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拆遷之痛

整個九十年代,對市民利益侵犯和剝奪比較嚴重的還有房屋拆遷問題。

城市改造拆遷危房本是好事,整個八十年代舊城改造的指導思想是“原拆原建、房屋還遷”,被拆者遷後必給其屋,而且住房條件得到改善。

九十年代“上海模式”被全國範圍內借鑑,上海改造浦西舊城區,採用全拆除異地新建的方式,將城中心的舊房拆除,建造高檔寫字樓、商業地產,在城中心以外建造新的居住社區安置被拆遷市民。

上海模式屬於“建新城”模式,當時國家提倡這種模式,各地也就紛紛借用這種模式,非常方便通過國家的審批。但在整個九十年代,沒有哪座城市有上海的財政實力,在拆除舊城之後,還有能力建設一座新城來安置被拆遷市民,往往是“拆而不建”,改“房屋還遷”的良性模式爲“貨幣拆遷”。

自從九十年代“貨幣拆遷”作爲“好經驗”推廣取代“房屋還遷”後,市民就害怕起拆遷來了。因爲拆遷給的那點錢與房價之比相去甚遠。特別是有些城市的領導想“招商引資”都快想瘋了,那些商人和資本家在他們眼裡成了能使自己獲取政績和私利的救星和財神,有的領導甚至以威脅的口氣對下面說“誰嚇跑一個外商我拿誰是問”、“誰跟政府過不去政府就跟誰過不去”等等。因此只要前者看中一塊地方,後者就充當馬前卒——運用手中的權力強迫該地方的居住者拆遷。十幾年後拆遷公司多爲私有,拆遷情況得到改善,九十年代的拆遷公司皆爲國有,皆爲國有的意思,就是可以無限制的採取大量地行政手段強制拆除。這更使市民雪上加霜,他們中的一些人原來尚有陋室可居,拆遷後反而上無片瓦。野蠻拆遷使房地產商笑逐顏開,被拆遷者叫苦不迭。即使多數人拆遷後買了房也是被逼無奈,債臺高築,過着住高樓喝稀粥的日子,而一些領導卻以此作爲政績自我吹噓粉飾太平。

沙田舊城大模範拆遷已經不可避免,市裡也不可能在沙田這塊商業寶地建造住宅社區來安置被拆遷市民。也沒有在其他地方建設新社區安置被拆遷市民的計劃,最終只可能採取貨幣拆遷的模式,而海州在二千年之前的房地產市場根本就容納不了幾萬戶之巨的拆遷規模(遷費用很低,而九十年代被拆遷市民的經濟條件普遍較差,不足以形成大地房地產市場,那時還沒有房貸一說)。爲了緩解矛盾,拆遷公司紛紛在遠離市區的城鄉結合區建造大量質量低劣的無產權的安置房,將無力在市區購房的市民大部分趕到那裡去。

唐學謙也會推擋不住建設新城的誘惑,九十年代,官員地政績很少與市民利益劃上等號,即使是唐學謙也不例外。

張恪一向認爲城市建設就沒有“犧牲少部分人利益是可以的”說法,但是利益犧牲也輪不到國家公務人員的頭上。所以“爲了大局犧牲少部分利益是可以的”想法在市裡很佔上風,他們永遠都感覺不到切膚之痛。

張恪坐在唐學謙的對面,心想唐學謙再也不可能感受到那種被驅逐的痛苦吧!張恪倒是有切膚之痛,父親辭去公職之後回到師院,師院沒有給再安排住所,那時還有一些積蓄,就在沙田買下一戶私房,九七年趕上舊城改造。幸好小叔接濟,若不是如此,再趕上父親給驅逐出師院,還不曉得家裡會怎麼的慘狀。

畢竟在沙田生活了兩年,雖然短暫,但是對周圍被拆遷者地狀況都有了解,特別加上當時正搞“國退民進”。大量國有企業職工下崗。一部分家庭兩難相逢何其悽慘。他們想利用物權法保護自己的權益還要等上十幾年才行。

這已不僅僅是舊城保護的問題,既然海州城建設得再漂亮。也不能以上萬戶市民所承受的拆遷之痛爲代價,唐學謙既然要試,張恪倒是想着拖一拖他的後腿。

唐學謙不清楚張恪心裡到底在打什麼主意,張恪的話讓他頗爲心動,

四鳳橋飲食廣場的成功,令前門的繁榮延伸到四鳳橋以前,特別是四鳳橋飲食廣場高額地地租引起市裡極大的關注,有價值的土地並不僅僅侷限在前門之

讓唐學謙看到快速推動沙田舊城快速改造的希望。

即使如唐學謙這樣的睿智,也無法想象情況的複雜。

九十年代海州市的拆遷公司都爲國有,張恪還記得有一家拆遷公司地主管單位竟然是市文物局,也就是這家拆遷公司毫不手軟地拆除大量原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建築。市裡撥給被拆遷者的拆遷費用本來就不足,但是卻大量地給這些國有拆遷公司所截留。當時國有拆遷公司的利潤是現在私營拆遷公司所望塵莫及的。

鉅額的利潤截留在國有拆遷公司裡,隨後又通過名目繁多的投資手段,被轉移到其他地方。

唐學謙能一下子就打破整個海州市官僚體系的傳統改變這種事實嗎?

張恪心想:夠欠!

