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長河

姬昭沿着歷史長河逆流而上。

他見到了許多有名的歷史事件,越是靠近上古,種種神話傳說就愈發的繁盛。

這些神話有許多都記載在洛氏的書籍中,甚至有不少就是姬昭自己親自記下的。

還是那個原則,歷史的記載是不能改變的,他不可能去抹殺無數人的記憶,無論是死去的,還是活着的。

那些記憶和感情傾注在其中,構成了一個個人的獨立人格,對於歷史的任何修改,尤其是在歷史上遊的任何改變,都將會對下游產生無比巨大的影響。

姬昭身處歷史長河中,隨着他一步步向前,那些虛幻的歷史化作現實。

那條河不是透明的,也不是白色的,也沒有什麼金色的光芒。

它呈現淡淡的粉色。

不!

那不是粉色,而是顏色極淡的紅色,他向前走一步,這條河就向着紅色轉變一分,只不過改變太小了,即便是兩三千年的時間,對於這個世界的誕生來說,也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

人類的歷史是最難編織的,姬昭走過虛幻化作現實,而後他要從那現實中將超凡的力量取走,穩固這個世界,同時讓他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

對於後世來說,或許這永遠都是一段神話傳說了,他們在典籍中見到,在上古時期,有一羣人,掌握着超凡的力量,並運用這些力量,創造出了驚天動地的偉業。

只可惜在現實中做不到,於是他們可能會用科學解釋那些典籍和史書上的現象,並相信自己。

他們說的對也不對。

當超凡的力量從歷史長河的每一個時間節點取走之後,這個世界就會徹底進入無魔世界。

到了那個時候,就只有姬昭擁有超凡的力量,他就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

其實。

上古的人可能也會羨慕後世的人,因爲後世的人擁有科技的力量,同樣能夠做到曾經那些超凡都做不到的事情。

這些事情對於姬昭而言,已經不太重要,他要做的事情很簡單,那就是走到世界的源頭去,到了那個時候,他才能知道更多的東西。

比如他到底是誰。

哲學三問,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

這便是姬昭所思考的。

在世界的源頭可能有這些答案,他可能要回溯數十億年,到達地球的源頭,甚至更久,回溯到宇宙的源頭去,看看此方世界的源頭,是不是大爆炸。

他向前一步,此方世界的空間就擴展一分,此方世界人類的上限就高一分,他距離真相也就更近一步。

他現在所做的事情,即便是洛氏也幫不上什麼忙,當他從天柱中醒來的時候,就再沒有聽到過系統的聲音,系統化成了一個玉碟狀的東西,等待着他去研究。

……

天上萬萬年,人間水火中。

“在大唐內部正經歷一場痛苦而酣暢淋漓的變革時,距離大唐遙遠的歐洲同樣在掀起一場反對王權的變革,這股火焰燃燒的是如此劇烈,新學黨人知曉了來自大唐洛王的敵意凝視,他們一刻也不敢等待了。”

變革吧!

就在這個時候!

在羅馬的元老院,面容各異的新學黨人,他們來自各個國家,齊齊匯聚在這裡。

羅馬的元老院倒是有些像是諸國的元老院了。

恢宏的大理石柱,從頂上照下的陽光,在大殿的四周懸掛着無數畫像,那些聖賢和尊者,彷彿齊齊看着他們。

最華美的絲綢衣裳。

最繁複的細緻雕琢。

慷慨激昂,高聲發出新學的聲音,“將國王推上斷頭臺,讓國王以及舊世界的一切貴族,都爲過去的一切剝削和壓迫去付出代價,除非他甘願成爲一個普通的公民,主動制止流血的鬥爭,並出讓從前屬於他的權力。”

全場數百人都激烈的鼓掌,他們拋下那些白色、金色、藍色的絲巾,紛紛灑灑,全場到處都是,宛如撲簌撲簌灑下的雪綬帶。

這些人之所以會再次聚集在這裡,是因爲當初前往勸說洛長青的那些來自大唐的新學黨人,已經將洛長青的言論帶到了極西之地。

極西之地的分裂主義並想象中嚴重,數百年的文化交流和滲透,以及一百多年的統治,大多數人並沒有想直接獨立出去,尤其是對於極西之地的那些傳統國家來說。

他們實際上並不在乎頭頂上有一個遠在洛陽的皇帝,但前提是皇帝要讓他們總督事務,不干涉他們的國家運行,如果真的能夠如此的話,那擁有一個皇帝也不是不行。

新學的軟弱性現在就已經開始展現出來,在羅馬剛剛建立還相當危險的時候,他們尚且能夠堅持的去作戰,現在羅馬比較穩固,國內的大商人以及政客,已經不想和大唐再這麼打下去了,他們甚至想要和大唐繼續貿易賺錢。

