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氣數的推演功能,不能無中生有。建立在嬴翌、大夏帝國當前對元符、元器的鑽研層次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必須要存在相應的基礎條件,研究的層次要達到一定的標準。
爲此,在開國後到次年春的這近半年時間裡,嬴翌也算是絞盡腦汁了。畢竟是三個方案同時推演,尤其其中一個方案,所涉元符奧妙極深,各家修道士都無法給嬴翌任何幫助,嬴翌只能自己來。
相較而言,用於鑿山修路的元器的製造方案,是三個方案中最簡單的。
這種元器被歸屬於民用工程類分支,藉助元符催動元炁的奧妙,有化石爲土、凝土爲石這兩大對應功能。
這種元器的元符組合陣列,絕大多數都是由土行元符構造,以土行爲主,水行爲輔,火行最次,三類元符組合陣列。
每一臺工程元器擁有兩組陣列,一正一反,一陰一陽。開啓陽性組合,則凝土爲石,開啓陰性組合,則化石爲泥。
一旦這種工程元器製造出來,修路開山便再不是難題。根本勿須顧忌地形,直線走,再高的山都無法阻擋道路的前進。
譬如一臺工程元器,遇到大山岩石,先催動陰性陣列,將山石化爲泥土鑽進去,然後催動陽性陣列,將其凝固爲厚度超過一丈的堅硬石頭,如此鑿開一條隧道。
這種元器的體積極爲龐大,比乾丙型運輸戰車還要龐大一倍。這樣開鑿出來的道路、隧道,才足夠寬闊,一次性開鑿的道路便可容納任何一種交通工具的通過。
其被命名爲乾丙型工程元器。它的型態,車頭與乾丙型運輸戰車別無二致,是一個鑽頭。車身雖然都是柱體,但運輸戰車的車身方向與車頭保持一致,而工程車的車身則是橫過來的——類似於壓路機。
其寬度、高度,是運輸戰車的兩倍,長度則差不離。
...
華夏紀二年四月初一,大朝會。
嬴翌一身玄黑雲紋朝服,頭戴白玉虎紋束髮冠,魁偉端坐帝椅之上,威勢籠罩整個乾清宮。
陛階之下,工部部臣宋應星正侃侃而言。
滿朝文武,若論年紀,宋應星最大。當初降伏明廷朝臣,嬴翌直言五十歲上不取用。但對宋應星,就算他一百歲,嬴翌也要用。開國之後,嬴翌頒佈詔書,徵辟宋應星爲工部部臣,由此可見一斑。
六十多歲的宋應星奉詔入朝,一步登天,其著作《天工開物》被嬴翌納入太學必修基礎科目,並融入元炁方案基礎理論。
宋應星不但是工部部臣,亦是元炁殿元器堂次座,僅次於首座李真人。
雖然《天工開物》是‘科學’著作,但於元器一道,亦有奠基之效。元器雖以元符爲根本,但在整體結構構造等方面,仍然有外道需求。
宋應星入朝之後,主持工部方方面面的事務,接觸到元器之後,對此產生了巨大的興趣,向嬴翌上書請入元炁殿,嬴翌許之。
他進入元炁殿之後,首先就針對之前的乾丙型戰車、坎丙型船隻的結構構造提出建議,使得這兩種元器得以優化,結構更加合理。同時在工程元器的實踐中,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成爲元炁殿元器堂的次座。
實際上作爲一個研究型的人才,宋應星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了元炁殿。工部的諸多事務,除了需要他點頭蓋印的,大部分還是由工部副臣方以智和揭暄主持。
宋應星入朝時身背佝僂,顫顫巍巍。如今雖鬚髮斑白,但面如稚子,精力充沛。他在陛階之下侃侃而言,聲音洪亮,胸有成竹毫不停頓。
“...經過數月努力,工部與商部已經完成了帝國道路交通體系計劃的全部前置事宜。”宋應星道:“分段承建方面之事,稍後由商部劉一黔部臣向陛下詳細彙報,微臣這裡就說說具體建設方面的準備。”
他道:“工程元器的完善製造方案在半月前下發到京師、南陽和松江元器工業區,經過晝夜不斷的努力,在不影響運輸元器和海船元器製造的前提下,京師已造出工程元器十二臺,南陽十一臺,松江十一臺。共計三十五臺。按照計劃,每一個府級區段至少要有一臺工程元器,根據當前三大元器工業區的效率,所需八百五十七臺工程元器在明年入夏前將全部製造完成。”
“道路交通計劃的實施,將不會全面展開。縱向從縱甲開始,橫向從橫甲開始。先修通南北、東西各一條主幹大道,及至於工程元器的製造跟上來,纔會根據實際情況,漸漸鋪開。”
“根據這一方略,截止三日前增加至一千一百三十三萬人數的奴工營,已經配給五百萬至縱甲、橫甲兩條大道所經過的府治的奴工司,人員已是齊備。”
“餘下的奴工,就近配給至府級奴工司,併爲道路系統建設的全面鋪開做準備......”
宋應星的工部奏報,條條款款,方方面面,都細緻之極。他的聲音在乾清宮一直迴盪了一個時辰方止。
隨後便是商部劉一黔的奏報。關於區段的民間承建、以及相應資金、物資的準備事宜。
最後兩位部臣齊齊出列,道:“陛下,道路交通體系建設的規劃方案,已經得到易閣天官的認可。臣等作此奏報,請陛下聖裁。”
總理天下政務大臣、易閣天官宰輔鄭允芝出列道:“請陛下聖裁。”
嬴翌微微頷首,笑道:“工部、商部的建設方案朕已知之,就方案本身而言,並無疏漏之處。易閣既已認可,朕亦許之。即日起,道路交通體系的建設進入正式階段,下朝後人道監會頒佈聖旨。”
“遵天子令!”
三人齊齊頓首。
嬴翌又道:“道路交通體系關乎重大,是帝國發展的基石。方方面面的監管,萬萬不能疏漏。御法院要捉緊些。不要等到人道監下公文拿人。”
“是,陛下。”孫聞出列拜道。
嬴翌頷首:“如此最好。”
隨後對工部部臣宋應星道:“此前朕提出的修築跨江、跨河大橋之事,工部可有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