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大唐唯一的敵人

一個帝國想要生存下去,便是要解決內憂外患,大唐帝國的內憂就是愈發激烈的政治鬥爭,在內部的爭端略微被蓋住之後,整個朝廷便將視線都轉向了外邊。

而恰巧在這個時候,吐蕃再次進犯了大唐。

在大唐剛剛建立的時候,周圍到處都是強敵,但是經過貞觀一朝的整治,現在大唐周圍的環境,已經是諸夏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候了。

對於中央朝廷來說,周圍自然還是有敵人的,比如一直都被宰相們視作假想敵的燕王李恪,以及那些分封出去的諸侯國,但是對於大唐來說,卻實在是沒有幾個。

現在真正一直被李治所忌憚的只有兩個,一個是吐蕃,從永徽開始,吐蕃就和大唐經過了幾次戰爭,雙方都奈何不了對方,吐蕃下來就會被大唐打,大唐也上不去。

另外一個就是西域。

當初李世民在的時候,雙方達成了一致的協議,那就是尊奉李世民爲主,但主要是因爲李世民太強,而且他有天啓者的身份,所以西域玄門認可了他的身份。

但等到李世民去世後,西域玄門的態度就再次曖昧了起來,尤其是等到洛玄奘去世後,在神葬之後,聖女趙黛兒登上了玄門大祭司之位,西域和大唐間的態度就再次曖昧起來。

那個一直都被擱置的問題,再次被李治提了起來,那就是,誰纔是西域的精神領袖,誰纔是西域真正的素王之下第一,是玄門之主,還是大唐天子。

如果是李世民時期的話,那這並不算是一個問題,李世民有足夠的能力以及威望去取得地位,即便是如此,李世民實際上也在擱置這個問題。

李世民有深刻的政治智慧,他認爲非要去爭個高低上下是沒有必要的,他並不需要在每一個地區都至高無上,只要在大唐這個帝國體系中,他總能成爲斡旋的那個人,那他自然就是最至高的天子。

玄門之主的地位再高,沒有他的首肯,那西域的任何東西都過不了中原以及草原,未來還有其他的區域。

但李治的政治智慧就遠遠不如李世民了,他是非常想要在這個問題上,爭個高低上下的,畢竟他的父親太過於優秀,那他如果想要在未來大唐的歷史上,不成爲那個被忽略的君王,就要作出一番功績,就算是這份功績是表面上的,是他的父親爲了更長遠的利益而主動放棄的,即便是如此,他也要把這份功績拿過來,他必須完成開疆拓土才行。

在許多人的眼中,開疆拓土總是功績,但現實中卻不是這麼計算的,如果取得一份疆域,能夠在未來永遠的保存它,那自然是搶過來爲好,但如果取得一份疆域,會在很快的時間中就失去,在這個存有的過程中,帝國中央還必須不斷地失血,以及爲此而招惹不必要的敵人,陷入不必要的爭端,拖累整個帝國的運轉,那這塊土地就是沒有必要去取得的。

李世民在開疆拓土時,總是會考量這方面的因素,所以他並不是什麼土地都要,他進攻是爲了不讓被人進攻。

但李治不是如此,他去進攻,就是爲了炫耀武功以及讓世人知道,他有足夠的武功,當然,世人大多愚昧,看起來李治的武功就的確是不錯,但深究其中根本,李治的作爲是遺禍無窮的。

在永徽年間結束的時候,大唐在西域有過一場戰事,在戰後,洛玄雲就被調到了安北大都護府,大唐和西域都默契的沒有提這件事,就像是沒有發生過一樣,但實際上,所有人都知道,大唐和西域間,已經出現了裂痕,巨大的裂痕。

只不過雙方都很有顧慮,而且有大量的貿易在支撐雙方之間的交流,所以直到現在爲止,還沒有真正的在官方層面上進行對抗,打完之後,西域該復國的復國,大唐該收兵收兵。

誰都知道,戰爭可能就在下一次,但誰也不知道,下一次的戰爭什麼時候到來。

在這種情況下,吐蕃就抓住了機會,既然大唐和西域間的關係變差,那就不用擔心被兩面夾擊了,於是吐蕃再次下山,而此刻的吐蕃,正處於一個小巔峰期。

高原上的人口,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雖然沒有具體的計算方式,但一定是超過千萬的,這已經完全是帝國的體量,當初的四大帝國,也只不過是這個體量而已。

這麼龐大的人口,加上氣候變暖而造成的畜牧業繁榮,讓吐蕃的戰爭潛力,達到了有史以來的巔峰。

更不必說,現在的吐蕃雖然是權臣在位,但這權臣的好處就在於,能夠真正的將國內凝成一根繩,再加上一位卓越的統帥,論欽陵,現在的吐蕃基本上滿足了洛氏一直以來所說的,統一天下的三要素。

