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經歷過那次破壞力史無前例的次貸金融海嘯的業內人士,即便在金融海嘯過去之後若干年,也都對金融衍生產品望而生畏,甚至是談虎色變。
所以剛纔在聽到吳明昊提到金融創新,而且還是高盛集團的金融創新時,喬天宇本能地警覺了起來。
要知道,雖然上一世喬天宇在高盛集團供職多年,對高盛集團很有感情,但不得不說在金融創新這一塊,高盛集團可是劣跡斑斑,甚至是臭名遠揚。
簡單說一下,讓高盛集團最爲臭名遠揚的那次金融創新吧,那一次也最爲形象地詮釋了什麼叫做“飲鴆止渴”!
2001年,在加入歐元區的關鍵時間節點上,一直致力於加入歐元區的希臘卻犯愁了。
因爲根據歐洲1992年簽署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歐洲經濟貨幣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兩個關鍵標準:
預算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和負債率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然而當時的希望不能滿足這兩個條件。
眼看着不符合條件而被踢出歐元區,高盛集團站了出來,一名名叫安替格尼•勞地亞迪斯的女高管幫希臘設計了一個複雜的幕後交易策略,也就是“貨幣掉期交易”。
幫希臘成功掩蓋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從而滿足了歐元區成員國的標準,硬生生地將希臘帶回到歐元區內。
當然,這種被稱作是高盛集團“金融創新”的貨幣掉期交易比較燒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
希臘發行一筆100億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國債,分批上市。
這筆國債由高盛投資銀行負責將希臘提供的美元兌換成歐元。到這筆債務到期時,將仍然由高盛將其換回美元。
如果兌換時按市場匯率計算的話,就沒有文章可做了。事實上,高盛的“創意”在於人爲擬定了一個匯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臘貸出一大筆現金,而不會在希臘的公共負債率中表現出來。
假如1歐元以市場匯率計算等於1.35美元的話,希臘發行100億美元可獲74億歐元。然而高盛則用了一個更爲優惠的匯率,使希臘獲得84億歐元。
也就是說,高盛實際上借貸給希臘10億歐元。但這筆錢卻不會出現在希臘當時的公共負債率的統計數據裡,因爲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後才歸還。
這樣,希臘有了這筆現金收入,使國家預算赤字從賬面上看僅爲GDP的1.5%,而事實上2004年歐盟統計局重新計算後發現,希臘赤字實際上高達3.7%,超出了標準。
後來又有透露出來的消息表明,當時希臘真正的預算赤字佔到其GDP的5.2%。遠遠超過規定的3%以下。
除了這筆借貸,高盛還爲希臘設計了多種斂財卻不會使負債率上升的方法。
如將國家彩票業和航空稅等未來的收入作爲抵押,來換取現金,這種抵押換現方式在統計中不是負債,卻變成了出售,即銀行債權證券化。
高盛的這些服務和借貸當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達3億歐元的佣金。
高盛深知希臘通過這種手段進入歐元區,其經濟必然會有遠慮,最終出現支付能力不足。
高盛爲防止自己的投資打水漂,便向德國一家銀行購買了20年期的10億歐元CDS“信用違約互換”保險,以便在債務出現支付問題時由承保方補足虧空。
所以因爲這筆“金融創新”的後果,直接導致了2009年震驚全球的希臘債務危機的發生,讓希臘經濟陷入了全線崩潰、幾乎萬劫不復的深淵,真正做到了“飲鴆止渴”!
然而高盛集團明知那是一杯毒酒卻不管希臘死活,爲了賺錢把希臘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而高盛集團卻因爲這次交易賺得盆滿鉢餘,這自然也成了高盛集團“金融創新”歷史上最大的污點,沒有之一!
上面說了這麼多關於金融創新的故事和案例,就是爲了讓大家能夠更加直觀地瞭解什麼纔是真正的金融創新,金融創新的“副作用”到底有多大!
當然了,金融創新也並非一無是處,不可否認的是,自從二戰以來,美國華爾街就是憑藉憑藉金融創新迅速崛起,發展成爲能夠與老牌金融帝國英國相抗衡的強大存在!
而前面也曾介紹過,1994年雷曼兄弟從美國運通集團獨立之後,在鐵血總裁富爾德的帶領下,高舉金融創新的大旗,從而迅速崛起,重回“華爾街五大投行”之列。
所以說,金融創新有好的一面,自然就有不好的一面,只不過高盛集團在這方面實在是“名聲”不好。
所以作爲高盛集團“老員工”的喬天宇,在聽聞“外交債券”的金融創新DBLP之後,更是打起了一百二十分的警惕。
“吳先生,您剛纔所說的DBLP是什麼意思?麻煩您詳細跟我講一講,行嗎?”喬天宇迫不及待地問道。
“哎,好吧,我們可是被那DBLP給坑慘了!”DBLP是吳明昊的夢魘,一提到這個詞,吳明昊就嘆氣連連。
“哎,當時在‘外交債券’的秘密會議上,高盛集團的代表就提出,在‘外交債券’發行初期,他們高盛奉美國財政部之命購入了高達1500億美元的‘外交債券’。”
“在債券持有期間,全球通貨膨脹一直高居不下,他們不僅損失嚴重,而且‘外交債券’佔去了大量資金空間,讓高盛集團失去了資金交易的靈活性。”
“所以很多次高盛集團都想拋掉持有的‘外交債券’止損,然而美國財政部卻以怕引起市場恐慌爲由拒絕接受拋售申請,不允許高盛集團拋售‘外交債券’。”
“既然‘外交債券’無法拋售,高盛集團最起碼要清理資金空間,儘量減少‘外交債券’所佔資金空間對集團其他交易活動的影響,於是他們組織高盛集團最優秀的金融工程開發了DB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