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內外皆難

興和元年。

三月,牆角的新冒出芽兒的野草還掛着霜,天色尚黑,大司馬府中便亮起了燈,行色匆匆的僕從打着火把跑前跑後。在府門外,御賜的駟馬高車已經套上嚼頭,車伕掛着濃厚的眼圈,車駕兩側是舉火持銳的燕趙武士。

燕趙武士,不,不叫這個名字了。自他們的主君做了朝廷大司馬,燕趙武士也更改爲右羽林武士,與守備在皇帝身邊的左羽林郎相對。如今他們的甲冑也煥然一新,在過去的赤玄大鎧背部扎兩支護羽長翎,系抹額戴鶡冠或鐵兜鍪,跨一水黑色披掛戰馬,威風無比。

改右羽林的變化不僅僅只在服侍上,如今右羽林與左羽林一樣,都屬郎衛系統,每一個員額都是三百石郎官。至於他們的首領右羽林中郎將典韋更是兩千石的實權統領。儘管典韋的官俸沒有變化,但武士們的地位與俸祿卻都有了很大提升。

改變最大便是羽林武士也同樣是繼承的,當他們死去,他們的孩子會有朝廷供養,學習戰鬥與侍衛,成爲新的羽林武士。更何況,燕趙武士還有一個傳統是羽林郎也難以達到的,燕軍裡中下層將官,除了黑山、白波、烏桓、鮮卑之外,其中七成都是由燕趙武士中走出去的。

這些人用着最放心,他們在從軍一開始的使命便是保護燕北。當他們立功之後,分調至各個將領麾下做屯將、軍侯甚至軍司馬,也仍舊擁有與燕北的直接聯繫,這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主將被策反後整支軍隊都會倒戈的意外。

兵馬掌握在燕北手裡,也掌握在各個將領手裡,但歸結根本,還是掌握在中下層武官手中。

用過朝食,燕北穿着合襠的厚褌立在堂中張開雙臂,幾個侍女上下侍奉爲他穿上厚實的錦袍與精緻的赤色雕虎豹兩當鎧,隨後配上玉珏紫環,甄姜動作輕柔地端正了雕虎與蜼章紋的抹額,整理衣甲上稍顯不妥的短襟,這才爲他披上黑亮貂毛的長裘,輕聲道:“夫君,該上朝了。”

“上朝!”

鄴都皇宮,伴着紅日在御殿檐牙緩緩升起,百官快步登上九重石階。年輕羽林雄渾有力的傳報聲令人精神爲之振奮,整個鄴都宮廷裡快節奏的氣氛也讓過去歷仕洛陽、長安朝廷的舊臣苦不堪言。

楊彪看着宮廷裡侍立的羽林虎賁與披掛站在百官臣僚最前的那個身影,不動聲色地嘆了口氣,吃力地邁上一級臺階。

他們太年輕,都太年輕了。

鄴都的一切似乎都那麼快,快到讓朝廷來不及反應,這讓朝臣很難習慣,亦很難承受。

二月,高句麗遣使請漢朝天子發兵助他們抵禦扶餘國的進攻,快馬跑了十三日才從遼東進入鄴都,大司馬深夜入宮不過片刻,侍從武官便拿着樂浪太守牽招與遼東太守司馬朗發兵助高句麗御扶余的詔令跑了回去,宮廷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百官臣僚在昨夜收到上朝的消息,消息靈通的打聽出原因,在他們什麼都不知曉的情況下,高句麗的仗贏了,扶余人從高句麗北疆撤兵。這是他們剛剛知道一個半月前朝廷曾收到東夷的求援,而他們知道的時候,大司馬要他們議一議給遼東太守和樂浪太守的封賞。

一羣金印紫綬、銀印青綬的公卿大臣,就是用來做這個的?

“諸公請議一議吧,朕看過他們的政績,司馬伯達去歲爲幽州之冠,牽子經次之。”

侍中劉艾念罷了,皇帝問過之後百官羣臣卻默不作聲,隨之望向一旁的燕北問道:“大司馬,你以爲應當如何賞賜他們揚威域外?”

燕北立於百官之首,看一衆大臣並沒什麼好說的,這才緩緩擡頭說道:“陛下,扶餘國有帶甲八萬,比之高句麗稍弱,只是如今高句麗年年向我大漢進貢,才使國力稍有減退,我漢軍助高句麗得勝,本就是應有之義。所以臣以爲,這沒什麼好賞賜的。”

雖然是回答皇帝,同樣也是向百官解釋東夷諸國的戰力。隨着皇甫嵩、盧植、朱雋等人相繼故去,如今的朝廷重臣沒有多少對域外諸國瞭解的。如果硬要去說,無非也就是知曉些西羌、鮮卑的情況,對東面則不大瞭解。

其實不舒服的不單單是朝廷百官,燕北與他的部將幕僚在如今的朝廷裡也不算舒服。過了最開始執掌朝堂的那股新鮮勁,如今朝廷帶給燕北的感覺大多是枯燥乏味,甚至有時還讓他感覺行事多有牽制。

“臣的意思,不必封賞官爵,各賞五百匹細絹與兩匹鮮卑戰馬。但一定要派遣朝中使者前去慰勞軍士,對死傷者的撫卹要如實發到手中,足夠孤兒寡母生計所用纔是。”燕北拱手,思慮着說道:“讓士卒無需顧忌身後之事,朝廷需要他們作戰時纔會拼命取勝……諸公可有異議?”

百官說不出什麼來,燕北所提的賞賜一點都不過分,可正因燕北這種滴水不漏才更讓人心中不順暢。倒不是百官覺得燕北錯了,他們都是士大夫宗族走出來的,自小受到的就是官宦教育,在是非觀上可以說遠超燕北早期的部下,很少會有沒事找事的人。

但燕北這種站在百官之首的角度上提出滴水不漏的封賞,恰恰讓他們感到自己錯失了‘正義’。就像過去李傕郭汜在時,總是在朝堂提出貪婪而無恥的要求,那個時候百官反對,便都是英雄!

現在呢?不能反對燕北,因爲他說得對。可不反對,又覺得燕北像個權臣,宮內宮外大小事宜皆出他口,這樣又着實不好。

“那就依照大司馬的意思,派遣使者前往幽東。”皇帝說罷,臉上露出少年人的自得神色,接着問道:“諸位可還有事要奏?”

“臣有事奏!”

“臣有事奏!”

燕北開口的同時,在後面的鐘繇也同時出列,看到燕北開口,鍾繇神色沉穩地拱手道:“請大司馬先奏。”

“臣要奏兩件事,其一是立輯校寺,請陛下過目。”燕北自懷中奉上書簡由皇帝侍從接過,回頭看了一眼鍾繇,接着說道:“第二件事,臣表御史中丞鍾繇,其人果敢忠直,應爲光祿勳!”

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雪山旅行團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六十六章 田豫北走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一百零四章 議定遷都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下留人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八章 曹操徵徐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殺四方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七十三章 邀請陳羣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一百五十章 圖個痛快第十章 黃天在上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營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十二章 西遷東奔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校尉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一百六十三章 陣前邀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六十五章 出營挑戰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於文則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五十三章 都是我的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一百七十九章 矜持點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