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黃恪歸國,史載之宴

眼下深受大隆新帝信重,正忙着在京衛指使司排除異己、拉幫結黨企圖架空衛國公的黃陶,做夢也沒想到他無奈之下“犧牲”的嫡長子黃恪還沒被大君泄憤,而是鐵鎖加身卻好吃好喝的養在大君府裡。

大君要殺黃恪那是不廢吹灰之力之事,而黃陶背叛後,他也沒有理由留着這個人質,而黃恪之所以還毫髮無損但不見天日的活着,實在是因爲大君對這個人的品性產生了莫大的好奇。

當初在徐州,黃恪以“訪友”爲藉口打算偷跑,這實在是個愚蠢透頂的辦法,大君之所以扣他爲質,就是“擔心”黃陶背叛,又怎會毫不設防?不過黃恪顯然得了黃陶叮囑,雖懷必死之心,可也要拼搏一下,但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什麼詭計來,才孤注一擲。

也壓根沒想到大君扣他下來並非是爲了要脅黃陶,僅僅只是爲了讓黃陶確信刺殺太子之謀,按照大君編排的戲本繼續賣力往下唱罷了。

可稀罕的事發生了,黃恪以“訪友”之名脫身,卻在途中路遇一對乞兒姐弟,那姐姐大概十三、四歲,周身狼狽滿臉泥土,當然不可能花容月貌我見猶憐,弟弟也不知是病的還是餓的,總之眼看就要斷氣,姐姐跪求路人好心相助,施以些許錢銀,好請大夫看診,救弟弟一條性命。

路人漠然不顧,哪知自身難保的黃恪卻動了隱惻之心,竟然幫助着姐姐把弟弟送去藥房,還掏出了自己爲脫身歸京準備的盤纏錢,施予大半給那姐弟倆。

這也導致一直跟着黃恪的薛東昌在“請”他回去時,竟相信了黃恪“迷路”之說,以爲黃恪若真打算跑路,哪會把盤纏施予乞兒?他自己打算沿途乞討回去麼?

大君當然不會相信黃恪的鬼話,但也十分詫異,黃陶那麼個無惡不作、陰險狡詐之輩,竟能生出這麼個兒子來?這太不科學。

是以,大君在沒有揭破真相前,趁着行程無聊,又安排了幾回試探,竟發現黃恪還當真是個謙謙君子,大君頓時覺得自己遇見了千載難逢、難以解釋的罕事。

及到後來,大君潛返西樑,也再沒有與黃恪虛僞客套的必要,擦亮了冷劍架在人家脖子上,卻斜挑脣角語氣溫柔:“你知道我爲什麼要殺你?”

黃恪大概是在徐州那回被人“請返”,也徹底死了逃跑的心思,並沒再作嘗試,當時大義凜然地說道:“殿下欲害儲君,以我爲脅逼迫家父,實爲不智,家父深得太子信重,忠於君國,決不肯爲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殿下要殺就殺,何需多言。”

感情這位是真以爲黃陶是正人君子?大君“震驚”了,一不小心手顫,真在人脖子上劃了道不深不淺的血口,黃恪神色卻沒有分毫變化,依然視死如歸,直視大君的目光儼然有如盯着亂臣賊子。

大君覺得把這麼個人一劍殺了有些可惜。

於是收了劍,苦口婆心地問他:“黃陶若無惡意,直言拒絕我就是,也可稟報太子,何需交你與我爲質,使親子身陷死局?”

“無憑無據,家父怎敢妄告皇子,勢必要捏有把柄,才能讓太子信服。”

大君徹底無語了。

他若不讓黃恪開竅,認識到黃陶的陰險嘴臉,明白過來是被親生父親當作謀奪權勢的犧牲品,是不是顯得太沒成就?

