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在格雷克水域佈置了不少攔截網和暗樁木排,後者的招數很大程度上還是copy的中國。中國人在過去的海防措施裡,把重物墜在木排的下方,再把木排削尖,懸浮於水面下,外表看起來半點危險也沒有,但真的被船隻撞上了,絕對能對船隻吃水線下的殼體造成不小的創傷。
但歐洲人也不是把六七華里的水面全都佈置了攔截網和暗樁木排,因爲他們也要過船溝通西面的兩處岸防陣地的,不依靠艦船的力量,要是走陸路去溝通兩次岸防陣地,那在後勤補給上完全是一場災難。
阿薩爾託號四級風帆戰艦就一直徘徊在防線的西側,如果中國人的軍艦來了,阿薩爾託號和一旁的另外幾艘軍艦的作用就是吸引着中國人前來格雷克。歐洲人流出的空檔,他們自己人自然是瞭解的,但中國人絕對是不知道的,有心算無心,這會讓他們吃一個大虧的。
而現在中國戰艦的影子都沒有看到。阿薩爾託號的左側弦突然響起了巨大的爆炸聲,滾滾濃煙升騰,巨大的爆炸在其左舷的前部撕開了一個巨大的口子,大量海水的涌入已經讓阿薩爾號前端的重量徹底超出了後端。它現在就像一個斜着插入水中的魚叉,戰艦的後端已經要翹出水面了。
而就在這時,阿薩爾託號左舷的中部再度猛地炸裂起來,大量的水兵已經跟下餃子一樣從軍艦上跳了下來,軍艦的整體結構似乎都被破壞了,爆炸之後格吧格吧作響,就像是擔負不起重力了一樣,整艘軍艦的覆沒已不可避免。
卡斯伯特·科林伍德是老海軍了,一眼就看出了阿薩爾託號的不妙來。要是隻之前的爆炸,那麼軍艦還有挽救的可能,但是現在麼,爲之晚矣。
如今的區別只是這艘戰艦究竟是怎麼個覆沒法。是整個倒栽蔥的扎進海底?還是前後一斷兩截?
阿薩爾託號可不是新建的機帆船,後者還可以往水密艙注水,平衡戰艦,以便能挽救回命運,風帆戰艦哪來的水密艙啊。
阿薩爾託號沉沒的很快,第二次爆炸停歇不到十分鐘,戰艦的艦艏部分就已徹底沒入了海水中,整個艦體與海平面的角度已經超出了三十度。而且左舷中部的'傷口'在不停的擴大,戰艦不斷地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音,就像被一個五百斤大胖子坐上的竹椅一樣,並且最終暴起了'轟'的一聲巨響,整個軍艦斷成兩截。後半截重重的向海面上拍了下去……
海面上漂浮着二百多名筋疲力盡的水兵,他們呼喊着,哭泣着,在冰冷的海水裡全力掙扎着。他們根本就搞不清楚到底生了什麼事情,也不知道攻擊來自何處。
但結局已經這樣了。
“是水雷嗎?“卡斯伯特·科林伍德的副手,西班牙人胡安·佩洛斯海軍少將皺着眉頭說道。
……
西曆1815年2月末,一場東西方最大規模的海戰在美洲的最南端打響了。
這一戰陳漢共出動了機帆船二十二艘,三級以上戰列艦三十艘,其中包括多艘二級、一級戰列艦,其他的中小型戰艦五十餘艘,外有後勤運輸船五十餘艘,共計一百六十五艘大小船舶,水手近四萬人。隨船陸戰兵力一萬五千餘,有水師陸戰一旅和駐屯軍南下第四支隊六千兵力,外加多支偵察部隊。
這是一支極其強大的海軍戰力,光是戰鬥艦船兵力就接近三萬人,比之1588年大板鴨的無敵艦隊兵力還要多出四五千人,而大板鴨的無敵艦隊還是以跳幫戰爲主,只說艦船火炮操縱上的兵力是相差甚遠。
法西聯合艦隊與納爾遜的那場大戰,他們的兵力也趕不上這個數字。
就算是歷史上記載的鄭和艦隊,也趕不上這支龐大艦隊的規模。
而作爲它的敵人,歐洲人組織起來的聯合艦隊實力也異常龐大,別的不說,南大西洋艦隊的序列中光一級風帆戰列艦就有四艘,整個聯合艦隊裡的一級風帆戰列艦更是多達七艘。
三級風帆戰列艦南北兩支艦隊總和有五十二艘,再加上二級風帆戰列艦四艘,歐洲聯合艦隊光是主力戰艦就有六十三艘,再加上四級風帆戰艦和巡航艦等,歐洲人的艦隊總規模不下二百艘。
中國人拉扯起來一百多艘艦船西來,光主力艦就高達五十餘艘,這儼然是拿出了吃奶的力氣了。歐洲人最初組織起來的聯合艦隊也高達一百五十艘以上,但質量上就差多了,主力戰艦的數量連現有規模的一半都不到,還是中方的情報傳到歐洲之後,英國、瑞典、西班牙才重新組織了第二批四十艘風帆戰列艦緊急火燎的趕到了美洲來。
現在歐洲人的聯合艦隊分成了兩個序列,南大西洋艦隊和加勒比海艦隊。沒有北大西洋艦隊,因爲北美洲東海岸的戰鬥,看的就是加勒比海上的風向羣島的控制權。
親自坐鎮南大西洋艦隊的納爾遜對於自己的老戰友卡斯伯特·科林伍德非常信任,中國人的艦隊雖然龐大的可怕,但中國人的艦隊這些年裡可曾經歷過歐洲世界的一場場血戰?