要說這論欽陵,客觀來說,的確是生猛的很,這些年來和唐軍交手,普通的將領都不是他的對手,必須得唐軍大將出馬才行,而且目前爲止,還沒有人真正的讓他吃過大虧。

此番依舊是由論欽陵帶隊,吐蕃每次都會襲擾中原的涼州,其中的戰略意圖實在是過於明顯,就是爲了截斷中原和西域,無論是之後從商隊上獲利,還是斷絕雙方之間的聯繫,都是上上等。

大唐在青海道所設置的諸國,現在基本上就只能起到監督的作用,面對一個帝國的存在,這些國家就連緩衝的作用都起不到,甚至現在就已經有被滅的國家了。

不過或許是因爲吐蕃也並不是特別想和大唐撕破臉,所以對於其中的貴族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殺害,除了在戰場上碰到的,一般俘虜的貴族,都會用來交換贖金,對於比較貧窮的吐蕃貴族來說,這或許也是一種獲利的方法。

在意識到根本就不可能通過這些小國來抵禦吐蕃之後,大唐朝廷立刻就召開了一次針對吐蕃的特別軍事會議。

……

李治坐在上首,頗爲憤怒的說道:“吐蕃每次來犯,都會略我百姓,朕甚怒之,諸卿可有什麼辦法嗎?”

諸位將軍和宰相皆列在堂下,面對這個問題,其實能說的不算多,洛玄凌作爲宰相以及軍方大佬,當仁不讓的先開口道:“陛下,吐蕃的士兵,並沒有我大唐精銳,所依仗的只不過是高原而已,這是我大唐所熟知的。

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談論如何解決吐蕃問題,就是一句虛言,或者說,不可能。

如果不是爲了徹底解決滅亡吐蕃的話,那便僅僅是要抵禦吐蕃,使大唐免受侵擾,那就只有兩個辦法。

其一,原青海道是西燕國的土地,之前就是用西燕國來作爲吐蕃和我大唐間的緩衝,現在如果在那裡重新建立一個大國的話,就可以作爲緩衝。

但大唐好不容易纔將那裡化爲郡縣,現在又再次建國的話,豈不是前功盡棄。

那便只有第二個辦法,那就是在青海道上建立城堡,而後駐軍,在那裡建立一個徹徹底底的軍事長城,然後沿着涼州等地,建立一整套的機動防禦措施,只要吐蕃出現,我大唐軍隊就出擊。

但這樣的話,耗費可能會多,就要看吐蕃和我大唐,誰先耗死誰了。”

封建制度花費低,郡縣制度耗費大,這是大多數人都清楚的,青海道那種地方,無論何時都註定是要吃中央財政的,無非就是吃的多一點,或者少一點罷了,洛玄凌所說的,實在是很難抉擇。

如果是李世民在的話,那李世民會果斷的選擇在青海道重新建立一個國家,對於李世民來說,任何不能長久保留的東西,都沒有必要耗費精神去管,只要榨乾它的利用價值就足夠了。

譬如青海和大唐,在流乾青海的最後一滴血前,大唐絕對不和吐蕃開戰,這就是李世民的想法。這種想法也可以用在突厥和薛延陀上,當初李世民準備讓突厥復國抵禦崛起的薛延陀,目標是一樣的,在流盡突厥的最後一滴血前,大唐絕不和薛延陀開戰。

洛玄凌的話再次讓朝廷上陷入了兩難之地,無論是封建,還是郡縣,都不是什麼好主意,尤其是封建,現在朝廷剛剛在蓬萊上投入了資源,而且周圍還有一大羣諸侯國沒有處理,現在還要在涼州這麼關鍵的地方,再封一個諸侯大國,李治做夢都得嚇醒。

他可不是他父皇那個戰無不勝的戰神,現在他燕王兄待在漠北就讓他感覺到相當的恐懼了,如果再有一個人留在青海,那他寧願面對吐蕃。

只能說幸好現在他已經遷都神都洛陽,就算是吐蕃的兵鋒真的突破防線,距離他也有千里之遙。

武曌對軍事上沒有什麼天賦,但她還是將目光投向了洛玄雲,問道:“陳國公,朕記得之前你和論欽陵交過手,你覺得我大唐應該如何應對?”

洛玄雲站起身抱拳道:“回稟天后陛下,論欽陵有古之名將的風範,但他也有缺點,那就是他出身小族,雖然天賦很高,但因爲前人的智慧不足,所以他許多東西,都需要自己的摸索,所以在許多的細節上非常的粗糙,臣以爲,只要派出沙場宿將,戰勝論欽陵並不是極其的困難。”

這便是洛氏對於論欽陵的判斷,對於論欽陵的天賦,洛氏是相當認可的,甚至認爲他的天賦完全不遜色於那些真正的古之名將,但一個人的成就,絕不僅僅看個人的奮鬥,還要看歷史的底蘊,就像是洛氏的底蘊,很多對於其他家族來說是終其一生都解不開的難題,但是對於洛氏來說,是小時候就會學習到的東西。

這就是底蘊的差距。

而吐蕃有什麼底蘊呢?

