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閔王還是認爲文摯觸犯了他,非要殺掉文摯,無論太子和皇后怎麼說也不行。最後,閔王還是把文摯放到鼎裡給蒸了,成了醫學史上一大冤案。呂不韋曾經感慨地說:給聖明皇上做忠臣容易,給昏庸皇上做忠臣,實在是太難了!成書於春秋戰國至漢代中期《黃帝內經》,探討了心理學若干基本問題。比如,人心理現象與人身體之間存在着怎樣關聯?喜怒哀樂都是人們常有情緒,那麼,這些情緒與人身體五臟有什麼關係嗎?對此,《黃帝內經》作出了闡釋。《黃帝內經》中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認爲人喜怒哀樂與人體五臟有密切關聯。《黃帝內經》又說:"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爲人。"認爲人形成是先有五臟形體,而後有精神藏於心,才形成各種心理現象。《黃帝內經》提出"形神合一"理論,認爲人心理現象不僅依賴外界事物刺激作用,而且要以臟腑氣血等生理機能爲基礎。
對於人的軀體疾病,《黃帝內經》已經注意到尋找致病心理因素,從自然天候、人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王朝環境等多方因素去闡述疾病發生原因和發展變化規律。《黃帝內經》指出:"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其中,喜怒、驚恐都是心理因素,表明心理因素是致病重要原因。《黃帝內經》又說"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及"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等,都精闢地說明了情緒活動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不良情緒可以損害人健康,造成疾病發生,甚則危及生命;良好情緒則是預防疾病、戰勝疾病重要"法寶"。“
”《黃帝內經》這部偉大中醫學典籍奠定了中醫心理學基礎。美國心理學家莫爾菲曾指出:"世界心理學第一個故鄉是中國。"中國成爲世界心理學第一個故鄉,這首先就是《黃帝內經》和中國古代心理學理念貢獻。《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和《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篇第三十九》實際上是中醫對情緒與身體狀況總結,爲什麼"喜傷心,'恐勝喜"?"心在志爲喜"是指心生理功能和精神情緒與"喜"有關。《素問?舉痛論》說:"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喜悅過程,猶如人體能源,精神能源和機體能源釋放過程,獲得釋放能源,將形成原動力,展開新精神活動,並支配着身體活力,創造出新業績。
譬如能提高人大腦及整個神經系統活力,充分發揮機體潛能,提高腦力和體力勞動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滿樂趣和信心,從而動作起來顯得輕鬆有力、敏捷、準確、精力充沛;能使心臟、血管肌肉運動加強,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水平提高;能擴張肺部,使呼吸運動加強,肺活量增大,有利於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氣交換;能加強消化器官運動,增加消化液分泌,從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肝在志爲怒"怒是人們受到外界刺激時一種強烈情緒反應,是一種不良情緒刺激。怒與肝關係最爲密切,故稱"肝在志爲怒"。一方面,大怒可以傷肝,導致疏泄失常,肝氣亢奮,血隨氣涌,可見面紅目赤,心煩易怒,甚則可見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緒失常,表現爲情緒不穩,心煩易怒。
爲什麼"怒傷肝""悲勝怒"?"脾在志爲思"脾在志爲思。思,即意識、思考,是人體意識思維活動一種狀態。人意識情緒活動主要是通過脾來表達。思是精神高度集中思考、謀慮一種情緒。當人沉湎於思考或焦慮時,往往會出現飲食無味、食慾下降。有婦女可以因爲工作緊張,理念高度集中導致月經量少,月事紊亂等,這與脾主統血功能相一致。"肺在志爲憂所謂悲"古代醫家對憂愁患者仔細觀察分析後發現,肺是表達人憂愁、悲傷情緒活動主要器官。當人因憂愁而哭泣時,會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黏液。人哭泣時候,肺氣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開竅於鼻,所以涕就從鼻中流出了。肺主氣,爲聲音之總司,憂愁悲傷哭泣,還會導致聲音嘶啞、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憂愁會使人面部皺紋增多。"腎在志爲恐"恐爲腎志,腎是人們表達驚恐之志主要臟器。恐是人們對事物懼怕一種精神狀態,對機體生理活動是一種不良刺激。《素問?舉痛論》說:"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即是說明驚恐刺激,對機體氣機運行可產生不良影響。"恐則氣下",是指人在恐懼狀態中,上焦氣機閉塞不暢,可使氣迫於下焦,則下焦產生脹滿,甚則遺尿。"驚則氣亂",則是指機體正常生理活動,可因驚慌而產生一時性擾亂,出現心神不定,手足無措等現象。”
我心裡卻想起了小默姐忙忙碌碌的表現,全身心投入,是不是她排遣對於祖佳思念擔憂的表現呢?
