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強心劑(第三更)

凱蒂的系列報道在《紐約先鋒報》的讀者羣裡,引來了一陣關注。

不過,普通人的關注畢竟不夠持久,凱蒂的相關報道發到第六篇,好評度就已下降了。

勉強發佈了第七篇,凱蒂算是終結了這個系列,其實,寫到第六篇的時候,她手裡的素材已經很少了,想找楊銳再採訪,卻發現他已經回國。

雖然有些遺憾,凱蒂還是很滿意,這篇報道給她在編輯部內加分不少,連續發佈的報道,也讓自己的名字被一些人記住了,算是事業上的小小成就。

拿到了第七天的報紙以後,凱蒂就做成了剪報,按照楊銳當日留下的地址,寄了過去。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看過就忘的。

尤其是在紐約的華裔,難得在主流媒體看到黃皮膚的中國人,自然是一下子就記住了楊銳的名字。

《紐約先鋒報》固然是一家規模普通的紐約地區報紙,但在大紐約,《紐約先鋒報》依舊是當之無愧的主流媒體。

大蘋果市裡有各色人種,僅僅黃皮膚的亞裔,就有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馬來西亞人、吉爾吉斯坦人、印度尼西亞人……亞洲有多少個國家,就能數出多少種甚至更多種的族裔,不同的族裔都有不同的圈子,而能登上主流報刊的少數族裔,平均下來並不多。

楊銳身爲中國人,一連做了七天的系列報道,又被數家報紙轉載,不被中國人注意到都不行。

若是再具體一點,現在的唐人街,還都是掛青天白日旗的華裔,偶爾纔有幾家福建人或廣東人的商鋪掛五星紅旗,而他們能看到的有關大陸的報道,更是少之又少。

李愛唐就是一名堅持在唐人街掛五星紅旗的福建商人。

他是第四天才看到的《紐約先鋒報》裡的報道,那個時候,正是系列報道最火的時間,以至於先鋒報的總編將楊銳的照片放上了頭版。

李愛唐只看了一眼,就買下了當天報亭裡所有的報紙。

而且,李愛唐還想方設法的買下來了之前三天的報紙。

至於剩下的三天,老李同志更不會放棄,每天都買上百份的報紙,送給鄰居朋友。

李愛唐實在是愛看這樣的報道。

李愛唐的原名是叫李愛黨的,但爲了拿到綠卡,老李還是乖乖的改了名字。

爲了生存,李愛唐同志妥協了,但在生存以外的世界裡,李愛唐同志依舊深愛着那片土地。

爲了生存,李愛唐同志漂泊出海,努力打拼;但在生存以外,李愛唐貪婪的搜尋着來自大陸的每一絲消息,彷彿如此,自己就能嗅到來自家鄉的味道,聽到妻兒的聲音。

前些天的奧運會,很是滿足了老李的心理,可惜奧運會的舉辦城市是洛杉磯,老李捨不得關店去看,只能買一堆報紙湊數。

他甚至爲此組織了一羣老夥計,每天喝茶看報,議論奧運會。

而今,奧運會結束了,李愛唐就卷着楊銳的系列報紙去聊天。

幾個人坐在一起,聊着聊着,李愛唐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你們說,國內知道不知道這個消息?”

“這個,不太好說,估計知道吧,都說是來參加國際會議的學者了。”旁邊的人喝着茶,估計着回答。

老李道:“楊銳是大學一年級呀,和那些學者有不同吧。”

“報道上不是說一樣嗎?”

“美國報紙上的話,你信一半就行了,國內是什麼德性你們不知道?大一的學生和一羣老教授,能一樣嗎?”老李一邊想念着家鄉,一邊又有怨言,此時毫無顧忌的噴涌道:“我不說嫉賢妒能吧,就這樣的年輕人,要是沒個人幫忙,弄不好,被人殺良冒功了都有可能。”

幾個人紛紛點頭,問:“你說怎麼辦?”

“咱們給國內寄信吧,這是不亞於奧運會的大事啊,再怎麼說,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吧。”

對面的老頭兒笑了起來:“老李又誇張了,科學家再怎麼着也不用流血,不過,這個確實不一樣啊,咱們國家,多少年沒有正經出過大科學家了。”

“是不是大科學家不知道,有大科學家的影子是沒問題的。”

李愛唐見有人贊同,一拍大腿,道:“不管國內知道不知道,我建議,咱們寄信回國。”

“真寄?”

“寄,和往國內的郵包一起寄,把報紙剪下來,送回去。”

“寄給哪裡?”