“我留你一條性命,也好教你知道真相。”大君大手一揮,於是黃恪就在大君府“安住”下來。

但只不過大君很忙,要操心的事情實在太多,轉頭竟將黃恪忘得乾乾淨淨。

若不是薛東昌還算盡職盡責,把大君“鎖着他,但莫要餓死了”的囑咐謹記於心,說不定黃恪真就被活活餓死。

這時候大君忽然想起這麼號人物,薛東昌卻不知怎麼回答。

還能如何?鐵鐐鎖足又被關在禁苑,黃恪還能怎麼樣?

所以薛統領只說一句:“還活着。”

“有沒有鬧騰?”大君頗有耐心的引導。

“殿下當時只稱別將人餓死,因此屬下……沒聽僕婦稟報,想來應當沒有鬧騰吧……”薛東昌沮喪得無以言表,他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征戰疆場、建功立業,好容易盼到機會,卻被大君丟在錦陽看防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這時,竟然還要對黃恪那小子關懷備至麼?

大君於是親自去“看望”了一下,卻發現黃恪雖被關押了接近兩載,太久未見天日,膚色蒼白得有些不正常,卻並沒有顯出狼狽不堪,雖披頭散髮,身上的衣裳也還乾淨,這時居然就着天*定神閒地靠坐在榻上看書。

一問之下,大君才知道黃恪要求送食的僕從:“勞煩小哥上稟一聲,一日三餐大可不必,一餐足以,可否每日送水予我擦洗及更換衣衫,若是能送幾本書籍入內,更懷感激。”僕從把這事通報上去,大約薛東昌也覺着把人關着發臭不好,沒放在心上,隨口應允了。

大君隔着柵欄瞧見黃恪心安理得的模樣,越發覺得此人作爲黃陶兒子實爲稀罕,擺擺手讓薛東昌鬆了他的足鐐,將人請進茶室。

黃恪自以爲死到臨頭,又恢復了大義凜然的模樣,實讓大君殿下哭笑不得,組織了好半天語言,才告訴他大隆發生之事。

“黃陶並沒有揭穿刺殺太子一事是我主使,他反而救駕有功,眼下深得新帝信任,已爲京衛同知,至於你這個嫡長子,彷彿是說經商途中遇劫匪不知所蹤,已經報了意外身亡……黃恪,黃陶他知曉孤的計劃,才能保下太子,但孔俊也在那場刺殺中橫死,你道何故?”

大君眼見着黃恪神色總算轉爲驚骸,這纔有些滿意:“你那父親早對慶王投誠,是爲了將計就計,助慶王將我剷除,他生怕說服孔俊‘安排’北原佃作入濯纓園一事暴露,才殺人滅口,而你……”大君搖頭:“你這個兒子,早被他當作勢必犧牲之人,黃陶哪是忠於君國,擺明是貪圖富貴權勢。”可憐的小子,你被你爹騙了。

“這不可能。”黃恪的風度維持不住,癱坐一旁,卻仍不敢置信:“家父教導我兄弟幾人,當正直處世、秉持忠義……”

“他從一開始就被孤收買,早對先太子有不臣之心,後,因廖氏被慶王所納,又生二意……黃陶對衛國公之爵位也早生企圖,你那姑母,恨不得讓蘇荇死於非命,好教親生兒子襲爵。”大君苦口婆心,立志要讓黃恪清醒。

哪知黃恪卻忽然起身,薛東昌只以爲他惱羞成怒欲加害大君,一個箭步上前……

卻見黃恪長長一揖:“殿下,某有一求,此事若不能察明實不甘心,請殿下放某歸返大隆。”

薛東昌石化了,這世上居然還有這樣的人!憑什麼要放你回去呀,憑什麼憑什麼,你甘不甘心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哪知大君卻一揮手:“東昌,着人將他送入銅嶺關,小心別落虞渢手裡,務必送他安全離開楚州。”

事後,薛東昌實在難忍,追着大君問個不停:“殿下怎麼就這麼放過黃恪?”

