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傍晚。
天氣轉涼,王啓年換上了一身秋裝,揮汗如雨的在學校操場上跑步。
上輩子,作爲一個宅男,由於缺乏運動,不到三十歲,已經是一身毛病。重生之後,王啓年養成了每天早晚各自抽出半小時,進行跑步鍛鍊的習慣。
跑步,這是王啓年認爲,最容易也最能全面鍛鍊身體的方式。比什麼瑜伽、體操、打拳、廣場舞什麼的,效果更好。
也許一開始覺得跑步挺累,但堅持了一年多之後,這已經形成了習慣,不再會覺得跑步會累人。
傍晚跑步鍛鍊歸來後。
寢室中,來了幾個記者,見到王啓年回來了,紛紛站起身道:“王導,等您多時了,採訪交差,您懂的!”
“恩,我知道,知道!”王啓年笑了笑,說道,“報道可以,但不懂瞎寫啊,否則的話,下回就不接受你們採訪了!”
“當然了,報道王導您的稿子,肯定是正面積極的,瞎寫的稿子,總編那邊也不能過關啊!”記者朋友們紛紛笑道。
“上次的那篇《米粒之光》?不是你們報紙搞出來的?”王啓年忽然提到。
“不是,不是!我們的轉載的!而且,今後這樣的文章,我們絕不會轉載!”這名記者連連低姿態的表示道。
“好吧,我相信你!”
王啓年點頭,開始接受了這次的採訪。
這已經不是王啓年第一次接受採訪了,實際上,最早獲得採訪,是在王啓年成爲TJ市高考狀元的時期。
其後,在《命運之門》上映之前,王啓年更是與一部分媒體,配合默契。
雖然,《命運之門》已經在電影院下畫了,但媒體採訪反而越來越密集,因爲——王啓年火了!
隨着《命運之門》的大火之後,二十歲的導演王啓年,一夜之間,成爲了經常上頭條的人物,彷彿成爲了大牌導演一般。
之所以,媒體爭相的炒作,無償的給王啓年吹捧!
因爲——讀者和觀衆喜歡看王啓年相關的文章呀,與他有關的文章,現在都非常吸引觀衆的眼球。
爲了報紙和雜誌的銷量,媒體自然要跟風報道王啓年相關的新聞,最高親自採訪,獲得第一手的材料。
在媒體的不斷包裝下,1998年下半年,王啓年絕對是華語娛樂圈,二十歲以內,最紅的一名男青年!
實際上,他不紅沒天理啊!
畢竟,王啓年不僅僅拍了一部小有名氣的電影,50萬成本博千萬票房,吸引了無數的驚歎。
另外,電影裡面一首首經典的歌曲,現在已經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流行。
最後,《命運之門》的同名小說也是王啓年創作的,現在總銷量已經破了20多萬本,絕對屬於暢銷書。
二十歲的天才編劇和導演,高考狀元,音樂天才,暢銷書作家。
任何一個榮譽光環加在上身,都足以讓王啓年成爲令人刮目相看的傑出青年。而所有的榮譽加於一身,造成了王啓年在媒體上火的一塌糊塗。
若問王啓年和《命運之門》有多火?隨便找一家路邊攤,買一份報紙,直接翻娛樂版。幾乎所有的主流的報紙,都像是在連載一般,一篇又一篇的《命運之門》的影評和王啓年個人的傳記。
當然,今年北影還有一個人比王啓年更火,那個人就是——趙薇!今年中國影視行業最紅的一部電影是《泰坦尼克號》,而最紅的一部電視劇則是《還珠格格》!
《還珠格格》是大陸和臺灣合拍的一部作品,先是在臺灣上映,重播多次都是收視率冠軍,甚至,打破臺灣地區的收視率紀錄。
在中國內地市場,同樣如此。7月份開始,正式批准了《還珠格格》在地方臺上播映。幾乎那個臺播《還珠格格》,其收視率立馬就飆升一大截。
而趙薇扮演《還珠格格》裡面的小燕子,隨着這部電視劇的大紅,她幾乎成爲了中國最具知名度的女演員。
不過,王啓年又不是演員,沒有必要與趙薇作比較。
等送走了記者之後。
幾個小夥伴們,並不是妒忌、眼紅,而是像送走了蒼蠅蚊蟲一般。
“終於走了!”
“煩死了!”
“難怪,老師們都說,紅了未必是好事。人紅之後,光是這麼一堆的採訪,就非常擾民,不人道!”
衆人紛紛表示自己的痛苦。
這段時間,大家每天都要面對一堆的人和事,搞的一點自由時間都沒有。
“恩,說的也是!如果有經紀人,這種採訪的事情,先讓經紀人給篩選、安排,之後就輕鬆了不少!”王啓年想了想說道。
“經紀人?這得簽約吧,要是被賣了怎麼辦?”李解擔心的說道。
“恩,我也是這麼想的,要麼咱自己註冊個影視公司,公司僱個經紀人,專門爲我們服務!”王啓年說道,“不是我們與經紀人簽約,而我們僱傭經紀人給我們服務,主動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這就不怕被別人賣了!”
幾個小夥伴們聞言眼睛一亮!
影視公司,其實並不需要多少資本的,有少數專業的人才就夠了。北影廠附近多的這種皮包公司,甚至,有的跑龍套的,也註冊影視公司。
北影在校生自己創業,註冊成立影視公司的,也爲數不少。當然了,有的做成功了,失敗自然是更多。
比如,後來國內民營電影巨頭之一的博納影業公司,就是北影的學長於冬創立的。於冬的第一桶金,是1999年投資運作《說出你的秘密》賺了50萬元,之後,博納這艘影視行業的鉅艦,纔開始啓航。
現在,王啓年哥幾個,起步優勢明顯是超過於冬的。只要,能夠多拍幾部優秀的影視作品,未來公司應該還是有搞頭的。
而公司經營穩定後,他們既可以自己拍片賺錢,而且,還可以通過投資和簽約的方式,“剝削”更多的潛力股。
至於公司的名字,王啓年等人想了半天,最終,弄出一個很囧的公司名稱——“小夥伴文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