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周鴻禕,就是顯著的例子。
他在做流氓軟件3721時,被用戶厭惡卻有着相當好的名聲,媒體報導全是雅虎和他的正面新聞。當他與雅虎決裂,推出安全衛士終結3721時,才突然之間名聲大壞。2006年前,流氓軟件遍地都是,流氓軟件卻不被稱之爲流氓軟件;2006年之後,流氓軟件被大衆輿論集體聲討,周鴻禕這位向流氓軟件宣戰者,率先被戴上“流氓軟件之父”的惡名。
其實,3721的流氓化,是與cnnic和百度戰鬥的結果,隨着戰鬥一次又一次升級,彼此都越來越流氓化。當週鴻禕榮戴“流氓軟件之父”惡名時,百度ie搜索伴侶、百度搜霸、通用網址卻被刻意忽視過去了,彷彿昔日的流氓軟件大戰只有3721的肆意妄爲。
原因很簡單。
這是圈子裡潛規則。
製作流氓軟件沒什麼大不了的,再流氓也沒關係,流氓軟件圈子無須理會互聯網用戶的憤怒。而若有人想查殺流氓軟件,斷大家的買賣,阻礙大夥兒賺錢,這纔是真正的大忌,這纔是不可饒恕的罪行。這種行爲必然會被羣起而攻之,鞭屍挖掘黑歷史。譬如周鴻禕,這邊宣戰流氓軟件,那邊兒立刻迎來漫天質疑指責他是公報私仇,被他列爲流氓軟件的都是他的宿敵,不但重點指出3721是他本人的作品,更揭底8848插件也是周鴻禕的妹夫李濤的作品。
這些指責,都是對的。
周鴻禕向惡意流氓軟件宣戰只是爲了投機,勢必優先打壓宿敵競爭對手。凡是他已經得到的市場和利益,流氓軟件復又換種形式捲土重來,而這時,360安全衛士卻不一定再把它們定性爲流氓軟件。
然而,用戶又能指望誰冒着法律風險無私對肛整個流氓軟件市場呢?
未來的周鴻禕,刻意篩選黑名單,以之爲武器針對競爭對手。
魏東生也不可能不求名不求利,道德義士那般單槍匹馬衝向流氓軟件市場。有了私心,就有了缺點,隱藏在流氓軟件市場背後的既得利益階層就會攻訐魏東生的用心,罵魏東生是一丘之貉。
這是天下烏鴉一般黑理論。
你不是白玉無暇聖人,你就有瑕疵;你有瑕疵,你的一切所作所爲都有私心;你有私心,查殺流氓軟件就只是小人行徑而已。
當用戶失望心態鄙視殺毒軟件原來並不是白玉無瑕的聖人,覺得原來查殺流氓軟件也是爲了利潤,用戶的注意點就會不自覺開始偏轉,忘了仇敵原本是氾濫的流氓軟件,而不是追究查殺流氓軟件者是否白玉無瑕。當用戶失望怨罵天下烏鴉一片黑時,試圖宣戰流氓軟件的廠商就會覺得成本高昂,進而產生畏懼情緒,悄然無息間向流氓軟件市場妥協,甚至自己爲了利益也隨之變成了流氓軟件。
於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流氓軟件市場還是流氓軟件市場。
這樣道德邏輯下,彷彿只有無慾無求的聖人,才配整改流氓軟件市場。
流氓軟件是陽光之下黑暗。
流氓的代價是如此的輕微,而查殺的成本是如此的高昂。
魏東生非常清楚這一行的水究竟有多深。
可是,魏東生堅持向流氓軟件市場宣戰。
原因之一,魏東生自視爲產品經理,有着產品經理的驕傲,我做出來的產品應該贏得用戶自發的擁護,而非用流氓軟件強迫用戶式贏得虛假市場。這或許只是理想主義,魏東生卻願意付出努力踐行自己的理想。
原因之二,2003年的互聯網還非常弱小,三大門戶網站或者說四大門戶網站,和未來的tencent、alibaba、baidu,底蘊都還非常弱。以搜索引擎爲例,2002年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場僅僅2.3億元人民幣。此時和它們纏鬥,與2017年向它們宣戰,絕對是截然不同的難度。魏東生潛意識裡有一個野望,希望趁着互聯網產業還弱小時,及時掐滅流氓軟件市場的萌芽,進而重新定義華國互聯網產業的競爭規則。
魏東生的征途,行爲類似未來周鴻禕推出360安全衛士,卻又遠遠高於他的境界。
流氓軟件聯盟敢撲過來,魏東生就敢亮劍禦敵。
推出春秋安全管家時,魏東生就層借勢景民強和龔家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在燕京市的律師界和法院體系悄然佈局。當百度和3721正式起訴春秋軟件旗下的春秋安全管家不正當競爭,魏東生不僅沒有畏懼煩惱,反而選擇積極迎戰,並決定援引國務院第147號第七條規定以及相關刑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條例,強勢贏得此次判決。此次判決形成案例之後,春秋安全管家繼而正大光明查殺一切流氓軟件,令廣大互聯網用戶真正意義擁有自己的電腦和手機。
訴訟過程非常漫長,既是比拼雙方在政法界的影響力,也是比拼誰更有豐厚的資本。
魏東生不擅長法律詭辯,只能側面助攻。
2003年9月8日,春秋網絡攜春秋軟件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已經同樣起訴3721和百度觸犯《反不正當競爭法》。繼之,春秋網絡又把新聞發佈會變味成《十國春秋》的慶功會,宣佈《十國春秋》的八月份運營數據:“《十國春秋》的日銷售額由7月31的126.2萬元增長到8月31日的171.82萬元,8月總銷售額4478萬元。”
7月銷售額爲3291萬元,8月銷售額爲4478萬元。
7月破3000萬檔次,8月破4000萬檔次,且未來趨勢還在增長。
網絡媒體意料之中譁然:“無底線繼續水摻酒,還是《十國春秋》真的火爆到已經能威脅《傳奇》的霸主地位?”