“我活了二十餘年,就沒遇見過這種罕事,殺了黃恪太過無趣,橫豎前事已經了斷,誰也不會再提,莫如放他回去,且看看他要怎麼去察黃陶的真面目,有朝一日明白自家父親是那樣的嘴臉,又會如何?”大君搖頭,嘖嘖有聲:“看來我對黃陶也不是太過了解,你說,他怎麼就教出了這樣的兒子?”

倒是孔奚臨這個陰謀論者想得詭異:“說不定黃恪就是裝模作樣,好哄騙得殿下放虎歸山罷了。”

“用這種法子?”大君長笑數聲:“那我這當也上得值了。”

這一個插曲,旖景當然一無所知,就連夏柯這時也完全忘記了曾與她幽禁在同一院落的“重犯”,當然至始至終沒想起來面善的緣故。

黃陶被除族之前,黃恪也算旖景的表哥,逢年過節建寧候府子侄來衛國公府拜訪,也會與大長公主問安,與小娘子們自有碰面,夏柯做爲長隨旖景出入的貼身丫鬟,是見過黃恪的,但時長日久,兼着原本也並不熟識,一時想不起來罷了。

而大君府的宴會也在長史官的主持下有條不紊地籌辦,旖景當然沒有爲此操心半點。

她甚至不知這時西樑貴族羣體已經軒起滔天爭執,各懷居心之人尤其盛盼大君府接下來的這場酒宴。

起因是虞灝西這雷厲風行的傢伙,在回京當日,王宮首日午宴時,就當衆提議大賞軍功,使得普通貴族皆有憑功得封邑候的資格。

西樑王當時並沒表態,卻在三日慶宴之後,即將此議交盟會擇日討論。

於各大貴族而言,這當然是件大有益處之事,他們分別歸屬三姓舊部,富貴榮辱皆靠三姓邑候維顧,本身並沒有享受邑收之權,故而族財家產全靠各大邑候分給,給他們相應的權柄,或者受富商賄產,或者絞盡腦汁盤剝賦稅,一般而言,三姓邑候只要有豐厚的邑收入帳,一般不會在意底下人小有截流,但對於貴族而言,這就好比在別人的錢庫裡偷銀子,總歸有些鬼祟,不那麼光明正大,得利也是小頭,誰也不願默許你把自家錢庫搬空不是?

倘若他們也能因功封邑,那麼便是把錢庫據爲所有,而且世代相襲取之不竭,吸引力可見一般。

宛姓是宗室,得了西樑王的意會,對這事自然表示贊同的態度,但對於慶、胡兩姓而言,就是勢必要反對到底了。

他們很清楚,身後貴族若有“自立”之能,再不倚靠他們提攜,而都由王室直接封賞就能位列邑候,這就是由君王直接統領貴族,三姓之勢更會被王室打壓。

其實就算因功得封,一時也不會是大面積的封賞,得益者不過少數人。

但這不防礙多數貴族看到因功而封的期望,誰也不想一直被人壓制,既然王室給了他們一個可得榮華富貴卻不用奴顏屈膝的機會,大家都還是想爭上一爭的,西樑人本就尚武,貴族子弟大多騎射了得,個個都有立下軍功的機會!

故而貴族們十分希望盟會能順利通過此議。

尤其是這回子弟參與浩靖大捷的貴族,封邑的機會就在眼前,越發摁捺不住,竟紛紛登門求見胡、慶邑公,表達殷切希望政會能爲部舊利益考慮的心情。

胡、慶二姓原是爲了爭功,這回才處心積慮達成各自舊部隨軍,沒想到眼下成了這樣的局面,很有些搬起石頭砸腳的感覺。

拖延沒有必要,西樑王既正式讓政會商討,最遲一月內必須有所決議。

於是無論慶氏還是胡氏,對各自舊部都表達了同樣的警告——這是王室意欲分化三盟之舉,大家千萬不能上當。

但貴族們顯然不會被說服。

根本而言,西樑立國已有數百年曆史,漸漸發展壯大,時更月移,各盟貴族們對於舊盟的感情已經淡化,甚至不少對邑公處事不公“分利不鈞”頗有怨辭,矛盾早就存在,不過沒有爆發而已。

