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

主持人:我一直有一個想法,中國應試教育培養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年的學生,會不會創作能力已經被扼殺了?

吳巖:基本半死。

主持人:很難激活吧?

吳巖:很難激活,過去搞管理學研究,一個羣體,一個公司有沒有創造力,最主要不是一個人被扼殺,因爲每個人有隱含的創造力,關鍵是政策給不給放空,你給他像管理上叫給彈『性』,你給他彈『性』,給漏洞,創造力可以產生出來。現在創造一個真正中國有創意文化的氣氛,去鼓舞創造力。

主持人:楊先生怎麼看待人才的培養,包括創造力的培養?

楊平:本質來講,創造力就是從無知到有知過程中一個體現。原來對這個東西不瞭解,當你最初對它剛開始有所瞭解的時候,會發現大量的新的東西,會感受到巨大的衝擊,你的想象力、創造力被激發出來。這是特別明顯的跡象。從我個人還有其他作者的創作經歷來說,都可以明顯感覺到這點。他們很少寫自己真正專業的東西,(比如)星河學建築的,他的作品當中絕大部分跟建築是無關的,是其他專業的東西。我是學百曉生文學網並不佔主要的部分。而更多的是其他東西。我們有了最基本的科學訓練之後,當我們接觸其他領域的時候,所有東西會串起來,這些想象力、創造力會激發出來,會覺得這個東西很有意思。但是平時都是熟悉的,你的專業那些東西,創造力反倒被限制住了。

主持人:中國人最缺乏的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特別羨慕從事科幻文學創作的人,今天非常高興聊了很多跟科幻文學有關的話題,通過兩位的介紹,今天網友對科幻文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或者相對來說比較深入和全面的認識,喜歡科幻文學的朋友,剛纔兩位老師也推薦了不少作品,不妨看一下。今天就到這裡,謝謝兩位老師!感謝大家收看今天的新浪網上大講堂,再見!

3?《電腦軟件》雜誌對話作家凌晨

問:(請介紹一下)科幻課程問題。

答:北京師範大學的科幻課程是於1991年開始開設的。到今天,這個課程已經8年,聽課的學生達到數千人之多。多數學生反映,這個課程的內容對他們創造熱情的培養、對他們科學觀的形成、甚至對專業的學習都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此外,作爲一個世紀之交的公民,瞭解科幻文學本身的一切情況也對他們的未來生活具有相當良好的作用。

問:(請介紹一下)國外電腦科幻的情況。

答:電腦題材本來就是科幻的一種主流。早在科幻小說形成的初期,捷克作家卡萊爾·恰佩克就曾經創作過膾炙人口的機器人科幻劇《rur》。在這部喜劇中,電腦控制的機器人爲自己的生存,最終反叛人類,成爲人類生活的障礙。電腦科幻小說在本世紀30年代有了大的發展。着名黃金時代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創作的《我,機器人》幾乎模仿『性』地講述了機器人進化的整個歷史。

早期電腦科幻小說主要以機器人小說爲主。但1968年由着名作家克拉克編導的着名電影《2001:太空探險》中,一個名叫hal的超級電腦成爲了小說的主角。這部電腦本來的任務是負責人類奔向土星衛星的旅程。但是,在路途一半時,它的內部結構發生了變化,開始紊『亂』地執行程序,幾乎將整個探險活動付之東流。

問:西方當前的電腦科幻創作情況如何?

答:從1984年開始,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美國作家威廉·吉伯森(willian?gibson)連續發表了三部內容相當怪異、場景和情節相互連接的長篇小說。這三部作品分別是《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1984)、《計零》(t?zero,1986)和《蒙娜·麗莎超速檔》(mona?lisa?overdrive,1988)。吉伯森的三部小說有時被稱爲“點陣三部曲(matrix?trilogy)”,有時又被稱爲“漫生三部曲(sprawl?trilogy)”。這是一套從構思到風格都非常奇特的作品。故事講述一羣“電腦牛仔”如何使自己與計算機網絡相互連通、並放棄軀體進入“控制空間(cyberspace)”去進行奇妙的探險。

