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於這片大海之上。這一派的幽暗讓原本熱火朝天的廝殺停止了下來。戰鬥終止了,在夜幕落下後不久,蔣休便帶着自己的艦隊強行突圍而去。這一次,他可謂是損失慘重了,白天剛剛纔帶出來完好的一百二十艘戰艦,在經歷了這一日的海戰之後,只剩下了區區三十八艘。因擔心第二日徹底的被對方給圍殲在這片海域之上,蔣休便冒險的做出了夜航的決定。他不想再一次被圍在那兒,便折返向東南,似乎是想投泉州而去。那裡是孫吳水軍第一大港的所在。
面對蔣休的脫離,同樣損失慘重的士弘並沒有發動追擊。他無力再打下去了。六十艘戰艦,在經歷的戰鬥中損失十二艘,只留了四十八艘戰艦還多多少少的冒着青煙,好一副淒涼的模樣。雖然戰艦本身損失的數量並沒有多少,似乎也還具有絕大的戰力,但操縱戰艦的人員卻少了不少。
在經歷今天的那一番搏殺之後,整個第二艦隊剩下的人員卻是不足原來的六成,只到那堪堪能把戰艦開動的地步,至於作戰那卻是根本不可能了。在搜救了一些還能堅持到現在的同袍之後,士弘的艦隊也從這兒離去,只是和蔣休的方向不同,他並不是往南返回自己的欽州軍港,而是微微逆着海風往北前往遼東那邊的海參威。那是大唐在十餘年前,用中原的器物中遼東的扶余人那兒得到的一塊濱海之地,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卻已經成爲大唐在遼東的一個支點,一個海軍最大造船廠的所在。
由於艦隊的戰船十艘有八艘受到了較大的傷害,艦隊所需的人手也需要補充,再待在原地似乎已然不甚妥當,而前往欽州,則需要經過狹長的琉球海峽,其過程大半處於孫吳的範圍之內,卻也是不怎麼恰當的。因此前往北方便成了唯一的辦法。
艦隊從小琉球海域北上,在大唐的海外領地“漢土”(即倭國原來的“九州”)的一個港口補充一部分的淡水和糧食之後繼續航行,總算是在海港封凍之前趕到了海參威。因爲逆風,這一段航行的時間自然很長了。士弘在這一旅途中,除了儘儘自己身爲將軍的職責,儘可能的將似乎有些低落的士氣重新鼓動起來,並安慰艦隊上的傷員之外,便是着手撰寫一份建議報告,讓軍械司那邊的人考慮一下是不是對現有的戰船進行改造以增強戰艦的白刃戰能力。
“……我知道遠距離火炮戰取代近距離白兵戰是一個趨勢……可考慮到現在火炮的威力不大,射速太慢,射程不足等原因……白刃戰似乎還不能完全退出戰爭的舞臺……大型戰艦組成的艦隊擁有數千門的火炮,其齊射自然可以將對方的戰艦砸沉,但對於中型甚至輕型軍艦來說,他們火炮的威力往往不足以在極短的時間裡將對方的軍艦擊毀,一旦由這樣的軍艦組成艦隊遭遇到據有兵力優勢的敵人之後,一旦敵人下定了決心運用突擊的戰術,那在承受了幾輪的炮擊之後,白刃戰絕對會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展開……這對已經完全淘汰海軍白刃戰技能的我軍來說是極爲不利的。爲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建議:一、是否在戰艦的中部增加了一個一層的兵樓,以便白刃兵能被快速的部署?二、能否在海員學校中適當增開,有關武技的培訓?三、建議給戰艦裝備一些接近戰專用的武器,如小型的牀弩,連射弓等……”
一份報告,士弘灑灑揚揚的寫了許多,其間又多有增刪修改,直到臨近海參威的時候,士弘纔算將這份重要的報告給完成了。因爲這份報告實在是重要的很,纔剛剛從船上下到岸上,士弘便迅速的將這報告交給了專門負責情報的白衣,由他們想辦法將之遞交給靖海督軍府和軍械司進行討論。