就是被拿破崙催熟的法國艦隊,在作戰經驗上也比中國人豐富。
後者從來沒有打過一場真正的全面海戰。看看中國海軍的首領,那幾個人全部都是過去年代裡有過作戰經驗的人,可這從另一個側面也證明了他們真正戰爭經驗的欠缺。雖然德雷克一戰中國人的表現令人驚豔,但那只是一支小艦隊。
納爾遜相信,被中國人派去德雷克海峽的那支小艦隊一定是中國人最精銳的戰鬥。這就不存在什麼可比性和普遍性的了。
納爾遜知道中國有錢,中國人的大艦隊每年幾乎都有大規模的海上演習。但這就像是陸軍的演習場一樣,練是練不出真正的精銳的。
所以,納爾遜相信卡斯伯特·科林伍德一定能將中國人堵在第一狹水道以西的地方,甚至科林伍德還會瞅準機會給中國人一個難忘的教訓。
要不是想盡可能的把中國人的艦隊留在麥哲倫海峽,他們憑什麼放棄第二、第三狹水道?難道只因爲第一狹水道距離馬島更近嗎?那絕對不是。
這就是爲了讓中國更加深入的進入麥哲倫海峽,那麼等到他們被打敗的時候,曲折多變的麥哲倫海峽就能吞噬掉更多地中國艦船。
但是當身在馬島的納爾遜接到格雷克的急報時,他才警覺自己真的小看了對方。雖然在此之前他已經收到了埃斯塔多斯島的德雷克海峽艦隊的警報,後者竟然被中國人溜猴一樣玩弄於鼓掌之中,德雷克海峽艦隊十五艘大小戰艦損失了三艘,卻沒能拿下任何一艘中國戰艦,這已經讓納爾遜提高了對中國海軍的認知,可是當科林伍德告急的信報送到納爾遜手中的時候,他還是驚呆了。
第一狹水道的佈置,納爾遜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他根本不認爲中國人能突破了格雷克,因爲便是他親自指揮艦隊,也沒有信心突破那道防線。但現在科林伍德卻告訴他,中國人的先頭艦隊已經衝出了第一狹水道,格雷克更是被中國人的陸戰力量配合着海軍戰艦給團團包圍了。
上帝,怎麼會這樣?之前被中國人的小艦隊吸引走的艦羣都還沒有‘回家’的啊。這邊,中國人就已經打通了第一狹水道?
當然,科林伍德沒有被包圍在格雷克,他是海軍戰將,當一顆顆到了時間的水雷把木排、暗樁,乃至攔截網都炸得亂七八糟的時候,當一艘艘中國戰艦出現在第一狹水道內的時候,當格雷克以西的兩處岸防陣地被中國人從陸地上偷襲攻破的時候,科林伍德毫無畏懼的走上了軍艦,指揮着手中依舊兵力不弱的守備艦隊牢牢堵住了第一狹水道的東入口。
現如今的海軍戰艦的火炮可不是準頭一般的滑膛炮了,六角炮的準確度在1000米內還是很有把握的,中國艦隊就算破開了木排暗樁和攔截網,從狹水道內出來也是以寡敵衆,註定是要吃大虧的。
第一狹水道的整體形狀是一個斧頭,它的東端北向的位置是一個半圓形的小凹陷,歐洲艦隊集結的艦船很大程度上就都留在這個凹陷水域裡,可現在這塊凹陷的區域屬於中國的了。
歐洲的戰艦都是風帆戰艦,風帆戰艦最大的一個缺陷就是很難在無風或是逆風的情況下,對敵人發起進攻。麥哲倫海峽內不存在無風的情況,但對於格雷克的歐洲艦隊來說,卻始終是處在逆風狀態下的。
一個有利的地勢——東端凹陷區域,一個小海灣,對於格雷克歐洲戰艦的火力發揮十分重要,但是現在這兒屬於中國了。
中方的艦隊艦船上攜帶的有大量的陸戰兵力,他們既可以從陸地上包圍了格雷克,還偷襲了格雷克的炮兵陣地,也可以從狹水道的北岸登陸,拖拽着一門門沉重的六角炮艱苦跋涉一二十里地,在水道的北岸建立起掩護陣地。
反正,歐洲人的局勢在中方狹水道北岸的掩護陣地於夜間建立起來之後,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着失敗的深淵滑落了。
格雷克還沒有被攻陷,中國人陸戰隊缺乏重武器,而中國艦隊雖然有着無數門大炮,卻很難一時間把大炮送到格雷克外圍的陸戰部隊手中。就算是那個距離格雷克最近的岸防陣地,與格雷克之間的直線距離也有四公里遠,而中間更是有着大片的山丘冰原,陸地上根本就極難通行。
所以格雷克的局面暫時還穩定的住,可是靠近北岸的戰鬥,局面是對歐洲艦隊越來越不利了。