石苓人繼續說。“這些在醫學萌芽時期治療方法,是世界各族裔在文教發展初期普遍現象,我國也不例外,可謂百川歸海。因爲按照科學解釋,當人在有了信心並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時候,人體抵抗力就會增強,紅血球、白血球,特別是淋巴細胞會大量地增多,這些細胞都可以殺死進入體內各種細菌、病毒。丹道與儒家不同,治理天下之事,丹道不放在心上。丹道看重是修身長壽。而修身長壽重在修"心",丹道修心之法,大部分在今天看來,就是心理學範疇,所有修心方法,不外乎是針對於生命、針對於死亡、針對於生存方式心理調整。佛醫學中認爲,疾病是由"四大不和"而成所謂四大:地、水、火、風,一大不調,可以導致一一種疾病;四大不和,可以導致四四種疾病。所以,佛醫學認爲疾病有四四種,這四四種疾病,又分爲心病和身病兩大類。心病是指內心貪執、恐怖、憂愁、憎恨、愚癡等諸多煩惱,可以說佛門主要着眼於衆生心病無明煩惱根治。而"心病"又分"魔""鬼"致病兩類。其中有一類稱爲"魔"病,就是現代醫學中精神、神經病和各種心理疾病。而"心病"中"鬼"病,則是指瘟疫、流行病、傳染病。佛門從"根"所謂生理、"塵"所謂王朝環境、"識"所謂心理三緣和合整體角度考察人的意識存在,認爲它們互不相離,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心起煩惱、惡業,不僅僅是"心病"具體表現,而且還可導致生理失調而致"身病",佛門醫學有"心清淨故,血則清淨,血清淨故,顏色清淨"說法所謂《正法念處經?觀天品》。這種觀點和現代醫學模式是一致。
"祝由"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利用了人類對於因無法控制痛苦,而產生對自然力量恐懼,因不知道痛苦原因,而對於鬼神崇拜心理所誕生最早心理療法,其實都是先民的意識思維活動,類似於安慰劑作用。當他們相信這些符圖構造滲透、儲存、連接了古代巫祝、醫學家的高能信息,是宇宙中的物體能量符號,是人與宇宙能量交換的開關。符圖中呈圈狀、點狀、線條狀、直線、豎線、S線、口字等,這些都是宇宙能量的符號,'同氣相求',開關一打開,宇宙能量就會定向定目標的射入患者病竈。當然能夠獲得一些療效。特別值得提出是,實施"祝由術"同時,在病人身邊總是要生起一堆火。根據當時說法,火可以驅鬼避邪。從現代看來,不管是傷風感冒發燒,還是上吐下瀉肚子痛,在火堆旁邊烤出汗來,肯定是可以達到治療效果,就是在現在,醫學治療這些病時,依然沒有離開"發汗"這一治療原則,只不過是通過吃藥發汗而已。而火更是生命的象徵,甚至在歷史發展中,佛門與祝由也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形成佛醫學,佛門發源於古天竺,昌盛於中國,是古天竺佛門把婆羅門教醫學改造後,納入其體系成爲所謂古天竺醫學,比佛門淵源更爲久遠,大約自公元前二世紀,天竺文明達到空前高峰時,醫學已自成體系,其經典是《吠陀》。吠陀意思是:求知。後來隨着佛門在天竺興起,一些醫學內容被佛門所吸收,形成佛醫學,後來又因爲佛門在天竺日趨衰落而傳入中國之後,佛醫學也一併傳入我國了。東來僧人在傳教過程中,給人治病,借醫弘佛,作爲自身成佛途徑。他們在翻譯佛經時,也翻譯了許多佛醫學著作,僅《隋唐經籍史志》記載,翻譯經文中天竺醫學文獻就有一七部八八卷。僅在《大正新修大藏經》中,有關醫學著作就有二部之多。佛經中出現醫療衛生方面醫學術語多達四六多條,既有生理解剖臟腑方面名詞,也有醫療、藥學、心理、病名、醫事雜論方面術語。當時一些精通佛醫學醫家,試圖把佛醫學與中國醫學結合起來,發揮兩種醫學各自優勢,會通中印醫學創立新醫學。但是由於佛醫學傳入我國時候,中醫理論體系已經比較完備了,特別是在闡述人體生理、病理、病因和治療方法上都優於佛醫學,所以佛醫學沒能改變中醫理論體系,它一些理論和醫療技術、衛生習慣,反而被中醫所吸收,納入中醫體系之中,與中醫融爲一體了。中國文教有很強包容性,通過中醫學融會佛門醫學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
