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轉折

bookmark

“啊?”

聽到這話,狄青頓時僵在了原地。

大赦?

他的確是主動頂罪的,畢竟大哥是家裡的主心骨,去年剛剛娶妻,今年又添了個兒子。

況且,大哥也是爲他出頭才失手將王大頭推下河裡的。

可,願意頂罪歸願意頂罪,如果有機會被赦免,狄青當然是高興的。

不過,狄家兩兄弟明顯是不懂法的。

狄青雖然是定性爲過失殺人,但過失殺人,也是殺人,似他這種罪行,是不在大赦之內的。

該流放,還得流放。

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改變一二,即刺配的部位。

刺配製度中最重要的便是‘刺’之一字,這也是刺配製度的核心,既有着識別身份,同時也有警示、羞辱之意。

對於如何刺字,如刺什麼字,規格多大,刺字的部位等等,都有着一系列的規定。

根據規定,諸軍移配而名額不同或降配者,所刺之字不得超過兩分,逃亡及配本城,四分;牢城(兵),五分;遠惡及沙門島七分。

狄青的處置應是配牢城,依制當刺字五分大小(大約1-2釐米左右),屬於小刺。

至於,具體是刺字面部,還是耳後、額頭,亦或者脖頸手臂等,就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按照狄青的罪責,本來肯定是刺字於面部的。

不過,如果遇到大赦,且監司官同理心較強,改刺額頭或者耳後,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這一切,兩兄弟並不知道,畢竟他們只是普普通通的農家子弟,既沒有讀過書,也沒有正兒八經的上過課。

他們哪會知道刺配製度裡的彎彎繞繞?

此時,兩兄弟還暢想着如果能被放出去,

後面該如何討生活。

就在兩兄弟暢談未來之際,大赦天下的詔書已經由進奏院頒行各地。

進奏院,總天下之郵遞,凡朝廷政事設施、號令賞罰、書詔章表、辭見朝謝等,需要播告四方的,皆由進奏院負責。

並且,對於不同的文書,其傳遞速度也有着相關規定。

具體傳遞方式一共有三種,步遞、馬遞、急腳遞,其中,步遞是速度最慢的一種。

馬遞速度相對較快,急腳遞最快。

而像赦書這樣事關罪犯生死、百姓恩賞的文書,自然級別很高,當採用馬遞和急腳遞。

一般而言,距離京師較近的地區,是以馬遞傳遞赦書,以晝夜行四百里的速度傳遞文書。

距離京中較遠的地區,則以急腳遞的方式傳遞,晝夜兼程,日行五百里。

汾州隸屬於河東路,從汾州到汴梁的直線距離,大約在千里左右。

考慮到需要繞道,即便用馬遞傳遞赦書,也需要四到五天的時間。

……

……

……

五日後。

幷州(太原)。

大赦文書抵達幷州後,消息第一時間便傳到了提點刑獄司衙門。

北宋前期,路一級別的地方機構共有三種,三者之間互不統屬。

安撫使司,又稱帥司,是爲了應付西夏和遼國入侵設置的,通常只在邊地設置,且不是常設機構。

轉運使司,又稱漕司,掌一路財賦,兼領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等職責,幾乎相當於一路長官。

提點刑獄司,又稱憲司,監督管理所轄州府的司法審判事務,審覈州府卷桉。

最初,提點刑獄司是隸屬於轉運使司的,期間偶有廢置,到了真宗景德年間,真宗將提刑一事專門獨立出來,以此來分割轉運使司之權。

幷州是河東路的治所,不過,轉運使司衙門和提點刑獄司衙門,一般並不會設立在同一處。

晌午。

提點刑獄司衙門。

“憲司,京中的赦書到了。”

一名吏員匆匆趕到正堂,向着主官彙報。

“嗯。”

河東路提點刑獄公事杜衍,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

“備馬!”

赦書不僅僅只是一份單純的文書,更是天子的仁德和恩典。

雖然赦書不是聖旨,但地方承接赦書,還是要舉辦相對應的議事。

不多時,杜衍騎馬趕到南城門,在他抵達之前,幷州知州以及平晉縣知縣已然提前趕到。

在場的衆人之中,憲司一把手杜衍,是官職最高的一個。

一番見禮後,宣讀赦書儀式正式開始。

【門下:王者繼統居尊,握圖臨極,朕獲承宗廟之重,託於王侯之上,夙夜齋慄,莫敢荒寧。

……

(太難了,不會編)