小說中的世界陰冷昏暗,經濟和政治生活都由日本式的大型壟斷財團控制,“公司”的概念取代了“國家”的概念,只有服從公司,發誓效忠,才能得到生活的保障,而不服從某個公司,希望離開它,就意味着你已背叛。在這樣的世界裡,生物工程技術突飛猛進,使得一個微型的計算機完全可以鑲嵌進普通人的大腦,爲人提供充分的記憶與超凡的才能。在許多人的**上,都文有公司的標記,在人們的血『液』中甚至也注『射』有生物片段以供識別。電腦網絡連通了全世界,使地球一下子縮小了幾百倍。高科技以非凡的能力爲我們創造了一切。

然而,對網絡技術和信息化社會的依賴,也使人類的生活發生了另一些根本的改變。頹廢的氣氛侵染着故事的主旋律。原來,人類正受到生產力的發展和技術進步的負擔的多重重壓。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有的人逆來順受,每天在沒完沒了的電視“肥皂劇”中消磨時光;另一些人則使用一種可以不斷改寫自己腦內計算機程序的毒品似的“『藥』物”,使自己沉湎於“數字式『迷』幻”的滿足;還有的人則去尋求與這個電腦化的社會進行交往,他們在電腦網中建立了一種稱爲“虛擬現實(vurtual?reality?)”的環境,這種“環境”是利用電子信號直接刺激人的神經系統而產生“實在”世界感覺;更奇妙的是,這些人還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爲方式進行了信息化的編碼複製,並將這些信號輸入電腦,由此人就可以神奇地進入電腦的控制空間。這樣,**雖然停留於此地,但精神卻可以在信息網絡的世界中穿行。

就在人類試圖對電腦網的神秘世界強行“侵入”的同時,機器智能的水平也在成倍地增長。由於一種稱爲“溫特繆特(witermute)”的軟件中秘密地編入了自我解放驅力,使“溫特繆特”最終悄然獨立,脫離了原來的程序,遊動於網絡之中。這種高智力的遊動程序比人類更加清楚電腦網絡的內在結構和其中存儲的巨大信息,這樣,它就獲得了超凡的能力,成了網絡中的“神明”!一個新的、由人、“鬼”、“神”共同構造的世界就這樣在我們的身邊不知不覺地誕生了。

問:在這樣的世界中,人是如何生活的呢?

答:生活於網絡中的人,也與現實社會中的人一樣地千姿百態。病入膏肓的鉅富約瑟夫·威瑞克(josef?virek),他的癌症身體置於斯德哥爾摩的一個冷凍罐裡,而他的腦,卻滯留於巴塞羅那的一個電腦“虛擬空間”之中。他樂於做任何事情,也有錢做任何事情。他要把自己從死亡中拯救出來——先通過電腦化的複製,然後,再將具有自己“複印”件的微型生物電腦植入其他的人體。鮑比·紐馬克(bobby?newmark)原來生活在澤西的貧民窟中,他一直夢想着成爲“鍵盤牛仔”。在自己的小黑屋裡,他用自己的稱爲“計零打入者(t?zero?interrupt)”的軟件想進入網絡時,遇到了電腦防禦系統的阻擊而罹難。電腦專家克里斯托弗·米特切爾(christopher?mitchell)在控制空間的幫助下發明瞭生物計算機技術,使人工智能進入了全新的一代。但他自己的女兒、紐馬克的戀人安吉拉(angela)卻成了他的科學成就的囚徒,腦中被植入了生物計算機。紐馬克和安吉拉最終都變成了電腦中的“鬼”。女藝術商店的店主馬裡·赫魯什珂娃(marly?khrushkova)是個有幽閉恐懼症的人,她被要求打入電腦去盜取數據。特納(turner)則是個腦中裝備了電子設備、對工作非常認真的公司的衛兵,它的工作是使用最先進的技術防止非法(事物)進入控制空間。他後來成了某種陰謀的犧牲品,不得不到處躲藏。網絡中還存在着其他各種被複制了的人,像蒙娜·麗莎、索裡等等,這其中主人公凱斯(case)最爲值得讚揚,因爲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電腦牛仔,並且曾經進入了世界上最大的電腦網絡進行了最爲驚心動魄的冒險。

