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

燕北對曹操當前局勢沒有清晰的瞭解,儘管他的幕僚均爲天下才俊,但說到底沒有幾個是豫州人,甚至就連兗州人也少了可憐,因此對兗州豫州的情形並沒有足夠了解,反而想當然地將曹操所控制的二州比擬爲幽冀這樣地方。

這是極大的謬誤。

儘管兗豫和幽冀都是兩個州,但這四州之間差距不可謂不大。首先北方沒幾個封國,即便有也是些皇室旁支,對土地的掌控能力極其微弱,再者說除國的除國、被殺的被殺,在燕北治下的土地上唯一能保持封國獨立的就是烏桓屬國了。可烏桓屬國在近十年燕氏做大後的身份始終是在爲北方貢獻賦稅的位置上。

烏桓國不交口賦算賦,交的是命賦。烏桓單于自老單于丘力居、代單于蹋頓、新單于樓班,歷經三任。但在長達十餘年的時間裡,燕氏從遼東郡一隅之地蔓延至北方遍插燕字旗,每一次軍事衝突、每一次龐大戰役中,烏桓武士永遠是燕北最堅固的後盾。

儘管他們從未立下浩大戰功,成就燕氏戰將無雙的威名,但不可否認的是數以十萬計的烏桓男兒從屬國走出,其中五成都沿着燕氏統治土地的邊沿埋骨漢地。在烏桓屬國流傳着這樣一句關於燕北的俗語:東起單單領,南抵大河岸,西至隴關南,北至軍都山。問趙王打過什麼仗,只需要去尋找漫山遍野的烏桓墳。

燕北對北方擁有絕對的統治力,在這一點上能夠與燕北相提並論的只有交州士燮。

但曹操並沒有這樣的統治力,因爲在他統治的土地中有那麼多不納稅的劉姓諸侯王,導致他實際控制的土地並沒有橫跨兩州那麼多,這便造成無論糧草還是錢財上,曹操都很難與燕北想象中的曹孟德拜在一起。

但曹操也不差,他有錢,過去籌集糧草的手段除了鼓勵百姓耕種之外,再以錢財向各地諸侯王買進糧草,而現在的情況實際上對他更好,因爲諸侯王沒了,只要能收回那些土地,他便真正能手握二州打開局面……前提是三個月內勝過燕北。

不然萬事皆休。

郭嘉能猜到曹操所剩兵糧不多,但猜不到究竟還剩多少,在郭嘉的估算下,曹氏應當至少還有六個月的兵糧,最多也不會超過一年。這對燕氏是好事情,戰事繼續拖下去,只會對燕氏有利,因爲戰爭爆發在曹袁二人控制的領土下。

“單以糧草論之,幽糧補給至兗地,路耗甚巨,待到明年州中百姓必然哀鴻遍野;但今年冀州沒有大旱,只要堅持到糧食大收,一切問題便都迎刃而解。”郭嘉笑眯眯地說道:“在下建議,將軍主避戰,以守勢保東郡、陳留,向山陽郡增兵保張將軍退路,固守半年,曹氏必敗。”

燕氏在糧草上問題很大,從幽州運送到黃河南岸的糧草路耗高達七成,就算有驢馬也只能將這個數目減少一成,相當於運百石糧送到兗州便只剩四十石。這還是海陸同運減少路耗的緣故,否則單憑陸路運送,到兗州就只剩十石糧,根本無法供給大軍消耗。所幸燕氏已佔據兗州大部,各路兵馬補給可就食與敵,否則北方壓力也很大。

“時運在我。”燕北點頭,對郭嘉笑道:“若非去歲雨雪,今年若再大旱一年,燕某至八月也只能退兵。”

長達八個月的戰爭令青州、兗州淪爲焦土,青州還算好的,麴義部一上來便拿下三郡與袁氏對峙,對百姓影響不大。兗州戰事前番張遼走走退退一直迂迴,燕軍來了百姓要拿糧草供給、曹軍來了百姓還要拿糧草供給,百姓沒了糧食就只能丟棄土地去其他地方避難,但根本無處可走。

北面有大河阻攔,沿途船隻皆被燕軍徵用,爲防備曹軍密探閉鎖河道禁止民舟通行;東面青州戰事如火如荼,交通要道皆被封鎖;南邊與西面雖然無人封鎖要道,但皆陷於戰爭之中,根本無法通過。

兗州北部六成百姓都躲到附近山區中就食於野,以求保命。剩下的都是家族丁口衆多的,勤勤懇懇耕種,以期能夠活下去。

“轉變守勢?”燕北對此並不認同,他擁有絕對的優勢,而北方根基不穩,急切地需要用一場大勝來震懾北方。這是他維持統治的一貫手段,熟練無比。奉迎皇帝便討滅高句麗扶余,朝中議論便討伐南匈奴安定幷州,宣揚他的兵威。此次也不例外,燕北一樣想擊破曹操來震懾朝堂與王門,“眼下大軍已發,奉孝所謂的守勢,是如何守呢?”

這種事對郭嘉來說如數家珍,探手道:“曹軍有所防備,前軍斥候已回報駐守濟陰郡已氏、單父二城的曹仁、于禁在與成武之間的山地間紮營下寨,阻塞我們南下的通路。劉寵死後,陳相駱俊與曹氏聯手,他們得到充足的兵員補給。正如大王所說,時運在我,與其佔據優勢與曹軍布堂堂之陣,不如儘量拖延決戰時間,逼曹氏與我決戰。”

郭嘉這話說得很有水平,逼迫曹氏與他們決戰,和與曹氏決戰,不過兩字之差,卻顯露出不同的意味。

“你的意思是派遣一部偏師與曹仁對陣,阻住他北上的機會?”不過幾句話,卻引得燕北心中泛起一副龐大的戰略,“向西以陳留、潁川與司州兵馬合兵,向東與麴義聯合壓迫臧霸,中間防着曹仁卻不與其做大的爭鬥,當曹氏因糧草緊急迫切與我決戰時,全線突破各處防線,並收兗青,一舉擊破曹操?”

郭嘉點頭道:“在下正是此意!”

“以高覽、張頜爲西路偏師,各領本部進軍陳留,向南收潁川可便宜行事。燕某自坐中軍守備曹仁,東路便由烏桓王蹋頓、閻柔領軍吧,讓他們一路援助張遼。”燕北說着擡頭問道:“張將軍最近的戰報,走到哪裡了?”

“回大王,三日前張將軍已進沛國。”郭嘉笑着覆手道:“不日當抵達譙縣,沛國譙縣!”

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師西走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七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五十六章 燒殺搶掠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一百章 艦隊回還第三百一十五章 五斗米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九十九章 汶縣夜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八章 中山之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五十六章 麴氏復興第九十八章 羣起攻之第一百五十二章 於文則第九十七章 亭中略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三十章 皮肉之苦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六十九章 初臨封地第九十九章 汶縣夜戰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八十七章 四海爲家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船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一百零八章 烏桓退走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七十四章 天人交戰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二百六十七章 江夏水戰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四十四章 挫敵銳氣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則無敵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