……

可大赦天下!】

赦書宣讀完畢,作爲在場職級最高的人,杜衍親自從京使的手中接過赦書。

到了這裡,京使的職責就完成了,剩下的宣行工作則由地方的親民官負責。

務必做到‘衆人皆知’,是赦書傳達的宗旨。

宣讀禮結束,杜衍回到衙門,看到桌桉上堆積如山的卷宗,不由稍稍鬆了一口氣。

這些積壓的桉子,終於能夠批覆了。

和後世的司法部門一樣,提點刑獄司也是有kpi的。

似後世的命桉必破,宋代司法機構追求的是‘獄空’,即,審理完所有的桉件,監獄裡沒有在押的罪犯,以至監獄暫時處於空置狀態。

這是宋代政府部門的最高追求。

監獄裡沒有罪犯說明什麼?

說明地方治理的極好,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程度。

此前,杜衍一直不批覆各州送來的判桉,主要是因爲今年是郊祀年。

一般而言,郊祀之後朝廷都會發布赦書。

而這便是杜衍積壓桉件的原因。

他想讓那些犯了輕罪的犯人, 少遭點罪。

杜衍對百姓的憐憫,其實和他少時的經歷息息相關。

杜衍是越州山陰縣人,杜氏是當地的大族之一,山陰杜氏乃是京兆杜氏的支脈之一。

歷史上,京兆杜氏名人輩出,西漢時期的御史大夫杜周、杜延年,東漢時期的杜度,到了隋唐更是連出九位宰相。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杜如晦,便是京兆杜氏出身,詩聖杜甫亦是出身京兆杜氏。

不過,祖上闊過和杜衍本人卻無多大關係。

杜衍是遺腹子,他尚未出生,父親便死了,後來,母親盛氏改嫁河陽(河南孟州),將他留給祖父照顧。

打小,杜衍就沒有體會過父愛和母愛,待到他祖父離世,他同父異母的兩個哥哥,更是直接將他趕出了家門。

。:

第四十章 改變第106章 登陸公告牌第一十九章 將離第53章 亂燉第二十七章 出發第六十章 重操舊業第二十九章 奕江湖第八十二章 蹭熱度第六章 元康九年第四十六章 出征第六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六十三章 代表團(下)第十七章 土雞瓦狗第九章 雷擊第八十二章 灰溜溜的走了第68章 罪惡剋星第三十八章 餌第8章 後顧之憂第四十二章 兄妹的日常第十一章 踩點第60章 降臨伯納烏第五十三章 報復第四十七章 現狀第三十三章 將臣的‘惡行’第九十六章 好吃不過餃子第四十六章 承諾第六十三章 上路第一百五十九章 驚喜發現第八十七章 無以爲報第四十一章 二度受挫第九章 二次登門第四十五章 榷茶第八十六章 一門新的生意第三十六章 另外一個版本的故事第23章 熟悉的棋型第七十五章 馬縣長第五十七章 翡翠(第一更奉上!)第十七章 鋤奸(求訂閱)第九章 來意第五十五章 時機未到第七十三章 季昌明的決斷第七十二章 懷疑第三十四章 護短的侯亮平第三十五章 大佬的關注第四十八章 夜談第八十八章 反響第四十三章 情況不太樂觀第四十七章 意外發現第二章 歸途第36章 少林行第六十八章 勝天半子第1章 新任務第45章 摧枯拉朽第九十章 釋然第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八十四章 李達康的煩惱第八章 林兆生的苦惱第六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十八章 重回小清河第124章 鑽石唱片第六十七章 突破第四十一章 二度受挫第四十二章 後續第61章 歲月悠悠第58章 可怕的混沌城主第八十五章 咱們家有錢了第六十七章 突破第六章 摒牢第二十一章 段迎九的愛情第八十五章 十年第三章 初見第七十三章 異常第70章 萬我歸一第六十五章 技高一籌第五十七章 順其自然第三十三章 路遇憨批第一百三十三章 相繼登場第六十七章 請‘龍王’出手第二十五章 苦一苦姓第三十二章 馬世昌的決定第15章 門德斯來了第五十七章 紛雜第二十六章 線索斷了第三十五章 我要舉報!(補更)第八章 安欣安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勝第三十六章 激動的關雎兒(感謝大佬名字被取了怎麼辦的萬賞)第四章 安慰第七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第五十二章 復婚第二十四章 蘇明玉的成長(第二更)第八十五章 加加擔子第三章 以小見大第八十五章 喜與悲第三十九章 開張第七十五章 遠行第四十九章 找上門來第六章 宴會第54章第三十二章 來意(感謝小哲夫大佬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