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張氏陷局

六月中旬,剛纔十三這日,下晝申初,窗外的日照一片明亮,蟬吵越發起伏。

旖景小憩才醒,眼睛裡還帶着幾分惺忪,懶懶地歪在炕上,身後靠着竹枕,享受着秋霜手中團扇帶出的涼風,尚且沒意識到依據大隆慣例,新婚期已經算作結束,她又有了出府赴宴或者打理事務的自由。

房門處的錦簾高高挑起,秋月滿面興奮地進來。

“世子妃,太夫人來了,已經在角門處上了軟轎。”

“祖母來了?”旖景立即清醒,連忙讓春暮從架子上取下件薄紗忍冬半臂,又插了枝珠釵在發上,穿戴周整,就要去二門迎候,秋月跟在身後連聲稟報:“太夫人早讓人傳了話進來,不讓世子妃來回折騰,直接去榮禧堂,眼下天熱,世子妃仔細中了暑氣,奴婢這就讓人準備肩與。”

肩與由四個關睢苑的婆子擡着,上頭有遮陽的華蓋,四周垂着紗幔,烈日被遮擋個嚴實,可當到榮禧堂時,旖景的項窩還是被幾層衣領悶出了些微的汗意,但她的好心情沒有受到影響,回門之後,已經二十餘日不見大長公主慈顏,旖景心裡想念得很。

鴛鴦因着與郭家的婚事塵埃落定,心裡頭對旖景感激得很,遠遠瞧見世子妃,連忙迎了上前施禮,口中稟報着大長公主已經到了,才呈了茶果,正與老王妃說話。

簾子掀起,旖景一眼瞧見雕花炕上坐着的祖母,仍是明藍色的大袖禙子,往她含笑看來。

眼角便有溼意,上前行禮時不由紅了眼眶。

大長公主多日不見掌上明珠,實在掛念,眼下瞧見孫女兒紅了眼睛,卻擔心着老王妃介意,拉過旖景就拍了兩下,笑着打趣:“景丫頭出嫁的時候瞧着興奮得很,沒有半點不捨的模樣,我心裡還不樂意,暗自埋怨果然是女兒外向,這十多年白疼她了,這會子又來裝模作樣。”

老王妃立即就不滿了,爲旖景打抱不平:“我可得幫景丫頭說句實在話,她心裡時時都惦記着你,往常來我這處問安,還常常提起,宗室婚儀不比得普通人家,出門時哭成了花貓,連個遮醜的蓋頭都沒有,豈不讓滿城百姓看了笑話去,景丫頭知書達禮,哪會這般不知輕重,這會子見沒外人,纔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呢。”

大長公主心下驚訝,笑笑地看了一眼旖景:“還不謝老王妃替你求情。”又對老王妃說道:“景兒是被我慣壞了,往常若有淘氣,二嫂你可得教導着她,別縱得她無法無天。”

“景丫頭孝順着呢,上元你還挑剔,我巴不得有這麼個可意的孫女兒。”老王妃見旖景還站在地上,連忙讓她坐下:“別坐那錦墩,這麼遠不好說話,就坐上元身邊兒。”

大長公主看這情形,知道旖景這段時日是將老王妃籠絡住了,心裡一放,笑容更是殷切:“孫女兒有什麼好,今後還不得成別家的人,二嫂眼下有了孫媳婦,可不比孫女要強。”

老王妃也笑:“我若是有這麼個孫女兒,是捨不得她嫁人的。”

旖景人坐在炕沿上,依傍着大長公主,心裡暖洋洋的,這時十分“得意”:“我雖然好,卻也禁不得兩位祖母這般誇,天本來就熱,二老再讚不絕口,說不定會將我誇得中了暑。”

兩位祖母一怔,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大長公主更是指着旖景,對老王妃說道:“看看她,就不知個羞,才讚了她兩句就得意洋洋。”

說了一陣話,老王妃便提出要留大長公主用膳,大長公主也不拒絕:“六娘幾個也想她們五姐姐,約好了今日下學,與安然安瑾一塊兒過來,我是巴不得叨擾二嫂一餐的,讓她們幾姐妹去關睢苑熱鬧就是。”

