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shit!”
雷雲爬出座艙,拍了下光頭,一臉的鬱悶。
他竟然打不贏喬賽特駕駛的模擬動力裝甲,這完全沒有道理!
模擬裝置和各類模擬遊戲差不多,操作十分簡單,不管反應有多快,遊戲中的機械是固定制式的。
喬賽特或許射擊天賦更好,在兩人稍微熟悉操作後,他的命中率更高,可足有人類十幾倍甚至二十倍以上體能和反應速度的雷雲,對模擬動力裝甲卻完成無法產生任何行動方面的影響……太白癡的設定。
雷雲是液壓動力專家,他心裡其實已經接受了這事實,可是……太鬱悶了。
動力裝甲若說有什麼弱點,那無疑是內部操作人員再強,也不能過多影響液壓動力裝置的最快速度出力值。
液壓,即使在三級科技中,仍然是重點基礎科技,一個無法迴避的科技難題,即使改進成氣體衝壓型,加速度過慢的缺陷仍然難以改進。
三級科技或許可以讓戰士擁有遠超普通人類的體能、力量,讓單兵擁有了極強的火力配備;三級科技擁有了超空間通訊和移動技術;三級科技擁有更強的液壓出力。可是這一切都無法迴避一個嚴重問題,液壓系統的液體填充需要時間,而時間,就是戰士的生命!
當然以普通人類的反應速度而言,三級科技液壓動力的延遲已經完全感覺不到,但那也只是人類而已,不包括喬賽特雷雲這樣屬性是人類十數倍的生物。
雷雲操作的動力裝甲在模擬系統中,除對移動目標命中率一項,其他各項系統指標已經超過了警戒紅線,達到隨時會負擔過重導致解體的程度,可他卻無法躲避他本應該能躲過去的彈藥,實在是天下最大的笑話。
與生物對戰時,雷雲可以藉由觀察對方肌肉反應而判斷攻擊動作,即使對方以數倍超音速攻擊,他胸口和頭部受到完全傷害的可能性也極低,可是面對虛擬的機甲,什麼也做不了,他明明在第一時間看到對方開槍,卻沒辦法讓動力裝甲及時機動。
與雷雲心情大不相同的喬賽特出模擬倉後感覺良好,對新奇玩具很是滿意。他心裡倒是清楚,若要真打,他無論如何也幹不贏全身重甲還能中遠距離放火的火焰怪物,但在機器裡他隨時ko他!這感覺太爽了!
見到腦癱形態的喬賽特,雷雲更不爽了,嗎的,一個殘廢在動力機甲中都比他牛,搞個球啊!
雷雲在動力機甲操作方面只有一個優勢,就是他可以利用反應和邏輯優勢瞬間對多個目標進行同時掃射,區域壓制力出奇的高。統計數據顯示的是100%壓制力,120度扇形區敵方不可能做出有效攻擊,或許對大量蟲子有用,反正對其他人的動力裝甲,要一擊命中致命部位全靠運氣。
打了三場,雷雲輸掉三場,終於把幾個妹子和霍華德等來了。
霍華德臉上一個巴掌印,從形狀判斷貌似不是四個妹子的,或許是偷看女醫務官被打的。
七個人,把雷雲排開後的六個中,有五個是他的部下,但斯芬妮卻是屬於醫療部的。大概是由於她有護理知識?反正很是讓人頭疼。
由於現在還不知道戰區大氣情況是否適合人類長期生存,不管怎樣,先讓所有人熟悉動力裝甲的各項性能先,以免碰上有人死了動力裝甲沒壞的情況,起碼那東西空氣、溫度、防護等方面更有保障。
經過了四天“恢復”和強化訓練,霍華德幾乎忍不住要出去看小妞時,一個女士官長跑來戰術訓練室找人:
“雷少尉,您和您的隊員已經是最強的步兵,還保持如此強度的訓練真令人欽佩,但請您記得兩小時後在中央會議室召開的作戰會議。”
滿嘴英語的女兵竟然也會拐彎抹角了,這裡的社會環境不太一樣啊。
貌似要接近戰區了,讓大夥抓緊時間休息,雷雲獨自一人去參加會議。
所謂作戰會議,雷雲在其中不過是個小蝦米,連建議權都沒有的那種,坐在扇形大會場中間的某個角落中。
和所有的士官長以及尉級軍官一樣,雷雲完全不知道上面的人在瞎扯些什麼,那地圖又不放個全貌,除了知道不是人類原生行星,天知道是個什麼地方,而且誰又能全憑腦力記住行軍路線和威脅座標之類的。雷雲通過自我催眠的確能記住大部分,可隨意亂跑也不會比跟着大隊人馬迷路更安全。
雖然沒有使用自我催眠,最後還是聽出些倪端。
他們要趕走蟲子的同時,順便開採一種礦石來降低後勤壓力,聽某人隨意說了幾句礦石的事情,雷雲就知道那根本就是一種魔晶!
