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毫不耽擱,當即揮毫潑墨,寫了兩封信,吩咐崆峒派的五名弟子,星夜兼程,送往峨眉山,交到滅絕師太手中。
又吩咐五名天鷹教教衆,喬裝打扮,送信武當。
忽聽得張無忌道:“盟主,在下也願意當這信使。”
李晏笑道:“好吧,你是張翠山的兒子,回去武當山,那也是應有之義。”
張無忌喜道:“多謝盟主。”
一羣人又商議了一陣,便即散會,等待武當、峨眉二派的到來。
……
武當、峨眉兩派,接到了李晏來信,那自然十分重視,當即點齊人手,於次日出發,趕往甘肅天水。
至於張無忌和張三丰、武當六俠相見,那又是一番情深義重了。
兩派人馬在甘肅邊境遇到,一路毫不耽擱,不一日抵達天水城郊。
只聽得號角聲此起彼落,遠遠望去,旌旗招展,劍戟如林,馬匹奔馳來去。
雙方兵士挖埋壕溝,互相叫罵,污言穢語,直是不堪入耳。
蒙古兵將,雖則多是蒙人和色目人,但蒙古統治中原數十年,許多漢人,耳濡目染之下,亦懂得一些蒙語,雙方成天叫罵,也是蔚爲奇觀。
峨眉派中女弟子甚多,聽得這些污言穢語,不由滿臉通紅,羞惱難言。
滅絕師太冷然道:“空趁口舌之利!”
張三丰呵呵笑道:“咱們先進城吧。”
由張無忌等信使引路,一羣人繞過蒙古兵營,向守城士兵通報了姓名,進入天水城。
李晏等聞訊趕來。
一羣人閒話少敘,招待兩派門人用過了午飯,安排好房舍住宿,所有人又到城中兵營匯合。
漢盟在天水城備戰數月,城中兵營遼闊,重重疊疊,一座連着一座,十萬餘士兵,匯聚於此,人海茫茫,巡查的小校手執長槍。而天水城中部分百姓,爲避災禍,已拖家帶口,逃出天水城,城中空房甚多。當此戰爭時節,也顧不得許多,儘量不騷擾百姓,已是漢盟軍規甚嚴了。
“楊左使。”李晏對楊逍使了個眼色。
楊逍頓知其意,邁步而出,抱拳躬身,團團行禮,朗聲道:“衆位均乃仁人義士,多餘的話,在下也不多說,直奔主題。”
滅絕師太眉目緊皺,但也在認真聽着。
楊逍道:“南方朱雀,屬火。相煩盟主統軍,領兵三千,此路兵中,五百人衛護主將,其餘兩千五百人編爲五隊,分由周顛、彭瑩玉、說不得、張中、冷謙等五人統率。這一路兵,侵襲騷擾蒙古大軍,須如烈火之猛,不可遏制。”
李晏接令,站在一旁,這一路兵以明教烈火旗教衆爲主力。
楊逍續道:“北方玄武,屬水。由張真人統軍,領兵三千。此路兵中五百人衛護主將,其餘兩千五百人編爲五隊,分由宋遠橋、俞蓮舟、張松溪、殷梨亭、莫聲谷等五人統率。此軍不動如山,屯兵固守,則如山嶽之固,不可動搖。”
張三丰接令。
楊逍又道:“東方青龍,屬木。此路兵由殷天正統軍,張無忌作副將,也是統兵三千。東路兵也分六隊,一路衛護主將殷天正,一路衛護副將張無忌,其餘四隊由我楊逍、範遙、殷野王和韋一笑分領。此路兵舒緩行進,行列齊肅,有如林木之森然有序。”
殷天正、張無忌接令。
他點到最後一路西路軍,說道:“西方白虎,屬金。這一路由峨眉派掌門滅絕師太主軍,領兵三千,一路衛護主將,其餘五隊由崑崙派何太沖、班淑嫺夫婦、崆峒派宗維俠、唐文亮、常敬之等崆峒五老分領。此軍直搗黃龍,有如迅風之疾,殺伐來去,撕裂蒙古陣勢。”
滅絕師太也接了令。
楊逍點將已畢,命諸路軍士在軍器庫中領取應用各物齊備,然後令旗一展,一萬兩千兵馬分列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朗聲說道:“城中十萬餘正規兵將,和蒙古大軍,正面廝殺,他們是主力。我們四路軍,互相掩護,旨在牽扯蒙古兵力,撕碎陣型,給主力部隊創造有利之機。在場中的許多人,乃初次經歷正規戰事,不懂令旗,不知號令,也不知配合,接下來的一兩個月,大夥需認真演練,熟記令旗含意,跟隨主將衝鋒陷陣。”
衆兵將齊聲答應,有若雷震。
南路軍以烈火旗爲主力,五行旗乃明教起義反元之師,一羣人本就熟悉戰場,配合無間,熟知號令。李晏即便是初次指揮,也如臂使指,全無生澀。
“盟主,我們這路軍,說要侵略如火,那要怎麼個侵略法?”周顛叫道。
李晏沉吟道:“幸旗使,你們慣常打仗,經驗豐富,說一說你的想法。”
戰場廝殺,不比江湖武人爭鬥比拼,兇險程度,猶要勝之百倍。李晏以前的習慣,並不適用於此,因而他要請教熟悉此道的行家。
烈火旗掌旗使幸然道:“回稟盟主,烈火旗打仗,慣常使用噴筒噴射石油,然後再用硫磺火彈點燃石油,以此殺傷敵軍,擾亂其陣營。”
李晏拍手道:“如此甚好!”
一羣人愕然。
烈火旗自掌旗使幸然以下,均是一頭霧水。這種作戰方式,他們從加入烈火旗之日起,便開始使用,早已經習慣,這也是烈火旗的稱號由來。
“盟主憑地大驚小怪了,這有什麼好的?”衆人均想。
李晏卻道:“你們儘自己所能,最大限度的攜帶噴筒,裝滿石油。”見衆人一臉困惑,他一笑道:“至於點燃石油之事,你們不用操心,全由我來。”
衆人一聽,恍然大悟。
李晏身具純陽內力,以他內力之奇特,所謂點燃石油,那是輕而易舉之事。
衆人省去了一個負擔,所可攜帶的石油,自然增加了一小半。
石油珍貴,在演練之時,當然不會使用,不僅浪費,還極難撲滅石油燃燒的火焰,多生出許多事端來。
李晏等所謂的演練,只是互相熟悉,並假想各種遭遇敵軍的情形,他們又該如何應對,是戰?是退?
李晏也在學習,雖然他對於行軍打仗,並不感興趣,完全不如他練一天拳,給自己的收穫更大。但是,居其職,謀其政,自然要做出成績來,讓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