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11月11日第一更

bookmark

去年收入400萬美元的楊銳,和去年收入超過14億美元的杜邦公司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作爲一家從工礦轉型到化學,從化學延伸到生物領域的巨無霸,杜邦旗下光是科學家就有10000多人。

這是一家自己就僱得起第一階的學者,玩得起頂級實驗室的公司。

而且,杜邦公司背後還有杜邦財團,那是全美排名前十的大財團,威力無窮,能夠影響美國政治生態。

不過,楊銳很快還是冷靜了下來,最起碼,他強行抑制了自己的負面情緒。

就像是每一名坐在高考考場上的學生,若說畏難,每個人都有無數的理由來畏難——考不好怎麼辦這樣的問題,問一百個人,有一百個人至少想過三遍以上。

然而,畏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楊銳強迫自己,先從好的角度想問題。

最好的理由,很快出現在楊銳眼前:當年的西斯特公司贏了杜邦的官司!

甚至可以說是輕易解決了官司。

關於西斯特和杜邦的關係,由於是著名案例,不少科技史裡都曾涉及,楊銳從腦海中翻出它們,貪婪的閱讀,以免自己去胡思亂想。

西斯特公司推出pcr儀不到一年時間,杜邦公司就將西斯特告上了法庭,不像是很多漫長的專利官司那樣,舊金山地方法院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將這個案子審理結束,西斯特公司大獲全勝。

這說明,西斯特公司贏的堪稱輕鬆!

而贏了官司的西斯特公司,他們掌握的專利壁壘並不比楊銳現在的厚實,事實上,他們能夠依靠的就是兩個主要專利,他們在耐熱聚合酶方面的專利甚至還有漏洞,以至於日後再次引起訴訟……

但不管怎麼說,西斯特公司能贏,說明楊銳也有可能贏。

當然,西斯特公司也是一家資產過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它還是一家美國公司,並在科學界掀起了不小的聲浪——這家隨着里根政策而崛起的生物公司,得到了許多生物界人士的同情,而巨無霸的杜邦公司在公衆眼裡從來都是邪惡的。

楊銳一邊思考,一邊在隨身的筆記本上寫寫畫畫。

首先是要籌集律師費,有足夠的律師費,就有可能在法庭上堂堂正正的打贏杜邦,杜邦的籌碼有限,他們能夠拿出來的,不過是幾篇70年代的論文,完全不符合學術界對專利權的認定,因此,只要能堂堂正正的打官司,又有律師費,楊銳贏面很大。

想到此處,楊銳在筆記本上,寫下了“籌錢”和“堂堂正正”兩個詞。

追求“堂堂正正”的打官司,可能並不能堂堂正正的追求得來,楊銳將此放在後面,眼睛還是盯着籌錢兩個字看。

沒有錢,是打不起官司的。

與加尼卡公司的交鋒,讓楊銳深切的感受到了美國社會的公平的價格。

本傑明是最能體現美國公平的律師,他不是最好的律師,但他在美國頂級律師行列,請到本傑明這樣的律師,就意味着公平的天平不會向另一方面傾斜,大家都處於同一水平線上,然後依靠證據來說話。

爲了讓天平不歪的價格,是每小時2500美元。

一個和解官司,本傑明與他的團隊的計費時長超過了40小時,加上其他費用,最終收費超過10萬美元,從和解金裡拿走了三分之一還多,這還算是沒上法庭的價格。

而爲了看天平歪不歪,楊銳還需要自己的公司律師和參與了專利註冊的香港律師嶽庭,這兩坨人的價格合起來,大約是每小時1000美元。

同樣在這個和解官司裡,他們又要分走將近三分之一的錢。

最終,楊銳自己落手的和解金還不到三分之一,甚至沒有公司律師和香港專利律師們拿的多。

這還算是訴訟勝利了,而且是快速勝利了。

要是進入庭審,本傑明每場的收費是4萬美元,一分鐘的庭審也是四萬美元,這就是爲什麼美國窮人請的免費律師總是強迫他們認罪,因爲免費律師不願意上庭,準備太繁,變數太多。

作爲標杆,95年的辛普森殺妻案,耗時九個月,產生了5萬多頁的庭審記錄,而辛普森的夢幻團隊,收費1000多萬美元。

這就是堂堂正正的訴訟的價格。

楊銳估計,最起碼需要100萬美元,才能支持自己與杜邦的官司,200萬美元則會安全的多。

正好是捷利康欠下自己的分紅費。

“杜邦算的真準。”楊銳吁了口氣,又在筆記本上寫上“成果鑑定”四個字。

打官司也不是全拼錢的,他多準備一點證據資料,就能多一點的把握。

西斯特公司與杜邦的官司,最後打成了學術官司,在學術界,這是有名的案例,律師固然重要,但律師和法官,最終還得聽專家證人的,專家證人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學術問題上,自然只有學者們互拼的份,沒有律師們反詰的資格。

84年的中國,學術水平堪憂,但也不是沒有亮點的,楊銳取代西斯特以後,這就變成了國際官司,國內有沒有後盾,想來還是有些區別的。

楊銳按捺住心情,重新看了一遍自己的筆記本,然後打電話買了去平江的機票,準備從平江轉車回家。

在北京就算能找到錢,找到的也是人民幣,美元還是要想辦法從輔酶q10的工廠找補。

打完電話,楊銳返回學校,找到劉院長申請提前考試——這自然只是過場,劉院長大筆一揮,道:“你今年期末面試通過了。”

楊銳多問一句:“符合政策嗎?”

