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丁謂罷相

bookmark

六月三號。

這一天,大宋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大事。

晉國公丁謂上疏,自請出知地方,其理由是嫁女一事處置不當,厚嫁之風,陋俗也。

天禧四年(1020)七月,丁謂五十五歲,以樞密使、吏部尚書,改爲平章事。

至今,丁謂已經擔任宰相之職接近四年。

宋朝宰相的任期,其實並沒有具體的年限規定,任期長的如趙普、王旦,皆有十年以上的任期,任期短的,幾個月的也有。

一般而言,宰相的任期大約在一年到五年左右。

丁謂爲宰執四年,已經算是比較長的了,不僅如此,他還先後爲兩朝宰相。

而且,他在新朝還擔任了兩年的宰相。

丁謂下野的消息,一經傳出,京中大震。

晏宅。

不同於其他一衆中低級官員,作爲翰林學士,晏殊知道的事情,遠比旁人要多。

官家的心思,當真是讓人摸不透啊。

丁謂是忠良,還是奸臣?

這個問題,想必大部分人心裡都有數。

毫無疑問,丁謂絕對配不上忠良二字,用奸邪來形容,完全不過分。

這一點,官家不知道嗎?

怕是不然。

官家心如明鏡,豈會分不清這一點。

然而,官家登基之後,並沒有依例提拔一批近臣,而是繼續讓丁謂這個舊臣,宰執天下。

哪怕旁人上書彈劾,官家依舊不爲所動。

眼見如此,晏殊此前一直覺得,丁謂或許會同王文正公(旦)一般,長期爲宰相。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

官家竟然因爲一件小事,從而罷免了丁謂的相位。

確實。

在晏殊眼中,厚嫁,的確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

京中風俗,便是如此。

公卿之家,哪家不是如此?

甚至,皇室也是一樣。

公主下降,初被尚者,即拜駙馬都尉,賜玉帶、襲衣、採羅百匹,謂之系親(定親),又賜辦財銀萬兩,其進財之數,倍於親王聘禮。

簡而言之,宗室嫁女的費用,遠遠高於宗室子娶親的資費。

某些偏支的皇親國戚,甚至置辦不起嫁女的費用,爲了嫁女,只得舉債。

當然。

晏殊也覺得此類風俗不好,可單單爲了這事,罷免一位當朝宰相,難免有些讓人吃驚。

思慮片刻,晏殊也摸不準官家的心思。

不過,丁謂的事,倒是給他敲響了警鐘。

接下來同富氏的聯姻,婚禮時得低調一些,免得引起他人非議。

貢舉年,往往是京中公卿招婿的大年。

此次科舉,晏殊也相中了一位後進之才。

天聖二年榜頭甲第一,出身西京洛陽的士子富弼。

只是,晏殊的競爭對手卻不少。

富弼今年不過二十歲!

二十歲的狀元,國朝立業至今,三十六次貢舉中,富弼當屬第最年輕的狀元,沒有之一!

(ps:兩宋有史記載,年紀最小的是南宋汪應辰,年僅十八,便爲進士第一

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有記載的,最年輕的狀元,是蘇易簡和樑顥,23歲中狀元)