佛門醫學很早就發現心理因素可以導致疾病,並且在心因性疾病研究方面,爲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討論心理學,不能埋沒了釋迦牟尼貢獻。佛祖釋迦牟尼就非常擅長"心理調整"療法。如是我聞。釋迦牟尼在王舍城靈鷲山對衆人說法時,見一個老婦人悲痛欲絕,號哭不止,原來這位老婦人唯一兒子死了。從兒子下葬那天起,老婦人就滴水不進,一動不動地坐在墓碑旁,望着兒子墳冢以淚洗面。釋迦牟尼聽說了這件事,立刻帶着五百修持者趕到墓地來了。釋迦牟尼扶起老婦人,滿懷慈悲地問道:"老人家,你在這裡做什麼呢?"老婦人流着淚說:"獨生兒子棄我而去了,可我對他愛,使我無法在這個世上獨活,我想跟兒子一起去死算了!""寧願自己死去,也要讓兒子活着,你是這樣想嗎?"釋迦牟尼問。"佛陀啊!您能做到讓我兒子復活嗎?"老婦人高聲問佛,充滿希望。釋迦牟尼微微一笑,靜靜地回答:"你給我拿火來,我就運用咒力讓你兒子復活。不過,這個火必須來自從未曾死過人的家庭,否則,我做了法,也是無用。"老婦人聞言,停止哭泣,立刻跑到街上,逢人就問:"府上曾經死過人嗎?"大家都用詫異眼神看着她,"自從有老祖宗以來,哪有沒死過人人家呢?"人們反問她。老婦人一直奔波到夕陽西下,訪問了不知多少戶人家,始終沒有找到符合要求火,她無奈失望地回到釋迦牟尼面前說:"我就是找不到您要火,怎麼辦呢?"釋迦牟尼笑了起來,說道:"你還不明白嗎!自開天闢地以來,哪有不死人呢!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要失去親人,世上每一個人,都要面對死亡,你爲什麼就想不開,執迷不悟呢?"這是一個多麼出色心理治療過程啊。面對一個持久悲哀不解老人,釋迦牟尼先給她一個足以興奮承諾,然後讓她離開墳冢,脫離誘發悲哀環境,到處去詢問火過程就是和人羣接觸過程所謂改善孤獨心情,到處奔走體力運動,可以充分釋放精神壓力所謂利用運動消耗能量,釋放壓力,是現代心理治療重要手段。然後,當她在體力和情緒都放鬆時候,點出問題關鍵所謂有生就有死,你有何想不開,點醒了執迷不悟老婦人。
也就是說其實在最早期醫療活動中"祝由術"中,不光蘊藏了"心理療法"雛形,而且是"物理療法"、"藥物療法"早期探索。如果我們僅僅用"迷信落後"來否定"祝由",就是對我們祖先當時科學進步否定,對現代醫學基礎否定,對於自己古老醫學文教否定,那才真正是無知表現。當然,現在醫學不需要再用"祝由"這種方式來治病了,但是,利用病人心理,採用一些"咒語"治病方法,至今還是存在,特別是流行在少數族裔中。而且不光在中國,這種方法,散佈在世界各地,例如東南亞"降頭術"、"扶乩術",歐洲"催眠術",都可以看到"祝由"影子。
而物極必返,既然祝者咒也,巫蠱衍生的詛咒也聲名遠揚。從物理學角度,就是以聲頻可以干擾一個人的場,流傳至今的咒語是修持者練到一定程度時,所發出的特定聲音,這些聲音,以次聲波爲多,對人體可以產生共振,共振效果好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剛開始可以按照特音,咒語來治病,熟練後,能量高了,就不要特音了,咒語好比枴杖,可以丟掉枴杖,而隨便講的話,講的任何語言都可以治療疾病。但語言必須是良性的,不要有邪念和惡意或病變意識。如果是說最不好聽的話,發出的信息也最不好,場受到干擾,大腦就易於失控。所以說咒語威力是相當大的,祝由醫師要用咒語詛咒病魔,將病魔趕出人體的時候,咒語是具有攻擊性,驅散性的。而把惡咒發揚光大的,其實是佛門。佛家大敵所謂"魔"在佛門剛傳入中國時,翻譯爲"磨"。至南朝梁武帝時改爲"魔"字,全稱爲"魔羅"。魔種類很多,煩惱、疑惑、迷戀等一切能夠擾亂衆生思維者,均稱爲"魔"。由自己身心所生障礙稱爲"內魔",來自外界障礙稱爲"外魔"。佛門認爲:魔由心生,妖由人興,衆生"八萬四千塵勞"濃縮爲"貪、嗔、癡"三種煩惱,都可以導致"魔病"。這些煩惱,在現代心理學中就是指導致心理疾病種種原因。