大君此舉,無疑就是點燃了引火索。

事關利益,有誰還會僅憑三言兩句就偃旗息鼓,咱們當然想團結一致,關鍵是邑公們也得讓咱們看到比封候更大的利益呀。

但大君認爲氣氛還不夠熱烈,需要再添一把乾柴,所以他打算在自家舉辦的宴會上再掰扯一些更利貴族而讓胡、慶牙痛的政令,這自然就註定大君府此回設宴要被後人“載入史冊”了。

第四百三十八章 忽有轉機,柳暗花明第四百九十一章 小嫚如願,謝琦謀財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九十六章 英明世子,機智轉寰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禍消彌,風平浪靜第五百四十七章 唱唸到位,主角忽改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動,大不尋常第五百七十八章 當衆揭露,劍指皇后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三百五十二章 寬慰親懷,江薇辭行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三百一十一章 離間之計,黃雀之謀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親,突降豔福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黃氏顯妒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闔牆,縱容之禍第六百一十二章 實情相告,夏柯恍悟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竄下跳第三十七章 恃強凌弱?原來鬧劇第七百六十章 中秋月圓,血禍又至第五百四十八章 珠胎暗結,動手清算第四百六十九章 犧牲小我,顧全大家第七百一十四章 家有不肖,隱疾之患第七百一十三章 添妝之賀,秦氏試探第兩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寬容”,大度求情第四百八十五章 姑嫂情誼,無端挑釁第兩百二十八章 天災難避,人禍可防第七百二十七章 鴻門宴近,鬥志昂揚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四百六十八章 開幕落幕,“真相大白”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情深,只望互利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七百七十八章 黃氏收場,故事未完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絕陰謀第兩百二十章 不知不覺,已有行動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斷絕後,扼制謠言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四百九十七章 脫離掌控,怎生收場第兩百二十四章 計謀迭出,誰是高人第五百零五章 當真死了?不敢置信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裡,已有暗涌第六百二十九章 稱誓在前,決不另娶第兩百四十五章 瞎眼老嫗,張或是殷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試探,將要團圓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動,慈安生疑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設宴謝師第兩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後重逢第四百零二章 兩個棄權,一個請賞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一百五十六章 當衆丟臉,難捺惡意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遊燈河,敞開心扉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令抵楚,不能饒幸第一百一十七章 註定糾纏,放手不易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擇,皇后將廢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轉頭了結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斷絕後,扼制謠言第一百九十九章 歸來錦陽,婚前教育第四百六十一章 確有預感,瀕臨橫死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連環嫁禍第兩百零二章 御史還朝,兩相鬥法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斷絕後,扼制謠言第兩百二十六章 張氏歸來,促成姻緣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隱瞞不察第三百四十五章 計議已定,直言不諱第七百三十九章 撥亂反正,太后施令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離開,我已心死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惡母狠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爲何因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離心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書信,請見王妃第兩百三十五章 金蟬脫殼,反擊螳螂第四百五十章 離家出走,姐妹交心第四百零五章 百變皇子,何爲真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絕別,九月之喜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不成,賜你個妾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見端倪,終究難測第五百九十章 致勝心腹,故人遠歸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輕視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知真相,卻有巧遇第五百三十八章 數樁喜事,又有恩封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條暗線,完成拼圖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劍,坦率阿薇第七百二十五章 諸多拆臺,接連拂袖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三百三十三章 劍傷小五,言及謀劃第兩百五十八章 朝中風雲,城裡變幻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四百五十章 離家出走,姐妹交心第五十二章 情竇初開,驚變頓生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當中,風聲暗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塵新世,一般哀涼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