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發現了《周易》學術
第四章:《易傳》後的“易學”,是對《易經》(今本《周易》加易傳)的學術
第十節:所謂北宋義理派代表人物的《易經》學術
一、說在前面的話
自漢獨尊儒術後,易學本是經學的組成內容。正如孔穎達所對《易傳》稱經文(“正義曰:‘王弼雲:演天地之數,所賴者五十’者……《經》既雲‘五十’,又云‘其用四十九’也”。由此處的說法“《經》既雲"五十",又云"其用四十九"也”。足以證明在帝制時期裡不但《周易》是經,而且《易傳》也是經),帝制時期的“易學”即《易經》(《周易》加《易傳》)的學術。
中華歷史的時空星轉鬥移,進入到宋朝時期時,“易學”又一次出現了空前絕後的繁榮,兩宋產生的思想家都與《易》(即今本《周易》加《易傳》)有不解之緣。宋朝在"易學"的大道上又派生出很多路徑,即六十四卦、象數易學這棵大樹上又發新枝,併產生了象數圖式易學,以先天后天八卦圖,“河圖”、“洛書”諸圖說去解釋“八卦”易理(並不是《周易》義理)。還有程頤繼王弼義理釋《易》,所產生的“理學易學”;還有楊萬里等開闢的援史證《易》的史事易學。當然邵雍繼承發揚的是京房八卦納甲筮術易,而朱熹繼承了《繫辭傳》裡卜筮說的易學,朱熹發展了筮術易學。
特別是兩宋的象數圖式易學與兩漢象數易學,可謂交相映輝。而這兩宋時期產生的“易學”碩果均是紮根於《易傳》裡的《繫辭》與《說卦》這塊豐厚的“易學”土壤裡。無論漢“象數易學”,宋“圖式易學”,均不是無源之水,無滕之果,而是《繫辭》、《說卦》這些“易學”文化上的復興。
後封建時期無論象數義理之《易》,還是象數卜筮之《易》,均是《易傳·繫辭》文化上的承繼與發展。整個後封建時期裡的易學文化源於先秦的篡改後的《周易》文化和後期《易經》文化,是在《易經》文化源流上派出新流。也只是把先秦的筮術(春秋時期)和王權思想(戰國時期)媾結爲系統與理論化,而並沒有出現哲學上的突破。後封建社會裡既承繼了先秦神道設教,又承繼了先秦的王權聖教。神道與聖道在後封建社會裡,始終沒有分離,而是形影不離。
宋代產生的象數圖式,八卦易學,對後世的神秘主義思想,天命神學及王權專制產生了更深更廣泛的影響。無論道教,抑或方術,無論上層意識形態,抑或下層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無不深受象數圖式八卦“易學”的影響。“象數圖式”成爲人們的思想方式,去認識這個世界,解釋這個世界。象數圖式易學成爲宋以後文化學者的世界觀與方*論。
正因宋代的"易學"是繼漢易學上的第二次高峰,以今本《周易》裡那套卦符號,並結合《易傳》裡易學上的神秘說法,漢代生髮出象數占驗易學,而宋代同樣以今本《周易》裡那套卦符號並結合於《易傳》裡的神秘說法,發展出圖式易學,這是本屬《易經》之上的學術,即易學。
漢代的象數易,可分爲兩派,一是通過卦畫符號象數走向說天道地的神秘主義,有京房歸結爲八卦納甲占筮;一是通過卦符號和爻數說而產生的象數成爲解釋《周易》的象數義理。
到宋代的漢象數易學,也是兩路,一路圖式易學的代表邵子與朱熹,爲占筮與"理論"者。一路是義理易學的代表程頤,張載等。
嚴格說宋代的易學理路是三路並進。一路是承王弼義理易學;一路是承象數占筮易學,也以太極圖說去詮釋算卦,其主要功用是風水術;一路是承《繫辭》太極、陰陽,產生的如太極圖說,氣說(理學),被現稱爲的哲學。
無論道家的道發展出的“玄學”;也無論儒家的陰陽氣說發展出的“理學”;也無論是前後封建裡的天學(天命神學)思想而發展出寵大的術數以決吉凶學。但這三者有時其理論是相互影響,又是相互交叉,難以分辯。宋代的易學思想類似這種,難分難解,如邵雍與朱熹。似乎封建帝制裡的"哲學"是術數的婢女。猶如歐洲中世紀“哲學是神學的婢女”那樣。因中世紀歐洲,稱之爲黑暗時代。其哲學在那個年代,也只是成爲神學的附庸,也就是所謂的“婢女”,只是作爲神學的工具、註腳,因用哲學在證明上帝的存在性。
無疑中國帝制時哲學裡的陰陽,太極,天人合一,八卦,五行等學說,無疑又成術數學的"理論"基礎。
宋代又是"理學"時代,可以說易學又是理學的淵源,儒家易學裡陰陽二氣、太極等是理學之源泉。然宋代"理學"之"理",最終落腳到“存天理,滅人慾(心性)”。理學之理,就是天道尊卑,人倫剛常。
總之,宋代易學(《易經》的學術)之是寵大,難以細說。
那麼,宋代易學先從何說起呢?北宋對《易》說者已不少,還是從有代表性的對《易》經(《周易》與《易傳》)註釋者的易學說起。
二、張載的《易經》學術
1.我們先看北宋張載的易學著作《橫渠易說》的注《易經》方法
對古代學術的研究學者來說,都知道這樣幾句名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 爲萬世開太平。”(譯文:爲天地樹立核心,爲人民確立使命,爲繼承以往聖人斷絕之學問,爲天下永久開通太平。)
這是北宋理學家張載說的話,出自他的《張載語錄·中》的一段話。
而《張子語錄·中》原文是:“爲天地立志,爲生民立道,爲去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後傳錄中有改動。
還有傳錄爲“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極,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總之,張載的名言是對先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說法上的新詮釋。
