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長安之亂(一)

在呂布攻克壺縣的同一時刻,遠在千里之外的長安,卻是被大軍重重包圍!數之不盡的西涼大軍精銳,聲勢浩大,旌旗蔽日!在大軍的前方,數將意氣風發!

在呂布率軍出走長安後,王允的主要精力便是放在了李肅身上!可誰能料想到,短短半月之間,由中牟起兵的李傕郭汜等人,一路攻城略地!聲勢浩大的席捲了整個司隸!而分散在司隸的西涼軍士卒也是紛紛響應!聚衆十餘萬。

呂布出走長安,致使長安都無再可壓制此西涼軍叛亂之人。王允派遣李肅,段煨等人,聚集數萬兵馬在弘農,與李傕郭汜等人一戰!可這一戰,卻是以李肅敗逃,段煨歸降而結束!數萬大軍全部覆沒!

李肅段煨的失敗,徹底宣告着長安的失敗!而李傕郭汜等人大勝之後,一路席捲而來,數日之間,便是兵臨長安!十餘萬西涼精銳,氣勢洶洶。

“王允小兒,你與呂布等人,謀誅太師,今日定要你償命!”

李傕郭汜等人怒吼道。

十餘萬西涼精銳怒吼,“誅王允,清君側!”

“誅王允,清君側!”

天地之間,盡是請求誅殺王允之音!聲音,傳遍了整個長安!面對城外那數以十萬計的西涼大軍,城中士卒百姓無不是瑟瑟發抖,膽戰心驚。

百官爲之驚懼!

即便是天子劉協,也是在宣室殿殿中,聽聞城外大軍的怒吼聲,都是臉色蒼白一片!

“賊兵臨城,有何良計!”

龍榻之上,劉協看向百官。

百官皆是低下頭顱,不敢與劉協目光相對。如今的城下,可是十餘萬西涼精銳啊!整個長安,纔有多少兵馬?劉協的詔令,早已經傳遍州郡,卻無一人率軍勤王!所有人都清楚,面對這十餘萬的大軍,不會有哪一路諸侯還會來長安勤王。

“陛下,賊軍雖勢大,可陛下乃是天子!諒那李傕郭汜等人怎敢冒犯?如今我長安城中,依舊有雄軍數萬,若陛下親自在上城鼓舞人心,將士定當歸心!長安方可無虞!”

城門校尉崔烈上前諫言道。

崔烈之音剛落下,殿上便是瞬間蹦出好幾道反對之音。

“不可!陛下!”

“陛下乃是萬金之軀!親自臨城,若出意外,該當如何?”

“陛下縱然不臨城,將士也會奮勇效死!陛下萬萬不能以身犯險啊!”

“………”

“住嘴!”

天子劉協一聲怒喝,那蒼白的臉色掃了一眼羣臣,“爾等反對崔公之言,可有何人能夠拿出良策,解我長安之圍?”

縱然劉協年不過十一,可是這聲怒吼,卻令羣臣不再言語!天子聰慧,這是所有人皆是知曉的。當年雒陽之亂,劉協與劉辯逃亡北邙山時,董卓率軍迎駕,時任天子劉辯顫慄不能言,當時年僅九歲的劉協卻敢怒斥董卓,令人驚歎。

“陛下,李傕郭汜等賊進犯長安,乃是因爲王司徒!王司徒不赦其罪,故而皆反!今陛下若下令處死王司徒,再寬宥李傕郭汜等人之罪,定能……”

有人上前再次諫議。

可是他的話還沒說話,便讓劉協大爲惱怒,“住嘴!王司徒誅殺董賊,乃是漢之功臣!你讓朕殺了王司徒,是想要天下人對朕寒心嗎?”

在長安,王允獨掌權政!

劉協雖是不滿,可也沒有對王允有所殺心。王允專權是不對,可是畢竟劉協尚且年幼,自然難以親政!再者,王允再如何專權,可對劉協還是尊敬的,比起董卓來,王允可謂是漢之忠臣!如今賊軍臨城,劉協若是殺了王允,這天下人會如何看待他劉協?

斜眼睥睨羣臣,劉協忽然下定了決心,“朕要親臨城上,鼓舞大軍!”

“陛下……”

劉協一言既出,百官惶恐!

長安城上,感受着萬人的怒吼聲,輕風吹起了他身上的大氅,王允目光久久凝視着遠方,默然不語。

耳邊,充斥着誅王允,清君側之語。就是連守城的士卒都在悄悄議論着,若不是王允,這些西涼軍也不會反!若不是王允,這長安也會安穩太平。若不是王允……一切的罪過,皆在王允!

風起雲涌,旌旗被風吹得聲聲作響,王允那渾濁的目光,放在了那豎立起來的“漢”字大旗上!在這一刻,他回憶起來了許多事情來!

