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稟素王,建元
陵。
天子埋葬之所。
姬昭的陵墓修建在一處山明水秀所在,按照他的遺願,並不如何豪華,和後來那些一座比一座巍峨宏偉的陵墓比起來,差的遠。
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姬昭葬在這裡,這裡就是最神聖的所在。
千年過去,滄海桑田。
傳說中,洛神姬靈均葬入這裡的時候,一夜之間桃花開滿了整座素王陵。
隨着無數的人來到這裡,順着陵中青石鋪就的直道向着修建的祭壇而去,轟隆隆的聲音將林中的飛鳥驚起,發生一道道啼鳴,桃花樹的枝葉不停的搖晃着,彷彿在迎接着走在最前面的洛景。
走到直道的盡頭,一座佔地面積較大的祭壇出現在眼前,祭壇完全由青石修建而成,祭壇之上的青石甚至有的出現了些許的裂紋,增添了些許時間的痕跡。
這座祭壇的歷史可就太久了,這是在康王時期修建而成的,康王在這裡祭奠姬昭,那時還沒有現在這麼高的地位。
後來周天子東遷,這裡就變成了洛氏祭祀祖先的場所,在兩國最交惡期間,秦國曾經試圖斷絕過洛氏對姬昭的祭祀,但是很快就放開了,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奇景,洛國公室子弟大搖大擺的出現在秦國咸陽之外。
劉徹從御輦之上走下,望着周圍略顯熟悉的場景,有些感慨,他就是在這裡戴上了諸夏天子的冠冕,成爲了受命於天之人。
賈誼和洛景等人圍在他的身邊,侍者們則將祭品一件件擺上祭壇,最顯眼的就是一件中等大小的鼎,這是祭祀之中最關鍵的禮器之一,稱爲“通天鼎”。
顧名思義,傳說中這座鼎能夠和上天溝通,祭祀之人將文字記錄下來,然後將載體投入其中,就能直達上天。
當一切都準備完畢之後,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皇帝,劉徹滿臉肅然。
“嗚~~~”
厚重的號角聲響起,然後是依次響起的樂器,數百名樂師依次演奏,自然是最宏大的頌聖曲。
“請天子登臺!”
洛氏子朗聲道。
“請天子登臺!”
文武百官羣臣朗聲道。
“請天子登臺!”
來到素王陵中的所有人都齊聲道。
聲浪之高甚至超過了不斷撫動的枝葉之聲,宛如洪鐘大鼓般,在桃花林之中不斷的迴響着,一道道迴音不斷轉換。
兩位諸侯王爲劉徹提着寬大的天子袍服走上了祭壇,只留下劉徹一人在上面。
“素王在上,臣劉徹,諸夏天子,大漢皇帝,率大漢文武百官、昭公國文武、嶺南王國文武,祭告上皇天。”
劉徹插上香火然後將通天鼎中的火焰點燃,然後他就見到祭壇之下的所有人都跪了下去,宛如潮水一般。
劉徹自己也跪了下去,天子祭天,就像是兒子祭拜父親,下跪很合理。
劉徹雙手交叉然後高高舉過頭頂,其他人則叉手垂首,放在胸前。
“嗡~”
這是琴絃響起的聲音,在舉行儀式之時,樂師是唯一的例外,畢竟他們本身就是儀式的一部分,不可能既奏樂又行禮。
宏大的頌聖曲響徹,到了如今,即便是秦川之地也沒有那些不會唱這些頌聖曲的人了。
那樣的人都是反賊,做不了官,進不了禁軍,來不到這裡。
“素王的神靈在天上,諸夏的光輝萬萬年!”
一遍唱過,所有人都站起身,賈誼和洛景捧着一個圓筒,圓筒之中是一根根竹籤,上面寫着一個個名字,仔細看去,都是已故的王侯公卿,名字之下則是諡號,以及諡號的解釋。
從紙被髮明之後,竹籤就漸漸失去了文字載體的功能,但是其他方面的作用則被髮掘了起來,比如祭祀,比如各種神秘學的載體。
兩人腳步並不着急,甚至就連擡腳的高度都差不多,緩緩走到劉徹身邊,將竹筒伸出,劉徹取出一支,翻手一看,正是嶺南桓王趙佗。
他徑直將竹籤扔進通天鼎之中,幾乎一瞬間火焰就升騰而起,就像是一條火龍一般,直接將竹簡吞噬一空。
“素王在上,臣劉徹,以諸夏天子之位,上呈,嶺南王趙佗之諡,桓!
上皇天請核之。” 隨着劉徹的話語,竹簡在通天鼎之中熊熊燃燒着,然後一縷清晰可見的白煙從鼎中飄飄揚揚的直直的向着天空之中而去。
所有人都睜大了雙眼,即便是見過這幅場景,但還是震驚不已,因爲那一縷煙實在是太過直了,就像是尺子量過的一般。
就這幅場景,誰若是告訴衆人這實際上是科學的,是正常形成的,那就是把所有人當成傻子,這就是諡號爲什麼基本上都是符合的真實評價,少數的提高或貶低也不離譜,因爲評定諡號的人見過這一幕。
舉頭三尺有神明,一旦人真的相信做事會有報應,一切都有因果,真的會大大提高人的道德底線。
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後續的結果,直到白煙漸漸散去,沒有什麼異象,按照洛氏的說法,這就是上皇天通過了這個諡號。
劉徹又取出一支竹簡,同樣扔進通天鼎中,“素王在上,臣劉徹,以大漢皇帝之名,上呈,舞陽侯樊城之諡,元莊!”