“報社,電視臺,還有人民政府……”老李掰着指頭數。

對面的老頭兒“咳咳”的放下茶杯,擦了一下嘴,道:“政府就算了吧,咱們寄信給政府,算什麼呀。”

他們幾個都是偷渡來的美國,現在說起政府,還是有些畏懼的。

“好,政府不用寄了,就寄報社和電視臺,咱們商量分配一下任務吧。”老李說着直接命令起來。

一條街上來自大陸的店主並不多,他們是常常在一起做事,集體行動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李愛唐先是找了一張紙,將幾個人知道的報社和電視臺的名字寫下,然後每人幾家,分配到各人手裡。李愛唐給自己多分配了兩家,接着道:“大家不要光寄東西,再寫一封信,言辭懇切一點,另外,不要光送剪報,把報頭什麼的都剪進去。”

李愛唐並不知道,在他們寄信以前,已經有中國駐紐約記者,注意到了這片系列專訪,且如獲至寶。

不像是李愛唐等人,中國記者更清楚國人的胃口。

此時的國內,在用相似的方式被熱炒的商品,正是“健力寶”。

在這個贏家通吃,動輒一鳴驚人的年代,健力寶是藉着洛杉磯奧運會而成名的。

首先,健力寶公司花了25萬元,讓健力寶成爲了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首選飲料。

其次,則是因爲一件偶然事件。

84年的8月8日,日本《東京新聞》刊出了特派記者的專電:《中國靠“魔水”加快出擊》。

這篇文章被翻譯到了中國以後,卻是讓健力寶獲得了“中國魔水”和“東方魔水”的名號,健力寶也因此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而比起健力寶的日本《東京新聞》,美國的《紐約先鋒報》在字頭上並沒有缺憾。

而與健力寶的特派記者專電相比,楊銳的專訪似乎棋高一籌。

唯一的區別,在於健力寶有產品可販賣,而楊銳本身並不是一種商品。

即使如此,看到了轉載報紙,或者讀到了新聞的記者們,還是“敏銳”的發現了楊銳所承載的新聞價值。

週四清晨,北京機場的到達大廳裡,就擠滿了記者。

不僅有攝像機,攝影機和話筒,甚至有電視臺直接佔了一塊地方,裝上了搖臂,他們是準備現場採訪楊銳的。

來來往往的旅客哪裡見過這樣的架勢,一個個也都不走了,就站在大廳裡等着看熱鬧,逼的機場又得派人來維持秩序,簡直是一片亂象。

實際上,如果是搶在健力寶之前,發回這樣的報道,楊銳反而不會得到如此的關注,畢竟,類似的新聞是需要一定的發酵器的。

哪怕是健力寶本身,也是等到奧運會被炒熱,奧運代表團被炒熱,才炒起的健力寶。

只是楊銳回來的時間實在湊巧,正是健力寶將冷未冷的時間。

各個單位的記者都知道人們喜歡看這樣的節目,在節操尚未掉淨,還做不出全民假新聞的年代,記者們就全都涌來了機場。

中午兩點三十分。

飛機降落。

明媚的陽光下,能看到反光的鏡頭,混亂的秩序,以及人們燥熱的臉。

1984年的中國人,太需要一陣強心劑了!

1984年的中國人,太需要有人告訴他們:中國有希望!

1984年的中國人,太需要一點點來自外界的證明了!

……

第1151章 退席第1434章 白臉的羊第67章 翻案第136章 學術界第18章 匯款單第1114章 要我上春晚第1060章 不着急第107章 終見面第936章 兩邊不靠第84章 海外關係第927章 愣頭青第805章 起步階段第282章 出版社第1377章 智科第1187章 兵馬未動第355章 保密第612章 取捨第1233章 調查第788章 嘔吐反應第1381章 現貨第1387章 拒絕嗎第885章 問計第1216章 觸動第713章 向着第二階第682章 交接第662章 泥潭第335章 閱卷第1390章 無語哽塞第54章 長期無息貸款第729章 折騰第1044章 迷醉第1087章 壁壘第714章 莫心虛第569章 面試(二更)第1382章 爲了提振經濟第314章 在家做飯第350章 食堂第1315章 入軌第1087章 壁壘第145章 審稿第646章 產率第1028章 老同學第1131章 規範第312章 立項第1085章 兩個要求第470章 聚寶盆(求月票)第251章 我們的狀元第453章 子項目第376章 舍小家爲大家第1300章 AOE第1438章 幻想照進現實第740章 侵蝕第253章 嫁人第495章 遛彎第900章 條件優厚第1101章 攝影女孩第917章 新答覆函第465章 爲了你好第1144章 責任呦第697章 豪車第411章 任性第1392章 勳貴第935章 當得起第1138章 羣衆的呼聲第1212章 一鍋攪第788章 嘔吐反應第516章 嚇第202章 運氣第414章 國際會議第372章 報告會第72章 有資歷了第591章 出國名額第1221章 太晚了第398章 剃頭擔子一頭熱第902章 紅頂戴第1287章 造個大新聞第242章 真理第428章 一會成名(1 )第117章 批卷第725章 熱情澎湃的日子第924章 要我做重複實驗嗎第1316章 仰望感第1112章 命名第1227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166章 被補習第993章 菜不要錢第1448章 突破性進展第410章 退休第268章 未名湖畔第393章 商議第1035章 競爭再起第1153章 舊廠第728章 窮第1219章 對接第803章 里程碑第1294章 核心部件(第二更)第214章 論文審閱第543章 糾結第609章 功績第314章 在家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