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斯大林在致丘吉爾的信中表示,我相信,我們兩國在戰時形成的友好關係,在戰後時期將進一步順利地、有效地發展。
1945年6月,在致杜魯門的電報中,斯大林堅信蘇美兩國之間在共同鬥爭時期得到鞏固的友好聯繫,今後也將順利地發展。
即使在丘吉爾鐵幕演後的1946年9月,斯大林仍然認爲,和平合作的可能性不僅不會減少,甚至能夠增加。
同年12月21日,在與羅斯福之子會談中重申:在戰時最緊張的時候,政體的不同並沒有阻礙我們兩國聯合起來並戰勝我們的敵人。在和平時期,維持這種關係就更加可能了。
1946年4月,在同美國共和黨活動家哈羅德-史塔生的談話中,斯大林進一步明確地闡述了這一主張。他指出,兩種不同的制度既然在戰時能夠合作,在和平時期又爲什麼不能合作呢
關於兩種制度合作的思想,是列寧首先提出的,我們從來沒有違背過而且將來也不會違背列寧的指示。
不僅如此,在承認存在差別的基礎上,斯大林還提出了一種非常寶貴而且迄今仍有價值的思想,不應醉心於批評彼此的制度。
每一國的人民都維持着它所願意維持和可能維持的制度,哪一種制度更好,歷史會證明的。應該尊重人民所選擇和贊同的制度。美國的制度究竟是好還是壞,這是美國人民的事。
合作並不需要各國人民具有同樣的制度,應該尊重人民所贊同的制度。只有這種條件下,纔有合作。
基於此,當時蘇聯的外交目標是,保障鞏固和持久的和平,保障鞏固和發展蘇聯已有的成果所必需的和平環境。
發展與人民民主國家的兄弟友誼和大力促進世界蘇聯體系的建立和加強。
支援殖民地和附屬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
在民主基礎上解決戰後和平調整的問題,在和平共處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同西方國家的關係。
1946年10月29日,莫洛托夫在聯合國大會上向世界宣告,戰後蘇聯也如先前那樣忠於此種國際合作原則,並決心爲在這方面達到成功而不惜任何力量。
斯大林的這一思想是建立在對蘇聯國情和世界形勢的分析基礎之上的,因爲:第一,恢復和重建蘇聯的國民經濟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以及西方的援助。
斯大林曾明確指出,蘇聯面臨的主要任務就是醫治戰爭創傷,使工農業恢復到戰前水平並造成國民經濟的強大的新高漲。爲此,蘇聯需要同西方國家加強政治、貿易和化的聯繫以及人員的交流,需要獲得美國的貸款援助。
所以,在對外關係上,蘇聯今後也將忠於自己的政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各民族平等和友好的政策。
第二,爲了維護二戰的勝利成果和蘇聯在二戰中獲得的利益,需要繼續維持和維護雅爾塔體系。
第三,斯大林認爲,戰後初期在資本主義國家內存在着和平過渡的條件和可能。
1945年他還談道,現在英國在君主制度下,不是處處都需要革命。
1946年初他在同英國工黨代表團談話時,我們的道路簡短而又迅速,代價是流了很多血和作出了很多犧牲。如果你們能避免這樣,就避免吧。
第四,戰後一段時期沒有爆發世界大戰的可能性。斯大林認爲,新的戰爭包括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和資本主義國家與蘇聯的戰爭。蘇聯不會進攻資本主義國家。
尤其是,二戰後和平與安全已成爲各民族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沒有本國的人民,誰也不能打仗,而人民是不願意打仗的。人民已經疲於戰爭。此外,也沒有任何合理的目的,可以用來爲新戰爭辯解。所以,蘇聯保持與西方的合作是有基礎的。
爲了維持與西方大國特別是與美國的合作關係,斯大林在各種場合多次批駁關於蘇美關係日益緊張的傳聞。
1946年月,針對丘吉爾演講後的國際局勢,斯大林指出,必須組織廣泛的反宣傳來反對新戰爭的宣傳者和保障和平。
1946年9月,他重申,我不相信新戰爭的實際危險。但無條件地相信蘇聯和西方民主國家儘管有着意識形態上的分歧,但有可能建立友好的、長期的合作。
1946年10月,他他不同意蘇美關係已日益緊張。杜魯門主義出臺後,斯大林在同史塔生的談話中,有人把蘇聯的制度稱爲極權的或獨裁的制度,而蘇聯人則稱美國的制度爲壟斷資本主義。如果雙方開始彼此謾罵爲壟斷者或極權主義者,那就不可能得到合作。
他還,他和羅斯福都沒有彼此謾罵爲壟斷者或極權主義者。這就大大有助於他和羅斯福建立相互的合作,並贏得了對敵的勝利。
他重申,美蘇仍有合作的可能,只要雙方有此願望的話。爲了減少磨擦和衝突,蘇聯在一系列問題上,如從伊朗撤軍和控制達達尼爾海峽等問題作出了重大讓步,在某些問題上,如各國革命問題則對美國態度曖昧。
由此可見,戰後蘇聯對外政策的戰略目標有兩個,即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
在處理戰後國際關係的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斯大林或者把維護和平共處作爲調整對外政策的標尺,或者把鼓動世界革命作爲發起外交攻勢的指針,但都是以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爲轉移的。
和平共處與世界革命只不過是實現這兩個目標的工具和手段。斯大林受意識形態的推動,使大國合作轉向了與歐美的集團對抗。
作爲一個國家主義者和俄國傳統的繼承者,斯大林把國家利益放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推行共處合作或者革命對抗以及向哪個方向轉變,都要服從於國家利益這一最高目標,意識形態只不過是次要因素。
基辛格曾指出,如果意識形態能夠決定外交政策,那希特勒與斯大林就絕不可能聯手。
美國戰史專家蓋迪斯也認爲,斯大林始終把蘇聯國家的安全放在國際主義利益之上,正是前者而不是後者促使他向東歐和世界各地擴張。
... 小說.紫色戰旗 最新章節第三百五十八章 世界觀 網址:html/8/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