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遼東郡王(一)

高太后問的話太直白了,這個問題恰恰是大臣刻意遺忘的問題,這屬於一條看不見的紅線,誰都不願意去觸碰它,因爲這件事情實在是不好說。

李燁是登州刺史已經在遼東半島上不是什麼秘密了,可就是這樣一個身份讓渤海國十分被動,都說有些事情能做但是卻不能說,而李燁辦的這件事情恰恰屬於這個範疇之內。渤海國到現在也沒有弄清楚李燁佔領了遼東半島,是屬於唐朝暗中默許的,還是李燁私下故意爲之。

如果李燁在得到唐朝廷的默許之下,故意侵佔遼東半島,這看似不跟渤海國有什麼聯繫的事情,裡面隱藏着巨大的玄機。唐朝廷丟失安東都護府已經很久,再想名正言順的佔領已經不可能,讓李燁偷偷摸摸的侵佔遼東半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樣一來唐朝廷就有了出兵干涉遼東半島的理由。

如果遼東半島發生的一切並沒有得到唐朝廷的默許,只是李燁個人擅作主張出兵佔領了遼東半島,那麼遼東半島依然是一個羈縻地區,渤海國就不能將李燁作爲打擊的目標,而只是針對遼東半島發起進攻。兩者看似互爲矛盾的邏輯,其實一點都不矛盾,渤海國不願意將唐朝廷作爲攻擊的目標,有意避開李燁的身份。不管唐朝廷是不是想介入遼東半島的事務,都會沒有理由,因爲渤海國擔心唐朝廷拿安東都護府說事,畢竟這些事情放不到桌面上來講。

現在高太后突然問起,到底是攻打遼東半島,還是攻打李燁,這樣一個兩難的問題讓大臣們怎麼好說。

這個問題衆大臣根本回答不了,除非是誰挑起兩國的衝突,大臣在刻意迴避這個問題,就是不想把矛盾放到桌面上,如果可能大臣也不願意出兵攻打遼東半島,畢竟遼東半島沒有撈過界,是渤海國首先攻擊遼東半島,遼東半島奮起反抗纔是。但是現在二萬渤海國將士死在了遼東半島上,這個問題現在已經無法迴避,大臣想裝聾作啞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所以纔有了攻擊遼東半島一說。

就是支持太后的一派現在都不願意在這個問題上與大玄錫撕破臉皮,不知道高太后爲什麼現在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難道不知道這個敏感的問題會引發朝堂震盪嗎?

見衆大臣都低頭不語,高太后微微一笑道:“本宮還以爲朝堂諸公已經有了萬全之策,沒有想到你們就是這樣輔佐陛下的”,高太后看了一眼朝堂上驚恐不已的大臣:“如果本宮告訴諸位,李燁也流着我們靺鞨人的血脈,是渤海國的皇族,你們還想攻打遼東半島、攻打李燁嗎”。

“什麼李燁是渤海國的皇族”

高太后的話如同在沸騰的油鍋裡倒入了一盆冷水,頓時整個朝堂炸開了鍋,交頭接耳不可思議的表情,迷茫無措好像被人狠狠的敲了一下腦袋似的,頭腦嗡嗡作響。

大玄錫震驚不解道:“太后,宗室皇親在宗人府可是有玉蝶的,是誰告訴太后李燁是皇親國戚,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也敢講給太后聽,可有什麼證據”。渤海國不管是官職上、還是在整個文化傳承上,已經是大唐的濃縮版,那個人是皇親國戚從一生下來就已經記錄在案,從來也沒有聽說過一個叫李燁的唐朝人。當然,這句話要是從別的人口中講出來,大玄錫可以立即命人拖出去斬了,可是高太后說出來就不一樣了。

高太后招手讓內侍端上一個漆盤道:“陛下應該知道,先祖在建國時有兩串先人留下的彩貝項鍊,一串現在在皇后手中,另一串至今下落不明,而丟失的一串當時本宮送給了萍兒,本宮派人調查過,萍兒從宮中走失後,流落到唐朝海州東海縣,而李燁正是萍兒之子,陛下,你說李燁是不是渤海國的皇親國戚,是不是應該停止攻打遼東半島、攻打李燁”。

大玄錫驚愕的看着漆盤中兩串彩貝項鍊,這兩串項鍊雖然不值什麼錢,但是卻是渤海國先人留下來的遺物,其意義早已經超出了彩貝項鍊價值本身。而這兩條項鍊原本藏於後宮之中,外人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想山寨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其中一些彩貝早已經絕跡根本無從尋找,根本不可能作假。

高太后有一女名叫大婕萍,就是李燁的親生母親,深的高太后的喜愛,因不滿豪門之間政治聯姻毅然出走,至今不知下落。高太后已經派人到東海縣調查過李燁的身世,見過大婕萍的人繪出大婕萍的畫像,宗人府也已經覈對過,所有細節並沒有差錯,可以認定李燁就是高太后的外孫,這讓高太后感到一絲安慰。