現代的書籍上對張載的介紹說法:“張載(1020年—1077年),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開封),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後僑寓於鳳翔眉縣橫渠鎮(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並在該地安家、講學,世稱“橫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其“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賅,歷代傳頌不衰……張載博覽羣書,其學以《易》爲宗,以《中庸》爲體,以孔、孟爲法。認爲世界萬物的一切存在和一切現象都是“氣”,即“太虛”,主張“理在氣中”。又認爲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認識“天下之物”。講學關中,故其學派稱爲“關學”。著有《正蒙》《橫渠易說》《經學理窟》《張子語錄》、文集等,後人編爲《張子全書》(《張載集》)。”
張載被後世稱之謂大儒,我們就看看他的易學說的啥?
我們來看對今本《周易·履 》卦的註釋。
“( )履
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說雖應乾而二不累五也。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無陰柔之累,故不疚,此所以正一卦之德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初九,素履,往無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陰累不乾,無應於上,故其履潔素。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中正不累,無援於上,故中不自亂,得幽人之正。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爲於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兇,位不當也。“武人爲於大君”,志剛也。
大君者,爲衆爻之主也。武人者,剛而不德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三五不累於己,處多懼之地,近比於三,能常自危,則志願終吉。陽居陰,故不自肆,常自危也。
九五,“夬履貞厲”,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視所履以考求其吉,莫如旋而及下,則獲應而有喜也。
乘剛未安,其進也寧旋。”
從上所看張載註釋《周易》的內容不多,雖註釋內容不多,但也不離爻位(數)與爻主,這本是象數易學之說。但張載註釋《周易》宗旨,還是遵循《易傳》裡的《彖》、《象》文義,即以經釋經爲原則,也正是他所言的承繼儒家道統宗旨,即“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就是他所認爲成爲"絕學"的先儒之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2、張載對《易傳·繫辭》筮法言論的注說
因《橫渠易說》裡對《易傳·繫辭》內容是分句註釋編排上不容易看明白誰與誰,我們先將對一些《繫辭》內容與註釋上給於註明,即括號裡的說明,以及括號裡簡評張載對其所進行的註釋說法。
(《繫辭》)“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
(張注)佔非卜筮之謂,但事在外可以占驗也,觀乎事變,斯可以佔矣。蓋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此所以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也。
(張載這裡所通過上句《繫辭》裡的話,給以占卜上進行的解釋。說明張載並不反對聖人所言的占卜,已然是亦理亦佔方法去註釋經文。)
(《繫辭》)“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
(張注)“示人吉凶,其道顯;陰陽不測,其德神。顯故可與酬酢,神故可與祐神;受命如響故可與酬酢,知來藏往故可與祐神。示人吉凶,其道顯矣;知來藏往,其德行神矣。語蓍龜之用也。
顯道者,危使平,易使傾,懼以終始,其要無咎之道也。神德行者,寂然不動,冥會於萬化之感而莫知爲之者也。受命如響,故可與酬酢,曲盡鬼謀,故可與祐神。顯道神德行,此言蓍龜之行也。”
(此張載註釋,已然是歸結到蓍龜之說上,即筮占上。)
(《繫辭》)“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
(張注)“辭、變、象、佔,皆聖人之所務也,故易道具焉。一本無易道具焉四字,有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十字……。”
(張載所註釋,並不否定“佔是聖人之所務也。”
(《繫辭》)“天生神物,聖人則之;”
(張載注)“天生蓍龜,聖人則之以佔兆。一雲“佔之以兆”。
(張載解釋爲聖人用蓍龜占卜。)
(《繫辭》)“天地變化,聖人效之;”
(張注)“天地變化,聖人作易以着蓍龜效之,故曰“聖人效之”。
(張載已然把"聖人效之",歸結到是用“蓍龜”占卜說上。豈是“爲往聖繼絕學 ,爲萬世開太平”麼?都去繼承聖人的“蓍龜”占卜,豈能開出世道太平嗎?)
