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脈與學位正解?我怎麼沒聽過這本書?”
“我也沒聽過。”
臺下很多人看着屏幕上的那個書名,都表示沒有看過。
中醫方面權威的理論書籍其實並不太多。
基本上他們學中醫的,就算沒看過,也會知道這本書。
“中醫從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最早可以追溯到炎黃時期。
這中間歷經了幾千年。
然而中醫發展至今,卻不進反退了。
各種老方子、老中醫,彷彿只有這些纔是真正的中醫。
我們中醫也應該迎來發展了。”
臺下所有人都看着他,說實話,類似的講座他們聽過很多,倡導中醫發展的,尋求共同進步的,主張中西結合的,各種各樣的講座每年都會在中醫藥大學開展。
所以姜良鐸教授說的這些話,並不太具備感染力。
“大家知道人體有多少條經脈嗎?”
姜良鐸見衆人興趣平平,也不着急。
這個問題問的,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回答。
在座的都是中醫系的,誰不知道身體有十二條經脈?
“我想這個問題不需要我來說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十二條,左右對稱共二十四條。
今天我不管你們是從哪裡得到這個答案的,也不管你們看的書籍有多麼權威,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人體有十二條經脈,是錯誤的!”
此話一出,很多人的興致都被調動了起來。
“十二條經脈是錯的?”
“書本里這麼多年了,一直都是十二條啊。”
“不能吧,十二條經脈很多人論證過了的,不會錯呀。”
……
很多人在小聲討論,十二條經脈連接了人體內,心肺肝脾腎,大腸,小腸,胃,膽,膀胱,三焦等五臟六腑之正氣,並使按十二時辰的變化,自然而然的周天運轉。
這是他們一直認爲的中醫定理般的存在。
怎麼見天姜良鐸這位中醫權威教授,直接要推翻這一理論?
“經脈的主要作用是爲身體氣血提供通路,在我們的認知中,十二正經只主脈絡,還有八條脈絡起到聯絡調節作用,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奇經八脈。
實際上人體根本不止十二條正經,如果你還這麼認爲,那你就沒有真正理解什麼是人體經脈,什麼是氣血。
這本經脈與學位正解,從氣血的產生,到經脈流通,再到學位的連接,非常科學完備的講解了人體統一經脈穴位關係。
我也不賣關子了,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坐在我旁邊的張帆醫生。”
姜良鐸話說到這裡,所有人都震驚的看向張帆。
中醫的理論彷彿被定死了一樣,這麼多年來,一代代醫學聖手們,也只是在古人定下的理論基礎下修修改改。
還從來沒有人敢把古人的理論基礎給改了。
而張帆這麼年輕,寫一本書,把人體經脈都給改寫了?
“大家不要驚訝,這本書我已經看過了,可以這麼說,從今往後,只要是學中醫的,如果沒看過這本書,那他就永遠不可能知道什麼是中醫。”
姜良鐸對張帆這本書的評價真的非常高。
高到讓臺下的人不敢相信。
“有這麼誇張嗎?”
臺下有人小聲嘀咕,感覺有點不太相信。
“我話不多說,讓張帆醫生來說兩句。”
姜良鐸知道,這個時候讓張帆來說話,是再好不過了。
張帆自然也不客氣,清了清嗓子。
看了看臺下衆人,對着大家笑了笑。
“在座的有沒有看過武俠小說的?”
張帆開口先問了這麼個問題。
“當然看過,金庸古龍是我的偶像。”
“大唐雙龍傳。”
“看過倚天屠龍記。”
現場的人,就算沒有看過武俠小說的,電視劇都是看過的。
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等等。
“看過的話,那就行了,在大家的認知裡,氣血是不是一種概念模糊,功能模糊的東西?
氣血不足會出現各種症狀,失眠、食慾不振、精神不濟、甚至是老的快。
然後很多人應該也都知道一些補充氣血的藥材。
這可能就是大家所認識的氣血了。
如果是個普通人,不是中醫,他對氣血的瞭解會更少。
我寫的這本書,從氣血產生的本源開始講起,然後講到它的通路經脈。
最後是經脈上延伸出來的穴位。
每個穴位因爲所處的位置變化,對經脈氣血會產生哪些影響,進而會對身體產生什麼影響。”
張帆講到這裡,已經看到下面衆人在交頭接耳了。
“聽他這麼一說,我還真的很想看看他這本書講了什麼。”
“氣血產生的本源?哪有這麼簡單,我覺得他可能就是說的好聽。”
“但是這跟武俠小說有什麼關係呢?”
……
張帆還沒有講完。
等到下面討論的聲音慢慢變小一點之後,張帆才繼續講話。
“武俠小說裡面講真氣,這個真氣跟我們的氣血其實有點類似。
只是真氣是可控的,而氣血卻不受我們控制。
真氣可以自我療傷,也能給別人療傷。
氣血也能療傷,不過只能給自己療傷。
控制氣血給自己療傷的方法,就在穴位上,通過穴位按摩、鍼灸等方法,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人體有免疫系統,給身體做自我保護。
我把氣血,當做人體第二大保護系統。”
張帆越說,在座的人就對張帆這本書越感興趣。
越聽越覺得玄乎。
感覺看了這本書,自己都能練出真氣了。
“快把這本書發給我們看看吧。”
“是啊,我都等不及了。”
臺下有人開始大喊,想要看看這本書到底寫了什麼內容。
“大家不要着急,等到座談結束之後,每個人都可以拷貝一份。”
張帆示意大家不要着急。
“我還有一些話要送給大家,希望大家能認真聽一下。”
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仔細聽張帆說話。
“我可以負責任的跟大家說,中醫絕對不是一門沒有科學根據的一門醫學。
很多時候,看似我們的診斷只是通過經驗做出的判斷,實際上這其中蘊含着絕對的科學道理。
只不過很多理論知識要麼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了,要麼,就是沒有被發現。
在座的各位都是國內最年輕的中醫學者。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思想禁錮在課本,更不要相信什麼權威,多從本源思考問題,任何問題都要多在大腦中想個爲什麼。
只有這樣,我們中醫才能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