“……這可是關係到我們整個海軍發展的種種啊。”帶着士弘着實忍耐不住的囑託,白衣的人自是將這報告連同第二艦隊這次行動的戰報一起分了兩路進行傳遞:一路是走陸路,橫穿草原而至涼州,再從涼州傳往成都;一路則是走水路,用商船夾帶着直接南下穿過東洋抵達欽州。
因爲傳遞報告的事情,由白衣負責,是以士弘在將東西送出之後便徹底的修整起來,除了重新招募一批水員,將自己的戰艦進行一番修理之外,他的事情並不多,也就是處理一些海參威軍港的日常事務罷了。由於通信並不順暢的緣故,海軍將領的自主權遠比陸軍將領要多上許多,除了不能任意更改增加艦隊戰艦的數量和收繳海關的稅款以外,海軍的將領基本上是想做什麼就能夠做什麼,包括港口的管轄、建設等等。當然,這些事情也是有被人監督的,但只要不做出什麼特別過分的事情,海軍將領在自己的轄區基本上就相當於一個就國的“王”一般,是一個“老大”。
從十一月下旬到次年的三月上旬爲止,海參威的軍港都是不能使用的,因此第二艦隊只得在軍港中獲得了一段難得的長期修整時間。而一直覺得有些疲憊的士弘也在這段時間裡等待着益州那邊的反饋命令。
一切都在平靜中過去,對於士弘來說是這樣的。但對於接到了士弘戰報了的人來說,卻是另外一個樣子。士弘灑灑揚揚的寫了那麼多建議,看上很簡單,聽起來也十分的在理,但實際要處理起來卻是一件麻煩的事情,更關鍵的是,如果真的按照士弘的建議去完成,那麼完成整個艦隊的改裝絕對需要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這如果放在前兩年自也是可有可無的事情,但放在現在,在這個即將發動統一戰爭的現在,是否要爲這麼一件事情而打斷整個戰爭的部署卻是很難讓人決斷的。
“令人頭痛啊!我們真的要在放緩一年嗎?那可就虧大了,我們這邊的準備已經進行了一年多了。若是就這樣放棄的話,只怕以前所準備的一切都……”在成都的皇宮朝廷之上身爲參謀令徐庶皺着眉頭說道。在接到了士弘的報告和第二艦隊的戰報之後,大唐皇朝中的那幾個高人就開始商討了一番。然而由於各自都擁有各自的理由的緣故,這個商討卻是沒有做出什麼決定出來的。沒辦法,知道這件事情萬分重要而不敢再拖下去的,李晟只得下令召開這次朝會,將事情交予百官討論。
說起來李晟的朝廷所召開的朝會倒是有點像後世明朝的朝會那樣分作了好幾級,其中最平常的就是所謂內閣會議,或者說是省部會議,一些日常的事情,一般重要的事務,需要迅速解決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在這個會議上解決,因爲參加這個會議的人大都是部閣尚書以上的人員,且召開會議的地點是處於大內的議政閣中,故而這個會議也被稱作內閣會議和省部會議,這是最低級別的政事會,但也是用處最大,保密性最好的會議。
至於比內閣會議高一級的就是眼下朝會了,朝會按慣例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於辰時初刻起在皇宮的勤政殿召開的會議,一般是處理一些影響比較大,令人拿不定主意的問題和聆聽半個月以來各省部的工作情況,因召開會議的勤政殿在一般人家的居所中算是中堂的位置,故而勤政殿朝會也被稱作堂會;比堂會再高一個級別的會議就是大朝會了,這是按慣例一年僅有一次的會議,主要是宣佈今年的施政計劃,討論過去一年的得失,算計今年各項開支的預算等等,一般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舉行,從正月十六一直開到正月二十,連續開五天,到時在京的所有官員都必須赴皇宮的金鑾殿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