至於羅馬內部已經漸漸被掀起來的情緒,則不被放在他們眼中。

對於大部分商人來說,什麼羅馬人,誰和伱是自己人,你一個泥腿子,一年賺的錢都不如我一件衣裳,要不是打仗的時候需要你們上去拼命,你這種泥腿子又怎麼可能有幸和我列在一個族羣。

有些話說出來的確是讓人心寒,但不說出來,卻不代表不存在,洛長青正是敏銳的看透了這些商人的虛僞,所以他對新學抱有極大的惡意。

還是那句話,未來是什麼樣子的,他不知道,但絕對不會是以商業、商業利益爲主導的世界。

商人爲了利潤可能拋棄世上的一切,而如果他不追求利潤就會破產,當初洛氏就遇到過這樣的危機。

其他的商人工廠給出的工資太低,生產成本太低,洛氏的生意都幾乎做不下去了,最後還是利用政治上的權力,強行讓其他人的成本也提高,才維持住洛氏的商業版圖。

現在洛長青的言語傳過來,徹底打破了他們的幻想,大唐要對他們趕盡殺絕,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拼命了。

在廣袤的歐洲大地上,將那些君主國都推翻,建立共和國,到時候再和大唐一爭高下,諸國的使者就是這樣來到了君士坦丁堡。

洛長青可謂是將所有人都推到了大唐的對立面。

在政治上可謂是一步臭棋。

洛長青知道這件事嗎?

當然是知道的,作爲執掌數十年朝政的宰相,他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些簡單的鬥爭道理。

但他有意無意的這麼做,自然有他自己的目的。

首先他認爲歐洲建立更多的共和國之後,這些國家大多都會不遵守大唐的命令,那在歐洲就會出現一個情況,那就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作爲仲裁者出現。

在前期的時候羅馬可能會有一些話語權,但很快各國就會使羅馬離開,而且羅馬不得不離開,因爲羅馬本質上沒有那麼強大的實力,這和大唐是完全不一樣的,當初的大唐擁有毀滅任何一個國家的力量。

既然如此,那分裂就是註定的,羅馬是新學黨人在商人的資助下建立的,但之後如果各國都是商人資助建立的,會發生事情,自然就是相互鬥爭,而這種鬥爭,會讓他們的社會殘酷暴露無疑。

一個新的社會理論總是在總結過去,反思過去中誕生的。

春秋戰國的混亂反思出了諸子百家,最終建立和漢制,漢末的混亂產生了唐制。

新學黨人見到了帝制下的殘酷和不足之後,再次進行了反思,於是出現了新學,那新學的問題出現之後,會出現什麼新的學問呢?

洛長青在用自己的方式,讓新學快速的成熟,而後將其中的毒瘤暴露出來,他可能見不到新學的末日,但新學的末日,一定會到來,他堅信這一點。

在洛長青看來,新學所建立的共和國不是帝制未來的唯一選項,只能說是其中一個選項,開明君主專制是帝制的另一個解法,和新學的新興國家,不存在前後關係,而是兩個岔道。

如果說商業的流通速度,在商業的輸出方面,以及民間商貿活力方面,可能羅馬更優秀一點,但那是建立在極差的工廠條件,僱工極大的身體損耗,明白的說,就是建立在僱工的血淚之上。

大唐雖然在這方面有些比不上,但大唐僱工的生活條件起碼比羅馬強,至少大部分工作沒有生命危險,所得到的佣金也足以勉強維持正常的生活。

大唐的僱工還屬於正常的人,而羅馬那些是真的牛馬。

這就是洛長青說新學黨人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的原因,口中是人人平等,但做起來卻不是這樣。

而且。

這甚至不是因爲所謂個人品德造成的,而是那種政治經濟模式所註定的,爲了戰勝其他人,只能進行那種無底線的競爭。

以洛長青的智慧看來,唯一能夠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就是全世界統一,所有商人置於一個強力的中央政府之下,然後就如同先前洛氏做的那樣,出臺保障僱傭做工的法律,對商人的種種行爲進行限制。

正是看到了這些,洛長青才這麼執着於大唐的大一統,未來的世界無論如何,無論他所爲之奮鬥的大唐還在不在,總該是一個大一統的世界。

……

“新學體制改革總是從帝制最薄弱的角落開始掀起風暴,並且在矛盾最深的地方爆發。”

