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我要修規

午餐結束,又休息了兩個小時,天色已經晚了下來,華銳才組織衆人蔘觀藥廠的其他部分。

照舊是參觀通道,只是走另外的半程,從第二車間到第一車間的方向。

大多數人只當是過場,早就不仔細觀看了,王博士亦是懶洋洋的跟着,像是條遛彎的泰迪似的,總想撲到什麼東西上,聳動兩下身體。

其實也用不着衆人仔細觀看,華銳製藥廠的標準,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多數人所瞭解的藥廠了。像是王博士萬般推崇的英國的藥廠,也趕不上華銳製藥廠的規模——以80年代醫藥產業的迅猛發展,工廠新建兩年,甚至還沒有投產,提前購買的機器就要落後了,這種情況下,實在是誰後建設,誰就是更好的藥廠。

當然,是在gmp合規的標準下。

能夠達到gmp合規,本身就不是一間容易的事。

“咳咳,大家靜一下,我們請楊主任給我們介紹一些東西,好不好。”做解說的王君慧也看出大家疲沓了,按照既定方針,將楊銳給祭了出來。

令王君慧沒想到的是,楊銳兩個字出口,一羣人竟然真的精神了起來。

王君慧有些發愣,甚至有些不忿,明明有美女站在你們面前,一個個竟然都像是要睡着了似的,結果楊銳出來了,你們就清醒了?

她卻是不明白,今天在場的人裡面,起碼有一半,是因爲楊銳來的。

pcr的價值是隨着時間而增長的,等到21世紀的時候,pcr的發明已是神一般的發明了——就是在86年,楊銳發明pcr僅兩年多的時間,楊銳本人的地位已經三級跳了。

在世界範圍內,學者們基本公認楊銳是第二階的學者,生物學內部更是如此。

第一階要麼就是拿到諾獎的,要麼就是聲望高隆的著名學者,第二階,則是做出了諾獎成果,等着拿諾獎的學者了。

大部分的第二階學者,拿不到諾獎的主要原因都是年齡太大,活的不夠久,以至於等不到諾獎。

當然,諾獎的數量有限,每年都有新的成果涌現,能等到諾獎的難度是越來越大了,但像是楊銳這麼年輕的,起碼還能等個四五十年,要是再能活一點,等到八十歲的時候,諾獎是不給他都不行的。

在大中華區的範圍內,楊銳就生物學內部的號召力是無與倫比的。

許多人對講解員說什麼,是不怎麼關心的,但楊銳開口,他截然不同了。

王博士也是立即就豎起了耳朵。

諾獎級的學者講話,一輩子能聽多少次?

楊銳沒有像是王君慧那樣使用話筒,而是用洪亮的中文,朗聲道:“大家現在看到的同樣是衛生三級區,是經過我親自核檢的區域,我特別要求由我本人來講,是因爲我希望,日後的gmp規範修改的時候,能夠做出相應的修訂。”

楊銳開口就要修gmp規範,但在場的學者和醫生們沒一個覺得有什麼不對的。

gmp規範的確是美國做的醫療和衛生行業的規範,的確是歐美通行的規範,的確是經過了多名行政人員、學者和法律人士考察過的規範。

但那又如何?

一名世界第二階的學者,開口要修你的規範,你只有側耳傾聽的份。

更不要說,楊銳還有獨抗律博定而證明正確的事例。

就這一件事,楊銳就能吃一輩子。fda或者任何一個國家的gmp管理機構,都得注意聽他說的話。

當然,並不是楊銳說修改,gmp規範就會修改,但是,爲此將之列入會議討論,並給出一整套的文件以確定是修改還是不修改,那也是理所應當的。

事實上,gmp規範原本就是6名美國教授在60年代搞出來的。

它的通行,是在70年代末,美國人以法律的形式將之確定,強制各大製藥企業採用才風靡全球的。就學術上來說,楊銳太有資格質疑它了。

再者,gmp規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有兩種變化方式。

一種是複雜而困難的,也就是發佈或修改更新的法令。

另一種則是相對簡單,而且被fda常用的,就是頒佈指導性文件。

更改法令是相對少見的,幾年乃至十幾年才發生一次,指導性文件就簡單了,當然,後者的效力是不如前者的,而且容易被法庭推翻,但是,鑑於fda在醫療行業內,是類似中國的強力型政府部門,製藥企業直接逆反的機率不大,他們要做手腳,通常都是在文件頒佈以前做。

一羣人都豎着耳朵,聽楊銳說話。

尤其是華銳、綠石角和捷利康請來的隨行記者,更是舉起了攝像機和錄音機,一副認真的模樣。

楊銳左右看看,很有範兒的指向玻璃另一邊的車間,道:“我們現在的gmp規範,對車間做了多種無菌要求,但是,灌裝期間的無菌程度,依舊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的確,百萬分之一的細菌指標,的確是夠低的了,但對於病人來說,一顆細菌就有可能是致命,因爲我們的輸液產品,最終是應用在虛弱的病人體內的。”

“我在這裡舉一個例子,泰樂膠囊。”

“就因爲一個無意中打開的封口,致使膠囊被污染,結果導致了7人死亡的泰勒膠囊事件,採取正確的生產方式,是應當可以避免的。fda關於防干擾包裝的規定很好,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有預見性的看到,輸液產品的危險性是高於普通片劑產品的。”

