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惠蘭
陳夷之卻見不得有人,這麼說誤會他的好兄弟,瞪了她好幾眼,恨其不爭,又不得不小聲解釋,“安道那叫聰明,而且這算什麼奸詐,在場的很多人都能看出來,這分明用的是陽謀。”
“只要用點兒腦子,都能聽出來他話裡的破綻。”
道一:呼~吸~呼~吸.不氣不氣,不與傻子置氣。
姝娘已經被秋後斬首,嚇到魂不附體,哪裡還有多餘的腦子,用來分辨別人話裡幾分真幾假,她只恨此時只有一張嘴,說得不夠快,鍘刀就落到了她的頭上。
“我與杜郎,哦不是,杜康是五年前認識的,那是一個美好的春日,我去城南尋夫君的,那時正值新婚,我一刻不見他心裡都想得緊,時刻都想與他粘在一起。”
姝娘滿面桃花,青山臉色亦緩和幾分,姝娘心裡還是有幾分他的,“可是我那日並未找着青山,後來才曉得,他往城南的東邊去了,我往城南的西邊去了,兩人就這麼錯過了。”
“也慶幸那日錯過了,我才發現世上竟然有人生得那般好,當然是比不上不良帥的,”姝娘宛若一朵夏日怒放的鮮花,瞬間綻放着她的美麗,青山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了。
陳夷之臉更黑了,若非在審問案子,他非得揍人不可,男人與女人都是人,在他這裡沒有特定的規矩,該如何便如何,休想逃跑任何一個。
姝娘被陳夷之嚇得一個激靈,小聲嘟噥,“這人真是小氣,不就是說兩句長得好看麼,這也不行,”銀槍都直指她的鼻翼,再不敢有什麼小心思了。
姝娘快速說了起來,“我去了城南的西邊,距離長安縣大概十幾裡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名叫蕙蘭院的山莊,正巧我敲開山莊大門,想借飲兩口清水。”
“開門的正是杜康,他見到門外的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囑我在原地等候,他去爲我盛了一碗清水來,我當時趁他人不在,大致的看過了一遍惠蘭院,並非是什麼有錢的人家。”
姝娘撇撇嘴,“這也是我不願意同青山分開的原因,我過夠了苦日子,拋棄我的家人,找上門來,我也不願意再與她們聯繫,還是杜康幫我擺平的,將他們攆出了長安城,再沒來尋過我。”
王玄之心裡一個咯噔,“夷之、道一,我懷疑那戶人家沒有走出長安城,定要儘快將杜康此人尋到,隨意傷人性命,此人實在是太過於危險。”
陳夷之點了蔣七另有其他幾個不良人,立刻趕往城南西邊的惠蘭院,若是兇手不在青行間,或許就在那裡,一定要儘快將人抓捕。
道一攔住了要出門的幾人,“不良帥這個交給你,還請將這針與諸位分一分,是我利用豪彘的刺做的,此次的兇手沒有是非倫理觀,在他眼裡人命如草芥,你們小心爲上。”
陳夷之接過豪彘刺,邊走邊分與諸位不良人。
目送一行人離開,王玄之這才重新開始問話,“姝娘你可還有什麼要補充的,若是本官發現你有什麼隱瞞的,定不輕饒,判你罪加一等。”他不似那等聲色俱厲,但就是將姝娘嚇得夠嗆。
姝娘左手搭在右手腕上,面露不捨之色,最後一咬牙,將手上的鐲子取了下來,“這是杜康交給我的,他說若是我有煩心事,或者想他的時候,就看看這個鐲子,定能一解心中憂愁。”
不良人過去接過鐲子,交給了王玄之。
王玄之接過拿在手中打量,鐲子裡有幾朵蘭花,是在蘭花開得最盛之裡採摘下來,然後凝固在這琥珀鐲子裡的,他家中也有不少品種的蘭花,是以,很快便認出來了,“鐲子裡的是惠蘭。”
從聽到惠蘭院起,道一心口就猛的一跳,但又理不清頭緒,此時聽到鐲子裡是惠蘭花,她覺得已經接近謎底了,可還是差了點兒東西。
“寺卿,能否將這個琥珀蘭花鐲子,借我看一眼。”道一心口跳得厲害,總覺得什麼東西被她忽略了,“我想看看這鐲子,總感覺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王玄之也不敢耽擱,道人的直覺比尋常人還要靈敏,查案什麼線索都不能遺漏,現在已經查到了兇手,但對兇手的事情一無所知,有更多的線索,不至於冤枉任何一個人。
道一將琥珀鐲子拿在手中,她仔細的看着鐲子裡的花,惠蘭惠蘭,她怎麼感覺算這麼熟悉呢,好像在哪裡聽過,又應該是在哪裡見過的。
她有些後悔自己平日看書,除了道家經書,便是感興趣的會認真記下里頭講的東西,還有便是《百妖譜》,妖怪長什麼樣,都在她的腦子裡,見着就能認出來。
但是這株惠蘭在哪裡見過呢?
道一想破了腦袋,她就是想不起來。
但她的心慌得更厲害了。
距離陳夷之他們離開,已經過了一會兒。
道一捏緊了手中的鐲子,放在心口位置,“寺卿我這心裡慌得厲害,想去城南的惠蘭院看一看,”說着就要往外走,被王玄之拉住了,“你且等我一等,你不識路。”
“易三,你與其他兄弟,將青山和姝娘帶回大理寺,待本官明日宣判,”又和李尚書告罪,“連累老尚書在此候,此時不是說事的時候,若你有心,便獨自去永樂坊的道宅,一看便知。”
說完二人便帶着道一,兩人匆匆離開了青行間。
說得如此隱秘,李尚書的眉頭一跳,與老友告別之後,坐上了自家馬車,便往永樂坊趕,他也不知爲何這麼聽話,總感覺有什麼在吸引着他前往。
青行間頓進作鳥獸散盡。
只餘史漾一人,他四顧青行間,裡頭只剩下幾個老夥計。
於師傅嘆息一聲,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小子,走吧,你的阿孃還在樓上等着你呢,”又朝店裡的夥計吆喝一聲,“大家一起上樓吧,今日是沒什麼事做了,都去給這小子幫忙吧。”
長安城裡誰也不易,衆人感同身受。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