這種魔晶比bii系列差很多,但也是普通電池的五六倍之多,據說還能用於修復動力裝甲的傳動系統。
從雷雲有權限查閱的信息中知道,三級科技是有冷聚變電池的,體積不小相當於一輛小汽車,可能源方面的後勤壓力絕對稱不上多大,因此不管掩飾的再好,這都是一場資源戰爭,而不是什麼正義與邪惡的鬥爭,或許等到哪邊贏了就會變成聖戰,但至少在此時不是。
幸虧目標是打蟲子,不然還有的糾結。
會議也說明了作戰時間,十小時後開始。
作戰開始不意味着雷雲等人馬上要開始戰鬥,初期階段只是登陸而已。
休息了幾小時吃過最後的像樣食物,雷雲和他的手下們以及一個包括斯芬妮在內的五人醫療小組上了登陸艇。
登陸艇本佈置在大船外,行動時直接分離即可,長度不超過六十米,專用於出入大氣層的兵力及物資輸送。
實際上雷雲的權限能看到大多數太空戰艦的外部基本配置,知道本地的太空艦船是分兩個基本型的。一般的巡航、主力戰艦都沒有自由出入大氣層的能力,除了運輸艦和小戰鬥艇,只有一種叫做殲星艦的,不但擁有出入大氣層能力,還擁有從外太空直接進行洲際級覆蓋轟炸的能力。殲星艦武器以實彈導彈爲主,對使用粒子軌道炮、鐳射武器、近防電磁炮的太空戰艦完全沒有威脅性。
但是擁有出入大氣層能力的運輸艦、小型戰鬥艦甚至殲星艦,都沒有超空間航行的能力,它們必須掛載在更大型的艦船上當成附件一起進行超空間移動。一艘主力艦大概能掛載三十艘該級別登陸艇或二十架小型戰鬥艦,還能裝兩百架行星軌道戰機;沒有機翼的太空戰機則由護衛艦裝載;殲星艦則一艘主力艦隻能掛載兩艘,整個軍團不過六架。
其中只有小戰艦和殲星艦能偶爾對步兵幫忙,其他武器都無法穿透大氣有效攻擊地面。
小戰艦的武器在大氣層內以實彈炮和導彈爲主,大氣外層則使用鐳射、軌道粒子武器;殲星艦則只有三種導彈,太空用高速巡航導彈、對地常規導彈以及對地核彈,實際上它本身就是個導彈箱,除了大量的導彈和自身推進裝置外,裡面的操作人員不超過二十名。
雖說有殲星艦如此牛的對地武器,地面部隊也不是隨時可以呼叫支援的,爲了維持最大限度導彈裝載量以及覆蓋轟炸威力,單顆導彈的個頭並不大,這樣也更難觸發蟲子的對空攻擊。很薄的隔熱層使它們在進入大氣層時必須降低速度防止自燃,而爲了保證自己不被蟲子的對空種類幹掉,殲星艦本身也不能太靠近大氣層,呼叫後到導彈落地會需要半個小時以上,運氣不好殲星艦和行星的角度不對就需要更長時間。
從登陸艇脫離母艦,還需要經過三小時航行才能抵達大氣層,這期間,外面已經有零散的戰鬥,大多由太空戰機和小型太空蟲子對幹。
