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雜貨鋪,葉蘭心念一動,想着進去買一些調味的,再買一些糧食。畢竟老吃番薯也是不行的,偶爾也需要換一換花樣的,要不然她和小包子哪天一定會把自己吃成番薯的。
可是一想到懷裡所剩不多的銅板,葉蘭就覺得有種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尷尬。
錢,錢,錢。
再三思考之後,葉蘭還是毅然的拉着小包子進了這家雜貨鋪。
雜貨鋪雖然規模較小,但是賣的東西種類卻是很多。有調味品,大米麪粉,鍋碗瓢盆,很多葉蘭急需的東西,在這裡都可以找到。
雜貨鋪因爲佔地面積較小,但是賣的東西又很多,所以裡面顯得比較擁擠。
雖然如此,裡面還是有好些人正在挑選東西。
葉蘭看到那些買東西的人很多都能和老闆說說笑笑的,邊挑自己需要的東西,邊聊天。看到這樣的情景,葉蘭知道這家雜貨鋪的老闆必定是個忠厚之人。所以,纔會有熟識或是回頭客。
因此,葉蘭也很是放心的在這裡挑選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話說,葉蘭會選這家小小的雜貨鋪也是有原因的。葉蘭初來咋到,對很多物價行情皆是不太瞭解。至於原來的葉蘭,那隻對一些吃食或是頭花的價錢比較在行。至於這些柴米油鹽,鍋碗瓢盆之類的,那則是一竅不通。
因此,葉蘭對於那些很大的店面,或是裝飾豪華的店面,那都是直接忽略的。那些店面就讓葉蘭想到現代的專賣店。
而這家店面雖然小,裝修也是稍顯簡陋。但是,看它依然開得頗爲紅火的樣子。那必定是老闆人好,以及物美價廉了。
對於生活上的一些常識東西,葉蘭真是頗爲無奈。也不知道,原來的葉蘭是怎麼活這麼久的。這個原身也真是本事了,竟然能把好好的日子過得那樣。
不過,這一切都過去了。
以後,生活的就是她了。她自是不會再如原主那般糊塗的生活了,她定然會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的。
葉蘭突然覺得什麼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活着,並且好好的活着。
心中那些原本煩悶的思緒頓時一掃而空,此時心裡一片輕鬆與清明。葉蘭嘴角帶着淡淡的笑意,一隻手牽着小包子,在狹小擁擠的雜貨鋪裡面開始挑選東西。
葉蘭注意到,賣大米麪粉的地方圍着三四個人。而其它地方只有零零散散的一兩個人,因此葉蘭帶着小包子朝着沒有人的鍋碗瓢盆的那一塊走去。
來到屬於鍋碗瓢盆的這一塊區域,葉蘭很認真的看着擺在貨架上的那些碗。沒辦法,葉蘭發現家裡竟然只有一隻粗碗。這個發現真是徹底讓葉蘭一度凌亂過,實在是難以想象,翻遍家裡,竟然就只有那一隻當初她用來裝番薯的碗。
於是,葉蘭現在很認命的在這裡挑碗了。
實在是沒有辦法,沒有碗的生活,葉蘭嘴角抽搐了一番,依然不敢想象。
葉蘭看着手中的碗,小號的粗碗。看慣了現代精美細膩的瓷碗,再看看這古代的粗碗,葉蘭首先覺得這碗真有歷史厚重感。
棕灰色的碗身,粗糙的質感,拿在手上都能感覺一些摩擦。
算了,這要是拿到現代就是一古代,價值不凡啊。現在自己有機會用這價值不凡的碗,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於是,葉蘭微笑着挑了一隻中號的粗碗,一隻大號的粗碗。
家裡還有一隻大號的粗碗,那就留給羅田用。而中號的自然是自己用,小小的小包子就用小號的碗。
葉蘭把挑好的碗放在那邊結帳的桌子上,準備等一下所有的東西都買齊了之後,再一起結帳。
放在桌子上的時候,在桌子後面站着的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衝自己善意的一笑。葉蘭也是柔柔的回以一個笑容。
看到這個婦人,葉蘭心中想着,這大概是老闆娘吧。而那邊正陪着客人挑大米的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應該就是這家店的老闆了。
老闆人看去很是忠厚,而老闆娘也是溫婉善良的感覺。
此刻,葉蘭不難知道這家店面爲何這麼小,卻依然能開下去。而且,生意頗爲紅火。
店裡面剛走了幾個人,很快的又會進來幾個人。
葉蘭將挑選好的碗放好之後,就又和小包子加入了挑選筷子湯勺的過程中了。
葉蘭看了看,發現這邊都是竹子做的比較粗糙的筷子。
這家店裡面賣的都是一些低消費的物品,因此裡面的東西都不精緻,但是貴在實用。
雖然,現在很多農村的人都會自己砍一些竹子來做竹筷。但是,畢竟自己做的看上去比較簡陋,而買的在表面上看去總會比較漂亮一些。
因此,一般人家也會買上幾把。
看着竹筷,葉蘭在心中想着要不要買?
買?
一雙筷子就需要一文錢,而且既然要買的話,那就要買三雙。
家裡面只有一雙稱不上筷子的筷子,那應該是羅田就竹子隨便削的一雙筷子吧。
但是,要是不買的話,那麼自己一時間也是不會做出筷子的。
算了,葉蘭咬了咬牙,還是決定買了。
於是,葉蘭挑了兩雙大號的筷子,一雙小號的筷子。挑好之後,她又把這些筷子放到那邊的桌子上。
接着,葉蘭又買了一兩個盆。家裡只有一個黑乎乎的盆,看到那個盆,葉蘭心中立刻想到那個黑乎乎的盆只能勉強用作洗腳。而現在買的兩個盆,一個用來洗臉,一個用來洗菜。
也只能暫時先這樣了,錢不夠,先將就着。等以後有錢了,再來講究這些。
其它的東西,家裡還是有一些的,雖然度很破舊,賣相也不好。但是,畢竟那是免費的,只能先將就着用了。
現在該是買一些麪粉,大米的時候了。
小包子這麼瘦,不能總吃番薯。雖然以現在的經濟條件買不了什麼豬肉給小包子補身,但是吃一點大米或是其它粗糧總是好的。
因此,葉蘭就又拉着一臉好奇的小包子往那邊站着兩三個人的米袋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