱文正公(珪)便是十七歲中進士的。他在112科、近三萬名進士中足以佔據前三之位,不過他當侍郎時已經年過五十了。

“在道、鹹年間,士林多以點翰林爲仕官捷徑,認爲由翰林院編修、檢討十年可官至侍郎。然而這又談何容易?驚才絕豔、官運亨通如曾文正公(國藩),從翰林院散館到擔任禮部右侍郎,也花了9年時間。何況其他人!即便如此,要想在三十三歲前任侍郎,也必須在二十三歲前翰林院散館,即二十歲前中進士。這十多年裡,家中還不能有親人去世,因爲一旦守喪,少不得又要耽擱一到三年工夫。

“一來二去,就讓你成爲了大清立國以來最年輕的漢人侍郎!爲了這個,還不值得幹一杯麼?”

算你狠!孫元起只好苦笑着把杯中酒喝掉。

剛吃了幾筷子菜,楊度又第三次舉起酒杯:“第三杯酒,祝願大人步步高昇,早日得展胸中錦繡!”

“蒙您吉言!”孫元起不再反抗,直接乾杯。

林紓放下酒杯,緩緩地說道:“照此看來,大人他日可爲黑頭公啊。”

黑頭公?包黑子麼?

“黑頭公,就是頭髮尚黑,便已經位列三公。”林紓知道自己的東家沒啥文化,接着就解釋道,“如今三公純屬虛銜,不過官至大學士、軍機大臣,也約略等同古時候的三公了。”

孫元起心道:哥幾個醒醒,別說醉話啦!清王朝還有三年時間就翹辮子了,哪裡還會再有什麼大學士、軍機大臣?

劉師培看到孫元起一臉不信的表情,掰着指頭說道:“大人你別不信,畏廬先生的話還是大有可能的。經過前年的官制改革,學部位置僅次於外務、民政、度支三部,在陸軍、海軍、法、農工商、郵傳等五部之前。左侍郎與尚書之間又只是一步之遙,只要不出差錯、運作得力,四十歲前成爲一部尚書大有希望!只要當上尚書,三五年時間,入軍機、授任大學士都是手到擒來!”

楊度也點頭讚許:“申叔說的沒錯,但最關鍵還是侍郎和尚書之間那一步。別看侍郎和尚書之間彷彿近在咫尺,其實卻是一道很多人難以跨越的鴻溝。僅舉我們湖南鄉賢徐樹銘爲例。

“他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進士。光緒十四年(1888),由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署任工部右侍郎;十五年(1889),正式調任工部右侍郎;十九年(1893),升任兵部右侍郎;二十一年(1895),轉爲左侍郎;二十二年(1896),以兵部左侍郎兼署刑部右侍郎;二十三年(1897),調任吏部右侍郎,旋即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九年之間,歷任工、兵、刑、吏四部侍郎,最終只不過是從之前的左副都御史升了一級,成爲左都御史,連尚書的邊兒都沒摸着!

“大人此次榮升,可謂春風得意。不過到京城之後,希望能低調做人,認真結交諸位上官和同僚,爭取早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孫元起見楊度又有端杯敬酒的趨勢,連忙反客爲主,先端起酒杯:“敝人自到湖北之後,庶務多有賴於諸君。今天能有些許業績,並蒙擢升,感激良多。謹以杯中酒水,向各位致以誠摯謝意!”…,

喝完之後,孫元起拿起酒壺給諸人斟滿,順便問道:“皙子,朝廷發來的諭旨裡,提到新任提學使是誰了麼?”

“沒有。”

“那就好。如此一來,我們應該有一個星期到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來處理湖北的剩餘事務。”孫元起放下酒壺,“大家再辛苦一段時間,等事情結束,我們到北京之後好好樂呵樂呵。”

“去北京啊……”諸位幕僚頓時神色各異。

幕僚好比後世官場的秘書,領導每換一個職務,幕僚就跟着換一批,只有少部分忠心耿耿、志趣相投的死黨纔會跟着領導到處東奔西跑,乃至服務一輩子。這五個人雖然未必都是做幕僚的料子,比如林紓天天都在忙他自己的譯稿、陳乾生則動輒十天半個月不見人影,然而畢竟相處兩三年,關係非常融洽,孫元起還是希望大家都能跟着去北京的:“大家不用擔心京城米貴,居大不易。到了京城,諸位薪金會比在湖北時多出五成。而且我在後海有套宅子,住上幾十口人都沒有任何問題!”

諸位幕僚相互望了望,沒有說話。

“當然,如果不想去北京也請儘早說,我爭取給大家在湖北謀個體面的差事。”十個指頭還有長短,何況各位幕僚都是有文化、有思想的俊傑呢?孫元起知道“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所以也不強求,“大家如果沒想好,也不用着急回答,反正還有一段時間。”

楊度停下手中的扇子,瞪着孫元起:“百熙,當年一道從日本回國的時候,你曾允諾苟富貴,勿相忘,如今還算數不?”

“自然算數,只要皙子不嫌棄!”

楊度擱下扇子,雙手端起酒杯:“既然如此,以後就叨擾啦!”

“小弟歡迎還來不及呢!”孫元起沒有任何推脫,杯到酒幹。

現今的五位幕僚中,對孫元起幫助最大的無疑是楊度。有了他的協助,官場上勾心鬥角的事情再也不用麻煩自己費腦筋。所以對於楊度的表態,孫元起持十二萬分的歡迎。

坐在孫元起右手邊的林紓也捻着鬍子說道:“老夫翻譯泰西文字,請教於百熙之處甚多,不知百熙能繼續賜教否?”

