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

年羹堯稍一頓,繼而又道:“前頭李之芳做浙閩總督時,也曾領兵親戰,但漢臣之中,這樣的人甚少。”然康熙只當是年羹堯是謙辭,不禁慰勉他道,“天下承平日久,漢官便只能作些個無實之文、說兩句現成話,至軍務大事,斷不能盡職。朕因此曾屢向漢大臣說,漢官不通兵事,這倘有緊急之事,邊塞地方必兼用旗員,方有裨益,然旗員之中,惟通謀略者,纔是大材料。朕曾親統大軍,經歷軍務甚多,這用兵一道,若不通謀略學問,一味好勇,則斷然不能克敵千里。”說得盡興,康熙精神頭愈發的好,當下站起身來,年羹堯束手隨立了其身側,便見康熙笑道,“才你說的,安不忘危,時勤訓練,就足見你知兵。身爲一方督撫,明賞慎罰,鼓勵兵丁,臨事時方能致命效死,平日若無恩惠與人,又如何教人捨身效力?這後頭說的,才更見謀略,不愧我滿洲英才!”

“臣惶恐——”康熙益發贊他,又比之自身,足見寵眷優渥,年羹堯固然欣喜,然也益發覺得尷尬。年羹堯一族雖隸漢軍旗下,卻是也盡習漢家禮義,偏他還是個詞館翰林的出身,年紀輕輕封疆在列,年少縱橫,自然脾氣上頭便豪闊不拘,於這起子旗下主奴的禮數,總歸覺得彆扭的緊。皇帝極少這般讚譽人,又處處以滿洲私臣推之,雖並沒有提點敲打的意思,他卻是分外在意自己身份,終不敢一味相承,卻着實有些惶恐,忙地一躬身回道,“奴才的身份,可不敢當皇上這話,皇上歷練,俱是恩典。”

康熙聽了這話先是一愣,看他尷尬模樣,方知究裡,繼而哈哈一笑,“你就稱臣也不妨,朕不跟你計較這些個沒用的,當好了差事是正經。再者,人貴曠達,朕倒覺着那你前頭的那些話,還更合你的秉性氣度。”“嗻。”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說得年羹堯極是心暖,又着實感戴不已,內裡那一腔縱橫的豪邁,當下純作了報效之情,懇奏道,“盛世之下,中外歸心,賊蠻亦同在聖朝化育之中,臣雖帶兵前往,自當體皇上好生之德,只期首惡就擒,斷不敢喜事輕兵,擅殺傷命——”不待他再說,這頭康熙已是就手一拍在亭柱上,欣然大讚道,“好個年羹堯!切記不要生事。”

卻說皇帝本是疲乏之下,才致所思見夢,而這會子的激賞之情,實實擊在了長椅的扶手上,又將那讚賞的話,夢囈了出來。皇帝自己固然不覺,倒把一旁祗候的胤禛嚇了一跳:來時皇父入夢正酣,他並不敢喚,立候之時,擡眼便瞥見皇父手邊的摺子上正是年羹堯的署名,爲着他與年羹堯之私,正內裡疑惑間,皇父乍地狠一拍扶手,又是高聲斥責,教他實禁不住這一駭,那機敏的心思,自然將年羹堯往日行止做派翻覆了一遍,只道是他折中內容愈發悖逆不知檢點,惹得皇父不虞。

正當胤禛且懼且惑地窘立在一旁之時,皇帝夢中乃是一派和煦之象。康熙一手扶着亭柱,一面望着遠方堤岸上的幾叢翠竹,饒有興致地聽着年羹堯侃侃而談,“川省重地,兼扼滇藏咽喉,皇上倘欲以兵鋒合勢,川兵入藏,臣以爲當以四路會同進剿。松潘用滿兵一千名、漢兵二千名與西寧大兵合勢;打箭爐亦用滿兵一千名、漢兵二千名與雲南大兵合勢;再兩路分撥護運漢兵一千名,由四路進剿,賊必難支。”

“嗯?只七千人?”康熙原細聽着,這會子驀地收回目光,似笑非笑地看着年羹堯問道,“延信跟朕要一萬六千人,你這隻肯給一半啊?”康熙負着手在身後,原地踱了兩步,繼續道,“策妄阿拉布坦精悍奸詐,到了入藏這一步,朕觀兩路進兵,這多寡還是其次,得要看濟不濟事。據富寧安所奏,松潘、打箭爐兩處進藏道路,遠近險易不一,但大約都須六十餘日才能進駐招地,既是一番大陣仗勞師遠進,自然須兵威齊整。西海一帶又皆傾信虎畢爾漢,而唐古特民人素來柔弱,惟有兵勢強大,方能起震懾歸順之功。你怎麼看?”