卻不想等到酉初,只有安然一人來了榮禧堂,顫顫兢兢與老王妃請了安,眼睛直看旖景,老王妃渾不在意,大長公主卻看出了幾分蹊蹺,微一蹙眉,遞了個眼神給旖景。

旖景便拉了安然去簾子外頭。

“國公府裡出了事兒,六娘她們不好過來,八娘聽了丫鬟的話,着急得不行,只求了我過來知會大嫂一聲兒,讓救救她的姨娘,卻沒說仔細,只稱是建寧候府三夫人今日領着黃七娘來作客,不知怎的,黃七娘竟被張姨娘打了幾耳光。”安然說道。

她的確不知事發詳細,只瞧見八娘滿是焦灼,六娘與七娘也是心事忡忡,安然本不是個愛攬事的人,可心裡領着旖景出面維護的情,這才問了八娘一句。

旖景微一蹙眉,不免懷疑是黃江月又與二哥蘇荏見面,被張姨娘遇了個正着,這才鬧將起來,可八娘聲稱“救救姨娘”,難道是事情鬧得一發不可收拾?張姨娘本就是個跋扈人,但卻並不是沒有眼色的,深悉趨利避害,論理不該與建寧候府撕破顏面,難道是黃江月與蘇荏做了什麼讓張姨娘難以忍受的事?

當初是她提議八娘轉告張姨娘,讓盯着江月,這會子鬧出事故來,卻也不能袖手旁觀。

旖景謝了安然幾句,這纔回了次間,笑着對大長公主說道:“祖母,阿月與三舅母來了,六妹妹們不好過來,可我卻掛念着她們,正巧阿月也在……”又對老王妃撒嬌:“祖母可允我回家一趟?不會耽擱了用膳,就是與姐妹們說說話。”

大長公主出門前就知道候府三夫人登門的事兒,因掛念旖景,也沒留在家裡待客,由得黃氏作陪,這會子聽了旖景的話,曉得是家裡出了事,卻不露聲色,對老王妃說道:“竟是不巧了,是我沒有口福,只好留待下回再來叨擾二嫂。”又故作責備旖景:“你眼下已經出了閣,才過了新婚,哪有往孃家跑的道理。”

老王妃卻不在意:“咱們兩家本就不是外人,眼下更是親上加親,住得也近,不講究這些,便讓景丫頭去吧,就當送你一程。”又對旖景說道:“既然回去了,就等用完膳再回來,天本就熱,來回折騰可別受了暑氣,正好等晚些天涼了再回,讓人去宮外知會灰渡一聲,轉告渢兒下了值也去國公府。”

又親自送了大長公主到院門兒,眼見着上了軟轎。

旖景乾脆便與祖母同乘,大長公主十分安慰:“看來二嫂待你極好,我也放了心。”

祖孫倆徑直回了遠瑛堂,大長公主才叫了玲瓏過來,問了事發仔細。

再說張姨娘,聽聞候府三房母女今日來國公府作客,立即全神戒備,讓僕婦們緊盯二郎,因着纔剛入伏,國子監下晝休學,蘇荏自然是在府裡,果然,一聽說黃七娘登門,立即就打發了個丫鬟去遞信,約黃七娘在鏡池邊的花苑一會。

張姨娘得了信,氣得三魂出竅,她原本還對八孃的話半信半疑,想着兒子不會這般拎不清,哪知蘇荏竟然當真還對候府七娘念念不忘,張姨娘擡腳就去了花苑,在小丫鬟的指引下,立在黃七娘與蘇荏“私話”的花榭外偷聽。

可巧聽見黃江月那一番話:“二嫂果真如此不近人情?她祖父可是秦相,不過就是一句話的事兒,又有何難……想來還是有些瞧不起二哥哥罷了,二哥哥還得上些心,無論如何,也得先哄着二嫂答應,我可是聽說,聖上就要改制,中書省諸位大人可都鼎力支持,將來想要入仕越發艱難,必須得通過科舉,天下多少學子,二哥哥可有把握脫穎而出?眼下聖上尚未正式頒詔,二哥哥還有機會。”