雖然狀元不一定能夠官居宰相,截止現在,以狀元出身問鼎宰執之位的僅有呂蒙正、李迪、王曾三人。

但狀元成爲侍從官的概率,卻遠超其他進士及第者。

而富弼又恰好未婚。

招個狀元女婿,哪怕日後無法出將入相,也是一件極有面子的事。

因此,京中世家,只要是家中有適齡女子的,大部分人想招富弼爲婿。

面對各大家族拋來的橄欖枝,年僅二十的富弼,不免有些暈頭轉向。

不過,富弼湖塗,他的父親富言,可不湖塗。

婚姻乃是人生大事。

議親時,腦子必須保持清醒。

富氏雖然三代仕宦,但富弼的父親、祖父、曾祖的官職並不高,在高門大戶面前,只能算是中低階層。

經過仔細考量,富言最終決定和晏學士家結親。

在此之前,富言和晏殊並無交集,畢竟,前者是累舉中第,而後者卻是天才少年。

此外,晏殊的仕宦生涯多在京中,且都是清要之職,而富言卻是在地方默默耕耘十數載。

如果不是富弼此次中了狀元,富言就是一個小透明。

嚴格來說,富言和晏殊壓根就不是一路人。

而富言之所以選擇同晏家結親,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是名臣張知白。

天禧末年,富言被張知白闢爲南京留守司判官。

張知白算是富言仕途中的貴人之一,正因爲張知白的提點,他現在才能以屯田員外郎的本官,回到開封任職。

而晏殊,同樣是張知白舉薦的。

景德初年,江南大旱,李防(不是錯字,李防是李防,不是宋初宰相李昉)和張知白被派往江南地區鎮撫災區。

在這期間,張知白聽到了神童晏殊的名聲。

ωωω◆тт kān◆CO

其後,張知白召見了晏殊,結果晏殊的表現不僅沒讓他失望,還讓他有幾分驚喜。

後來,張知白便向朝廷舉薦了晏殊,自此,晏殊才得以神童試入仕。

當然。

僅憑張知白之力,肯定不足以令富言敲定這門親事。

晏殊的出身也很重要。

和東來呂氏、三槐王氏等家族相比,晏氏算不得望族,而這,恰好是富言看中的。

門不當,戶不對,縱使與這些望族結親了,富弼也很難挺直身子。

富言堅信自家兒子的前途遠大,如果與望族結親,即便富弼日後成功進入核心層,也無力照顧自身家族太多。

前宰相王曾,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次, 晏殊同樣是年少成名。

年少成名的,心中難免會有傲氣,但晏殊卻沒有什麼狂傲之舉。

富弼恰好可以和晏殊好好學一學,什麼叫韜光養晦。

最後,還有一點也很重要。

晏殊是官家的潛邸舊臣,雖然他現在只是翰林學士,尚未進入兩府,但依照慣例,潛邸舊臣出將入相的機率明顯更高一點。

親疏有別嘛!

所以,晏殊也算是潛力股。

未來,晏殊保不齊就進入兩府。

既門當戶對,又能夠時時提點,同時還是個潛力股,這樣的親家,簡直和富氏完美匹配。

不選晏氏,選誰?

。:

第五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三章 甦醒第一百七十二章 迴歸第三十五章 惡意第八十六章 分等第六十三章 裂痕第五十三章 暗流涌動第三十八章 僞神羅天徵第二十七章 憋壞水第十二章 揚名之始第四十五章 額當村支書?第一百六十章 敢噴我?直接罷官!第六章 惡魔第九十四章 時不我待第五十九章 楊四娘第二章 出發第二百四十五章 排名第134章 復出原因第五十七章 終局第56章 不太妙的抽籤第二十五章 咒怨來襲第81章 流落異族第九十一章 站臺第六十四章 柔情與冷淡(第三更 200月票加更)第二十二章 一點點改變第一百一十章 經濟賬第四十章 陳氏姐弟第三十二章 美妙的誤會第一百零一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三十五章 大佬的關注第五十三章 密謀第十章 終於等到你第七十二章 偷偷回國(求訂閱)第十三章 要當奶爸?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石數鳥第一百一十章 暴露‘本性’第四十章 懷疑第七十章 拜會樑儲第七十七章 無能狂怒第四十三章 MOSS改換門庭第六十三章 小動作第九十章 事後調查第124章 鑽石唱片第五十四章 朱春山的求助第二十七章 出發第四十一章 上鉤第五十二章 建議第五十四章 致敬第七十六章 任務完成第三百一十三章 倒黴蛋呂夷簡第四十六章 初見第七十三章 心疾第五十四章 圈第九十四章 母親的日記(上)第三百零五章 侵奪民田?第六十四章 返回登州府第二十一章 新家第七十一章 異常第六十九章 改道第三十二章 馬世昌的決定第三十四章 坦白第二十六章 驚嚇第二百五十七章 琴瑟和鳴第一十三章 請客吃飯第二百一十章 崇政殿問政第十一章 抵達港口第一章 慕容復?第四十七章 正式更名第七十四章 征服第一百九十八章 急報第二十八章 新發現第七十五章 出馬第七十七章 破紀錄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議第四十章 各自的家庭地位第三十九章 窩闊臺之死(二合一)第九十九章 北洋士官三傑第二十五章 時刻保持警惕第七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六章 神機妙算楚狂人第六章 試探整理一下劇情第十七章 默默行動第五十八章 開始第2章 驚豔第五十九章 驚(嚇)喜第28章 訪客第74章 棘手第九章 來意第46章 真·金大腿第九十七章 會錯了意第五十九章 東窗事發第二十七章 二十萬!第三十三章 開蒙 (求推薦、收藏)第五十九章 我元寶鎮不弱於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同之見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足爲懼第五十四章 將臣的實力第二十七章 海鷗小組第九十八章 林場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