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傲薇和康通兩兄弟與文一鳴閒聊了幾句後,分別留下了通訊號便告辭離去。
而文一鳴與童強用過午飯,在內門區閒逛了一圈,天南海北一番胡侃亂調後。文一鳴也告別童強,徑自回到了自己的石屋。
從內門區到核心區有一定的距離,文一鳴在路上反覆的思索總結和花有昆戰鬥所帶來的收穫。
他很清楚,自己看似贏得輕鬆,其實並非如所有人心中想象的那般容易,那般震憾。畢竟煉體九層初期和煉體九層大圓滿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以半步武者的修爲跨階越級堪堪三個層次,在稍有天分和底牌的武修中並非絕無僅有。
隱匿術讓大家看到了三級跨階的場面很明顯是假象,這也讓花有昆輕敵而失去了全力發揮的機會;他毫不懷疑,花有昆還有很多手段都未曾施展。即便如此,他現在雙臂的痠麻都依然未徹底恢復過來。
這讓他清楚的認識到,接下來三個月的修煉方向,必須高強度的進行身體素質熬煉;否者他的實際戰鬥力根本無法完美髮揮,這是一個致命的硬傷。
另爲,他也感受到了越級跨階戰鬥的種種不足,以及細微處的差別。這是他以身相試的親身體驗,使得他的理解更加深刻微妙,這也是很多練武之人所忽視的地方。
武道一途,除了耐得住枯燥乏味的寂寞修煉,還要具備敢於突破自我、挑戰極限的強大上進心;試想,哪一門武學、功法、武技不是用無數的生死交戰總結創造出來的,其中包含了多少創造者的鮮血,心力和汗水。
而內家拳更是無數先輩在戰場殺敵中用生命凝聚而成的戰鬥精髓,若是不經歷生死磨礪就想順風順水的得以提高,那無異於癡人說夢。這也是修煉內家拳者多如牛毛,而最終攀上巔峰者卻稀如鳳毛麟角的根本原因。
特別是內家拳修煉出暗勁之後,交手中兇險無比,一不留神便會深陷絕地;就更別說之後的化勁境界了,分秒之間生死立見;武道修爲可以循序漸進,慢慢修煉積累;但生命卻只有一次的機會,有多少人敢於以身犯險,用寶貴的生命來提高戰鬥力。
文一鳴正是看通了這一點,纔會上演雙城廣場那一幕。
進入石屋,文一鳴拿出兩部典籍,《無我》的第一層修煉他已初步掌握,後面的八層他準備在修煉的閒暇之餘將其背誦理解,而《八步趕蟬》他同樣準備將其記憶下來,作爲輔助修煉。
眼下首當其衝的並非修煉各種武技提升戰鬥力,因爲有內家拳的支持和前世的戰鬥經驗,他的實戰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要想突破這個瓶頸必須要提升修爲,而修爲真正爆發時卻離不開強悍的身體,練就一具高強度的肉體那纔是重中之重,這是所有功法武技的高樓基石。
文一鳴在記憶裡不斷搜索當年在國安密案書庫裡研讀過的失傳典籍。
經過一系列的篩選,最終睜開雙眼,自語道:“《精義》!就它了。”
文一鳴所謂的《精義》全稱《少林拳術精義》,據說是達摩祖師所著,但文一鳴並不這麼認爲。
歷史上的達摩是不會武功的,但通曉印度的瑜珈。他的一生很苦,到中國弘法大乘佛教之時,正值南北朝的分裂時代,社會治安極差,民心凋敝。人在苦難之中的毅力是巨大的,那就是堅持着他心中的信仰。
而達摩的那種信仰就是所謂的禪宗理念。簡單說,達摩在文一鳴心中相當於一個傳教士,在少林的確是傳下了不少的養生之法,但卻不是所謂的高深武功。
歷史上流傳下來不少關於達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戶曉、爲人樂道的一葦渡江、面壁九年、斷臂立雪、只履西歸等,這些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都表達了後人對達摩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就好比後人神話借東風的諸葛亮一樣。
而他的造詣主要是體現在禪理佛法和經綸之上。
《精義》並非是拳路技擊、格鬥之法,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內壯硬功的理論及修習方法。
《精義》裡記載有許多功法,書中不但介紹了多種上乘內功,還詳盡地介紹了將身體練至堅硬似鐵的內壯硬功。
此書開篇直指核心---四肢未堅何以壯,若此攻大成後,可念之所至堅於鐵石,並指可洞牛腹,側掌可斷牛頸,去拳可碎虎腦的高深境地。即使人體最薄弱的襠部,在‘下部行功’完成後,也可‘雖曰隱處,亦不畏椎攏”。並且隱晦的提到,長期修煉有機率激發潛能,誘發特異功能。
當然,對於最後一點,文一鳴是一笑而過。
由於當時文一鳴收集齊全了《精義》的上下兩部和內附的《易筋經真氣圖說》,儘管從未修煉,卻也將這套典籍深刻的印在了記憶之中。
《少林拳術精義》分上下兩部,上部《服氣圖說》下部《易筋經義》。兩部均是是內外兼修,但各有側重,《服氣圖說》側重練外,以膚體動作配合吞氣,爲下部打下基礎,《易筋經義》側重修內!