一個落後的奴隸制政權,如果不是遇到了大唐這個最先進的文明,就連奴隸制都進入不了,還處於部落制度中的國家,能有什麼東西傳承給論欽陵呢?

沒有兵書,沒有戰術思想,沒有戰略思想,沒有各種耳熟能詳的計謀,甚至就連名將的傳說故事都沒有。

論欽陵的一切都要靠着自己摸爬滾打去學習,如果這種情況下,大唐還會輸的話,那就太說不過去了。

在洛氏瞭解了這一切後,雖然對論欽陵還是很重視,卻已經不認爲他會是大唐的對手了,尤其是現在朝堂上並沒有什麼大規模的內鬥,在對外的戰爭上,有洛氏兩位軍方出身的宰相壓陣,大唐內部是絕對不會出昏招的。

當問題來到這裡之後,李治便問道:“陳國公所言,朕以爲極是,陳國公以爲應當以誰爲大將,才能擊敗吐蕃呢?

雖然現在還不能徹底的解決吐蕃,但朕也決不能讓他們侵略大唐的疆土,必須要毫不留情的將他們任何膽敢進入大唐的吐蕃人,都留在這片土地上。”

洛玄雲回想起之前他侄子給他寫的信,當即沉聲說道:“回稟陛下,臣以爲安陽郡公可以承擔此重任。”

安陽郡公就是薛仁貴,在平定了蓬萊的騷亂之後,他進封爲郡公,算是真正的踏上了顯赫最關鍵的一步,當然,爵位升的慢,主要還是因爲他還沒有簡在帝心,而且對於蓬萊,大唐還不是特別的重視,如果他平定的是漠北之事,這郡公恐怕就要變成國公了。

不過此番吐蕃來犯,如果他能率兵取得勝利,那一個國公爵位是絕對跑不了的。

聽到洛玄雲舉薦薛仁貴,李治略一思索,就覺得這個提議好,薛仁貴是現在除了洛氏之外,他比較信任的一個大將,如果真的由薛仁貴出馬的話,經歷過許多次戰爭的薛仁貴,或許就是戰勝論欽陵的關鍵人選。

一想到此,李治又轉頭望向武曌,“天后認爲薛仁貴怎麼樣?”

武曌對於對外軍事一竅不通,於是將目光投向洛君薇,只見洛君薇微微點頭,於是她便沉聲道:“妾身不懂這些,天子認爲薛仁貴合適,那便讓薛仁貴前往,無論如何,等到得勝之後再說,我大唐可不是吐蕃那區區賊子,想要侵犯就能夠侵犯的。

大唐,不可辱!”

李治病懨懨的,現在也來了幾分精神,略微提高一些聲音道:“去將安陽郡公薛仁貴喚進殿中,就在這裡,朕要點將。”

宦官聞言匆匆離開,不多時便帶着薛仁貴而來,薛仁貴沒想到天子會突然召見自己,一走進殿中,卻見到不僅僅天子在,還有天后以及一衆重臣,皆在此處,頓時驚訝,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還是徑直向着李治拜倒:“微臣安陽郡公仁貴,叩見天子,天后。”

薛仁貴當初以一襲白袍亮相於李世民之前,長的自然是俊朗非凡,頗有幾分意味,此番一身官袍披在身上,有股凜凜的威風顯現。

李治一見就心生好感,於是笑着問道:“愛卿可知道朕爲何召你進宮啊?”

薛仁貴略一思忖,自己一介武將,還能有何事,於是抱拳道:“可是何處有宵小作祟,驚擾聖駕,要讓微臣前來平亂嗎?”

李治聞言朗聲大笑道:“愛卿猜對了一半,的確是需要愛卿率領軍隊,但不是什麼宵小,是吐蕃的論欽陵,率領十萬大軍出高原,又要侵略我大唐邊境了。

朕問計羣臣,陳國公舉薦了你,說你是能夠擔當大任的人,天后也不曾有什麼反對,現在你認爲你自己能夠撐得住這個重任嗎?”