“怎麼不符合,你的學術成績在美國都得到了承認,更別說今年還在頂級期刊上發表了論文,這樣的學生還要強制參加期末考試,我們難道都是老古板嗎?”劉院長說着自個兒樂起來了。

楊銳實在沒有心情聊天打屁,感謝了劉院長以後,再去找蔡院士修改去各地拜訪的時間,他想集中在一週的時間裡,儘可能快的拜訪各地的委員,騰出時間來回家。

至於回家的理由,楊銳未作解釋,蔡院士也沒有多問。在他看來,楊銳的成果通過鑑定是理所當然的,這樣的一個過場,還要不停的送禮,本來就有些爲難年輕人。

因此,蔡院士用鉛筆在牆上的地圖上畫了個圈,即道:“現在京城有四名教授是成果評定委員會的委員,咱們爭取用兩天的時間全部拜訪了,如果人家有事不在,那就等咱們拜訪其他人的路上,再抽空拜訪,反正,現在坐飛機經常要從北京轉機的。”

楊銳點頭。

“上海有兩名教授,再加上南京的一位,這裡一共是三位,我們優先拜訪,剩下四名教授散在天南海北,實在來不及的話,就聽天由命吧。”蔡院士畫的幾個圈很有理科的嚴謹,北京的圈最大,上海的其次,剩下的小圈多在東南,很能體現中國的學術圈分佈。

這還是國家計劃的年代,等到高校流動徹底放開以後,馬太效應會讓北京以外的地方高校,尤其是坐落在特大城市以外的高校在學術方面黯然失色。連中科大都熬不下去,其他高校就更不用說了。

蔡教授將圈子畫出來,並不耽擱時間,他帶着楊銳,楊銳帶着禮物,先是重新拜訪了前些天開了小會的北大教授,並與各個教授約定了拜訪其他教授的時間。

一條無形的線,將楊銳與蔡教授,蔡教授與教授們,教授們與教授羣穿了起來。

所謂科班出身的學者們,就用這樣密不透風的蛛網,將象牙塔越擡越高,直到普通人夠不到的程度。

……

第1051章 推薦第264章 京城第604章 驗證第742章 挺楊第351章 順序第723章 直斥其非第1428章 補人第231章 第一場第1442章 改操作第777章 成功不僥倖第975章 忙第1050章 義憤填膺第831章 沒想到第1075章 《自然》第81章 外國期刊第538章 圖騰第1211章 穩定性第961章 困難與阻撓第267章 再見小白牙第715章 克隆第335章 閱卷第571章 刷三觀第754章 不高調第1234章 保密單位(解釋上章)第380章 狀元中學第8章 你纔是神仙第1110章 運氣第5章 快速答題第607章 枉做小人第868章 清晨陽光第570章 交流生第333章 遴選第364章 炸毛第1240章 勝利的號角第1000章 選人第546章 調離第1431章 歲月靜好第14章 技術解決第26章 難題第236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965章 世界頂級第158章 修文第641章 匪氣(第三更)第993章 菜不要錢第48章 誰做決定第180章 信用社第449章 《細胞》第284章 作客第62章 吸收係數第1390章 無語哽塞第349章 高第625章 請喝了這碗雞湯第742章 挺楊第1074章 設計完成第1126章 第一千一百零七 鄉里鄉親第501章 科研僱傭兵第244章 報名就是賺到第1192章 我要第37章 夜考第133章 變化第1248章 我的畢業論文第977章 老子要進京了第94章 進退第1106章 守株待兔第1221章 中二第432章 陰謀詭計第172章 學霸之氣第1071章 不,謝謝您第1355章 圓明園第946章 警告心臟病患者第44章 香港蘋果牛仔褲第435章 球館第1067章 批發論文第1224章 分類第580章 落後三年第1362章 想要就建一個第1213章 鍋成第330章 菜場一日第1049章 同情第1065章 泛泛第732章 基因組學第258章 彩車第648章 增長第1483章 湊錢第1068章 學術福利第351章 順序第131章 營銷第1304章 當衆演講第14章 技術解決第416章 獎學金第769章 新書排名第642章 我就是法第913章 馮代表第243章 戰略戰術第871章 GMP委員會第1254章 運筆如飛第1484章 載人飛船第722章 釘上恥辱柱第1191章 抵押貸款第1454章 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