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衍
公孫衍,生卒年不詳,大約和張儀差不多,戰國魏國人(今陝西華陰),合縱人物。
搶答題。現在開始。和張儀同時期的合縱者是誰?
蘇秦。
好,藍隊得一分。“五國相王”是誰搞出來的?
蘇秦。
好,藍隊又得一分。綠隊加油,臉不要那麼綠嘛。下面繼續,最早五國合縱打秦的組織者是誰?
蘇秦。
藍隊——咦,閣下是誰?
公孫衍。
沒聽說過。你有事嗎?
上面所說的全是我乾的。
看你氣色不太好,你沒事吧。
我冤魂不散呀!我被埋沒了兩千多年,你說我臉色能好嗎?不過,我覺得我還可以搶救一下。
估計喝多了。保安,來,把這位老先生輕輕地擡出去!
(公孫衍不停掙扎)真的,真的是我做的。是司馬遷記錯了呀。我是誠實小郎君,不會騙人的。
選自《史記》和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整理的《戰國縱橫家書》。它的中心思想是:公孫衍:我招誰惹誰了我!
進入正文。那個,公孫衍先生,先止住悲傷。
公孫衍,年輕事蹟全無(別哭,別哭)。不過,他的祖上不差,可能也是某國的國君,所以才姓公孫。
公孫姓的來源,除了一小部分來自黃帝的後裔(這個還有爭議),最主要的是來自各諸侯國公子的後代,即公子的兒孫,他們都以公孫爲姓氏;如商鞅也叫公孫鞅等。所以以此推斷,公孫衍祖上不差。
當然,這也只是個人猜測(公孫衍先生,別用這樣眼神看我嘛,我已經很給力了)。
公孫衍應該很早就在秦國任職,也很有能力,所以商鞅死後,他就被任爲大良造(秦國最大的官職,類似於其它諸侯國的上卿,即相國;之前是商鞅擔任的)。
他的軍事能力也不錯,之後開始幫秦國攻打魏國的河西之地,除了幾個最重要的據點,其它的都拿到手了。
然後,張儀來了。他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那最後幾個地方從魏惠王那兒忽悠過來。公孫衍那個鬱悶呀,老子辛辛苦苦沒打下來,他居然張張嘴就給辦了;從此看張儀的眼光都是火辣辣的。
誰知不久之後,張儀又不費吹灰之力,把原屬於公孫衍的相國也撈到手了。公孫衍一看,不行了,再這樣下去,連命都要被張儀玩沒了。於是,他帶着滿腔的仇恨(只針對張儀,然後殃及秦國)離開秦國,來到魏國。
所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就上鐵路。鐵路——打住,打住。
因爲他的能力卓越,所以在魏國,很快就被魏惠王任命爲將(當時惠施任相國),從此開始了他合縱的後半生。
當時,魏國經過魏惠王的折騰,已經是千瘡百孔了,瘦得跟竹竿似的。不僅秦國天天拿大棒捶它,底下的楚國也偶爾過來敲兩下。不過,威脅最大的還是秦國。
公孫衍知道,單打獨鬥打不過,亂拳打死老師傅。有感於此,他開始到各國遊說。最後,他成功地把魏、韓、趙、燕、中山五個相對較小的國家聯合起來,互相稱王,來共同對付秦、楚、齊等大國。史稱“五國相王”。
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合縱”的產生,比張儀的“連橫”還早些呢。
但是公孫衍還沒開心多久,秦國就派張儀到魏國,軟硬兼施,話不多說就把魏惠王忽悠進了連橫隊伍。再加上楚、齊的反對,第一次合縱沒一年就破產了。
同時,張儀還和也主張合縱的魏國相國惠施對噴,並把對方噴回了老家,自己當了魏國相國,暗中幫助秦國。公孫衍只好又跑到楚國,每天做小人扎他(我猜的!)。