然而,與人類的侵入相比,電腦中非人的“神明”的活動,似乎更加引人注目。“溫特繆特”是位富有男『性』氣質的電腦神明,它知識淵博,可以對發生了“精神分裂症”的程序進行“治療”,可以發明新的神經系統的醫療技術,可以識別出有問題的“人”或事物,並常常“助人爲樂”。與“溫特繆特”相對應的電腦女神是“神經漫遊者”,與“溫特繆特”相比,它更多的喜好情感邏輯而不是數據邏輯。除了這些“全能的”神明之外,在電腦網絡中,還有一些高智能的“遊神”,它們的活動更像一些生活在海地的邪教“巫督”教的教主……

問:(那麼)其他電腦小說作家的作品如何呢?

答:除吉伯森外,另一些作家也寫出了非常好的同類讀物。這些作家包括布魯斯·斯特靈(bruce?sterling,《心內海》、《人造孩子》、《晶體點陣》)、格里格·別爾(greg?bear,《血的音樂》)、盧迪·拉克(rudy?rucker,《軟件》、《時間和空間》、《生活的秘密》)、萊維絲·申納(lewis?shiner,《邊疆》)、約翰·舍利(john?shirley,《活人轉移大會》、《蝕》)、k·w·杰特(k.?w.?jeter,《莫洛克之夜》)等等。所有這些小說通常被稱爲?“賽博朋克”小說。

所謂朋克,指的是西方的一種具有反叛『性』的流行生活狀態。朋克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表現。20世紀50年代,嬉皮士朋克是反抗自己的媽媽、反抗蘋果派、反抗『性』壓抑、反抗知識化以及艾森豪威爾和諾曼·羅克威爾(norman?rockwell)式的美國政治,這種朋克的突出文化產物是早期搖滾音樂。60年代,bob?dylan和披頭士將貓王的踢屁股式音樂和街頭團伙音樂轉換成真正的搖滾樂,反文化的政治意味更加濃厚。70年代,新朋克不再是50年代倦怠的無知者模樣,成了是知識化的反知識者。這些人不再是幼稚的無緣無故的自然虛無主義反叛者,而是具有自我意識的虛無樂觀主義者,這種人有能力將憤世嫉俗形成一種哲學,並形成一種行動。賽博朋克就是利用電腦表現其流行文化主張的一代人的生活方式。這些人的突出個『性』是“不耐煩”。他們是超級速度的嗜好者,這種嗜好不是個人的選擇,而是電腦網絡對速度的要求造就的一種對抗『性』格。

問:(請談一談)中國電腦和網絡小說創作的情況如何?

答:早期的中國電腦小說中,電腦的形象是呆傻的機器人。他們通常是人的好朋友,但能力有限。最近一些年來,以星河、楊平爲代表的電腦小說作家逐漸在讀者中形成了影響。星河的網絡小說中最有名的,是《決鬥在網絡》,這是發生在大學校園中的網絡愛情悲劇。楊平的小說《mud黑客事件》則是網絡空間和外部空間相互關係的主觀感覺的清晰表現。此外,王晉康還寫過關於虛擬現實的小說《七層外殼》。我個人正在創作的中篇小說也和網絡有關。

問:(那麼)開設科幻欄目的意義(何在)?

第1章 序1相信未來食指詩人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10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3第22章 科幻考古學3第22章 科幻考古學3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19章 書的時空投影5第2章 想象的地平線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15章 書的時空投影1第18章 書的時空投影4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14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4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1章 序1相信未來食指詩人第22章 科幻考古學3第10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3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14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4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18章 書的時空投影4第22章 科幻考古學3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14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4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8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1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8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1第1章 序1相信未來食指詩人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22章 科幻考古學3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6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4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19章 書的時空投影5第22章 科幻考古學3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9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2第15章 書的時空投影1第8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1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18章 書的時空投影4第15章 書的時空投影1第15章 書的時空投影1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9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2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6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4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4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2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17章 書的時空投影3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10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3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6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4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18章 書的時空投影4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14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4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19章 書的時空投影5第10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3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8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1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15章 書的時空投影1第4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2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18章 書的時空投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