看着衆人,楊銳直接說出答案,道:“封閉層流裝置,必須全面的應用於gmp級的藥廠中,從而保證藥液始終處於氮氣的保護下,既要避免氧化接觸,也要避免車間內的消毒不嚴。同樣,藥瓶也應該進行抽空充氮,保證含氧量降低到萬分之一以下,並且直接進行包裝……”

楊銳說的,其實就是90年代初版的gmp規範,而這份規範,自然也是用死人提煉出來的——就像是航空業一樣,醫療行業的每一份繁複的規範,都是爲了讓更多的人活下來。

而以80年代的生產水平來說,衛生三級車間內進行氮氣保護,並不會增加多少成本。

效果卻是極其的突出。

記者和某些學者,都飛快的做起了記錄。

這可不光是提出問題了,還給出解決方案了,只要消息傳出去,任何一國的藥品管理機構,都不能等閒視之。

包括中國的。

一些對藥廠生產有所瞭解的人,更聽的連連點頭,甚至有些心馳神往。

如此恰當的切入點,正是高階學者們影響世界的正確步伐。

學者不像是政客或者商人,他們影響世界向來是潛移默化的,是憑藉着至少是當時正確的思想來做支點的。楊銳如果要以命令的形式,或者大撒金錢來影響美國人的fda和gmp,那是很難做到的事。

但是,他如果是以正確的思想爲藍本,提出一個有價值的論點,美國的fda就是想不受影響都難。對一名學者先來說,這也是發揮影響力與價值的意義所在了。

進一步來說,如果美國的fda受到了影響,中國的藥品管理機構,又應該作何反應呢?

想到此點的人,尤其是想到此點的中國人,都不禁看向楊銳。

原本以爲只是簡簡單單,吃吃喝喝的醫學賄賂會,竟然真的開成了研討會,還提出這麼大的一個命題。

記者們多數對學術界的事不夠了解,或不夠關心,但此時聯繫到fda,甚至更多國家的藥品管理機構,一個個的都興奮起來。

有人看着楊銳說完話,就舉手道:“楊銳先生,您的意思,是不是說fda等藥品管理機構,應該以華銳製藥廠爲標準來建設製藥工廠?”

楊銳看了一眼,發現是名隨捷利康而來的英國記者,就沒有太多顧忌的道:“華銳製藥廠是高於gmp標準的,但各國制定gmp規範的時候,是應該向高標準來看齊。”

“您的意思是說,美國和英國的製藥廠,應該向建設於中國的華銳製藥廠看齊?”記者明顯進入了挑事模式。

楊銳卻不在乎他挑事,毫不猶豫的用英語道:“中國華銳製藥廠執行的規範更嚴格,也更加有效,如果美國和英國的製藥廠能這樣做,我認爲是可以挽救更多生命的。”

挽救生命這個命題出來,英國記者還真的不好接了。

中國記者卻是奮筆疾書了起來。

……

第299章 因爲帥第461章 調整第1065章 泛泛第706章 去翻天第755章 舞會第551章 聚合酶完成第1219章 合作第783章 非一般第58章 投票第255章 鵝父第109章 您真是領導第260章 離開第555章 奔前方第19章 賣教材第523章 料敵以寬第94章 進退第1514章 硬起來第824章 多組第1123章 院士團第1050章 義憤填膺第1018章 夠嗎?第929章 吃藥第897章 理論應用第1056章 繼續輸出第491章 獎金第427章 高規格第650章 分錢第1045章 足不出戶第1422章 足跡地帶第415章 投入第1217章 完成第279章 華銳實驗室第265章 中關村第776章 直接合成第274章 能看懂嗎第720章 請舔第1439章 鐵血大注射第186章 站規矩第770章 活力第389章 楊銳的父親第470章 聚寶盆(求月票)第345章 崇洋媚外第213章 一切爲了分班第409章 私人關係第1125章 鵝蛋臉的世界第1229章 相親第1175章 坤錶第989章 白乾第1章 金牌補習講師第1274章 請注意身體第922章 能關門了嗎第1434章 白臉的羊第764章 出版介紹會第1500章 限級第309章 藥引子第1361章 做不做得第1017章 更着急第370章 熱烈歡迎第574章 檢查第945章 第九百三十六 標杆第1225章 新的起跑線第1457章 金羊第435章 球館第29章 阻攔第221章 做不了校友第903章 藥效學實驗方法第1342章 規格第1170章 病醫第608章 楊銳這樣的學生第223章 開除第934章 爲虎作倀第1261章 升艙第563章 基因測序(第二更)第1262章 別閒聊第312章 立項第1478章 升級第260章 離開第1137章 備用的備用第521章第992章 隨意第581章 DNA合成儀第521章第634章 買畫第248章 分數線出爐第926章 圍攻第266章 第一第二第97章 兩家公司第1168章 飄忽第1315章 入軌第1260章 不寂寞第1055章 入刑第657章 英特納雄奈爾第363章 爲了方便第352章 放假第1016章 震驚第1148章 膨脹第217章 萬事俱備第663章 黑幕第158章 修文第1053章 拆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