關於這一點,許鴻伯深處民間就有相當深刻的認識,當然,就憑着這點,想勸阻唐學謙暫時放緩對沙田舊城的改造,也不可能,畢竟不止唐學謙,市裡其他人也只看到舊城改造的好處,而看不到弊端,更不會承認市裡暫時還沒有能力阻止這些弊端發生。

張恪將唐學謙的思路往商業資本上引,可謂用心險惡,只要許鴻伯不捅破,唐學謙日後不可能看出什麼來,畢竟誰也不會想到張恪能清楚的預測到今後幾年的發展脈絡。

再說張恪這麼做,是給唐學謙他日後有補救的機會,不至於抱憾終身。

不管出於怎麼的考慮,四鳳橋的成功,很容易就將市裡的思路引入張給他們設置的陷阱裡。市財政缺錢,但是中心區域的土地價值讓人眼冒金光,沙田舊城改造的傳言風涌,正迎合他們這些人的心思,將整個沙田都拿出來改造,將能套取多少資金?

早在三月間,市常委會議就通過一份決議,停止無償劃撥土地的行政行爲,在四城區大宗土地的劃撥需要通過常委會議。這裡面有周富明加強控制權的意圖,卻也是土地價值得到重視的體現。

就算唐學謙想放緩腳步都不可能,市裡甚至出現一次性將沙田拆除的聲音,而且這種聲音的支持力度不小,就與年前啓動疏港河疏浚工程的呼聲一樣,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關係。

在這種背景下,張恪的提議在唐學謙看來卻成了穩妥的方法,雖然他更希望從臨近沙田的區域逐漸的向東推進,但是有時候市長的意見也是弱勢的。

做出沙田整體拆除的規劃,將沙田西區列入第一批整體拆除的計劃,在沙田街市先拿一塊地出來試探市場的熱度。

就是這塊地推出的方式,市裡就弄出很多意見。

唐學謙希望仿照一些城市搞招標白賣掛牌出讓的新模式,最終市常委形成的意見是採納傳統的劃撥方式,可以內部比價,最終由市常委會議決定。這不過是利益關聯者角力的結果,也不出乎張恪的意料。

四鳳橋的狂熱,讓很多人意識不到沙田香餌的風險,也沒有人會認真考慮海州市的商業資本規模有沒有能力一次性完整消化沙田西片一百公頃的商業地段。

包括張知非的宏遠公司、邵至剛等都蠢蠢欲動,他們都來找張恪討論這事,張恪不動聲色,憑藉他們的實力,也不能讓市裡放心將那塊地交給他們做試驗田,包括後期的開發,市裡更希望引進外面的資本。

總之,他們要努力也就隨他們去了,心動的又不是他們兩家,不過行動最迅速的還是錦城集團,錦城集團採取在當時看來是最合適的策略,他們找來跟錦城集團一直有合作關係的新加坡新城地產集團,兩家公司聯合起來拿地,這非常符合市裡招商引資的思路,但是要求市裡在土地轉讓費用上給予優惠。

錦城集團動作之迅捷,讓張恪懷疑他們很早就盯上沙田這塊地方,心裡不由的在想:萬家與周富明妥協,難道是趙錦榮在中間搓和的?

當張恪看到錦城與新城地產聯合設立的錦城地產公司的外資比例,幾乎肯定這是一定的,錦城地產只是掛着合資的名頭,實際上是趙錦榮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第707章 不夠資格第1043章 東大女生版惡少傳奇第983章 元旦狂歡夜第六十八章 許鴻伯的困惑第266章 盜版之鄉第790章 未雨綢繆第477章 海外私募第1021章 浴池嬉情第593章 夢想可以奢侈第九十六章 飲食廣場第783章 意想不到的年級主任第1171章 投資影視城第768章 池佐秀藏第1049章 走光第一百一十三章 盛世年華第639章 風雨飄搖第1190章 錦湖要跟三星死磕第393章 翟丹青的過去第1017章 參與進去對掐第1159章 東窗事發第987章 家宴第二十章 忘卻的初吻第881章 救災貸款尾聲(5)第308章 莫明其妙的情敵第666章 上崗職工第400章 城市商業銀行第一百六十三章 不死心第1051章 被猥玩的和解協議第724章 陷阱第1071章 張恪有多少錢第687章 家醜第602章 要承擔的風險第573章 期待與失落第537章 光彩奪目第337章 買春富春閣第882章 夜色洶涌第1120章 暗盤協議第九十九章 縱論官場第241章 戀姦情熱第328章 角力第1121章 謝劍南的決心第六十九章 新光造紙廠第691章 再遇車前燈第441章 秘不外宣第829章 善意的謊言第701章 橡樹園技術班底(第二更,求月票)第542章 搞出這麼大動靜第455章 讓你們喘口氣請假第1129章 張恪難斷家務事第336章 惹是生非第604章 落水狗要痛打第879章 省委書記第510章 國產手機第三章 命運的逆轉第282章 撩人的月夜第526章 京城紈絝第561章 千頭萬緒第1130章 初體驗的第173章 美女暑期工第823章 入局第655章 單車第925章 貴人初臨第655章 單車第1024章 香豔的議事第1028章 陳妃蓉生病了第408章 當你老了第303章 夜裡住下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車禍生出來的變數第254章 欲謀香雪海第781章 夜偷情第490章 合同的漏洞第295章 宏大的前程(下)第468章 出頭椽子第948章 黃昏雨中的少女與大色狼第1032章 我就是要仗勢欺人第101章 你算幫我做事第1019章 操碎了心第608章 享受大學生活第379章 借勢立威第544章 香港街角的風情第872章 土壩護城第1037章 心裡好苦悶第666章 上崗職工第483章 少婦情涌第869章 防汛風暴第1101章 惡人難當第九十章 美人太多添亂第675章 相約同行尾聲(5)第842章 三井在行動第1177章 小的也是賠錢貨第150章 盛青的想法第684章 科王高科的優待第875章 中央的決斷第525章 截然不同第556章 誰來出面第1034章 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