歷經一月時間緩衝,各家遊戲廠商和網絡媒體親自實踐調研,訪問《十國春秋》各服務器排行榜高端玩家,探得他們動輒數千元充值詳情,紛紛咂舌不已。綜合這些資料,再加上《十國春秋》玩家的逸散效應,公衆輿論其實已經開始相信《十國春秋》是一款爆炸級產品。可是,不計6月份的推廣,7月營收3291萬元,8月營收4478萬元,這種增長速度也恁的讓人無法相信。
強如《傳奇》,當年也有漫長的積累過程。2001年9月28日,《傳奇》開始公測,第一個月,僅有1萬多人註冊賬號;11月底公測結束,註冊人數才增至4萬多。
誰曾見過《十國春秋》這樣瘋狂圈錢的產品。
網絡遊戲常規進度表裡,7月和8月應該是免費公測推廣期。《十國春秋》卻不這樣,上線第一天就瘋狂圈錢。6月16日上線至今,《十國春秋》總營收已經高達8688萬元。別家遊戲還在公測推廣期,《十國春秋》就拿下駭人聳聞的8688萬元,這樣的圈線速度,是《傳奇》也自嘆不如的。
見證《十國春秋》延續了七月份的奇蹟,網絡媒體一時都懶得關心春秋軟件與3721、百度之間的訴訟案。
爲什麼呢?
因爲此時的互聯網企業類似糾紛訴訟,賠償金額都低到數萬元或數十萬元。春秋網絡和春秋軟件守着《十國春秋》這樣圈錢利器,就算官司輸了又如何,我一月的盈利能夠賠償你一百次。如果春秋網絡和春秋軟件專注此案,刻意增加訴訟成本,3721和百度這種得到數百萬元業務就算鉅款的小公司,分分鐘鐘被官司拖垮。當《十國春秋》成爲一款爆炸級、現象級的網絡遊戲,和3721、百度之間的訴訟糾紛已經不值得關注。
事實,也就是這樣的殘酷。
網絡媒體,特別是網絡遊戲板塊的媒體,全部聚焦於《十國春秋》的誇張成績。雖然有流氓軟件聯盟僱傭的水軍攻訐,輿論卻仍舊慢慢開始變化,專注體驗的玩家羣體開始出現《十國春秋》玩家與計時付費玩家的爭辯;專注利潤的遊戲廠商,開始研究《十國春秋》的圈錢機制,或者不屑一顧,或者準備抄襲爲己用。如此,漸漸有了正面聲音支持《十國春秋》:“《十國春秋》或許不是一款好遊戲,但也絕對不可能惡貫滿盈。”
唯有魏東生牢牢盯着自己的目標,專心致志搞定這場不正當競爭糾紛案。魏東生甚至親自給法務部門打電話,霸氣測漏頒佈軍命:“必須打贏這場官司,記得,是必須打贏。這是軍命。想盡一切辦法搞死對方,你們不要擔心錢的問題,前期我專項撥款1000萬元人民幣。如果遇到無法抗拒的難題,就拖延審判時間,拼命的堆高訴訟成本。《十國春秋》的盈利,就是你們的後盾,1000萬不夠就1億,1億不夠就是10億。一句話,如果法律不給我們正義,那就用錢懟死他們。”
法務部門負責人滿頭冷汗。
法務部門負責人熟悉互聯網糾紛案,似3721和百度的起訴,即使全面失敗,最多賠償它們五十萬元。明明只是五十萬元的小官司,怎想魏東生卻重視到這種地步,非但不計成本蓄意擴大化,更口口聲聲要投入10億資金和對方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