新學這種理論是出現在大唐內部的,但是卻最先在羅馬開花,原因相當簡單,因爲大唐的帝制太穩固了,而且矛盾也沒有激烈到要推翻帝制的程度。

相對於那些藩屬國的君主以及貴族們驕奢淫逸,花天酒地,殘暴不仁來說,大唐的皇室有一絲人文氣息,仁這種思想貫穿在諸夏的血脈中,成爲一個仁君,是大多數臣子對君主的期盼,也是君主自己的目標。

再加上生產力的大幅度提升,大唐的百姓還不至於活不下去被逼着造反,這麼龐大的帝國,一旦內生的動力不足,自然就不會出現什麼改朝換代的事情,也不會爆發那麼廣泛性的全國大起義,進而摧毀帝制的存在。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這個永恆不變的讖言,還在發揮着作用。

有時候在早期的時候太過於無敵,沒有對手,反而會生出傲慢之心。

居安思危說說容易。

但。我比你強,我爲什麼要改,不應該是你改嗎?

這纔是人的正確選擇。

有時候激烈的矛盾,快速走到一個社會所能夠承受的極限,也不是一件單純的壞事。

藩屬國的很多君主壞的很,於是他們選擇了推翻王制,建立共和國。

大唐沒有那麼深的矛盾,於是帝制還算是穩固,結果反而在共和制開始洶涌的時候,落在了後面,若是沒有洛長青的開明君主專制改革,大唐可能會暫時落後一段時間。

洛長青在大唐內部改革,同時開始擴軍,他當時在王府中不是隨便說說,他是真的準備給羅馬那些國家一些顏色看看。

如果能直接化爲行省的話,那當然是最後,即便是不能化爲行省,如果能削弱那些國家的力量,以後如果出現了新的力量,也能更快的推翻舊制。

洛長青所想的,一是大唐的未來,二是整座天下的未來。

在歐洲中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新學革新,實際上有不少國家是沒有這種內部條件的,國家內部的矛盾還沒到爆發革新的時候。

但這便是小國和大國的區別。

有時候一個國家是沒有決定自己道路選擇的權力的,內部矛盾或許不夠,但外部矛盾足夠了。

羅馬首先影響到的就是他周圍的那些國家,甚至直接出兵推翻對方王國的統治,外部的巨大壓力,再加上內部的壓力,裡應外合之下,大部分的國家都頂不住。

這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速度快的就像是在裂變,大勢的變化就像是氣候一樣快速,從羅馬一個國家到其他國家跟上,速度快的令人難以想象。

只有波斯和秦國還能暫時抵禦住這股風氣,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在新學革新運動風起雲涌的時候,很快王室就要面臨龐大的內部壓力。

畢竟支持新學革新的不僅僅有新興階層,還有許多貴族,並不是所有的貴族,都想要維繫王權存在的,畢竟在新學革新的力量和理論中,現在也有不同的派系。

按照道理來說,革新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通常要反反覆覆的拉鋸,雙方之間不斷地試探底線,直到其中一方,通常是新學黨人徹底看清舊貴族的反動嘴臉,然後最後再付諸於武力,通常來說動武也會經歷幾次戰爭,再加上覆闢,來來回回的折磨。

但現在情況有些不一樣,這種反抗模式,通常是因爲內部的原因而出現的,是一個國家內部的變革。

但現在情況不同,因爲大唐的存在,世界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聯結爲一個整體,各國的商船在四大洋航行,在歐洲和亞洲航行,也會和大西洲和大洋洲的土著,以及罪犯、移民、開拓者去做一些交易。

當然,大西洲和大洋洲上太過於落後,市場需求也不大,大唐帝國分別設置了總督,建立了大西洲行省和大洋洲行省,就基本上沒管過那裡的事。

至於炎洲就更不用多說,那裡遍地都是雨林和草原,在廣袤的叢林中,只有野獸,連個土著都見不到,想要從炎洲攫取利益,投入的本錢就不知道有多少,而且還需要大量的移民,這大量移民需要多少資源,那是數也數不清。

現在亞歐內部都沒有利用完畢,誰有心思去那裡開拓。

這就是目前世界五洲的情況,亞洲人口最多,面積也最大。

歐洲面積小一點,但人口比較多。

然後是大西洲,面積僅次於亞洲,只比亞洲面積小一點點,人口不多。

再然後是炎洲,面積比亞洲和大西洲小,主要人口都在炎洲大漠北部,大漠南部幾乎沒有人生活。

當然,因爲大西洲比較特殊,有人認爲應該分爲北大西洲,和南大西洲,這裡便按下不表。

最後則是大洋洲,面積比較小,還不如從亞歐大陸上分出去的歐洲大。

洛長青認爲如今世界的邊界已經探明,只要統一世界上所有的土地,那世上就不會再有戰爭。

世界的交流到達這個水平之後,所有事情都要考慮外部因素。

現在的歐洲革新和大唐革新,都是如此,在大唐龐大的軍事壓力之下,很多人都捨棄了慢慢奪權的心情,直接就走上了武裝奪權的道路上。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在這方面展現的淋漓盡致,在大唐的軍事壓力下,在羅馬的軍事援助下,直接跳過那些繁瑣的政治鬥爭,走到最後一步。

