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 黯然傷神
趙家的慣例是兒子嚴格女兒嬌慣,只因爲女孩子到了婆家便再也不的清閒片刻。
所以石老太君纔會對孫女兒們嬌養,除了必須學習的知識意外,其他的都是儘量提供最好的,不至於讓女兒在閨中就受了委屈。
“母親恕罪,原是兒子的不是。”趙仲康陪笑着說道:“這些年忙於公事,不曾和孩子親近,不想如今卻生疏至此,兒子也是深覺汗顏,這纔想着今日帶她出去。兒子以後定然不會再嚇唬她了,定然像是父親對待姐姐妹妹們一樣的嬌慣着。”
只趙令儀聽了他的話,卻只是嗤之以鼻,說什麼忙於公事,什麼時候,朝中的公事是改在花枝巷辦理了?這些年父親倒真是疏遠自己和哥哥,可怎麼沒有一樣疏遠了趙嬿婉?說什麼要嬌慣着,只怕父親心中想要嬌慣的只有趙嬿婉吧,自己纔不值得他費心思。
想起前世趙嬿婉和父親的親暱,趙令儀就覺得諷刺。同樣是父親的女兒,自己還是正經嫡出的,卻不如一個外室女,最後還讓外室女登堂入戶,搶走了自己的嫡長女的位置,最後連自己的姻緣也被毀。
今生,就算自己不要父親的寵愛,可定國公府嫡長女的位置既然自己佔了,就要牢牢的佔着,絕對不會拱手讓人。
不管是誰都不成!
“好孩子,你父親說了,不嚇你了。要是他以後還像是這樣嚇唬你,你告訴祖母,祖母罰他。”石老太君輕聲寬慰着。
趙令儀這才怯生生的探出小腦袋輕輕點頭。
看着女兒的目光,這讓趙仲康又有些不忍心,自己怎麼就忍不住了呢?女兒第一次跟着自己出去,自然想多幾個熟悉的人陪在身邊,這原本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只是自己還想着讓嬿婉和她多親近,並不願意姊妹兩個之間還有別的人在其中攙和,所以纔不想讓她多帶丫鬟。
可是這些話自己現在卻沒有辦法說出來。,只是不管自己能不能說出來,遷怒女兒卻都是自己的錯。
因此他忙就堆起笑容對趙令儀說道:“是父親錯了,以後不兇你了。時候不早了,和祖母告辭我們走吧。”
趙令儀略帶遲疑的從祖母懷中起身,慢慢的小步磨蹭着走到父親身邊。
看着趙令儀如此,石老太君終究忍不住從心底裡嘆了一口氣,這孩子,當真是怕她父親的,只盼着今日以後,父女兩個能好些。
趙仲康看着女兒好不容易纔走過來,便伸手拉着她。趙令儀也不反抗,只是任由父親拉起自己的手朝外走去。
得了消息的王德寶家的和清嵐兩個這時候也已經趕了過來,就在門外候着。
趙令儀看到她們二人隨身帶了一個小包袱,料想便是給自己預備的一些遇到突發狀況要用的必要用品。
看着小小青布包袱,趙令儀心裡一暖,果然還是要帶着自己的人才好。
前世自己隻身隨着父親去,結果弄髒了衣服連個幫着自己收拾的人都沒有,倒是讓呂氏藉機做了一把慈母,今生有王媽媽和清芷清嵐幾個,前世的狀況大約不會再發生了吧。
石老太君目送着兒子和孫女兒兩個人出去,卻只是長嘆一聲。
趙徽音不知道祖母是爲什麼嘆氣,也不知道該怎麼勸慰祖母,索性便說是自己要去學刺繡,便告辭離去。
“老太君這是怎麼了?難得二老爺和三姑娘親近,您怎麼反而嘆氣?”顧媽媽問道。
“我想起來,以前的時候,老二是個不知道顧着家的,如今都已經家破人亡了,倒是纔想起來這些。你也瞧見了,令姐兒和他生疏到了什麼地步了?倘若他之前能如此,我們這個家何至於如此。”
兒媳婦在孫子去了以後抑鬱而終,何嘗不是因爲做丈夫的不曾給與適時的關心照顧,倘若當初老二能多操心一些,也不至於那樣好的兒媳婦就那麼去了。
說起來李氏的病故,老二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好在李家的人通情達理,不曾怪罪。
“二老爺畢竟年輕,如今年紀大了些,又經歷了這些,才幡然醒悟也是有的。要我說,老太君就別操心這些了,有道是兒孫自有兒孫福,等到了明年,給二老爺再娶一房夫人,日子也就漸漸好了。”
二太太和老太君的感情深厚,這是府中的人都知道的,只是逝者已逝,便是再怎麼緬懷,已經去了的人都不會再回來了。
“希望如此吧。只是就算是再怎麼選,難道還能有個和李氏一樣懂事的?”
“老太太還是要節哀,您看,就連三姑娘現在也好多了。老太君您是有福氣的,總能找到好的。”
“我哪裡是個有福氣的,老大雖然不是我生的,可到底也是定國公府的爺,兩口子就這麼都去了,只留下徽姐兒這個獨苗兒。當年她才三歲,我這些年費心費力,纔算是拉扯長大,好不容易給她定了一門好親事,想着以後就都好起來了,結果二房又是如此。讓我怎麼能不難過?”
這些年,老太君面上看起來很是堅強,可是隻有她自己知道,所有的堅強都是裝出來的。老國公去的時候,石老太君不到四十歲,接着便是長子夫婦二人亡故,這許多的事情加在一起,讓老太君頭上過早的有了華髮。
可是這些話卻不能對別人說,也就只有對着一直都跟在自己身邊的人說幾句罷了。
“老太君可別這麼想,總會越來越好的。您看看,現在二老爺已經好了,三老爺四老爺又都是成器的,等將來總是都能出息,再瞧瞧府中的哥兒姐兒,哥哥都是拔尖兒的,別人家的便是拍馬也趕不上呢。”
顧媽媽這一席話說的石老太君也開懷不少,面容上也不再是愁苦的表情,反而泛上笑意。
“你呀,就會哄我開心,我們家的孩子纔多大?那裡就能看出好壞來?如今我就指望着她們兄弟能成器。孫子們還得看以後。”
話雖如此,可石老太君語氣中,到底也帶着幾分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