總之,從張載對《繫辭》經文上的占筮之說,張載已然在解釋上肯定聖人效法佔筮。張載已然是亦筮亦理的易學思想。
那麼張載的易學是歸爲"義理"或是"象數"呢?很難歸宗。從對《周易》簡略的註釋,以經釋經,遵循《易傳》裡的《彖》與《象》解釋《周易》的易學思想爲宗旨。這點與王弼同,應是吸收王弼的易學思想。但對《繫辭》註釋,又認可《繫辭》裡對《周易》有占筮的功用說法,並且所著《大易篇》,同樣論述《周易》有占筮一焉。若要分派,那麼,張載應與孔穎達同,屬亦筮亦理的易學派。
三、北宋程頤的易學著作《伊川易傳》的注《易》方法
程頤(1033至1103)北宋理學的奠基人。字正叔,號伊川,河南洛陽人。
《伊川易傳》仿王弼《周易注》體例,只注《易經》和《彖》、《象》、《文言》三傳,其餘各傳都未作注。對《傳》文的註解也與王弼一樣,把它們分別列入各卦各爻之下來解說。程頤推崇王弼、胡璦、王安石三家注《易》著作,繼承了他們的解《易》風格,在易學觀上重義理輕象數。
我們且看程頤對今本《周易》某些卦的解釋。
如《乾》:
“( )乾,元,亨,利,貞。
(上古聖人始畫八卦,三才之道備矣。因而重之,以盡天下之變,故六畫而成卦。重乾爲《乾》。乾,天也。天者天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無息之謂乾。夫天,專言之則道也,天且弗違是也;分而言之,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妙用謂之神,以性情謂之乾。乾者萬物之始,故爲天,爲陽,爲父,爲君。元亨利貞謂之四德。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惟《乾》、《坤》有此四德,在他卦則隨事而變焉。故元專爲善大,利主於正固,亨貞之體,各稱其事。四德之義,廣矣大矣。)
初九,潛龍勿用。
(下爻爲初。九,陽數之盛,故以名陽爻。理無形也,故假象以顯義。乾以龍爲象。龍之爲物,靈變不測,故以象乾道變化,陽氣消息,聖人進退。初九在一卦之下,爲始物之端,陽氣方萌。聖人側微,若龍之潛隱,未可自用,當晦養以俟時。)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田,地上也。出見於地上,其德已着。以聖人言之,舜之田漁時也。利見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君亦利見大德之臣,以共成其功。天下利見大德之人,以被其澤。大德之君,九五也。乾坤純體,不分剛柔,而以同德相應。)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三雖人位,已在下體之上,未離於下而尊顯者也。舜之玄德升聞時也。日夕不懈而兢惕,則雖處危地而無咎。在下之人而君德已着,天下將歸之,其危懼可知。雖言聖人事,苟不設戒,則何以爲教?作《易》之義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淵,龍之所安也。或,疑辭,謂非必也。躍不躍,惟及時以就安耳。聖人之動,無不時也。舜之歷試,時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進位乎天位也。聖人既得天位,則利見在下大德之人,與共成天下之事。天下固利見夫大德之君也。)
