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宮錯、張鬱青一行取道榆林郡、曼柏、美稷、連谷戍、白土(神木市)、膚施(榆林市),自綏德渡黃河,過孟門關,至離石,經河東登船,至孟津關登臨洛陽地界。上郡有自秦修築的直道,廣五十步,隱以金錐,樹以青松,沿途塹山埋谷,暢通無阻,平整夯實過,戎車不顛。軍日進六十里。
北宮錯張鬱青率隊渡黃河,準備在鐵驎驛歇息。大隊行至美稷縣,宇文部停滯不前在一片山丘前哀嚎。張鬱青策馬走進觀看,只見宇文族等圍着一名倒地的中年壯漢在路邊哀嚎悲歌。鮮卑宇文皮膚白皙,身材高大,瞳仁泛藍,鼻子高挺,長相與中原人大不相同。
一名滿面黃鬚的老者頭戴奇怪的冠帽、手持木杖望天而舞,時而對地長號,似哭非笑,動作怪異,張鬱青卻知是大光明教中的儀式。
張鬱青下馬問:“諸君爲何在此嚎哭?”
那名爲首黃鬚老者道:“族長宇文盛偶染惡疾,走到此地忽然氣絕歸西。我等感嘆命苦,因此哀嚎。”
張鬱青撥開衆人,只見族長躺倒在地,身有惡瘡,面色烏黑黑,與那阿木桑軍中所救的病人瘟疫相似。他對衆人說:“此病我可救治。”
那名黃鬚老者答道:“族長明明氣息已絕。將軍何以妄言?”
張鬱青道:“族長脈搏微弱,尚有一救。”說着便要撥開衆人施救。
黃鬚老者大喝:“攔住他。”宇文族人擋住張鬱青,其中一人一掌推來,張鬱青施展《秘典》中的聖火功中一招烽火連天,衆人便覺氣滯,數人哎喲一聲,翻個跟頭滾下山丘。王霽雲、盧朝軒率軍飛馳而來,馬鞭亂抽。
宇文族赤手空拳與對峙,雖是俘虜,卻並不畏懼。但是卻對張鬱青充滿敬畏之色。黃鬚老者道:“在下宇文述,敢問將軍可是大光明教中弟子?。”張鬱青道:“吾乃阿木桑的弟子張鬱青,容我施救。”“將軍就是大光明使者!”衆人這次不在阻攔,各自後退三步,屏聲靜氣的看張鬱青施救。
張鬱青查看族長傷勢,運內力灌輸至肺經,宇文盛呼吸逐漸順暢,渾圓內力聚其心脈,只聽老者嗬的一聲坐起。看見老者起死回生,衆人圍攏過來。“族長復生!族長復生!”宇文述仰天喊道:“阿胡拉·馬茲達佑族長不死,多謝大光明使救命。”衆人紛紛拜謝。
張鬱青道:“諸位切勿鬧事就好。族長莫動,我還須爲你割掉惡瘡,放出敗血,清洗乾淨,以火炙烤,方能除根。” 張鬱青動手將其胸口惡瘡,割掉腐肉,以藥草洗滌,又縫合傷口。宇文盛道:“老朽宇文盛,這是我的兒子宇文智、宇文化、宇文士。我部爲大王宇文普回所破,盡赴戰場。今我等棄刃就俘,還望大匜朝寬恕。”張鬱青道:“安心到洛陽聽後天子發落。”宇文一族一族皆俯首稱是。
張鬱青來到鐵驎驛,見有拜火祭壇,祭壇中間是一座巨大神像,人身獸頭,手持寶劍。左右兩列是雕塑左右相對,第一對是兩個半人半鳥神相對,面孔高鼻深目,捲髮長髯。第二對雕塑左側是雙翼公牛,右邊長尾波斯犬。第三對雕塑是兩神像,手足爲鷹爪,後肩有火翼。祭壇後後事大照壁繪有云氣繚繞的山峰,上託旭日。
王霽雲道:“鐵驎驛乃軍戍,怎會有宗教祭壇?”風過庭道:“我曾在羯人部落見過,這似乎是大光明教祭壇。”張鬱青道:“新月託日乃大光明教特徵。雖然類似,卻有所不同,這雕塑頗爲陰沉,其神非男非女,詭異莫測。”
濮陽興道:“此乃國師薩特魯興起的聖火教,奉‘阿里曼’爲神,可令死人復生。如今洛陽、長安十分風靡興盛。司隸一帶軍中皆有聖使做法,以保平安。”張鬱青道:“薩特魯定是波斯胡人。”驛卒道:“不錯,國師獻玉璽於泰山封禪,由是得封。”張鬱青道:“聖火教與光明教同源波斯,阿木桑以濟世救人爲宗旨,這薩特魯卻大起巫蠱之風,竟然滲入軍隊,着實可怕。”王霽雲、商丘成、安陽壽、風過庭等人深以爲然。
一個月行軍,衆人終於到達洛陽郊外。丞相率百官至翠雲峰行宮,築臺郊勞,宰羊殺彘,大饗三軍。郊勞百官鹹會,天子受命之臣,計三百餘人,宗室諸侯有三十位,列侯功臣四十人,外戚勳臣二十人,九卿有司九十人,郡國上洛十八人,當然還有大鴻臚寺、典屬國等……
皇帝郊迎,北宮錯三讓其禮。“臣等不敢居忝居尺寸之功,能受此重禮!?”
皇帝道:“周成王郊迎周公,齊桓公郊迎管仲,燕昭王抱帚掃塵迎鄒衍……,朕何以不可迎大將軍。”
第一步,,奏樂迎軍。笙蕭鼓絲齊鳴凱樂,六輛鼓吹車上下兩層!上層羽葆飄揚,健士槌鼓,下層樂手兩兩相對,吹奏笙簫。步兵虎賁軍身披銀甲,頭戴兜胄,皆身高八尺,負盾挎劍於,高舉戈矛如林。龍騎禁軍頭戴純白禽毛冠,內穿金甲,披絳色戰袍,面戴猙獰面具,手執九尺長矛,戰馬也馬鎧環身。衆軍邊邁着整齊步伐,便高奏凱歌。
北宮錯卻手牽戰馬與衆將士徒步而來,態度謙虛,不敢稍有志得之色,若是被徐堰等挑出毛病,便是無人臣禮,那可就是大麻煩。君
第二步,振旅之禮。
皇帝的法駕乃是兩倍寬大的黃屋左纛,四面敞開的乘輿,六匹白馬同駕,朱班重牙,文虎伏軾,龍首銜軛,羽蓋華蚤,並建大旂,五輛副車跟隨。皇帝身穿冕服,頭戴廣七寸,長尺二寸的冠冕,細旒垂露遮蔽面額。
牧野鉉高聲道:“經萬里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亂,平定四海,唯有匈奴爲心腹之患,今大將軍一戰而誅賊首,乃大匜朝之幸,萬民之幸。”
北宮錯道:“祖宗先賢護佑,皇上洪福齊天,大匜萬世永固,衆將士用命,臣將不敢忝居其功。”
《韓非子》雲:君臣不同道,下以名禱。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參同,上下和調也。皇帝牧野鉉對北宮錯的表現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