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年過去,南匈奴已經不能單純地被稱爲蠻子了。
久居塞內,匈奴貴族讀漢書、說漢話、穿漢服,甚至因爲有些東西是從書裡學來,所以有些地方他們比漢人還漢人!
自然而然,無可避免的是他們也接觸過漢人的兵法,儘管僅僅是流傳較廣的兵書而且接觸很少,但膚淺的兵法還是懂一些的。大約就是,五年前的燕北知道什麼,匈奴貴族知道也不比他少。
兵法與兵法,也有不同的說法。比方說燕北當年最早不認識但會默寫的六韜,託名是姜太公所做,亦稱太公兵法。但拿在燕北手裡的就不是那樣了,一部書傳下來數百年不知有多少人經手,最早被稱作留侯的還叫批註,原文加結論只有百來字,剩下的那叫廉丹便是自己寫了,還有一些不知名者解釋,整部書字跡相同,想來是陶謙不知從哪兒抄錄的。
燕北得到這部書三年之後才弄清楚這個留侯是張良。至於廉丹他則尋人問了問,也沒弄清個所以,過了很久聽說是王莽新朝時期的更始將軍,無惡不作,後來鎮壓赤眉軍兵敗被殺。最後批註最細的應當是陶謙自己親錄,不過他在燕北眼裡也算不得什麼大將……也就是說,燕北得到的這部六韜,算是全天下各個版本的六韜中,所含兵法韜略較少、較差的一冊。
這也是爲什麼達官貴人掌握上升階梯的原因,並非是窮苦家出身的人得到書籍之後就能一步登天,實際上就算僥倖得到書籍,一樣的書名裡面蘊含多少知識都是在碰運氣,甚至有些人在抄錄書時根本沒機會看到別人家傳下的批註,弄不好在後漢爲了看本書,還要專門去學先朝的小篆,否則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根本讀不通。
經學上一個字不同便會壞了世間至理,兵書上更是如此,書上寫逢林莫入,莫字不認識,帶兵的將領見林子就鑽八成得死,還是領着全軍送葬的那種。
這還不算最恐怖,若是時運不濟,兵書的上一個主人就像那廉丹般自傲不已,依照自己理解篡改的面目全非,就和早年燕北一個際遇……看過那麼多大道理,還是打不好一場仗。
可將門就不一樣,雖然也會遇上自負的祖宗篡改兵書,可但凡消失的將門流傳下來,那便多半是仗打贏了還立下功勳。有真才實學的批註,就不一樣了。
這世上從來不缺少喜歡寫兵書或者說改前人兵書的人。比方說南邊的孟德兄,早年寫了半部新書,還曾送給燕北一冊,不過燕北看他老打敗仗也沒放在心上,北上吊唁魏攸的時候轉手送了他的獨子。不過孟德兄並未因燕北的不看重而懈怠,現在新書都編完了,十餘萬言的兵書分發將校,諸將攻伐皆以《新書》從事。而且從兗州回來的探子還說,曹操最近在編寫《孫子注》。
將兵書分發將校的舉措,在燕北看來就是極好。不說曹操親自用兵的經驗,至少這本新書是將曹操自年少起家學中所能接觸到的兵書融會貫通,一股腦全部交給部下將校,這對部下將校的作戰能力有多大提升?
燕北知道這件事時便在心中暗自腹誹,天公將軍當年若想盡辦法在十幾年中弄上基本兵書,夾雜在太平清領經裡分發於黃巾力士與大小方渠帥,造反不說勝敗,沒糧草輜重不懂治理長久來看終究還是要敗,但至少單單軍爭之時不至於被漢軍從南打到北像收麥子般一茬茬地死。
不過縱觀南匈奴之作爲,也算是貫徹着兵法中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精義,抓準時機咬漢朝一口,但凡遇到失敗就投降再重新歸附,大不了換個單于,下次接着大掠幷州。
這一次,他們把兵法現學現賣到燕北頭上了,趁着魏續還城大軍稍有鬆懈,摸着黑奔馳到城外千步才被發現,衝突進城下百步攻破三壘。讓燕北百日間兩次突襲斬獲的戰果全還了回去,城外駐紮的步弓手受損頗大。
燕北趕到城頭時,城下正處於激戰,從他的方向剛好能看到曹性的駐地……先前燕北就注意到,幷州將領除了高順沒一個治軍嚴謹的,只是早間正逢成廉立功,不好給部下潑涼水,一時疏忽便讓曹性部下軍卒吃夠了苦頭,匈奴人短時間內襲破三壘衝進第二道木築營門,丟下稻草火把順風而燃,若非沒有火油之類引火物城下早就該是一片火海!
即便如此,三壘的木柵廢墟亦各處燃燒,匈奴兵最近的已經衝破二壘營門,正瘋狂地向內衝殺着。
混亂中,燕北望見提弓跨刀奔跑的曹性後腰大鎧甲擺插着一支箭頭,奔走姿勢都顯得怪異,顯然被射中屁股。順着他跑走的方向不難望見篝火上還架着肉食……這個混賬居然在城外守備時烤肉食!
看着曹性屁股插着箭矢不逃反自口中發出非人的尖嘯提着強弓向匈奴兵攻破的陣線奔走,還揮舞手臂指派軍卒拼死抵抗,燕北虛着狹長的雙眼這才最終保持着些許不快,對身旁高順擺手道:“城上弓弩手騎射匈奴兵後陣,傳令北門徐校尉領騎兵擊敵後路,驅散即可。”
圍繞城池防守匈奴兵尚可,畢竟三壘之外有不少篝火堆來照亮些許空地,目力尚能顧應。若在遠郊失了光影,大多食乾糧長大的漢軍雀矇眼很難與匈奴兵夜戰。
這與漢軍與漢軍夜戰不同,到底主將大多是食肉的,只要士卒有夜戰訓練,主將指揮下雙方情況對等。但匈奴人甚少夜盲,漢軍與之夜戰則大爲不利。
其實不必燕北去說,高順隨他一同奔至城上,望見局勢也不說話,擡手對軍卒做出幾個手勢,校尉部的幷州下級軍官們便高呼着向部下下達命令,轉眼城上便是一片令人牙酸的強弩上弦之音,轉眼一片弩矢朝匈奴人後部飛蝗而去。
望見頭頂飛過弩矢,曹性更爲振奮,棄了強弓揚刀罵罵咧咧地一邊抽冷氣一邊高吼着督戰,匈奴兵衝鋒之勢,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