文一鳴還清楚的記得,書中曾提到過一個叫張大用的高手曾修煉過《精義》。據說此人當時乃一代技擊之雄,名列天下名師第三高手。
傳言此人的功力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探手可拈翔燕之爪尖,騰身能取遊空之蜻蜓。張手不畏刀斧,視鋒利如朽木。甚至說張大用修煉到後來,卻因爲右手力大無窮而無法控制,寫字時經常將筆桿捏碎,最後改爲左手寫字。
在文一鳴看來,這叫張大用的高手修煉《精義》應該是領悟有誤,不得其法,否者不至於連自己的力量都不能收發自如。他前世雖然沒有時間修煉這套《精義》,卻也知道其寶貴珍稀之處。
市面上流傳的《精義》缺少一篇《易筋經真氣圖說》,這導致衆多《精義》修煉者,難得其中精髓而收效甚微。
文一鳴閉目仔細的回憶了一遍《服氣圖說》和《易筋經義》,並參照記憶中《易筋經真氣圖說》推演,待確認無誤後,直接進入了修煉。
《服氣圖說》在修煉中稱之爲‘食氣’,配合下部易筋經行氣,不僅能巨力猛增,更可將軀體練至銅澆鐵鑄,尤其是四肢,更是如鋼杆鉤銼,這正是文一鳴目前最爲迫切需要的。
有了足夠強健能承受修爲爆發的體魄,他便能隨心所欲的施展各種武學,而不必擔心攻擊帶來的反震,以及在越級戰鬥中承受不住對手的修爲壓制。
連續幾天下來,文一鳴的修煉很有規律。再次回覆到當初在童山村的作息時間。
當然,隨着修爲的提升,他現在已經將休息的時間縮短到三個小時。每天凌晨三點起牀,在石屋裡修煉《精義》上下部,而後以無我心法爲基礎練習內家拳;用過早飯後直接跑到當初吃宵夜的樹林,利用現場的亂石打熬體力。午飯後研讀背誦記憶《無我》和《八步趕蟬》。而後一下午的時間便在陡峭的蒙山附近利用八步趕蟬練習耐力。晚飯後便一直練習《精義》,直到睡前一個小時,才以無我心法融合大槍樁法來結束一天的修煉。
轉眼間修煉了近二十天的時間,這段時間文一鳴的身體素質突飛猛進。整個人都瘦了一圈,皮膚呈現出健康的小麥色;一舉一動中潛藏着一股勁暴的力量,精神氣質也發生了些許的改變,尤其是四肢,令他有種能開碑裂石的感覺。修爲更是衝到了突破武者期的臨界點。
文一鳴眼見兩部典籍已經背誦得滾瓜爛熟,而且借閱的時間限制即將到期。便給自己放了一天假,到蒙山藏經閣歸還典籍,順便到藏寶閣領取兵刃獎勵。
蒙山的路,文一鳴已認識,這次獨自閒散悠閒的來到蒙上腳下,望着隱入迷霧的山峰,不禁誇張的感嘆起光陰荏苒來。
來到蒙山頂峰的青石大壩,看了兩眼帶給自己機緣的石碑,文一鳴這次沒有再去感悟,畢竟槍意的的種子已經深埋在自己體內,需要的只是時間過度,這種有些飄渺虛無的意境,並非如打熬體力和強化身體素質一樣,靠拼命苦修和無腦的重複就能嫺熟掌握。
徑自走入藏經閣的大殿,看見坐在石臺裡邊的並非獨臂老人,而是一個古稀之齡的酒糟鼻老頭,正抱着一本書獨自看得入神。
而石臺邊一名白衣長裝的青年正舉步往樓層上走,聽見門口的腳步聲下意識的回過頭來,朝文一鳴的方向看去;當二人目光相交時,眼中不約而同的閃現出一股冷意,彷彿刀兵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