這就是世界政治對這些國家內部政治的影響,這種影響的餘波還遠遠沒有停下。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生產力的提升會改變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會反過來作用於生產力的提升,生產力再次作用於生產方式,兩者間就這樣,最終達到適配,如果不能適配,那就會一直向前滾動。

現在因爲龐大的外部壓力,導致內部的政治格局瞬間爆炸,在爆炸之後,新的政治格局在城市快速形成,然後從城市向着農村傳播,在這個過程中,新興階層還要從佔據農村的封建貴族手中奪取資源。

說得好聽點是奪取資源,說的難聽點,就是要把那些舊貴族的勢力徹底打破,用軍隊,以及用工廠中生產出來的商品,從經濟上徹底將舊貴族的莊園經濟擊垮,乃至於用強力的政府手段,強行讓農民或主動、被動的從土地中走出來,變成徹徹底底的沒有資產的城市自由民。

當然,現實不像這些描述這樣的溫情脈脈,將農民從賴以生存的土地上趕出來,將那些本來種植糧食的土地,種植上那些經濟作物,以及工廠中所需要的原材料,他們沒有土地可以耕種,就只能仰仗於工廠的工錢。

這樣新學黨人就掌握了更多的人口,進而掌握了更多的生產資料,進而掌握了整個國家的權力。

這就是政權存在的道理。

羅馬的商人爲什麼強大,因爲商人掌握着最多的資源。

而在大唐,爲什麼商人就是待宰的豬羊,永遠都上不了檯面,不是因爲別的什麼虛的東西,而是因爲從始至終,朝廷都掌握着最多的資源,這些資源不是簡簡單單的錢,那些東西,在洛氏錢行中隨便印。

朝廷所掌握的是土地、人口、糧食、布帛、鋼鐵,這些能夠轉化爲即時戰鬥力的東西,掌握着這些東西,商人的所有財富就都是水中浮萍,沒有半點根基,屬於隨時都會被取締的存在。

這樣暴烈的革新,在幾乎每一個國家中進行着,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

相對於這些歐洲王國來說,新學當然是先進的,但先進不一定能戰勝落後,這恰恰是唯物的,符合現實的。

從一個比較短的時間來看,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一定崛起的道理,任何一個國家也沒有一定失敗的道理。

英雄人物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極大的,天降猛男是真的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這不是英雄史觀,而是因爲——

一個國家的命運,放在歷史長河的尺度上,只是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他的興盛亦或者衰落,對於整個歷史的命運,沒有什麼影響。

現在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讓它多延續了幾十年,或者幾百年,並不會改變它最後終將滅亡的結果。

而幾百年對於數十億年的地球歷史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

就像是恐龍時代,改變一個恐龍族羣的生存或者毀滅,對於最後整個恐龍族羣的滅亡,有什麼影響呢?

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歷史的塵埃落在個人身上,就是難以承受的時代之痛。

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就是一個人乃至於無數人的一生。

對於身處人間的每個人來說,那短短的一生數十年就是所有。

那麼一個國家的改變對於他們來說,是變好還是變差,就是一切。

在各個國家中,有的因爲新學黨人優秀而成功,有的則因爲保守派更優秀而失敗,但戰爭在每一個角落發生着。

一開始出現的只是羅馬乾涉軍,後來很快就出現了諸國聯合干涉軍,新學黨人組建軍事同盟,保守派這邊也開始聯和,波斯王國和秦王國聯合着亞歐大陸上那些還存在的王國,要新學諸國要大戰一場。

這樣的劇情走向,即便是洛長青也沒有想到,但他樂見其成,現在歐洲的實力被消耗的越慘,那之後他收拾起那些歐洲諸國就更簡單。

不過洛長青不認爲王國聯合軍能打的過諸國聯合干涉軍,所以他下令讓前線的唐軍見機行事,必要時刻要下場幫助王國聯軍。

改革是一件非常耗費時間的事情,至少五年之內,大唐是不會有太大的精力去關注遙遠國家的戰事。

歐洲諸國也正是因爲知道大唐在改革,所以才抓住這個機會,也進行自己的改革,結果沒想到改革到一半,剛完成政治改革,還沒有進行完全的經濟改革以及思想改革,就陷入了戰爭。

