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妃暄咀嚼着秦寒強詞奪理的胡話,想了半天反而把自己繞進去了,越來越覺得發悶,不由得問道:“那在秦兄看來,何謂明君?”
秦寒輕笑道:“哪有什麼完美無缺的明君,只要是人,便各有各的缺點,各有各的慾望,各有各的喜惡,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沒有永恆不滅的王朝,只有暫時興盛的朝代。”
師妃暄拱手一禮,輕聲說道:“還請秦兄指教。”
秦寒繼續忽悠:“師仙子讀過《孟子》吧!”
師妃暄點了點頭,秦寒說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各個王朝的開國之君,篳路藍縷以啓山林,兢兢業業打下赫赫江山,懂得打江山的苦,而且能夠打敗羣雄獨霸天下,顯然能力不俗,所以凡是開國之君,各有各的賢明。
可到了子孫後代,享受着先輩刻苦經營得來的和平,他知道打天下的苦麼?不知,因爲他沒有經歷過,既然不知,便不會理解,既然不理解,又如何會珍惜,所以如同大漢那般有四代明君的,已經是空前絕後了。”
師妃暄問道:“按照秦兄的意思,莫非先輩應該留下敵國外患,用以磨礪後輩?”
秦寒擺了擺手:“養寇自重,昔日楊堅也是這麼想的,結果呢,突厥勢大,尾大不掉,如今中原大亂,羣雄逐鹿,而突厥卻在草原上厲兵秣馬,以逸待勞,不管哪一家贏得了勝利,第一個要面對的,便是突厥的十萬鐵騎。
所以,師仙子一個個的勸服那些義軍首領臣服明君是不可取的,外敵強大,若是不能公平公正的擊敗一同爭奪天下的敵手,如何有能力擊敗突厥鐵騎,莫非師仙子覺得自己可以勸服突厥騎兵和戰神畢玄?”
說實在的,師妃暄從來都沒有考慮過突厥的威脅,想想秦寒的話,一股冷汗不自覺地流了下來,聲音略有些顫抖的問道:“秦兄,秦兄覺得寧真人可否敵得過畢玄?寧真人……”
秦寒猛地打斷師妃暄的話,不屑的說道:“寧道奇?別開玩笑了,天下大宗師,以寧道奇最爲自私,他或許可以打贏畢玄,可那會讓他受到損傷,他定然不會出手。
昔日楊廣三爭高句麗,高句麗大宗師傅採林率領全部弟子抵抗,當時若是寧道奇出手牽制,高句麗或許已經被攻下來了,這是開疆擴土的大事,可寧道奇參與了麼?
沒有,他當時在給人批命,說李世民有濟世安民之相,真是好笑,這是嫌大隋朝不夠亂麼?我敢肯定,一旦畢玄出手,寧道奇定然會以方外之人不履紅塵爲理由拒絕出手。”
師妃暄和寧道奇很熟,想要爲寧道奇辯駁一二,可秦寒的話說的極爲有理,想要辯駁也辯駁不得,只能轉移話題:“那個時候,秦兄會出手麼?”
秦寒說道:“當然不會!”這特麼廢話,那個時候,老子早就回到主神空間了,誰有空參與這個。
師妃暄愕然:“原以爲秦兄是一個急公好義的好漢,爲何如此?”
秦寒說道:“師仙子這話不應該問我,佛門中人慈悲爲懷,三大聖僧號稱匹敵寧道奇,畢玄率領十萬大軍到來,你覺得三大聖僧和了空大師可會出手?你這口口聲聲天下蒼生的靜齋仙子可會爲了天下蒼生和畢玄拼死一戰?
以三大聖僧,了空大師,你師父,再加上師仙子你六人合力,絕對能夠擊殺畢玄,佛門僧兵幾十萬,一同出手,絕對擋得住突厥鐵騎,敢問師仙子,佛門可會出手?”
一番話說得師妃暄啞口無言,便是她再怎麼能言善辯,也不能在這等情況下紅口白牙顛倒是非,這隻會招來秦寒的鄙視,可若是實話實說,即便心向佛門,師妃暄也知道,佛門高手不會有任何一人出手,包括梵清惠。
看着閉口不言的師妃暄,秦寒說道:“你看,你這開口閉口就是天下蒼生的仙子都不出手,我爲何出手?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爲也。”
被人逼到這個份上,師妃暄也不能示弱,咬了咬牙,說道:“秦兄既然如此看不上慈航靜齋,今日妃暄便和秦兄許下約定,一旦突厥入侵,畢玄出手,妃暄定然奔赴前線,突厥不退,妃暄不回,百死無悔!”
說話間,師妃暄的身後彷彿升起了一個聖潔虛幻的身影,這身影爲千手觀音法相,每一支手掌都拿着一把寶劍,簡而言之,這是百劍觀音法相。
觀音菩薩爲佛門四大菩薩之首,雖然不成佛,卻是佛門七佛之師,地位超然,化身萬千,千手觀音是其中一個相對著名的法相。
師妃暄的百劍觀音法相,顯然是立了大宏願,要“觀世間苦難聲音,挽救衆生於水火”,待到明主登基,她的道便會水到渠成,不僅是劍心通明,便是閉死關修成破碎金剛也未嘗不可。
身爲這個時代的女主角,秦寒的連番刺激雖然打擊了她的道心,可師妃暄的仙胎經過這一輪刺激,反而更近一步。
此時的師妃暄,已經遠遠超越了她的師父梵清惠,可以說,師妃暄走的是碧秀心的路,也就是真正的濟世度人的路,而不是政客一般的虛僞。
秦寒拱手說道:“恭喜師仙子修成仙心,大道可期,未來修菩薩行,渡化世人,解十方災厄,千百年後,十方禪林之中定然有一百劍觀音法相,香火匯聚,信仰封神。”
師妃暄身上的仙氣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人氣,聽了秦寒的話,師妃暄搖頭說道:“秦兄過譽了,大道之路何等艱難,妃暄何德何能成爲一派祖師。
今日得秦兄指點,如同醍醐灌頂,妃暄日後如有收穫,當謹記秦兄恩德,只是,和氏璧事關重大,若是秦兄想要爭奪和氏璧,妃暄不會手下留情。”
秦寒笑道:“好,有朝一日,定要領教師仙子的劍心通明,今日已然無事,在下告辭。”
出了酒樓,剛走幾步,秦曦小聲說道:“爹爹,咱們似乎沒有付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