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遠大的目標

九十年代,特別是九二年鄧公南巡之後,國內銳意經濟改革,保守勢力雖然還在懷念之前的計劃經濟時代,但是政界的元老們都有極強的黨性,自律的維持黨內的穩定團結,大批年富力強、富有改革精神與冒險精神的精英青年還是順利的從中央到地方給提拔到重要崗位上,唐學謙、宋培明就屬於這類人。從另一方面說,改革精神與冒險精神意味着要在國內講究平衡、關係盤根錯雜的官場上更容易遭受挫折。雖然他們熬過了劫難,也並不意味着仕途從此就會坦坦蕩蕩,他們還是會觸碰那些敏感的問題,雖然會學會一些妥協,但是銳意改革的精神卻沒有辦法妥協。

有人或許覺得張恪沒有必要藏頭縮尾,無論是錦湖還是愛達電子,財務上絕沒有絲毫含糊的地方,但是在國內,一個人的光芒耀眼,能引來別人仰視與讚歎的同時,也註定會雜夾着太多的妒恨。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張恪不得不考慮有些事可能對爸爸、對唐學謙、宋培明等人會產生負面影響。

宋培明現在對愛達電子的心思也很重,城南區甚至整個海州市都沒有引以爲傲的優勢產業,錦湖目前整合海州市的中小型國有造紙廠讓宋培明看到好的希望,張恪在愛達電子上迸發出來地熱情更吸引宋培明的注意力。沸++++++騰+++++++文學會員手打。

他甚至讓區委成立專門的辦公室,緊盯當前的影碟機市場趨勢。他雖然沒可能找到比丁槐、蘇津東他們更專業的人,也足以讓他了解當前影碟機市場的最新動態。

即使宋培明懷着這麼高的熱情與期待,當他聽到張恪提出愛達電子將很快啓動籌建大型生產基地的計劃時,他還是很驚訝:“會不會太急了一些,影碟機市場雖然正呈井噴式爆發,半年時間產銷量增漲了十倍,但是誰能準確計算最終的市場容量?”

“從國內龐大的市場潛力與國內經濟地發展勢態,可以大致的估算出今後十年內地市場容量。今年年底,國內影碟機月銷量就有望突破十萬臺,今年國內的錄像機市場全年銷量可能會達到一百五十萬臺。”張恪輕鬆自若地分析日後的市場盛況,“錄像機製造業進入的資金、技術門檻很高。沒有國家產業基金的扶持,很少有民營企業有能力擠進去。導致錄像機的價格始終會維持在一個高位;但是影碟機不同,兩百萬資金就能辦家廠子,最快的兩個月就能推出產品,隨着進入廠家的數量增多,價格會迅速下降。還有一個很關鍵地因素,錄像帶地製作不易,成本高。不易給小作坊模仿。前些天我託人給宋叔捎去的幾張碟片效果如何?不計算版稅,這麼一張碟片地成本目前不到兩元。一旦這種碟片大肆的充塞國內市場,宋叔以爲影碟機市場會以怎樣的姿態狂飈猛進……”

張恪最初瞅準影碟機市場,是打着撈一把就走地念頭。考慮生產採取請別家代工的模式儘可能縮減生產投資,但是與TI(德州儀器儀表)公司簽署有關解碼芯片上的合作協議以來,張恪看到更大的機遇,沸騰手打。看到在海州市進行產業化發展的可能,只要熬過前期的資金瓶頸,一旦TI公司開發新一代解碼芯片得成,愛達電子就可以分享鉅額的壟斷利潤,張恪就有信心讓愛達電子在後期極端殘酷的羣雄亂戰中生存下去,並最終發展成讓世界矚目的大型企業。

張恪一旦放棄撈一把就走的念頭,就不得不認真分析日後註定會崛起的強大競爭對手,歷史的軌跡不會輕易的改變,影碟機產業會與愛達爭雄的前三者多半是新科、步步高、愛多。

新科集團本就是國內電子產業的龍頭企業,生產潛力大,技術能量雄厚,對市場的謹慎態度卻沒有妨礙他們日後成爲影碟機產業的霸主;步步高做小霸王學習機出身,步步高的老總對市場運作有着獨特的感悟,並且在資金、技術與生產潛力上有一定的積累,在新科逐步放棄對VCD影碟機的投入、愛多轟然崩潰之後,步步高很快成爲業內龍頭,愛多目前的情形不比愛達電子好,在技術、資金上的積累還不及愛達,但是愛多的老總胡志標對市場運作有着偏執狂一樣的激情,這會讓愛多在今年年底就橫空崛起,

愛達電子在技術積累比不上新科,只與步步高相當,只是佔着從萬燕挖掘技術人才的優勢,並且直接在第二代解碼芯片上研發樣品,比新科、步步高取得幾個月的時間優勢,但是這個優勢很容被缺乏資金與沒有生產基地的弱勢所抵消,而且新科、步步高已經在市場上建立起知名度,這是此時還默默無聞的愛達所無法相提並論的。

張恪必須藉助惟一讓他感覺好受一些的時間優勢做好最緊要的三件事:打開市場、獲取資金、擴大生產。

這三者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打開市場,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就可以從代理商那裡獲得一定量的保證金,分一部分繼續市場運作,一部分用於擴大生產。

但是,這三者之間環環相扣、相互糾纏,你還得小心維持三者的平衡。

市場開發起來,生產跟不上,白白便宜那些貼牌假冒的影碟機制造廠商,你同時還得爲那些質量低劣的產品背黑鍋;市場未充分開發,就盲目的擴大生產,不僅無法從代理商那裡以保證金的名義套取生產資產,還會導致有限的資金被佔用。