歐洲人在水道的北岸本身就沒什麼防護,那個地帶平談無奇,無險可守。同時海岸線周邊還多暗礁和淺灘,不適合艦船停泊。所以陳漢陸戰部隊登陸北岸後,完全沒有遇到絲毫的阻礙,他們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陸路運輸的困難。
而且可以預見的是,中國人在隨後的日子裡,會把越來越多的大炮聚集在北岸的。
納爾遜接到的急報就告知了他如此的情況。這場戰鬥的重點似乎並不是他預想的海戰,而是在陸地上的戰鬥。
第一狹水道北岸多有暗礁和淺灘,不適合船隻靠近,並且地勢低平,無險可守。而格雷克卻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港灣,在之前的二三百年裡,這兒都是麥哲倫海峽東端的重要港口,一個小規模的港口。現成的格雷克擺在那兒呢,科林伍德沒有經過太多思考,就把地點定在了格雷克,而不是荒涼的北岸。
在任何人看來,北岸都沒有半點的軍事價值。可是中國人卻突然的將大炮架到了海面上!
是的,一夜之間大海上就多出了六個浮動炮臺一樣的怪物。它們各自向海面延伸出了一二百米不等,有着厚厚的裝甲,炮彈打上去一點用都沒有,其中兩個還能借助礁石的掩護,這對於海灣區域內的歐洲戰艦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並且這種怪物一樣的浮動炮臺在以‘六’爲倍數的迅速增加,當第三天夜裡這種炮臺數量增加到十八個的時候,科林伍德終於喪失了該地的控制權。歐洲艦隊在次日的天亮之後,大批量的從第一狹水道東端的小海灣中撤離,只剩下最東端的邊緣地區還把握在科林伍德的手中。
而同時間第一狹水道的正面,中國人也開始增大攻勢,至少他們對格雷克的壓力是與日俱增,科林伍德只能向納爾遜求救了。
他現在已經無法挽回格雷克的戰局了。再遲緩幾天,就算馬島的大批軍艦趕來了格雷克,也會無濟於事的。甚至於納爾遜懷疑,這封求援信送到自己手上的時候,也就是現在,中國人已經把第一狹水道打下來了。
納爾遜頭疼了,馬島南大西洋艦隊總部的頭頭腦腦都頭疼了。
中方的這種進攻方式真的是見鬼了。
那種可以跟六角炮硬鋼的浮動炮臺是什麼鬼?它們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吃水又很淺,裝甲還厚的連六角炮都打不動,中國人什麼時候搞出了這種古怪的武器?
在場的將軍都是歐洲海軍的精華,他們每一個都經歷過海戰的嚴酷考驗,但此刻他們的大腦全都在發出紅色的警報聲,在告訴他們自己的‘內存’不夠用了。
任在場的這些海軍精英們絞盡腦汁,他們都想不出那麼bt的浮動炮臺,必然十分的沉重。中國人是怎麼在短短時間裡就把它‘飛’過了一二十里的旱路,成功的被放置在北岸水域去的?
他們也不知道什麼叫浮動碼頭……
不知道第一狹水道的北岸雖然到處都是淺灘和暗礁,卻也足夠大舢板船來往,有了鐵木結構的浮動碼頭,大批的物質就能夠以一個遠超沒有浮動碼頭的速度運輸上岸。而且大艦隊運載的還有不少的馬匹,大馬車也可以很快的組裝起來,只要做到零件標準化。
有了馬車,陸路上的運輸力就再度提升了一個檔次。而還是零件標準化,一個個內襯軟木,外包鐵板的空心箱子在螺絲的連接下也就可以形成了,鏈接縫隙處他們甚至還有餘力用融化開的鉛鋅給封死了。如此一個個空心鐵木箱子被木滑道送進大海里之後,十個八個連在一塊,在用原木等加固,那就是一個浮動炮臺的根基。而至於火炮的後坐力,那一律以圓軌來解決,在一百年前的歐洲,船艏炮/旋轉炮技術就開始普及使用了。
而火炮的外側再用炮塔式的鐵木殼一罩,一座浮動炮臺就新鮮出爐了。爲了抵抗風浪,再加上幾個大鐵錨,或者說間隔不遠的炮臺用鐵鏈鎖起來,就是再大的風浪也不至於把它們沖走。歐洲人的木頭軍艦怎麼來跟這些穿着一層鐵衣的傢伙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