歐洲的戰事果然沒有出乎洛長青的預料,畢竟當初就連大唐都在羅馬面前吃了一些小虧,現在那些王國軍,怎麼可能是聯軍的對手,羅馬經過幾年的時間,是已經完成了全套改革的國家,雖然國家規模和波斯以及秦國差不多,但動員能力完爆這兩個國家。

工業民族國家的恐怖還不僅僅如此,那是越打動員能力就越強,可以放開了徵兵。

而封建王制國家就正好相反,必須要保證自己嫡系部隊的存在,要先讓那些雜牌部隊上去消耗,還要清晰的區別到底是誰的兵。

如果維持王權的軍隊消失了,那王權也就基本上沒了。

在歷史上,有一句話叫做“功高蓋主”,那就是國家之中不允許有比國王功勞更大的人,即便是比國王更加聰明也必須要忍耐。

還有一個經常發生的事情,那就是上一任國王要爲下一任國家“清除威脅”,將那些在軍事有才能,在政治上有威望的臣子,都清除掉,以便威脅王族的統治。

這種缺點只有擁有洛氏的大唐才能夠彌補,所以大唐才能成爲最強帝制。

而在新學黨人所建立的國家中,就沒有這樣的顧慮,這又是一個完全碾壓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王國軍當然就會節節敗退,這是相當正常的。

即便是大唐軍隊加入其中,也架不住豬隊友的帶領,很多王國軍隊可以說是毫無戰意。

宣傳的武器實在是太過於強大了。

那些言論也實在是太具有煽動性,就像是人爲的打開了一扇通往光明未來的大門。

甚至有一位國王在被近衛軍背叛,下獄的時候,哀嘆道:“毀滅王國的是那些書籍。”

第584章 大漢諸豪門第170章 姬昭蘇醒,新的天階道具第360章 朝貢第527章 庇佑諸夏的天子啊第726章 青州大都督!第355章 百家爭鳴,一花獨放第817章 慕容恪和慕容垂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779章 人事起須天命終!第246章 韓信表示聽洛採的第615章 諸將齊出第779章 人事起須天命終!第674章 一年!二牧之爭!第59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下)第658章 後事!第957章 尊皇天,滅諸祀(卷末)第619章 旌旗漫卷諸侯落第383章 戰前準備,戰前驚變!第334章 還政第114章 墨翟第818章 洛氏如今若何!第419章 大漢高宗孝武皇帝(卷終)第608章 論天下諸洛異同第698章 昭城中第980章 強大而脆弱的帝國第472章 昭城已開,大道已現!第212章 風來!第217章 給劉邦灌雞湯第244章 洛亦獻計第160章 洛邑之戰第455章 求一封信第723章 袁紹稱王!第436章 劉旦的功績第361章 閥閱之家的隱約出現第348章 結束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589章 佛道相爭鋒,無雙欲向東第956章 天下暗流第488章 呂瑩遺言第919章 開分封的前奏第267章 天下要真正的一統第904章 太子魏王第847章 江南洛氏!第261章 項羽想要和談第688章 素王與你同在!第216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925章 軍制!國際法庭!第245章 洛陵和項羽的分歧所在第888章 動手(上)第848章 素王信仰!第574章 洛霄第429章 新皇第830章 二朝鼎立第976章 一場盛大的典禮與死亡第875章 李氏的血脈天賦!第801章 四時之神,神廟!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348章 結束第840章 洛蘇入關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599章 人心浮動有間隙第946章 至高的權力第642章 回家嘍第766章 幻想番外:穿越者降臨2第973章 洛氏錢行第93章 洛瑜西子辭世,玄階唯一道具第749章 關中之變!第84章 定計第120章 洛墨第332章 陰雲第709章 重新來過,史詩重啓第513章 孽子第306章 大漢財政第279章 呂雉攝政,封侯拜相第341章 弊端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479章 三年之期已到,人心浮動!第356章 洛陵的憂慮第463章 誰堪爲帝?第216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950章 太子陰雲第146章 往齊國去第73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卷終)第871章 威赫唐廷!第805章 江東洛氏!第478章 洛氏典藏第599章 人心浮動有間隙第193章 和氏璧第568章 士宦衝突!第851章 洛蘇看見了竇建德第824章 人心已亂1第157章 什麼楚霸王行爲第1001章 割裂第1002章 未來第997章 緣由第855章 洛蘇向北第393章 洛陵隕,萬物生(二合一)第1章 姬昭攝政第636章 天下俊秀第708章 二氏下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