舞陽元莊侯和嶺南桓王上呈時,劉徹的稱呼發生了變化,上呈諡號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很枯燥的過程,要一個一個的上呈,在劉恆時期,大多數的諡號上呈事宜都是交給洛景這個閒人去做的,劉恆忙的很,沒時間做這些。
不過一年一上呈,再加上不可能年年有人死,有時候一年也不會有王侯公卿薨逝,所以整體來說還算輕鬆,不過去年不知道爲什麼,有足足九位王侯公卿薨逝,算是上呈諡號制度確立以來,最多的一年。
劉徹一遍一遍的重複,臉上卻沒有半分的敷衍,祭壇之下的羣臣也沒有人敷衍,而是全神貫注。
這是這個世界之中很不一樣的地方,姬昭生活的地球,並沒有真的神靈,皇帝以及那些高級貴族以前還相信有神仙,相信上天是存在的,所以祭祀的很是瘋狂。
但是隨着諸子百家的智慧爆發,這些聰明人都開始懷疑到底有沒有神靈,再加上無數次的祭祀,都沒有任何的神蹟顯現,於是漸漸地就將祭祀當成是單純維護統治的行爲。
抱着這樣的心態,對待祭祀就不免敷衍,但是在這個世界,神蹟是明確存在的,不僅僅是史籍上的記載,甚至就在這些人的眼前,就有一些超出常理的事情發生。
真實歷史上的敬鬼神而遠之是教導人們不要去關注那些神神鬼鬼,而是要關注人的本身,關鍵在“遠”字。
但是在這個世界,是真的告訴所有人,人應當依靠自己,不奢求神鬼的幫助,但是一定要敬重,關鍵不僅僅在“遠”,還在“敬”!
劉徹和羣臣靜靜等待着最後一絲白煙散去,沒有意外發生,所有的諡號都得到了通過。
劉徹轉身面對羣臣,朗聲道:“今日朕前來祭拜素王上皇天,是有一件大事宣佈,此事前所未有,不上呈素王上皇天,朕不敢推行。”
賈誼和洛景對視一驚,這不在流程上,這位陛下這是想做什麼?
賈誼低聲勸諫道:“陛下,臣請問,您所說的大事是什麼,素王當面,非社稷大事,不足以呈。”
劉徹聞言笑道:“朕要做的這件事,乃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丞相,朕有一問,先帝何時駕崩”
賈誼有些疑惑劉徹爲什麼會問出這個所有人都知道答案的問題,但還是直接說道:“孝文四十年崩。”
“丞相,朕再問您,孝文四十年前一年是何時?”
“孝文三十九年。”
劉徹笑道:“您對朕說是孝文三十九年,若是您在孝文三十九年時,有人問您今夕何年呢?
您要如何回答?”
賈誼瞬間皺起眉頭,皇帝崩殂之後,自然用諡號或者廟號稱呼,但是活着的時候呢?
賈誼遲疑道:“帝三十九年。”
劉徹又問道:“那現在是何年呢?”
賈誼沒有遲疑道:“帝三年。”
這一下不僅僅是賈誼,所有人都有些明白皇帝想要說什麼了,時間的記載太混亂了,尤其是各項詔令和記載,全部都是“帝幾年”,一旦歸檔錯誤,想要覈對時間就很麻煩。
“還請陛下示下。”
劉徹振奮道:“人有名姓,故有區分,朕欲爲年月制號,稱作年號,自此以後,年便有名,天下臣民可稱年之名姓,文書皆以年號記之。”
董仲舒手中捧着一塊竹簡走上祭壇,劉徹取過高高舉起,然後投入到通天鼎之中,朗聲道:“素王在上,臣劉徹,立年號以正天下,上呈,建元,太初!”
太者,大也,上也,初者,始也,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當初要取這種極具紀念意義的。
正當所有人都以爲一切都會非常順利的時候,那一塊竹簡卻在還沒有落入鼎內時就直接化爲飛灰,然後一塊新的竹簡從鼎中跳出,徑直落向劉徹手中。
劉徹整個人都被嚇了一跳,下意識的伸手接住,只見竹簡之上刻着四個大字——建元,元始!
劉徹呆住了,他顫抖着將竹簡翻過來,然後就見到背面寫着“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字字深刻。
一片寂靜!
————
“這塊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竹簡就是傳說中的‘素王授漢年號簡’,史書中記載着漢武帝發明了年號,然後素王降下了這塊竹簡,於是就有了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元始’,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則是這個年號的來源。”——《國家博物館》
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