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

燕氏戰旗紮在薊縣城頭,紮在廣陽郡的每一座城頭,三千來自遼東的驍銳軍士在校尉潘棱,司馬典韋、張頜的率領下入駐薊縣大營,兩千七百精銳的弓騎營武士追隨太史慈在城外佔據各處要地,孫輕所轄領的斥候營則進入戰時常備狀態,遊曳在最危險的戰線之上,巡查公孫瓚兵馬所露出的些許蛛絲馬跡。

近萬兵馬以薊縣爲中心涌入廣陽郡,每一條寬廣的官道上行走的百姓皆能見到遼東武士驍勇的風采。

燕北麾下兵馬的軍紀在天下諸侯中算是較好的那一種,但絕非最好……他們只能做到勉強不擾民,但搶些吃食、購置零碎賒賬這種事情總是難以避免。但即便如此,廣陽郡的百姓見到這些雄壯的遼東軍士仍舊感到安心。

人不怕壞,只怕比較,僅僅喜好賒賬的燕北軍與殺人越貨的公孫瓚軍比起來,簡直要好到天上去!

其實說來諷刺,作爲漢度遼將軍的燕北,麾下兵馬的軍紀比做叛軍那時壞了不止一成……至少叛將燕北的軍卒對各地百姓稱得上絕對的秋毫無犯。

想到此處,坐在州府大堂上的燕北不由莞爾,從前他最多隻有一萬兵馬,直屬於自己的本部的不過兩三千人,說一句話用不了半柱香時間便能傳遍全軍,何況當年除了怕死什麼都不怕,代兵受過那種苦肉計都使得出來,麾下兵卒哪裡敢不聽命。

可到現在,烏泱泱自遼東拉出八千兵馬,算上姜晉的部下便有一萬餘,可這纔不過是度遼部兵馬的三分之一而已。橫跨千里之遙,麾下各個戰將皆立下戰功,當年名不見經傳的小卒都成了軍侯曲將,能仍舊將軍卒約束到不傷害百姓已是難得可貴。

這種時候再指望自己親力親爲地約束士卒已經不行了,燕北此次進入廣陽郡,迫切地感受到必須挑出時間對各部將領申明軍法,要靠他們去約束才行。

這是燕北第一次以主人的身份坐在幽州牧府當中,不過堂下從事卻久久無法湊齊。

如今堂下自有姜晉、潘棱、張頜等一干武夫與郭嘉、陳羣兩名文士及荀悅這個打着燕北烙印的別駕,至於州府從事亦有鮮于銀、鮮于輔、程續等人,不過卻始終空着個位置。

燕北頷首問道:“那是誰的位置?”

“回將軍,府君,是齊從事。”姜晉眼中閃着兇光抱拳說道:“興許是聽到將軍前來,逃去別處了吧!”

燕北在相互傳送的書信中自然知曉姜晉方至州府便一刀削去齊周的髮髻,將事情鬧得很不愉快,這自然是在他的授意之下……齊周就是把蠢笨的刀子,燕北想殺公孫紀很久了,卻不想被他一把火燒了。儘管是無意中幫他做了事情,不過若齊周還在這裡,燕北第一件事便要將其拿下治罪,眼下他跑去別處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眼光掃過鮮于銀、鮮于輔時卻發現二人面色有異,於是問道:“鮮于從事,有話要說?”

鮮于銀長吁短嘆,抱拳說道:“燕將軍,齊周今日早間自西門出城,奔冀州去了。”

奔冀州去了……鮮于銀此言一出衆人皆是瞪大眼睛,姜晉怒而拍案道:“定是投了袁紹!恨當日未能宰了此賊!”

齊周殺死與公孫瓚相近的公孫紀,定然不會前往冀州投奔公孫瓚,想來除了袁紹哪裡是沒有別的去處了。不過燕北卻並不在意此事,只是擺擺手示意姜晉稍安勿躁。

還是老而持重的程續輕咳一聲,拱手說道:“燕將軍如今既然已至薊縣,那便接任州牧吧,我等州府從事自當爲將軍傳信朝廷……”

“繼任州牧一切從簡即可,如今當務之急有兩件事。”燕北擺手,看上去並不在意繼任州牧這件事。實際上也確實是這樣,無關他在意不在意,能擊退公孫瓚就算別人不舉他也做定幽州牧,無法擊退公孫瓚就算繼任州牧也只能退守漁陽,沒有太大意義,燕北說道:“當務之急,劉公停靈州府,儘管以冰封牆亦非我等幕臣處世之道,夏日已至,應速讓劉公入土爲安……諸位請議,是將劉公暫安薊縣,還是待擊退公孫瓚後再還鄉東海?”

說實話這些州府從事讓燕北挺失望的,劉虞遇害數月,棺槨仍舊停靈州府不能入土爲安。即便如今道路受阻也該先爲劉虞在薊縣尋處墓地纔是正理。

衆從事面面相覷,遂將目光望向荀悅,荀悅拱手說道:“將軍,並非是我等不爲劉公擇選墓地,而是公孫瓚性殘忍,劉公在世時二人便早有間隙,若葬於薊縣而不能守……恐陵墓爲公孫瓚所害,不知將軍之意?”

荀悅說着,衆從事便紛紛嘆息,他們也知曉讓劉虞停靈大爲不妥,可這實在是沒辦法的事。東漢流行厚葬之風,自董卓以中郎將呂布發掘漢陵起,各地諸侯部將發掘陵墓盛行,而流轉各地的公孫瓚亦不例外,在冀州攻城略地之餘挖掘陵墓,若其攻至薊縣而州府不能御,則劉虞陵墓恐爲其害。劉虞在世時衆人受其恩德頗多,如今又哪裡願意讓劉虞死後屍身冒險?

燕北聞言也愣住了,他確實沒考慮到這樣的問題,倒不是公孫瓚缺德,他的部下不要說姜晉王義,就連他自己早年間也幹過掘墳盜墓的事情,更何況眼下正逢亂世人心不古,的確是沒有辦法的事。

不過想來這幫從事也夠有意思的,他們打算怎麼做,難道公孫瓚打到薊縣了他們便搬着劉虞的棺槨往東逃麼?

沒了冷冰封存走不出百里棺槨裡的屍身便腐壞了!

“派遣船隊,自漁陽走水陸,運送劉公棺槨至東海吧,早日讓劉公入土爲安纔是。”說這話的時候,燕北心裡頭隱隱帶着些許不自信,徐州眼下是與他有殺身之仇的陶謙的地盤,扎着燕字旗號的船隊行至徐州,能安然無恙麼?想着燕北便接着說道:“讓船隊插幽州的旗號,紮上白幡……荀別駕修書一封派遣騎手傳送陶謙,務必使其行以便利。”

燕北對着荀悅說罷,在心裡暗自加上一句。

不要提到燕某的名字。

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二十八章 天大喜事第六十五章 連成一片 七夕快樂第三十九章 心神不寧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二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個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三百零二章 諸生下鄉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二百二十一章 別回頭第九十七章 西州泯滅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十四章 八千兵馬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第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一百零八章 開城迎人第五十六章 麴氏復興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五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二百五十六章 響鼻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五章 酒解千愁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五十七章 熹平石刻第一百零五章 分兵合進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第九章 獨自西進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八章 將軍麴義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七十二章 夜襲拔寨『訂閱最帥了』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二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殺四方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