這廂年羹堯卻是不慌不忙,隨了在康熙身側,躬身奏道,“富寧安所言,實爲切中彝理之肯要,但臣身膺封疆,就川言川,在此事上,於僚屬間酌情講問並非一日,皇上今既垂問於臣,臣斷不敢徒爲臆度。自古用兵,不患兵少而患不精,不貴兵多而貴教練,若教練之精兵,雖少可以勝衆。臣查川省兵額三萬有奇,除大小各官親丁坐糧,現兵不滿三萬,倘松潘必用兵六千、打箭爐必用兵一萬,除滿兵外,還應再調綠旗兵共一萬四千。而內地土司、番蠻、要隘,不得不留兵防守,是以如通省調集,至省須十餘日,而路遠者更須一月,松潘與打箭爐山路崎嶇,人疲馬瘦,臣並不敢望其深入藏地而致力效死。臣如現在教練,便預備就近調遣,兩路滿漢與護運兵共七千名,擢選精銳,軍聲也不可謂之不振,臣可保其必能制勝!”言罷,又略一想,補道,“如務在兵多,勢必各處也將湊派疲弱之兵充數,反是爲我大軍之累。況自備兵以來,川省購馬已是甚難,即使調兵過萬,大軍所需戰馬也無來源,再打箭爐以外,南北兩路皆無如此寬敞之地,既不便我大軍列陣施展,更可容萬餘兵丁安營之處……”

年羹堯一席話說來語意堅定,說到此處,目中之意更顯尤爲憂慮,康熙一直在凝神細聽,並不發一言,及聽到這一節,也是深有所動,目光一閃,立時打斷問道,“富寧安在陝,並不知你川省情形,如你知之甚詳,何謂打箭爐外之南北兩路?”年羹堯稍事回憶,即刻稟道,“回皇上,大軍行至打箭爐進兵,由裡塘、巴塘、叉木多、擦瓦崗、書班多而至招地一線,蠻番、商旅往來皆由此路入藏,道迂山險,是爲南路;自打箭爐由霍耳、得爾革、春料兒、詔烏、春科納魯、索克贊丹滾廟,由哈拉烏蘇之下渡口而至招地,路面平坦,水草豐茂然居民甚少,是爲北路,但也不足以供我大軍萬人行進歇宿。”

“裡塘、巴塘……”此處並無地圖,自然看不到山川地理形勢,康熙正咂摸着這兩個地名,年羹堯倒是即刻便知皇帝所想,當即道,“裡塘、巴塘、結當,原系雲南麗江土司府管轄,但後歸西海蒙古諸部。倘若由麗江府所轄中甸至巴塘,較川省最爲近便,故而臣請必以雲南之兵與川兵合勢。而西海諸部自王、貝勒以降,於戰事盡皆觀望,起初拉藏汗被圍,並無一部救援;會議出兵,更無一部行進,若與我兵同行,臣恐策妄反藉此偵知我軍動靜。臣的意思,必不可使西海之蒙古兵與打箭爐之大兵會合,致生事端,惟有滇蜀兩路合勢,出,則軍威自倍;進,則四路之兵聲勢相連,必能克勝。”

康熙心內自是將年羹堯翻來覆去地讚許了一番,迎着草木薰風,又覺難得地暢懷舒意,擡手指了指年羹堯,和煦道,“你既酌奪預備在先,那入藏所需馬匹、糧草、還有軍械怎麼說?”正說到哏節兒上,眼見年羹堯低頭思量一發,正要拱手再奏,卻不妨眼前的人物、景象都變得模糊起來,康熙略微眯了眯眼,聽及身邊傳來一聲微喚:“皇阿瑪——”

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44章 麻煩(四)第73章 從軍(四)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244章 渾水(二十五)第181章 科舉弊案(三)第207章 驚變(三)第168章 封爵(一)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159章 河務(二)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81章 出征(四)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12 郊迎二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225章 渾水(六)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第385章 問鼎(九)第242章 渾水(二十三)第209章 驚變(五)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26 兄弟三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227章 渾水(八)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328章 萬壽(五)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172章 南巡(三)第31章 八阿哥(二)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24章 兄弟(二)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115章 家宴(三)第75章 從軍(六)第82章 出征(五)第219章 驚變(十五)第111章 嫌隙(六)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17章 圍獵(一)第360章 風雲漸起(六)15 家祭二第279章 督撫之爭(五)26 兄弟三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326章 萬壽(三)第117章 家宴(五)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42章 麻煩(二)第62章 何去何從(三)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181章 科舉弊案(三)第80章 出征(三)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355章 風雲漸起(一)第360章 風雲漸起(六)12 郊迎二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82章 出征(五)第158章 河務(一)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第209章 驚變(五)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12 郊迎二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119章 波瀾橫生(二)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74章 從軍(五)第208章 驚變(四)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16 家祭三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249章 議儲(二)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177章 南巡(八)第225章 渾水(六)第42章 麻煩(二)第211章 驚變(七)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