林紓是近代著名的翻譯家,古文功底極爲深厚,往往口述者還沒說完,他就已經寫好了。但他卻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不懂外語,無法選擇合適的底本,決定權全在口譯者的手上。因此,他曾鬧過一些笑話,比如把名著改編或刪節的兒童讀物當作名著原作,把莎士比亞和易卜生的劇本譯成小說等。

孫元起雖然沒讀過幾本外國文學名著,可是沒吃過豬肉還見過豬跑麼?經常提出一些富有參考價值的建議。再加上在歐美又認識那麼多熟人,總能爲林紓找到最可靠的底本。林紓對此也頗爲感謝,在譯作的前言、後記中一再提到孫元起的襄助。

孫元起再次端起酒杯:“畏廬先生說什麼賜教?實在是折煞後學了。非常歡迎您一起去北京,後學還想向您請教桐城文字呢!”

劉師培也不甘示弱:“小弟願隨百熙到北京!”

章士釗沉吟片刻,也答應了。

只有陳乾生有些歉意地說道:“百熙兄,小弟自知不是當幕僚的材料,這幾年又忙於自己的事情,對於衙門沒有任何幫助。然而你對小弟並無一句埋怨之詞,小弟實在是既羞且愧!如今百熙兄榮升左侍郎,想來幕下會有更多俊才,小弟恰好在湖北還有些俗務未料理完,就不隨大家去北京了。辜負百熙兄好意,還望見諒!”

“既然仲甫有意留在湖北,那愚兄有什麼可以效勞的呢?”說實話,孫元起對陳乾生的去留還真不太在意。

“如果可以的話,小弟想請百熙兄把我安排到法政學堂,哪怕當個雜役也行!”

如今湖北法政學堂主要是王寵惠和宋教仁在處理校務,可以想見,裡面到處洋溢着**的氣息。陳乾生此去的目的,如同和尚頭上的蝨子——明擺着就是要拉幫結派準備造反。

孫元點頭:“這應該沒什麼問題!”

雖然現在已經有諭旨,畢竟還沒有正式離職。即便已經離職,在法政學堂安排一個監督或教務長,衝着自己的面子,難道陳夔龍或後來的提學使還能說出什麼來?

隨後,又補充道:“仲甫到了法政學堂,凡事要三思而後行,一切總要以學生安全和學校大局爲重。”

陳乾生微微一鞠躬:“小弟受教了!謹以杯酒,感謝這些年對陳某的關照,也祝大人步步高昇!”

四五七太白秋高助發兵一五三五日京兆竟何如四二〇聞道長安似弈棋208 春在溪頭薺菜花四四二聞聲一半卻飛回二四二紙船明燭照天燒九四二七驀地一聲如雷響二七五雄雞一唱天下白四三九九繫馬高樓垂柳邊十二七五雄雞一唱天下白十三四十四綠天便擬借名庵四七一三千犀甲擁朱輪一三九紅髯碧眼知何意四五六馬上固慚消髀肉一〇八星河好夜聞清佩四七一三千犀甲擁朱輪四六九了卻君王天下事四二五太陽初出五陵高二六六並蒂芙蓉本自雙上三七五曹瞞篡亂從此始二七五雄雞一唱天下白七二十一苦聽鯨鯢漲海潮二〇四勸君更盡一杯酒224 秋風寶劍孤臣淚下一〇四故紙初開墨香迸一一九同學少年多不賤一一七爲誰辛苦爲誰忙三七三高車大馬滿長安二二〇〇相看日暮何徘徊三九八從遣乘春更北飛下二四五宣政門開候賜錢下一五三五日京兆竟何如二四四引得春風度玉關一七四與君相逢不寂寞三九九繫馬高樓垂柳邊七四五三狹巷短兵相接處四〇〇山雨欲來風滿樓四八六得民心者得天下上211 底事崑崙傾砥柱二六六並蒂芙蓉本自雙上三六二誰遣當年墜樓死二三八立馬一呼千人號三五二弄權宰相不記名六十卻恨轉多聰慧事四一六人間隨處有乘除第85章 繡出相思寄與君二五六重臣分陝去臺端六十九記取先生親手栽四二二遠輸香舶海雲屯一〇三信有詩書付託難五〇六浦口潮來初淼漫二六六並蒂芙蓉本自雙下二三二此頭須向國門懸二五九花底山蜂遠趁人四三九勝負干戈似局棋二四二紙船明燭照天燒五二六〇燕窺巢穩坐雕樑三七三高車大馬滿長安二四六六見說南行偏不易六十五四廂花影怒於潮二六四芙蓉並蒂一心連三四七隻在人心不是難四一一請君暫上凌煙閣四二〇聞道長安似弈棋三四七隻在人心不是難224 秋風寶劍孤臣淚下二八五即從巴峽穿巫峽四八八長安近甸巡遊遍223 杜鵑聲裡斜陽暮二六七並蒂已看靈鵲報中四〇二更彈漢曲入胡琴十獨樹看雲上嘯臺三九〇上窮碧落下黃泉三一八賈生年少阮生狂三六五不是賢人難變通八海風聲送晚潮來二四五宣政門開候賜錢下四二六應將性命逐輕車四五七太白秋高助發兵四三一誰來五嶺拜雲車四十五若個聰明似女兒三五一凡鳥偏從末世來二四七今朝都到眼前來七十四鉛刀何事卻屠龍二〇三江南雖好是他鄉三三二休言女子非英物230 金丹一粒定長生二四九高天滾滾寒流急二四二紙船明燭照天燒三四二五太陽初出五陵高二十七一腔生意盎如春一六三因傳同道決疑心一三〇知傳家學與青箱229 滄桑朝市論新局四讀書都爲稻粱謀四七四屋漏偏逢連夜雨五〇二死見王陽合厚顏三九八從遣乘春更北飛下二七五雄雞一唱天下白五四讀書都爲稻粱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