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 前傳之大野龍蛇(4)

赫提拉施展輕功,飛馳在六棱山的崇山峻嶺之中,過蔚城,來到平舒,向南隱秘的靈丘道,可進入蒲陰陘。這是最艱難的路線,也是最隱秘的路線。牧野鉉捨棄句注山,又在桑乾鎮做疑兵,唯有走平舒道,下靈丘,再過蒲陰徑。

靈丘,因趙武靈王墓而得名。高大雄偉的墓山下,巨大石雕聳立入雲,無數的石馬、漢白玉石羊、天祿獸、麒麟獸、辟邪獸等,訴說着趙武靈王昔日的赫赫戰功。一名雲遊道士帶雲笠,身穿蓑衣,負手立在數丈高的翁仲之上,氣勢如山嶽。

赫提拉知道那道士在等他。

“閣下便是泰山崔文子?”

“等候武尊多時了。”

“好!趙雍,武靈王,英雄也!在英雄陵墓之前,與中土武林第一奇人一戰,不負平生!”

赫提拉揮手,陵墓前的翁仲石像晃動,轟鳴之聲不絕於耳,石雕羣,懸空飛起,圍繞着他周身旋轉,十丈之內空氣凝聚,強大的氣場令萬物化作顫動的虛影。崔文子沖天而起,化作一道黑色閃電,向赫提拉襲去。赫提拉催動內勁,一座力士抱熊石雕攔住崔文子,崔文子應手化解,石雕化爲齏粉。無數的巨大雕像同時罩向崔文子,崔文子雙手抱圓,罡氣護體,旋轉至極,罡氣怦然迸發。赫提拉的雷霆萬鈞的攻勢化爲烏有。

兩人各向後飛馳百步,忽而向前,各用畢生絕學,兩人強大的氣勁相交,震盪波衝擊而出,石破天驚之勢,青石廣場裂開一條地縫,二百步內的樹木攔腰截斷。

“武尊,還欲分出勝負否?”

赫提拉提了一口氣道:“我已經輸了,在下內力枯竭,而閣下猶自氣定神閒,我輸得心服口服。”

“貧道中了武尊的封脈閉輪之氣,怕是一年半載方能化解。你我不分勝負。天人感應,萬法自然,武道境界何其漫漫。”

赫提拉轉身離去。

牧野鉉、張嶴、韓延年一行過太行,再向前至廣昌(淶源),便是趙軍的大營。

峨眉白猿真人道:“聖上已安,貧道自返靈丘。崔文子與赫提拉必有一戰,貧道還須前去照拂一二。”

牧野鉉道:“有勞真人了。”

白猿真人縱身引入山林,抓藤踏石,攀援而上,那是返回靈丘最快得路線。

張嶴道:“果如山猿一般靈巧,不虧白猿真人。如此翻山越嶺,怕是一日便到靈丘了。”

牧野鉉道:“少羅嗦,快走!看看你的趙國第一將,至今還窩在這裡,連飛狐口都沒出去。張午等人皆要族誅!”

張嶴笑道:“一切聽聖上安排。”

一路上有張嶴伺奉,雖然辛苦,確也不算狼狽。張午護駕出鴻之塞,進入趙地柏人城,這是一座夯土城池,方圓四里,北臨泜水河,三面環崗,城有九門,靠水的北面一門,南兩門,東西各三門。因地勢不平,城牆也起伏如山巒,宮殿位於城內最高處,可一覽趙地平疇,煙村霧樹,平原景色。

趙國卿士皆前來迎駕。衆人要前來伺奉,張嶴卻屏退衆人,親自端熱水,爲牧野鉉洗腳。牧野鉉則箕踞罵詈,甚慢張嶴。趙國衆卿士在門外面面相覷,各自嘆息:“吾王孱王也!”

牧野鉉夜宿柏人城,問張嶴道:“今日那藍衣美人是何人!”

“趙地第一歌姬,名曰念奴嬌。”

“容貌姣好,朕心悅之,今夜召她侍寢。”

張嶴遲疑道:“這個……”

“怎麼,捨不得麼?”

“怎麼會呢。我的一切都是聖上賞賜的。念奴嬌性情倔強,唯恐衝撞了陛下。”

牧野鉉道:“朕得念奴嬌,你獻美有功,平城之罪免,至於張午等人,其罪再議。”

張嶴拜謝而出。

張嶴行至院外長街,貫皋拉住張嶴的衣袖,道:“天下豪桀並起,能者先立,今王事皇帝甚恭,皇帝遇王無禮,請爲王殺之。”

張嶴大驚失色,齧指出血,道:“君何言之誤!先王亡國,賴皇帝得復國,德流子孫,秋毫皆帝力也。願君無復出口。”

張嶴甩開貫皋,急急尋念奴嬌去了。

貫皋召衆趙國卿士,道:“吾等大錯特錯。吾王忠厚仁義之主,不肯背德行事。”

朱安道:“大王不肯背德,吾等就肯被義麼?今帝辱我王,便是辱我等!還有何顏面再爲趙國客卿?”

貫皋道:“今日必殺之而不負遊俠道義。張貴妃有子牧野玦,素爲皇后所寵,視若己出,今若除之,皇后必廢太子,立牧野玦爲帝。”

衆卿客道:“我等擅自刺殺皇帝,若是事泄,豈不是有污大王麼?”