薛仁貴一聽,竟然是陳國公洛玄雲舉薦自己,而且天后也同意,當即就激動的氣血上涌,抱拳激昂道:“回陛下,微臣有信心,無論來的是什麼敵人,都能夠一掃而空,區區吐蕃賊人,微臣泣血也必滅之。”

李治聞言再次大笑道:“好,愛卿既然有這個志氣,那朕就任命你爲青海道行軍大總管,節制五路總管,前往和那吐蕃論欽陵一較高低,守禦我大唐邊境。

伱有什麼要求,儘管提,朕都一一滿足你,只要能夠得勝就行。”

薛仁貴剛想說沒什麼需要的,洛玄雲已經提前開口道:“陛下,這五路總管的選擇,不能隨便,最好不要選那些功勳卓著的沙場宿將,也不要選擇那些性格比較驕傲,也不要選擇那些出身太過於高的,尤其是皇族和高門。”

一聽這話,薛仁貴的眼神頓時就變了,望着洛玄雲有些感激,他本身則肅然起來,抱拳道:“回陛下,剛纔陳國公所言,正是微臣所需要的。”

薛仁貴出身貧寒,而且功勳不夠,可以說是除了能力,一無所有,很多出身高門的人是看不起他的,當初就連李世民都差點因爲這個出事,當初平定薛舉的時候,差點兵敗,戰場上一但發生因爲看不起而不尊奉軍令的事情,那結果可真的是不堪設想。

所以洛玄雲特意提醒他一句,就是擔心出現什麼意外。

李治是個多聰明的人,立刻就聽懂了,“朕答應了,這五路總管,由雍國公、陳國公和安陽郡公共同挑選,朕不干涉。”

三人立刻齊聲道:“聖明無過陛下!”

第98章 宋陳:活不下去了,反了!第601章 能得人心洛子明第347章 回京第898章 功臣若何?(第三更!)第454章 重罪令第836章 爾朱榮,薊城之變!第190章 天日垂虹第512章 一副燃爆長安的圖!第830章 二朝鼎立第59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下)第502章 人世間的悲哀第408章 劉徹的宏偉計劃和覺悟第160章 洛邑之戰第947章 天聖,二聖人也!第458章 奉天靖難第400章 爲盟主運營官早睡少睡加更第740章 天命爲何?第797章 吾爲洛神犬馬也!第770章 消失的老祖宗!第667章 世上哪裡有常盛不敗?第965章 走過一路路,天下將何第103章 列國(二合一)(爲盟主zjm0911加更第432章 聖主明君第1001章 割裂第159章 洛載不服第544章 皆亡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920章 死亡之語(不夠3000字,今天會再補第909章 蜀王李恪,燕王與烈日可汗第754章 法正爲劉備畫策!翻版隆中對!第515章 霍光!第208章 陳王奮起揮黃鉞第991章 江南第986章 遺志第299章 相父第645章 都來了,亂成一鍋粥(二合一)第77章 吳越合一第965章 走過一路路,天下將何第727章 猛虎柔情!第681章 我自己的道路第167章 秦異人第982章 敢戰士第984章 託孤第951章 蓬萊道大行臺尚書令第762章 幻想番外:輪迴者絕望之界3第869章 洛蘇進洛陽,李世民見洛蘇!第245章 洛陵和項羽的分歧所在第592章 沛郡曹氏有麟子第518章 大漢中宗孝宣皇帝!第613章 斬將破陣顯兇風!第365章 請廢太子!第809章 如何斬斷所謂的千年世家?第469章 胡人再現,無疾有疾第771章 大河風雪堅冰上!第1007章 遜位第151章 天子託鼎,地階唯一道具第850章 蒼生之血,洛蘇憤言!(感覺寫的有第548章 天下雲從第52章 合縱扼楚第527章 庇佑諸夏的天子啊第27章 王畿弊政第1009章 無活第969章 雙生子第440章 西域神廟軍第231章 成爲天下共主的堂皇大道第18章 攝政會議第484章 漸行漸遠第400章 爲盟主運營官早睡少睡加更第367章 皇太子徹第100章 五國伐宋,吳齊之間的齟齬第978章 諸事落畢第473章 天下羣起,爭道爲先!第150章 非王即賊第450章 神廟軍!第325章 借富貴第673章 大漢不會亡!第935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146章 往齊國去第401章 突襲白羊王!霍去病出現!(二合一第557章 震撼朝野的聘禮!第392章 舉薦,周亞夫薨第47章 管呂之交第215章第963章 洛蘇走了第725章 曹劉,導火索!第965章 走過一路路,天下將何第619章 旌旗漫卷諸侯落第874章 李氏承天!洛氏開帝業的回報!第589章 佛道相爭鋒,無雙欲向東第308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上)第1002章 未來第255章 洛新見洛陵第115章 洛氏不王第212章 風來!第926章 素王的神靈在天上,賜予君王荊棘冠第759章 漢終於斯!漢立於此!(本卷結束!第882章 霸道乎?王道乎?聖王之道!第330章 薨第59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下)第855章 洛蘇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