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

燕北一走,幽州西部的事務便全部交由專人處理。州府的事務由別駕荀悅與劉虞時代的幾名從事,程續等人一同處理。而兵馬則又分爲代郡的麴義與涿郡的高覽,燕北指派郭嘉前往代郡爲麴義出些主意,高覽部則由年輕的幕僚徐庶前去。

代郡需要的是尋找戰機,涿郡則是需要防備敵人。

燕北渴望的大勝,將會由這兩支兵馬達成,他太需要一場勝利了。如今的幽州施政,仍舊不能心急,劉虞時代的老人物們在州郡牽扯甚廣,調離鮮于銀卻也僅僅是因爲鮮于銀與他相對親善罷了,將來藉着一場大勝,燕北還要將程續這些人也下放郡中做郡丞、太守之類的官職。

他的將軍府幕僚使用得心應手,州府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反倒是各地郡中的官職空缺。涿郡只有個太守沮宗和涿縣令徐邈,遼西郡的太守及大多縣令亦有空缺,幽州只要空着七八個兩千石,單看官職系統近乎半死不活。

治政方面,幽州的情況仍舊相對原始,這大約是燕北、公孫瓚等軍閥互通的致命短板。

不過相較起來,公孫瓚纔是純粹的軍閥。燕北以前也是軍閥,不過如今已經漸漸變化了。

燕北迴遼東在幽州都是件大事,不過燕北僅僅是給幾個心腹幕僚打過招呼,隨後便讓親衛隊帶着自己的儀仗走官道,自己則與典韋等人換上便裝自出薊縣後離開依仗,一路向東遊獵而走。

他離開薊縣不久,袁紹與公孫瓚爭奪清河國的戰事便見出分曉,雙方先鋒官在清河兩岸對戰,隨着公孫瓚軍失利,戰局一度被推進至東武城。隨着秋季將至,鄒丹眼看清河國不能守,盡收清河國西北青糧,捲起兵馬退往鉅鹿。

反倒是青州的劉備在戰爭後期盡心盡力地與袁紹部兵馬周旋,奈何兵微將寡,只得退還青州……是役,劉備渡過黃河時氣得擲鞭入河,師兄的兵將不堪重用!

隨着公孫瓚失去清河國,標誌着劉備失去了與北面公孫瓚的聯繫,沒有援軍相助卻使青州面臨袁紹、曹操兩面威脅的局面。

青州危矣。

所幸,隨後不多時,袁術的使者便來到青州與劉備密談,雙方交好,劉備再度獲得強援。

失去清河國於劉備爲一大悲痛,但對公孫瓚來說,這個純粹的軍閥並不在乎一場戰爭的得失,眼下一門心思想着向北面的燕北爲宗族之仇而戰,哪裡還在乎南面靠近黃河的清河國。

九月中旬,公孫瓚向常山關、唐縣等地陳兵兩萬,但斥候回報涿代二郡守備嚴整,公孫瓚不敢強攻,維持對峙局面。

同時,燕北抵達遼東郡,而他大隊人馬的儀仗方纔經過烏桓屬國。

幽冀之間的對峙燕北並不清楚,就算知道了也不會有太多擔心。公孫瓚陳兵兩萬,就算全部兵馬都爲老卒,可也抵不上幽州軍佔據地利,這事沒什麼好擔心的。

甄姜見到燕北迴還,當是喜不自勝,燕北在襄平的家裡住了兩日,隨後前往城中爲高氏老母做壽。幽州牧突然降臨襄平,令半年多不曾見到燕北的襄平百姓非常驚喜,好奇的孩童在門縫裡眯着眼睛向燕北投向好奇的目光,街道上的百姓在燕北的高頭大馬行進時紛紛低頭行禮。

燕北在遼東郡,在遼東襄平的威信,甚至超過數百年前古代貴族在封國中的威信。

黔首愛戴他。

爲高覽的老母親拜壽之後,燕北專程前往多聞裡,拜會遼東書院的諸多元老,希望將遼東郡最強的大儒調往薊縣,成立州學。在他們的學生當中,擇其優異者留在遼東書院繼續教化學子,並且再一次請求管寧出仕。

如今幽州正是缺少人才的時候,遼東書院的學子如果能夠爲幽州出力,將會令燕北治理幽州更爲容易。

不過這件事不是短時間就能拿定主意的,如今也僅僅是定下一個方向。驟然自遼東郡取走如此多的賢才,將會傷害到持續幾年的遼東教化。遼東郡,是燕北的家鄉,這裡出去的士人、學子、將軍、軍卒,皆爲燕北之鄉黨,這是燕北能夠受用終身的力量,甚至不亞於那些隨他出生入死的軍卒值得信任。

燕北永遠都不會爲了發展其他地方,而放棄或傷害遼東郡。

沮授商議今後州中諸多事宜,眼下高句麗已趨於穩定,最危險的時期過去之後,至少幾年之內屠紇升骨城的遺威尚在,根據王義傳回的書信,近幾年中高句麗沒有再度反叛的可能。

“嗯,高句麗現在不反,今後也還是會反的……若能有幾年時間最好,讓王義在將來準備政變吧。如果不行,待冀州之事一定,燕某騰出手來再度發兵東征。”燕北輕輕叩着案几,顯然年輕的薊侯並不滿足高句麗目下臣服的姿態,道:“不僅高句麗,還有鮮卑、三韓、扶余、東邊的肅慎人,公與都要儘早籌謀。”

殺氣凜然的話語令沮授感到錯愕,不禁問道:“防備自然是需要的,但是主公,這諸多東國,將來都要發兵征討嗎?”

高句麗、扶余二國的龐大體量,加到一起甚至比整個幽州還大,更不必說草原上的鮮卑人,這些國家、部落,都要征討的話令沮授不禁感到懷疑……任何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尤其燕北口中目的便是使對方滅國,這種戰爭前後籌謀至少數年。如此巨大的付出,與他們能夠得到的收穫,成正比嗎?

就像高句麗,燕北定下每年進貢兩千萬錢……一年兩年還好,三年五載之後國力必將因此空虛,到時候就算高句麗不想反,其國內都會被數額龐大的貢金逼反。

“公與,高句麗是一定會反的,就算燕某不逼,也要反。你要知道,紇升骨城被屠之人的親族、子孫,可都還沒死絕呢。”燕北緩緩搖頭,近乎咬着牙說道:“我襄平被其入侵死傷百姓的親人,也還沒死絕呢。仇恨既已產生,便永遠不會停止,燕某沒有更好的辦法,否則亦不願發動戰爭,但在燕某思慮出更好的辦法之前,最好的辦法便是殺光一切反抗之人。”

說到這,燕北笑了,擡起溢滿陽光的臉笑道:“讓他們成爲漢人。”8)

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一百零六章 姜晉在此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第七十章 都不好受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四十章 猛士佳人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六十四章 堆積如山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四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七十一章 反目成性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一百零五章 分兵合進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三百零一章 鮮卑末日第一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三十五章 神乎其技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一章 開府假節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一百零七章 不必三思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五十六章 閻柔閻志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一百零四章 議定遷都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九十一章 幽州震動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八章 將軍麴義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二百二十三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九十八章 探望燕東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殺四方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一百二十七章 五百四十里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三十七章 勇者得前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八章 將軍麴義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家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一百零七章 殺人刈麥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