出身名門望族,自小便天姿聰穎,獨具惠質。曾立志光宗耀祖,心憂天下!年少之時,便敢秉公執法,在宦官弄權之際,發出一道怒喝聲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爲非作歹,定斬不赦!”

那一年,一個趙津的小黃門,以他的頭顱,成就了王允的威名!那一年,王允十九,正是意氣風發之時!

……

俱往矣!

諸多人或事在王允腦海中快速閃過,回憶定格在誅殺董卓的那一刻!

那一日,董卓在他的勸諫下,入宮見天子,自以爲天子欲要禪位於他!董卓志得意滿的走入皇宮,走上那無盡的臺階,面對的卻是持戈以待的甲士,王允怒喝一聲,“奉誰與我擒殺逆賊!”

權傾一世的董卓面色大驚,慌忙的急呼,“我兒奉先何在!”

可等待的他,卻是呂布的一戟,以及那道雷霆之音,“奉旨誅賊!”

誅殺董賊!

這是王允一生最值得驕傲之事!靈帝去後,雒陽大亂,董卓廢立天子,擅殺百官,天下諸侯聯合征討,都未能將其殺死!可最後卻是死在了他王允的謀劃下!縱然今日死去,他王允也定會青史留名!

“萬歲!萬歲!”

王允的思緒飄得很遠,以致於都未曾聽到旁邊士卒興奮的呼喚聲!在離王允不到數十步的距離,一少年天子正倚樓而立,手持天子劍,朝着城下的十餘萬西涼精銳喝道,“爾等兵圍長安,欲要謀逆乎?”

天子劉協!

劉協這一開口,令城下的李傕郭汜等人立刻止住了大軍怒吼,李傕騎在戰馬之上,向着劉協行禮道,“臣李傕拜見陛下!”

“我等今日兵臨長安,非是謀逆,乃是爲了清君側!”

感謝糖的200打賞,感謝天空之師的1000打賞!日常求推薦!

?

第97章 匠作坊第四百五十四章 陶謙讓徐州第97章 匠作坊第143章 將軍若見此信,妾身已隨清風去第422章 兵進太行第352章 貧賤之期相隨,富貴之日無忘!第433章 託付家小第350章 青史何書?第311章 掘汾水以灌晉陽?第255章 我養你們四千騎有何用?第295章 潰敗的袁軍第69章 暗司第一功第353章 第三把五十二章 衣錦還鄉第321章 折損一臂第439章 望子成龍第四百八十六章 督軍第169章 除非哪天,我拿不動方天畫戟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荀彧第271章 小孝孝於庭闈,大孝孝於天下第103章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第四百八十章 兗州刺史第四百六十八章 攻克範縣第351章 紫氣曜日第37章 暗司第286章 失態的袁紹第36章 進軍河內第202章 張楊的決定第410章 賊匪攻城(4k)第四百七十一章 約法三章第121章 休走!第334章 孝悌力田(上)第四百四十章 收田租令第235章 吾乃呂布第四百八十一章 戲忠病危第177章 呂布的小舅子第175章 遠交近攻第188章 趙雲vs張遼第218章 別讓這些雜碎跑了第405章 人心得之不易,失之只在朝夕第一章 貂蟬不見了第338章 曲轅犁第282章 活擒郭圖第380章 戰鼓響起第24章 李儒歸心第318章 甕中捉鱉第434章 張燕之死第30章 以戰止戰第269章 爾等凡夫俗子,豈可與吾相提並論乎?第416章 三進三出第88章 迫在眉睫第247章 爲主公牽馬執蹬十餘年第357章 怒斬司馬第240章 箕陵之亂(一)第419章 輝煌戰績第四百五十章 征討鄄城第298章 兵敗如山倒第256章 漢人不仁,我亦不義第222章 殺了我,你就是匈奴的單于第191章 君侯神射第四百七十三章 卞氏第331章 幽州之變第260章 得意的於扶羅第248章 我知奉孝,奉孝知我第61章 司馬家的千里駒第258章 烏雲終將散去…第393章 遊胡市第150章 袁術第154章 無酒,萬萬不可!第416章 三進三出第262章 欒提於扶羅,伏拜受詔!第332章 退軍第四百六十七章 忠孝難兩全第9章 王允宴請第73章 中伏?第133章 古之惡來(爲本書第一個護法糖的加更!)第189章 張繡第9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419章 輝煌戰績第四百七十四章 蝗災第202章 張楊的決定第143章 將軍若見此信,妾身已隨清風去第四百七十一章 約法三章第45章 河內聯軍第193章 贈袍第四百四十五章 韓義公第64章 張楊書信第177章 呂布的小舅子第245章 漢旗第297章 鞠義第87章 用我手中劍,蕩盡世間惡與醜第97章 匠作坊第129章 漢人,如此無禮!第314章 兵危戰兇第281章 顏良,休逃!第414章 帥旗所至,義從所往第129章 漢人,如此無禮!第196章 荀攸荀公達第60章 賈詡歸來!第130章 赫赫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