“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

衆卿仍有燕趙慷慨悲歌之血性,紛紛同意。朱安開暗道,引衆人入柏人城夾壁,只待夜深人靜,刺殺牧野鉉。

牧野鉉寵幸念奴嬌,皇甫烈守在門外。三更天,牧野鉉卻走出殿外。

皇甫烈問:“皇上還不安歇?”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今夜我總覺心中不安。”

皇甫烈道:“慎終如始,鮮有敗事。張嶴雖然是駙馬,但是皇上終究是他的殺父仇人。”

牧野鉉嘆道:“柏人,柏人,迫人也!我們連夜走!”

皇甫烈揹負牧野鉉越城而出,跨過泜水河向北而去,只見柏人城宮殿起火,一片嘈雜之聲。

牧野鉉氣急敗壞道:“張嶴小兒果然揹負皇恩。”

北方火光通明,大軍馬蹄聲隆隆震地。牧野鉉不由大吃一驚,這時崔文子忽然出現,牧野鉉方心中稍安,有崔文子在此就是百萬大軍,也能自由出入如無人之地。

只待那大軍近前,火光中映照出燕王牧野鍛的臉。

牧野鉉大喜道:“兄弟,是我。我的好兄弟,你的兄長在此呢?”

燕王下馬跪地迎接,牧野鉉飛奔過去,抱住燕王肩膀,拍得燕王的鐵頭盔砰砰作響。

牧野鉉淚流滿面道:“我好不容易逃出平城,又差點被張嶴這小子害死。好兄弟,你又救我一命。洋洋大匜朝,兄弟之國也!”

牧野鍛道:“臣弟救駕來遲,請皇上恕罪!”

“恕罪?恕什麼狗屁罪!殺入柏人城,屠了張嶴全族,趙國國除,趙地並歸燕國。”

燕王揮手,親率大軍殺入柏人城。

牧野鉉回到洛陽,再議和親之事。

徐堰雲:“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厚奉遺之,匈奴知我朝適女送厚,必慕以爲閼氏,生子必爲太子。單于在,固爲子婿;死,則外孫爲單于。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

牧野鉉稱善。

皇帝修書雲:“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匈奴,乃夏后氏之苗裔。牧野氏乃虞舜之臣,匜朝與匈奴乃兄弟也。長城以北引弓之國,受令單于,長城以內冠帶之室,聯亦制之。使萬民耕織射獵衣食,父子無離,臣主相安,俱無暴逆。聖人者,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長,各保其首領而終其天年。朕與單于俱由此道,順天恤民,世世相傳,施之無窮,天下莫不鹹便。今服繡袷綺衣、繡袷長襦、錦袷袍各一,黃金飾具帶一,黃金胥紕一,繡十匹,錦三十匹,赤綈、綠繒各四十匹,使徐堰爲使遺單于,約年奉歲幣,並雲中公主嫁單于爲幸。”

時呼揭、堅昆、丁零爲匈奴左地之患,屈射、渾窳、薪犁在漠北蠢蠢欲動。匈奴亦無力與匜朝相爭,乃回書雲:“聞休兵之約,單于甚嘉之,此古聖主之意也。二國和親,兩主歡悅,寢兵休卒,世世昌樂,闟然更始。”

自此,匜朝歲貢匈奴,通關市,遠嫁雲中公主於匈奴單于。時稱:“時稱:“匈奴自單于以下皆親中土,往來長城下,天下梢安。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430章 玉樨郡主314章 鑄劍谷164章 詩劍大會464章 南越趙佗394章 拜火教總舵第四十五章 窺視361章 清少納言之後第十二章 諸子百家370章 立花宗茂的戰略380章 讀心術390章 鬆平忠輝的金山500章 白虎之會465章 甌雒國227章 燕燕于飛第一百二十五章 匈奴之亂254章 風雨伊人來380章 讀心術第一百一十一章 紫蛟尊者205章 樓蘭公主第五十七章 陰謀乍泄251章 牙於單重返狼居胥山343章 花田橋第九十九章 萬獸山莊第二十章 武林三宗393章 林崎甚助的拔刀術545章 巴人539章 白馬氐453章 南海國539章 白馬氐384章 臥虎藏龍165章 華夷之辯438章 十二連寨260章 佳人仙珮搖第二十四章 鉅野澤415章 魚梁洲278章 棲霞寺355章 清水寺事件167章 飛馬牧場300章 一窩蜂425章 五溪蠻316章 蜑人幫第五章 前傳之御駕親征(2)400章 月旦評525章 太玄經515章 蓮花八相196章 忘憂公主第四十五章 窺視第149章 再起風波463章 劫數497章 謁者283章 帝江樓第六十五章 飛天神蝠499章  海蟾子第四十五章 窺視525章 太玄經226章 合黎山496章 小月氏和西羌第九十六章 東府八士第三十九章 今日吾軀歸故土356章 幕府奪司法權525章 太玄經375章 寶藏院槍術與伊賀忍者的對決第一百二十五章 匈奴之亂253章 塗山氏407章 宛城之變382章 木村重成第五十九章 世家秘族492章 蕭關第一百一十一章 紫蛟尊者342章 情深意重的小早川秀秋254章 風雨伊人來第二十三章 刺客第152章 尋覓佳人521章 東女國491章 崆峒山下467章   魯大腳的劫數438章 十二連寨232章 龜茲195章 烏孫494章 惡人谷365章 夢想權之助284章 吳越舊事第八十二章 以身換藥329章 逃出卑沙城225章 紅衣教的野望324章 澎湖333章 石垣島181章 鬼方秘族第152章 尋覓佳人497章 謁者552章 沐雨湖的心事第二節 前傳之參合陂(2)459章 在劫難逃228章 天山派二宗366章 夜宿富士山420章 荊楚之舟310章 仙霞派第七十章 英雄卻敵213章 血崖爭鋒517章 天衣派苦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