佛門針對人類心理疾病,與儒家、丹道不同是,它發明了一種藥,可稱之爲大藥"後悔藥"。有句俗話:世上沒有後悔藥。但是,佛家就發明了後悔藥!"後悔藥"是什麼呢?佛門針對心理疾病,同樣提倡"修心",採用神秘、內省似證悟,從日常生活做起,禮拜、懺悔、唱詠、打坐等等。其中針對業報致病所提倡:懺悔,就是佛家研製"後悔藥"。懺悔是因爲人們身心疾病往往是內心潛意識中不良積澱所致,尤其是當人們違背了某些王朝公德,背棄了道德行爲準則時,其心理負擔十分沉重,"懺悔"這種方法,就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心理釋放機會。佛門認爲,心靈能量可以產生治療效果,如果運用修定之法,使"心"所謂思維專注在身體某一部位,放寬心胸,可以達到治療心身疾病作用。例如佛門中"懺悔"一法,就是要求你想象面臨佛菩薩聖衆諸天,至誠悔過,使一切精神負擔在懺悔後變得輕鬆。這不是最好後悔藥嗎?那麼這個後悔藥怎麼吃呢?佛家認爲,業病非普通藥石所能治癒,唯須懺悔業障,讀誦經書,抄寫經典,供養讚歎諸佛菩薩,佈施法界衆生,以其公德消業除病。"懺"爲梵語"懺摩"略稱,原意爲"忍"或"寬恕"。如有了過失,請求容忍、寬恕是"懺"本意。"悔"是梵語"阿鉢底鉢喇底提舍那"意思,直譯爲"說",即說罪,陳說罪狀意思,犯了過失,應該向對方承認過失,不只是認錯,要明白地說出自己所犯罪過,這纔是"悔"。佛家觀點是:"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諸惡,二者作已懺悔。""若懺悔懷慚愧者,罪即除滅清淨如本。"佛家不但提倡懺悔,而且還有很多種有助於懺悔方法,傳世懺法如:梁皇寶懺、法華懺法、金剛懺、大悲懺法、水懺法、觀音懺法、阿彌陀懺法、金高明懺法、藥師懺、淨土懺、地藏懺等等。做懺悔還需要專門莊嚴道場,還要有懺文。也就是說,不同心理障礙,佛家有不同懺悔方法。
佛門不但推出懺悔後悔藥,還推出了心理調整名醫大家耳熟能詳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又稱爲"觀音"、"觀自在",是大乘佛門裡大菩薩。他擁有慈悲胸懷,能聞聲救苦,引導娑婆衆生脫離世間苦厄,追求生命智慧。兩千年來,觀音信仰遍佈亞洲各國,乃至西方世界,成爲人類神秘學世界最燦爛花朵,特別是在中國,開展出獨特觀音信仰。觀音菩薩祖籍在天竺,他天竺名字是"阿縛盧枳帝溼伐邏",原意是"由高處向下觀之君主"或"探視下界之神"。觀音造型男女相皆有,唐宋以前,中國觀音以男相爲多,而唐宋以後觀音,以女相爲主了,這是爲什麼呢?佛門有衆多解釋。最被衆生接受解釋是:母親是慈悲象徵觀音所強調"慈悲",在中國文教中是一種母性特徵,也就是儒家"父嚴母慈"。可是在佛門傳統中,女性是"智慧"特性,而慈悲是男性特性。在佛門傳入中國後,爲了更快地被接受和傳播,必然要與中國儒家、丹道傳統文教結合,而中國向來以母性表示慈悲,觀音轉爲女性後,她慈悲爲懷母性特性,就更容易被民衆接受了。事實證明,女性觀音形象,通過被家庭中母親妻子接受,而更廣泛地進入到了中國家家戶戶,對於佛門傳播,起到不可估量價值。爲什麼女性更容易接受觀音呢?因爲觀音很多教義都符合女性心理狀態,也就是說,觀音更容易被女性接受作爲心理輔導老師。中國女性,由於儒家"男尊女卑"觀念束縛,長期處於家庭、王朝上劣勢地位,導致了整體女性世界觀上心理歪曲,也由於女性身體結構特殊所謂女性因爲激素分泌在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有明顯不同原因,造成情緒波動較大,使得女性心理疾病明顯地高於男性。而規定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封建禮儀,導致婦女因常年困縮在家庭中而造成心理障礙,無人疏導,無處疏瀉。所以,在這種國情下,女相觀音出現了!婦女們通過觀世音法,每天面對觀音像禱告、誦經、懺悔,實際上成了女性疏解情儀個重要通道,而如果觀音是男相,一些女性難以啓口話,就可能說不出來。而對於一個慈悲美麗女性觀音,那麼,婦女對於婚姻、生育,甚至嫉妒、怨恨之情都可以嘮嘮叨叨地倒給她,暢快地訴說,甚至哭泣,而訴說和哭泣恰恰是心理調整必需。而且觀音還特別爲中國女性帶來了別人無法替代安慰:送子。”
