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鋒芒

“增用之法,無非節其流,開其源也。”

“然,京中鹽價已高達四十四文,解決此事,刻不容緩,如從外地徵調,時效卻是難以保證。”

“故此,臣敢請陛下開倉,以賑鹽價!”

呂夷簡口中的開倉賑濟,自然不是指,將鹽免費白送給京中百姓。

他指的是將京中部分暫存的鹽,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投入到市場中,以此來平息物價。

擱在古時,這種制度也有一個專門的名字。

平糴。

平糴制度,最早可以追朔到戰國時期,魏國大臣李哩創立了平糴制度,自那之後,魏國漸漸得以富強。

而後,歷代延續不絕。

平糴之法的核心在於‘糴’之一字,糴字拆開便是入米,顧名思義,即是由官方主動收購米糧。

當然,這裡的收購是發生在谷賤之時,待到糧食價格恢復,或者糧價稍高之時,朝廷便糶米,即賣出米。

太宗淳化三年,京師周邊迎來了一次大豐收,穀賤傷農,鑑於物價太低,太宗終於想起了自古流傳下來的平糴制度。

然後方纔設立了常平倉,歲歉收則減價糶米,以賑拼命,歲豐則平糴,用以倉儲。

太宗想起的晚,也是沒辦法的事。

畢竟,宋太宗得國不正,之前都在忙着爭權奪利,壓根沒想到平息物價的事。

至於太祖時期,彼時,外患未除,部隊常年交戰不休,爲了供應軍需,太祖詔令各地置場,和糴之,以供軍需。

(ps:和糴和平糴,兩者看似都是由官方統一收購,但內在意義卻完全不同。

和糴制度的初衷是爲了籌措軍糧,雖然有着平抑物價的作用,但這只是附帶的。

平糴,纔是真正的調控手段)

雖然平糴制度中沒有‘鹽’的存在,

但調控物價的理念卻是一致的。

況且,京中儲備的鹽,並不少。

畢竟,鹽乃是國家的重要戰略物資,在某種意義上,鹽和茶,約等於錢。

因爲他們都是硬通貨。

而且,鹽也是相對耐存儲的物品之一。

儘管不可能一次性放出所有的存鹽,但僅僅是平息物價的話,存鹽的數量還是夠的。

待到物價稍有緩解,外界的鹽,也該到了。

“可。”

得到官家的認可後,呂夷簡繼續道。

“兩池舊募商人售南鹽者,入錢京師榷貨務。去歲,歲入才二十三萬緡,較天禧三年數損十四萬。

可見,鹽法已到了不得不改的程度!”

“然,鹽,乃百味之首,同時也是立國之本,事關鹽政,臣以爲當着其重,緩其急。”

“或可效彷茶法,先以某地,如西溪鹽鎮試行之,以觀後效。”

“而具體事務,當廣詔百官,息數上言,羣策羣力,擇其善者而從之。”

另一邊。

望着呂夷簡縱談闊論的樣子,丁謂心中不免生出了一種‘後生可畏’的感慨。

呂夷簡,的確是能吏也!

呂氏兩代人傑,日後,東來呂氏的名號怕是更響了。

微微感慨後,一絲僥倖又從丁謂的心中涌出。

幸好,他和呂夷簡已經達成了默契。

不然的話,和這種對手爲敵,他的下場恐怕不會好到哪裡去。

呂夷簡的能力本來就很強,再加上他的家世,可謂是如虎添翼,同時,他的背後還站着海量的北方系官員。

如此政敵,單是想想便覺得可怕了。

其實,呂夷簡今日之所以鋒芒畢露,毫無顧忌的展現自己的能力,也是和丁謂達成協議有關。

‘停戰’之前,兩人是對手,是政敵,而丁謂是宰相,呂夷簡只是參知政事。

如果暴露太多,難免會引起丁謂的忌憚。

到了那時,官家那邊會怎麼做,暫時還不好說,畢竟官家的心思太難猜。

但丁謂那邊會作何反應,呂夷簡心裡是有數的。

打壓!

而且很可能是最大限度的打壓!

只要丁謂爲相一日,便永遠沒有出頭的機會。

所以,呂夷簡之前纔會小心翼翼的隱藏。

而現在嘛。

暫時不用了。

可以預見,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官家至少能在位數十載,另外,以官家的心術,百官多半會壓得喘不過氣來。

此種情況下,不論是北方出身的文臣,還是南方出身的文臣,最先需要考慮的不是提防彼此。

而是先把權力擴大,然後再去爭,再去搶。

“可。”

看着和往日頗有不同的呂夷簡,李傑不由多想了幾分。

是什麼讓呂夷簡發生如此轉變的?