這話挑撥之意大爲明顯,外頭的張姨娘已經氣得怒火灼心,又聽黃江月輕輕一嘆:“二嫂雖也是庶出,可聽說四藝無有不佳,很得秦相看重,秦夫人這個嫡母待她一如親出,多少還是有些心高氣傲,不甘於嫁個庶子,不過事已至此,二哥哥已經成了她的夫君,她原不該這般絕情。”

張姨娘哪裡還忍得住,她雖說秦氏有些不滿,可心裡卻還十分看重這個兒媳,哪容一個狐媚子挑撥離間?一腳踹開了花榭的門扇,上前揪着黃江月就是幾巴掌,壓低了聲音罵她心懷叵測,妖言媚語,勾引有婦之夫,蘇荏被自己強悍的親孃嚇得目瞪口呆,多得反應得快,連忙上前勸阻,但黃江月的半張俏面已經印了好幾重巴掌印。

張姨娘原本以爲黃江月爲“閨譽”之故,也不敢張揚,才這般痛下狠手。

當然她也會考慮兒子的名譽,故而也沒有敞開喉嚨大罵,之前還特地打發了幾個丫鬟守在遠處,預防有人接近。

哪知黃江月一脫困,捂着臉跑去和瑞園就是一番痛哭,稱蘇荏尋她對弈,張姨娘卻闖了進來,不由分說就是一番惡語相向,還動手打了她耳光。

黃三夫人頓時大怒,逼令着黃氏給個說法,稱張姨娘敗壞江月閨譽,要將她暗中處置了,候府纔會罷休。

黃氏連忙人讓拎了張姨娘來問罪,張姨娘見黃三夫人竟然想要她的命,哪裡服氣,一時不及細想,指着黃江月又是一番辱罵。

黃氏早已經遣散了院子裡奴婢,張姨娘的話倒沒人耳聞,可黃三夫人想要處置張姨娘的態度卻小範圍傳揚開來,八娘這才聞訊,已經去了和瑞園,跪着求情,六娘與七娘卻沒有得準踏入院子,這時遠遠候在一處,又是孤疑,又是焦急。

玲瓏只知張姨娘衝撞了候府七娘,不僅惡言相向,還動手打人,候府三夫人怒不可遏,八娘已經去爲姨娘求情,卻不知這事還牽涉着蘇荏,更不知張姨娘是燒的哪把邪火,怎麼就與候府七娘掐了起來,只是依稀打聽得,張姨娘的話十分不堪,黃三夫人逼着國公夫人要將張姨娘立取處置,否則候府必不會善罷甘休。

大長公主聽了這話,心裡也氣張氏囂張跋扈,卻是冷哼一聲:“張氏雖說不堪,可也是懂得趨利避禍之人,今日這事定有蹊蹺,無論如何,我們府上的姨娘,還輪不到建寧候府來發落。”

旖景卻是滿腹孤疑,她當然猜到張姨娘那些不堪的話,也不知究竟撞破了什麼場面,才讓張姨娘徹底喪失理智,還有三舅母,一慣是個唯唯喏喏的主,這回怎麼突然變得強硬起來?就算是爲了江月……可這事張揚開去,對江月與建寧候府並無好處,一旦有不乾不淨的謠言滋生,吃虧的始終都是女子,再者依八娘當日所言,江月對二郎並無情意,並且嗤之以鼻,該不會做出什麼“有傷大雅”的舉動纔對。

大長公主已經起身:“景丫頭,這事兒還得由我處理,你母親原本就不得你外祖母的心,更不敢得罪了你三舅母,張氏若真有錯,當罰則罰,可我總得清楚究竟她犯的是不是死罪,你眼下既已經出了閣,這些事也不需避諱,跟我去問個仔細。”

