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住處,劉羲召集了關羽、張飛、蔣欽、周泰、丁奉五人前來,安排好美酒跟肉食招待。
劉羲給他們挨個斟酒,不准他們辭讓。
他端起酒道:“能與諸位公事,乃是劉某三生之幸。
不過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過幾日我們就要分道揚鑣了。
劉某在此敬諸君一杯。
一謝諸君這段時日的相隨相助;
二祝各位前程似錦;
三祈他日相逢,大家勿要忘記今日袍澤之情。”
關羽道:“大哥你這說的是什麼話?
你去長社任職,我必然相隨的。
咱們不是兄弟,勝似兄弟,豈可貪圖官祿而兄弟分離!”
張飛慨然道:“俺也一樣。”
蔣欽周泰兩人也連忙表達了追隨之意,畢竟他們是劉羲招募的。
他們害怕劉羲離去之後,其他人因他們之前當水賊的經歷,而排擠他們。
丁奉也答應跟隨他,因爲劉羲對他有知遇之恩。
其他人都選擇相隨了,他不跟隨的話,豈不顯得忘恩負義,讓人恥笑。
劉羲擺擺手道:“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
我得罪了大太監趙忠,潁川郡守正是閹黨中人,此次升遷,不過是明遷暗貶罷了。
我已經決定辭官回鄉了。
你們各位如今好不容易都有了官身,不必因我而丟掉大好前程。”
聽到劉羲決定辭官返鄉,蔣欽周泰丁奉三人心裡都是一陣鬱悶。
若是劉羲不出仕,那他們跟着他,如何建功立業?
可他畢竟是他們的恩主,如今若是一聽說他辭官,他們就不追隨了,那不是讓天下英雄豪傑蔑視嗎?
再說他們除了劉羲,也沒有什麼靠山。
若是不追隨他,以後只能一步步地慢慢熬資歷。
所以三人心裡都一陣猶豫。
關羽道:“大哥做得對。與其自投火坑,到時候被陷害,不如現在早一步辭官。
以大哥的名聲,回到涿郡一樣可以入仕。
而且幽州邊地更好建立功勳。”
張飛道:“俺聽大哥的,大哥去哪,俺就去哪。”
蔣欽三人聽了關羽的分析,覺得有道理,劉羲這麼年輕,就已經文名廣爲流傳了,將來肯定前途更加遠大。
三人也慨然允諾,願意辭官相隨。
劉羲滿臉感動之色,不斷相勸,最後勉爲其難地答應了他們的追隨。
臨走前,他又跟八百親衛好好相聚了一番,最終加上他原本的親衛,有接近四百人願意跟隨他走。
這些人都是他結合了現代練兵理念,鍛煉出來的。
他們個個識字,而且都有類似政委的角色負責洗腦,對劉羲忠誠度很高。
剩下四百人都是父母妻兒都在江東之地,實在不能遠去的人。
他們都是滿臉不捨,有的人甚至泣不成聲。
他將這事稟告了盧植,說是士卒們硬要追隨他,他不忍相棄。
盧植答應了他,命他重新招募了四百新兵補充進來,另外還得負責這四百新兵半年的口糧。
劉羲連忙答應了下來,以四百新兵加上一些糧食,換取四百精兵,怎麼都是合算的。
這種做法雖不合法,卻合情理,武將們調職的時候,通常都要帶走部分親衛的。
只是以劉羲的官職,帶走四百人,顯得太多了些。
這些天除了挖大漢牆角,他還時常去跟魯肅套交情。
兩人如今已經是摯友狀態。
得知他要辭官回鄉,魯肅表示贊同,出主意叫他可以多拜訪天下名士。
以他盧植門生的身份,和如今的文名,大多數的名士都不會拒絕的。
進一步擴大了名聲之後,可以直接從幽州入仕。
邊地夷狄衆多,時常舉兵襲擾大漢。
他正可以立下功勞,穩步上升,趙忠之輩也無法打壓。
他這建議倒是跟關羽說的差不多,也比較符合劉羲的先期規劃。
兩人縱論天下,談古論今,十分投契。
劉羲覺得,以後只要有了一定的根基,應該還是有很大概率能夠招攬到這位能臣的。
遞上了辭官書後,劉羲在九江郡一直逗留到過了新年,才啓程往荊州而去。
期間,劉祿已經到來,將四百將士帶回涿縣安置,只留下二十人作爲親衛相隨。
他還稟報了劉羲,目前已經接濟了徐庶的母親,太史慈的母親,還有典韋的家人。
太史慈本是軍中小將,得罪了上司,如今在遼東避禍。
典韋爲友殺人,不知逃到哪裡去了。
劉羲幾人一路乘舟而行,慢慢悠悠地往襄陽而去。
半路上,劉羲找了個藉口,特意繞路從義陽過去。
因爲這裡有着一位將來的猛將,就是魏延。
他早打聽好了魏延家裡的地址,趁着黃昏時候,去他家借宿。
魏延家裡在當地算是富戶,但也只是不入流的小土豪而已,知道劉羲是遊學的名士後,對他十分敬重。
魏延之父執意挽留他們多住了幾日。
劉羲也如願見到了魏延。
這時候的魏延還非常稚嫩,比他還小兩三歲。
一幅大紅長臉,丹鳳眼,倒是跟關羽有着六七分相像。
魏延年紀不大,卻傲氣沖天,不過才十三四歲,就已經摸到二流武將的邊了,確實值得自傲。
不過被劉羲等人連翻的打擊,弄得都快懷疑人生了。
其他幾人他還可以安慰自己,說自己年齡還小,但是劉羲跟張飛和他差不多大,卻能夠隨意吊打他,讓他找不到藉口。
打掉他的傲氣之後,劉羲一番忽悠,魏延就答應跟着他混了。
魏延之父知道了劉羲是盧植的弟子,本身還是名士,所以對於魏延投靠劉羲,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