石苓人不看我:“秦漢之後,中國日益成爲一個嚴酷宗法制度大國,傳宗接代是家族繁衍目,同時爲了家族利益,形成了"重男輕女"養育觀。那時女人,家庭地位最低,一個女人,如果不能生孩子,那麼在家庭中是沒有地位,而且面臨被丈夫"拋棄"結局。即便是生了孩子,如果沒有生兒子,那麼,在家庭中依然沒有地位,而且面臨被丈夫"冷落"結局。所以生育並且生出男孩,是每一個婦女最大願望,甚至被當成是人生重要目的。因爲這個目不能實現,不少婦女患了心理疾病所謂其實,不孕症,就是在現實世界,依然和心理障礙有着重大關係。這個時候,觀音菩薩來了!她不但是女性,還懷抱小兒,被稱爲"送子觀音",能夠送子,這對於當時不孕婦女,沒男孩婦女,是多麼大安慰呀!觀音菩薩說:"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富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值德本衆人愛戴。"所謂《普門品》字字句句,多麼令人高興,只要禮拜供養,那麼想要男孩送男孩,想要女孩送女孩,這給心因性不孕症婦女帶來多麼大心理支持啊!現代醫學也證明,只有在心態完全放鬆狀態下婦女,才容易受孕,而且,心情開朗愉快狀態下受孕人,更容易生男孩。觀音菩薩給中國婦女帶來更大福音……助產!中國舊時婦女分娩,被稱爲過"鬼門關"。因爲古代王朝醫療技術不發達,一旦遇到難產,沒有手術技術和設備,產婦死亡率極高。導致凡是懷孕婦女,都憂心忡忡,中國不知道自己在分娩時候,會遇到什麼樣困難,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闖過"鬼門關"。這種擔憂,恐懼分娩情緒,非常不利於宮縮,越是害怕,越宮縮無力,越是生不下來,越恐懼,而越恐懼,越導致難產。那時,在產程中因心態導致難產是非常多,當時遇到難產,是沒有任何辦法,只有聽天由命,而且死亡常常是唯一結局。這個時候,觀音菩薩來了!
觀世音說:"若有婦人生產難者臨當命終,三稱觀世音菩薩名號,並誦持此咒即得解脫所謂《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看,多麼令人寬慰,只要從一懷孕,就開始誦經唸咒,然後,在臨產時,把自己託付給觀世音菩薩,這時只要"三稱名號",菩薩她就會保佑你平平安安地分娩,這給害怕分娩產婦帶來多麼大心理支持啊!歷史記錄也證明,自從觀音菩薩進了產房,很多婦女難產問題解決了,看看那些平安分娩後,抱着孩子去觀音廟還願謝菩薩人羣,你就可以知道,觀世音菩薩在古代婦女心中位置了!說她是佛陀送給古代婦女心理健康諮詢大師,一點也不言過其實啊!不過,佛門帶來的問題也不少,密咒更是流毒無窮。……”石苓人語焉不詳的說。“祝由十三科中另一大分類的禁法,是祝由醫師用自己良性生物場抑制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使病竈逐漸消退病癒。這種東西據說反覆訓練增強修持,有利於以後運用符圖咒語時手到病除,意到病出,氣到病癒。畢竟以上這些訓練動作不但調整自身的生物場,也可用於畫符唸咒。總之唐內典卷四十"太醫署"記載:"咒禁博士一人,從九品下。隋太醫有咒禁博士一人,皇朝因之。又置咒禁師,咒禁工以佐之,教咒生也。咒禁博士掌教咒禁生,以咒禁拔除邪魅之爲歷者。有道禁,出於山居方術之士。有禁咒,出於釋氏。"這裡明確地指出,丹道咒禁叫"道禁",來自"山居方術之士",來自釋迦牟尼佛門叫"禁咒"。唐朝太醫署中能夠建立咒禁科,說明咒禁術在唐朝已經是非常盛行,併到了需要朝廷出面管理、教學程度了。”
我不期然想起了那些卸嶺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