旖景這纔回過神來,在路上就將八娘曾經說的話告訴了祖母:“聽着阿月那話雖說不該,但也不是太出格兒,就沒告訴長輩,只讓八妹妹叮囑張姨娘勸着二哥,不曾想就出了這等子事。”

大長公主聽後,神情越發不豫,只領着旖景一言不發徑直就往和瑞園去。

院門處藍嬤嬤雖說得了黃氏囑咐,不讓人往裡闖,自然不敢阻攔大長公主,也不及入內支應一聲兒,眼睜睜地看着祖孫兩“闖”了進正院。

大長公主與旖景纔到正房檻外,就聽見次間隔着簾子傳出了黃三夫人的話:“八娘,你這叫什麼話?二郎與阿月原本是表兄妹,阿月那番話也是勸言二郎上進,就算有些不中聽,也是當妹妹的一片苦心,哪容張氏污篾?我今日必饒不得那潑婦。”

因沒帶下人奴婢,旖景連忙上前親手打起簾子,一眼卻見八娘跪在三舅母膝下,額頭上已經是一片青腫。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應動情,無恥索助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後,並非添花第四百九十七章 脫離掌控,怎生收場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潛西樑,一對兄妹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六百五十五章 果然如此,劍指白衣第四百零五章 百變皇子,何爲真心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發傳言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九十二章 誰是棋子,誰是棋手第七百一十四章 家有不肖,隱疾之患第六百九十一章 黃氏“錯識”,張大不蠢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蹺,指向何處第七百一十四章 家有不肖,隱疾之患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願以償,雲裡霧裡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見,良禽擇木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調換,挑撥露餡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潛西樑,一對兄妹第七百零五章 你來我往,鬧劇開鑼第一百四十八章 姨娘眉氏,一反常態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親西樑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變動,市坊傳言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應動情,無恥索助第兩百九十三章 恩冊郡主,各人心情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復寵”,六娘出閨第五百九十五章 慶王拜訪,陰謀逼近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潛西樑,一對兄妹第五百二十八章 王府春宴,三娘意動第六百八十章 “頑劣”六郎,新婦投繯第五百四十七章 唱唸到位,主角忽改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兩百二十六章 張氏歸來,促成姻緣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爭,世子警言第七百三十一章 一人唱罷,一批登場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兩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淺不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歎服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調換,挑撥露餡第四十三章 故作懵懂,擢升櫻桃第一百五十章 再結“同盟”,年後初見第六十九章 閨秀風範,但爲良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恩怨勾消,清算開始第十一章 當年學堂,驚見舊跡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閣,悲喜難明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三百八十二章 鬧市刺殺,孤閣纏綿第五十二章 情竇初開,驚變頓生第三百六十三章 鄭村死者,隴西歸人第兩百一十八章 亦假亦真,打情罵俏第四百九十八章 雷霆手段,旖景之威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無憾第七十三章 新任西席,強勢繼任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不成,賜你個妾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卻明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詞,連環命案第四百六十五章 興師問罪,虎狼之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六百五十一章 說服金元,萬事俱備第五百零五章 當真死了?不敢置信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三百零六章 一時衝動,惹火燒身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連環嫁禍第兩百二十四章 計謀迭出,誰是高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依計施策,天降良緣第五百九十四章 徹底摧毀,一筆勾銷第五百四十二章 家宴認親,虞湘婚事第七百二十三章 詔返遼王,將有殺禍第四百四十五章 無奈世俗,忽生陰鬱第七百四十二章 關鍵在於,誰將上位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轉頭了結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蹺,指向何處第七百四十三章 繾綣懷憂,病勢日沉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嬋娟“見鬼”第七百五十二章 秦公被毆,楚王醒轉第一百七十章 問罪甄府,慈母悲聲第六百四十六章 衛冉滲入,肖蔓遭疑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爭執爆發第七百三十五章 當衆揭發,子若強辯第五百七十三章 蛇蠍相比,也有不及第四百六十三章 “風波”連連,“風光”回門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兩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驚無險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塵新世,一般哀涼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羣芳聚宴第六百七十四章 京都局勢,三姓混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言醒江漢,江薇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