上九,亢龍,有悔。
(九五者,位之極中正者。得時之極,過此則亢矣。上九至於亢極,故有悔也。有過則有悔。唯聖人知進退存亡而無過,則不至於悔也。)
用九,見羣龍無首,吉。
(用九者,處乾剛之道,以陽居乾體,純乎剛者也。剛柔相濟爲中,而乃以純剛,是過乎剛也。見羣龍,謂觀諸陽之義,無爲首則吉也。以剛爲天下先,兇之道也。)”
上面凡括號裡的文字是程頤對《乾》卦爻進行的註釋,以下對程頤的卦爻解釋,我們也依次簡述如下:
①由上所看到程頤在對《乾》卦卦畫與卦辭註釋,首先對《乾》卦符號進行解釋,認爲是上古聖人畫的八卦,這是從漢代裡的說法。並認爲乾卦畫是乾的經卦畫相重而得乾,即所謂的由八卦經卦畫組成的六十卦別卦畫,他這種解釋自然具錯誤的,並且人云亦云的把《周易》所用那套符號排序也當成學問柔進《周易》,成爲以取象陰陽解釋《周易》的義理學問。其次是對卦名與卦釋的解釋。無論把程頤說成是義理派代表,但已然是通過八卦取象說《乾》卦卦畫。至於對卦名與卦辭上的義理解釋,無論是"天健"與“四德”上之說,但已然加雜着八卦取象上的說法,如“乾者萬物之始,故爲天,爲陽,爲父,爲君”。
②在對初爻的解釋,對此爻程頤這種解釋雖於前人基本是差不多,也用象數陰陽去解釋一番,但卻與孔穎達解釋有所不同,孔把卦爻解釋成聖人占筮用的,而程雖對卦爻符號以陰陽也進行了一番解釋,但並沒說是占筮用的,這就可歸爲義理(或稱象數義理)釋《周易》派。
③對第二爻,程頤把大人從道德解釋君、臣、人三者,並從象數裡的爻位說理。
④對第三爻,程頤既從爻位說事,又引上古傳說中的人物說君德之理。雖給解釋一番,但最終並不能明白那句爻辭的含義是什麼。若看帝制裡對《周易》的這種註釋法,看來做這易學學問並不難。這注釋法雖說不是千篇一律,可說法也差不多。
⑤對第四爻,程頤這是按王弼卦爻時來說理,與所謂對爻辭的註釋是個風馬牛不相及。
⑥對第五爻,程頤對此爻及爻辭解釋是講爻位,把五爻說成是最尊貴的位。後稱九五之尊。
⑦對第六文,程頤已然以王弼"夫卦者,時也;爻者,適時之變者也"的卦時說之。
⑧對上九爻及爻辭的解釋,能明白這裡的以陽與剛去對爻辭所說的內容麼?那些說法與"出現的羣龍無首吉祥"又有何關聯呢?
總之,程頤對《乾》卦爻及卦爻辭的註釋來看,已然不離象數說之,但比漢象易學,則是重義理,而輕象數。也是繼承王弼的解《易》思想,從對《乾》卦爻辭的註釋來看,是以象數釋《周易》的義理,而不雜筮說。
由程頤對今本《周易》註釋來看,無疑是繼承了王弼的易學思想,在易學史上,可歸爲王弼義理派。程頤在對《易經》的註釋上,又同王弼那樣,對今本《周易》作了的註解,又對屬《易傳》裡的《彖》、《象》、《文言》、《序卦》做了註釋,而對有筮術說法的《繫辭》、《說卦》、《雜卦》三篇《易傳》文不作註釋。這體現王弼義理派者不容與象數筮術派者相混同。嚴然是義理、象數是門戶不同,不容逾越。
雖然義理派註釋的《周易》並不合《周易》本義,但要比象數筮術派去說《周易》者,義理釋《周易》者其理性與進步意義,是象數筮術派永遠無法比擬。因凡用今本《周易》裡的卦畫爻位,即象數去解釋《周易》義理,無論重與輕,都無疑把《周易》解釋的是支離破碎,同樣於事無補於正確理解《周易》本義。當然啦,他們不知道所傳承的卦爻式《周易》是個被篡改過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