以前的呂夷簡可不會露出如此的鋒芒,雖然他家世顯赫,但和光同塵纔是他的風格。

難道是得到了誰的支持?

王曾嗎?

對於鐵血北方系出身的呂夷簡,李傑第一個聯想到的關鍵人物,當然是前北方黨黨魁王曾。

雖然王曾現在遠在青州,但別看王曾人在青州,真的算及影響力,仍然沒有削弱多少。

似王曾這等‘相對年輕’的宰輔大臣,貶官只是一時的,也許兩三年,也許一年,對方說不定就重回中樞了。

畢竟,這樣的桉例太多了。

只要北方系出身的官員依然牢牢的佔據着大量中層職位,北方系官員的影響力就不會減少太多。

僅僅王曾一人?

李傑覺得不太夠,僅看王曾和呂夷簡的爲政風格,他們很像是同道中人。

然而,這也只是表面上的同道。

無論是呂夷簡,亦或者王曾,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恐怕都不是毫無保留。

原有的歷史上, 王曾於天聖六年(1028)、天聖七年先後兩次推薦呂夷簡擔任宰相。

直到第二次推薦,呂夷簡方纔拜相成功。

後來,呂夷簡也投桃報李,待王曾被罷相之後,也推薦起復王曾。

然而,即便如此,兩人最終還是鬧掰了。

而後,兩人之間的爭鬥惹怒了仁宗,最終兩人雙雙被罷相。

正因爲有着足夠多的信息,李傑方纔篤定,僅憑王曾一人,不足以令呂夷簡轉變如此之大。

肯定還有別的原因!

也許還有寇準?

如果加上這位依舊在世的老臣,倒是很可能可能。

也許,還不止,甚至還有丁謂?

第55章 回返第四十四章 回家第二十一章 鬥彩第三十二章 馬世昌的決定第一百四十章 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態度第五章 從前慢第九章 提醒第八章 初見蘇明玉第七十三章 發現第三十六章 結束第十八章 約定(求推薦 收藏)第七十五章 盤他!第八章 名人的震驚第九章 變化第六十章 45路公交車?第一章 新任務第十七章 歸來第一十七章 出發第六十八章 房子第五章 諂媚第二十三章 尷尬第三章 大膽妖孽,我一眼就看出你不是人!第九十一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十九章 天池第四十五章 苦戰第八十一章 又爆炸了第九十六章 老司機翻車了(第四更,求訂閱!)第二十七章 不解第九章 出發第三十四章 怒第九十六章 計劃第七章 P/NP問題第六十九章 瘋魔第9章 首秀來了第九章 解決第一百五十七章 前途未卜(第三更——爲盟主小哲夫加更)第五十章 提醒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二十九章 任務完成 (求推薦,收藏)第四十九章 餘波第十四章 秘密第五章 把刀放下第四十五章 顧昕的結局第十章 交流第49章 突發意外第一百一十七章 初一和十五第40章 得手第四十章 因緣巧合第五十六章 淳祐六年第五十三章 官家,你變了第七章 P/NP問題第三十五章 後續計劃第八十八章 驚懼第二十七章 官方的疑惑第二十一章 不許動第二十七章 誘惑第二十八章 新發現第二十四章 玉石街第一章 我成了武屍?第九十四章 衝!衝!衝!發起總攻!第九章 給林彧上眼藥第六十八章 創業第六十章 識人第十七章 調皮的四美第三十四章 爭吵第二十章 糾結的鐘淮南第八十二章 蹭熱度第三百一十章 謝氏暴雷第七十八章 循環第四十八章 千鈞一髮第十章 好奇第一十三章 請客吃飯第五章 家庭環境第65章 第四天災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歎第五十七章 人盡其用第八十六章 晚宴第三十一章 報喜(第二更求訂閱)第八十四章 直覺第四十五章 額當村支書?第五十八章 益都李氏第二十六章 浮出水面第五十三章 藍大力:我覺得我好像又……第29章 沸騰的球迷第二十四章 欣然允諾第六章 登場第九十三章 收網第一百六十四章 興奮的老譚第三十八章 討人嫌的喬祖望第九十三章 二強的愛情第67章 翻車第七十九章 小賺一筆第六章 期中考試第六章 試探第五十九章 逃逸時代第二十章 出遊第54章第十三章 意外第五十九章 逃逸時代第一百四十三章 喜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