在影碟機市場急劇爆發的年代,最大限度的控制好市場開發與產能擴張的節奏,才能最大限度的從影碟機市場攫取最大的利潤。

當然,擴大生產之後,還要建立嚴密的工業體系,嚴密的質量管理與成本控制也是張恪放棄代工模式自籌生產基地最重要的考慮。目前已經委託盛鑫在華東地區籌備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

張恪需要一開始就跟其他影碟機制造商拉開距離。

哪個地方的黨政領導幹部不希望轄區內的工業投資規模越大越好?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政府“綁架式”的要求民營企業擴大投資規模。

聽了張恪語氣平淡但是內含激情的市場分析之後,宋培明問他:“愛達電子籌建的生產基地,你希望要有多大?”

“省計委批覆的權限有多大,我們就籌建多大。”現在國內收縮銀根,控制工業投資規模,用地超過六百畝的工業項目必須要中央批覆,在目前的情況下,很難在短時間內通過。

宋培明吸了一口涼氣,沒有想到張恪的心這麼大,除了海州控股正籌備的棉紡織工業園區,海州市還沒有單獨的項目接近六百畝用地,他推動進行技改的新光廠新廠子才一百五十畝的規模,問道:“資金怎麼解決?”中央對銀貸控制極嚴,高達數億的投資資金已經超過宋培明的能力範圍,就算捅到市裡的難度也很大,關鍵唐學謙會不會旗幟鮮明的支持張知行還在讀高中的兒子,周富明等其他市委領導會不會有非議?

“前期資金自籌,首先考慮組裝工廠,設備投資有限,主要是基建投資,有兩千萬就能讓項目啓動起來,後期追加的資金也有限;目前雖然已經開始機芯等元器件的研發,但是要拿出成熟的東西,還要一兩年的時間,到明後年的投資額度會增加許多,但是愛達電子很可能已經緩過勁來,也說不定國內的金融環境會寬鬆一些,再說愛達電子做起來之後,向銀行借貸也容易一些……”

見張恪都有周密的考慮,宋培明自然會全力支持。

張恪又說道:“土地轉讓金的問題……”

宋培明爽利的說道:“只要在城南一畝三分地裡,我還能做主,區裡所收取的土地轉讓金會以產業支持基金的形式全部返還給愛達電子……”

六百畝的工業用地,土地轉讓金絕不是小數字,沒有宋培明這句承諾,張恪的壓力會驟然大許多。

對宋培明而來,獨斷專行的給予愛達電子這麼大的支持力度,也是冒着極大的政治風險,幾乎將他的政治前途綁到愛達電子的身子,愛達電子不能在稅收、就業、增創、產業發展上給城南區做出卓越的貢獻,宋培明的日子就難過了。

第875章 中央的決斷第921章 地頭蛇的問候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394章 合夥人第749章 過激反應第170章 好事大家分享第572章 撕網與結網第1069章 飢渴第704章 網吧開業第134章 富家子弟第181章 遠大的目標第245章 驚豔的生日禮物第534章 較勁第191章 所謂的公道第1116章 原來張恪是他第479章 形象全毀第127章 髮夾惹起的風波第六章 唐學謙的罪證第607章 新生報名第348章 背後的人第743章 捷足先登第775章 事故處置第887章 佳人杳無蹤第396章 天雲池酒第490章 合同的漏洞第991章 誘良爲娼第1061章 肉食者第1138章 洶涌的兇險第802章 盜香第953章 三星的戰略調整第1144章 背後的交易第258章 一日之計在於晨第815章 形勢第421章 江流暗涌第166章 惡人磨第1103章 君子協定第349章 惡婆娘第216章 彪悍的新人老師第591章 冰火兩重天第702章 技術發展的方向第528章 北京分公司零九年最後兩天求月票第742章 端倪第168章 父子夜謀第一百四十四章 渴睡第175章 國美電器第767章 出國考察第684章 科王高科的優待第252章 合作的基礎第918章 從地板到牀的距離第一百八十九章 農機廠的出路第196章 大渠道商第511章 野心第217章 純真少年時第890章 情況複雜了第196章 大渠道商第721章 騷動的青春第1041章 我在東大臭名昭着第十二章 被歷史遮掩的疑雲第364章 富貴逼人第149章 宋培明的政績第769章 迪斯尼第六十九章 新光造紙廠第1141章平民化第129章 沙田古城第582章 風暴前夕第256章 一萬棵玫瑰花第九十七章 官與商糾纏不清第716章 影響力第950章 出院第304章 冬令營計劃第162章 難得回家第四章 再見許思第955章 孤注一擲戰略第630章 網吧策劃第193章 換個思路第254章 欲謀香雪海第614章 蟲子的天空第312章 合作第860章 雷雨夜的激情尾聲(8)第542章 搞出這麼大動靜第1087章 偷情的藉口第1143章 錦湖的互聯網資源第743章 捷足先登第580章 請君入甕第1052章 資金壓力第384章 衝動解決不了問題第287章 天皇歌后的未來第812章 唐英培620章 夜襲合歡山第702章 技術發展的方向第132章 激情後的溫柔第530章 沒見過這麼橫的第446章 酒吧迷情第1045章 失足少女救濟營第1189章替死鬼的反擊..第1074章 扒下江黛兒的演出服第1190章 錦湖要跟三星死磕第975章 美女都歸小白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