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撤圍而去

第551章 撤圍而去

李淵、竇誕死得突然,並沒有來得及留下遺言,也無法對身後事做出安排。

馮少師作爲行軍長史,毫無疑問便成爲了衆人眼中的主心骨。

然而馮少師大受打擊,渾渾噩噩的,衆人瞧在眼裡,急在心裡,但凡能在他面前說得上話的,紛紛苦勸:

“李總管、竇司馬不幸遇難,還請馮長史忍痛振作,帶領我等班師。”

“是呀,馮長史,如今數萬將士的生死,都只能仰望您了。”

“還請馮長史以國事爲重!莫要繼續沉浸在悲痛之中!”

千呼萬喚,馮少師終於走了出來,他的雙目紅腫,顯然是痛哭過一場,甚至還需要人攙扶,才能行走。

然而薛舉卻不認爲馮少師真有那麼傷心。

死的是岳父,又不是親爹。

但薛舉也知道,如果是自己面對這樣的情況,只怕會比馮少師表現得更悲痛。

馮少師強打精神道:

“諸位所請,馮某都已經聽見了,如今軍無戰心,不能繼續留在張掖郡,需要儘快班師。

“馮某不懂軍事,沿途還要諸位多多提點。”

這張掖城是不能再打了,至少現在不能打了。

上至太守、校尉,下至小卒,誰都沒有心思繼續打下去。

儘早離開,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他們需要的並不是一個英明的統帥,而是要有一個領頭人,來帶領大家撤軍。

沒有人敢於私自退走,真要是一鬨而散,事後崔澈追責,誰也承擔不起。

哪怕進攻張掖受挫,也只是一羣烏合之衆,崔澈真正的精銳,如今都還分佈在關中與定軍山。

李淵之死,頂多就是延緩崔澈統一北方的步伐,讓燕字旗晚些時候插上張掖城頭。

在衆人齊聲附和,確定了馮少師的暫時領導權後,馮少師擔憂道:

“大軍開拔,動靜甚大,難以瞞過陰世師,不知有哪位能領兵爲我斷後。”

這正是薛舉所希望的表現機會,他趕在衆人遲疑之際,應聲出列,拱手道:

“末將願爲長史斷後!”

馮少師顯然是聽說過薛舉名頭的,也對他今日身先士卒,先登城頭的表現印象深刻。

但考慮到薛舉麾下死傷慘重,馮少師猶豫起來。

他可不想斷後部隊被人輕易擊潰,使得追兵輕易追趕上大部隊,將撤軍演變城潰散。

這個責任他可擔待不起。

正當馮少師猶豫之際,西河校尉宗羅睺站了出來:

“末將願與薛校尉一同斷後!”

馮少師大喜,於是將斷後的任務交給了二人,立即組織軍隊不顧天色漸晚,帶着李淵、竇誕的血肉連夜啓程,離開張掖。

而向崔澈報信的信使,更是快馬加鞭,提前南下,將會經由祁山道前往定軍山。

薛舉與宗羅睺埋伏在張掖守軍追擊的必經之路,薛舉笑着對宗羅睺說道:

“若是陰世師領兵追擊,遭遇你我伏擊,我等趁勝殺入張掖城中,奪取城池,必然是大功一件。”

如今沒有了外人,只剩了與自己關係親密的宗羅睺,自然不需要在故作悲傷。

宗羅睺對此也是期盼得很,若是能在這麼惡劣的情況下奪取張掖,必然是能入燕王的眼。

然而二人苦等一夜,始終不見張掖守軍追出城來。

在天色微亮的時候,薛舉與宗羅睺對視一眼,盡是無奈之色。

二人滿懷不甘的領兵退去,前往追趕馮少師的隊伍。

陰世師此時的確沒有精力再去追擊馮少師了,他正忙着安撫部衆。

打了勝仗,將士們卻需要被安撫寬慰,倒也是件新鮮事。

戰爭,最怕的就是摻雜着私人恩怨,一如曹操屠徐州。

薛舉、宗羅睺星夜兼程,終於趕上了馮少師。

馮少師見陰世師並未追擊,懸着的一顆心也終於落下。

沿途各郡太守與校尉相繼向馮少師告辭,各歸本郡。

馮少師只帶了岐、秦二州將士回到了天水。

丘和此時早已經得知消息。

此前,馮少師爲了儘快將李淵的死訊告知崔澈,採用的是換人換馬,由各地驛卒接力傳訊的方法,這樣便能夠不分晝夜的傳遞消息。

驛卒曾在天水更換人馬,丘和自然會找到被接替下來的驛卒瞭解情況。

哪怕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知道李淵死在了張掖城下,但真正見到已經腐臭的爛肉,丘和還是無法相信,這就是意氣風發領軍北上的唐國公。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丘和詢問道。

他只瞭解大致情況,但具體細節卻不清楚。

馮少師再一次浮現悲痛之色,將當日的情況盡數告知。

丘和聞言,也只能感慨李淵時運不濟,明明就是燕王好心爲他送上的一份功勞,怎麼就白白丟了性命。

馮少師在天水城與丘和交接了兵權,他先是派人將棺木運去雍縣,向竇氏、李世民等人送信。

自己則趕赴定軍山,向崔澈面陳當日之事,聆聽訓誡。

實際上,在馮少師抵達天水之前,崔澈就已經得知了李淵的死訊。

這件事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崔澈確實對李淵懷有戒心,但並沒有想過要殺他。

所謂時勢造英雄,如今北方大致已經被崔澈平定,李淵也沒有了他能夠化龍的風口。

在李淵能夠盡心盡力輔佐自己的情況下,崔澈又怎麼會要李淵地性命。

已經在外人面前哭過一場,崔澈獨自在帳內感嘆道:

“這一世,陰世師沒有挖李氏祖墳,但你自己卻命喪他手。”

一時間,頗有幾分對宿命的感慨。

此時漢川上游築壩蓄水的工作早已經完成,河溝開鑿也接近了尾聲。

崔澈並沒有意氣用事,要領冰北上,爲李淵報仇。

張掖郡與漢川三郡孰輕孰重,他還是分得清楚。

但崔澈也沒有繼續待在定軍山,而是給秦瓊留下五萬大軍,由他全權負責漢川之戰。

自己則領其餘人馬回去雍縣。

漢川固然重要,但關中不容有失。

崔澈擔心李淵之死,會對關中的局勢造成影響。

畢竟他的糧食供應,都是走水路送往大興,再由大興轉運至前線。

只寫了八千,困得實在不行了,我先去睡會。

(本章完)

第95章 天子賜婚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63章 楊堅建隋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36章 天元駕崩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15章 闔家再聚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80章 前線覓功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26章 希望落空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314章 與敵僵持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65章 屠戮宇文第359章 相約同行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69章 晉王設宴第204章 舊人之心好消息與壞消息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91章 作戰計劃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304章 重組騎兵下一章在凌晨兩點前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574章 天子出巡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200章 楊崔之會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95章 天子賜婚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367章 僞造書信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361章 奚族生亂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53章 記事參軍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16章 德彝同行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61章 恢復舊姓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21章 稚子擇師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53章 記事參軍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52章 相府同僚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63章 楊堅建隋第87章 姻緣已定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486章 程郎求親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223章 聚兵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