三年後,魏惠王臨死前回過神來,把張儀趕走,召回公孫衍任爲相國。在新任的魏襄王的肯定下,他開始了第二次合縱聯盟。
這一次,公孫衍聯合了魏、趙、韓、燕、楚五個國家,並組織五國兵馬,由楚懷王做爲“縱約長”,一起來攻打秦國。
這是首次的五國攻秦。之後孟嘗君、蘇秦、信陵君等也都搞過,只是參加的國家不盡相同。
可能覺得還不過癮,公孫衍又跑到秦國後方的義渠國,說動他們,從背後給秦國一刀。這義渠國是西戎(念“容”)的遊牧部落,是當時秦國西北部最強大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也常常和秦國動刀動槍的。
秦國一看,這可玩大了。它先派兵去頂住後院的義渠國,再送大量財物給楚國,拉親戚攀交情,表哥表哥地拼命喊。
這表哥可不是瞎喊的,所以,有必要說一下秦楚的關係。
早期時,秦國和晉國的關係好,秦穆公還曾幫過晉文公即位。成語“秦晉之好”,說的就是當時的情況。但是晉文公死後,發生了著名的“崤(念‘蕭’,第二聲)之戰”,晉國把當時遠征的秦軍打得全軍覆沒,從此兩國關係惡化。
與此同時,楚國也常常被當時最強大的晉國欺負,於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秦、楚開始越走越近。之後兩國還因此互嫁閨女,所以算起來也確實是表親關係,而彼此之間也常常相互幫忙。尤其在孫武和伍子胥佔領楚國的郢都後,還是秦國派兵幫楚國,才趕跑吳國的。
所以最後架不住感情攻勢和物質誘惑,楚懷王被說動了。
於是,在攻打秦國時,楚懷王拿錢不辦事,燕國也站得遠遠的光看不動手,真正出力的只有魏、韓、趙。結果可想而知,聯軍被秦國打得一塌糊塗,第二次合縱也失敗了。
而魏國最倒黴,傷亡最大。更倒黴的是公孫衍,馬上被解除了相國職務。沒辦法,公孫衍只好前往韓國。不過因爲他的名聲大,很快又被任爲韓國相國。而在他走之後,魏國也被張儀熱情地再次忽悠進連橫的小家庭。
在韓國,公孫衍仍然不死心,還在各國之間奔波合縱的事,只是最後都被張儀破壞了。在張儀死後第三年,秦國派兵大敗韓國,公孫衍因此而被牽連,被免去相國職位。
之後,他心灰意冷地離開韓國,據說還去齊國爲官,最後終老齊地。
公孫衍沒有留下什麼書籍,估計他也沒什麼好心思寫。
也總結一下他吧。
其實,公孫衍是一個非常有遠見和策略的人。不說他的軍政能力,他首創的合縱,對於當時除了秦國外的各國,是最好的生存方式,沒有之一。尤其是五國合縱攻秦的創舉,更是讓他名揚天下。
那時大家都稱他爲“犀首”,就是犀牛的角,有帶頭大哥的意思。當時孟子的弟子景春評價他和張儀,說他們“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這評價可是老高老高了。
只是因爲他對秦楚關係的錯估,再加上各國國心不齊,各打着自己的小算盤,才導致最後攻秦失敗。
那句話怎麼說來着:不怕神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而同時,公孫衍又是一個很悲催很悲催的人物。不僅他的幾次合縱都沒成功,他的光輝事蹟後來也全被司馬遷安到蘇秦的頭上,如與張儀鬥法、合縱攻秦等等。那時蘇秦還是個愣頭青,還沒上場呢。
另外,史書上也很少有他的文獻記載,慢慢地就隱沒在歷史中。所以他也算是一個悲情英雄,只比吳起稍好點,沒有身後被罵。
不過,不是還有另一句話:不怕被罵,就怕被忘。之前不是還有很多明星網紅,故意找茬讓人罵,藉此一炮走紅或刷存在感的。
當然,這種存在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