專業的太空戰機醜到爆,沒有機翼,就是個紡錘形,各個方向的截面都不大,明顯已經經過了多代改良而拋棄了在太空中完全沒用的氣動組件以最大限度保障自存活率。這些專門的太空戰機是沒有駕駛員的,它們的駕駛員都在護衛艦的模擬艙中,被擊毀了也沒人心疼。行星軌道戰機則是有人機,那裡通訊狀況不好,星球上有蟲子就更危險,遙控機和無人智能機都沒辦法應付太過複雜的環境。
登陸艇則更復雜,其中空間有限,步兵們能做的就是穿上動力裝甲老老實實的呆在待命艙,待命艙在緊急時刻會直接把他們拋射出去,以免艦毀人亡。
在接近大氣層前,可以在動力裝甲內通過運輸艦提供的畫面觀看外面太空戰機和小蟲子的戰鬥,或者收看過期電視節目錄像,有幾十個臺可供選擇。
小型登陸艦除了有能裝載五十個標準地面單位的待命艙,還能攜帶四個集裝箱大小的各種配件及物資或者多裝一個待命艙。
雷雲等人所在的登陸艇是標準配置,集裝箱裡有五十臺動力裝甲的外掛武器裝備、備用配件、維修工具、兩輛步兵戰車以及移動式緊急手術車。
本次作戰大體分爲兩個階段,首先他們要降落到一個被蟲子包圍了幾個月,通訊已經完全中斷,還不知道有沒有活人的大型基地裡,清除基地中的各種障礙、蟲子。確認基地內部設備是否還有復建價值後,等待後續命令,他們有可能要協助空軍清除蟲子甚至有可能還要找到蟲子頭頭。
其中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在蟲子擁有對空能力的情況下,任何突破大氣層的艦船都將面臨不得不改變預定路線的窘境。
雷雲的權限能查看大部分蟲子,對空種中有一種的確是電漿蟲,不過有些不同,因爲人類還從沒拍攝到它們的全部身體,這蟲子在地下移動,攻擊時一個器官拱出地面進行攻擊。電漿蟲的攻擊範圍主要是高層大氣圈,以該行星爲例,就是地面以上30公里到300公里的區域,將是登陸艦最危險的時刻。
登陸艦在該區有兩個選擇,以主動加速墜落的方式快速通過該區,讓蟲子誤認爲是流星碰運氣讓自己不被擊中,然後在最後的距離啓動降落程序,讓內部人員承受更大g力。這種方式可能會導致降落後動力裝甲內經過一定基因優化的步兵體能消耗過大,甚至出現暈眩嘔吐等症狀。另一種辦法全靠飛行員牛x,就是早期緩降,使得在該區的速度低於六倍音速,這將使得登陸艦擁有更高的變相機動能力,以躲避電漿泡泡,電漿泡泡破裂前速度是每秒十三公里左右,飛行員夠厲害能讓整艦完全躲避,反應稍慢就完蛋了。第二種方式看似好一點,可是會需要兩分鐘以上才能穿過危險區,即使因爲快速移動導致電漿蟲很快失去角度,可按照蟲子的習慣一旦開始攻擊會有越來越多參與進來,總有角度合適的蟲子,飛行員需要控制至少三十次以上的躲避!
雷雲所在中隊的飛行員明顯不是狠角色,他決定消耗全員體力,趁着小艦艇們對付空中蟲子的機會,以十五倍音速進行極限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