事情到現在當然沒有完,作爲高太后的外孫,李燁當然算是渤海國的皇親國戚,要入宗人府玉蝶。這件事情如果不是發生在李燁身上,只要高太后與宗人府宗正說一聲,事情便結束了,也沒有拿到朝堂上的道理。

大玄錫的確有些爲難了,大臣們一聽李燁是高太后的外孫,攻打遼東半島的事情就變成了皇家內部的事情,不敢插嘴討論是否繼續攻打遼東半島。

大玄錫有些傻眼了,剛纔氣勢洶洶的大臣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好像和尚打坐一樣:“太后,李燁可是屠殺了渤海國二萬將士,這件事情一定要給天下人有一個交代”,大玄錫依然不死心,李燁算起來是大玄錫的表弟,可是李燁已經觸及到大玄錫的逆鱗,什麼親情血緣都沒有大玄錫的臉面重要。

“不知者無罪,李燁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事出有因不能責怪李燁這個孩子,而且李燁赤手空拳爲渤海國打下遼東半島,不但沒有過錯而且大功於渤海國應該封賞纔是,陛下你說呢”

高太后一下子把事情定了性,現在大玄錫再想反對就必須拿出更強硬的理由,比如李燁不是高太后的外孫,再比如李燁圖謀不軌準備顛覆渤海國,不過這些話現在還不能說,大玄錫還沒有從震驚中恢復過來,滿腦子都是李燁怎麼會是自己的表弟。

大玄錫想先聽聽高太后到底是什麼打算,然後再做計較:“太后,你說這件事情應該如何處理”。

高太后見大玄錫詢問自己的意見,心中暗笑大玄錫這個蠢材不知道爲自己造勢,還向自己詢問對策:“陛下,既然李燁是陛下的表弟,就不應該流落唐國,應該早日讓李燁到渤海國來入宗人府……”。

大玄錫一聽高太后的話,心中不快道:“李燁是唐國登州刺史,父親也是唐國人,如何能入宗人府玉蝶”,只要是高太后贊成的事情,大玄錫想都不想就張嘴反對,對高太后抱着極大的戒心。

宗人府是管理皇家內務的機構,管理着所有皇親國戚,皇帝也是宗人府成員之一,而宗正就是皇族內部的族長,管理着皇家的內部事務。宗正大翰若負責記錄家族成員脈絡,向高太后和大玄錫施禮道:“大婕萍是皇太后愛女,所生子嗣自然要在宗人府記錄在冊,即使是李燁子嗣也要記錄在案,不可有任何疏忽”。

這件事情不是大玄錫不想承認就行的,宗人府管理自然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就算大婕萍生的女兒的女兒也必須記錄在宗人府中,至於俸祿、官職和地位就要看跟皇帝血緣的遠近了,不是什麼人都能從宗人府得到好處的。既然宗人府的宗正大翰若都承認了這件事情,大玄錫只能捏着鼻子承認李燁這個遠房的表弟,國事就變成了家事,事情的發展就不由大玄錫控制了。

高太后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先確定李燁的身份,至於攻打遼東半島的事情,渤海國死多少士兵的問題都不能放到朝堂上研究,就排除了支持竇家的一些大臣的意見。

高太后見大玄錫不說話,接着道:“雖然李燁是唐國的官員,但是李燁畢竟是本宮的外孫,渤海國的王子如何能流落他國而不加封賞,陛下,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大玄錫雙眼空洞的望着前方,不想接高太后的話,生怕高太后又擺自己一刀:“本宮的愛女怎麼說也是長公主,既然是長公主的孩子,小小年紀便能做到刺史的位置,說明才學和人品都沒有問題,封一個遼東郡王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

高太后的話說的十分巧妙,李燁作爲唐朝的官員,唐朝作爲渤海國的宗主國,不可能去質疑唐朝廷選拔官員,所以李燁的人品和才學到底怎麼樣,就不好直面反對。至於李燁能不能成爲遼東郡王還真不好說,要說封一個有名無實的郡王不是不可以,就是親王都沒有問題,大不了花點錢把李燁當成肥豬豢養起來,渤海國還能少了李燁一口飯吃不成。

可問題是李燁是唐國的官員,現在又佔領了遼東半島,封李燁一個遼東郡王,那就是承認了李燁在遼東半島的統治地位,不再是什麼有名無實混吃等死的郡王,不知道高太后到底在想些什麼。

第610章 譁變(三)第70章 除夕夜第640章 污染第533章 偷襲契丹(三)第895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839章 陰差陽錯第246章 真假強盜襲即墨(八)第319章 終南山尋醫問藥(四)第287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二)第315章 商州平民亂(八)第513章 慶功宴第345章 李建婚事(一)第424章 重拳出擊(三)第406章 兒女私情(四)第716章 李燕施恩第531章 偷襲契丹(一)第623章 錢荒(二)第80章 晚唐軍人第866章 蝦夷人(一)第857章 金蟬脫殼(三)第312章 商州平民亂(五)第395章 都裡鎮之戰(二)第69章 莫名其妙第583章 龐勳餘孽(三)第287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二)第184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794章 攻打新城(一)第410章 程府嫁女(二)第590章 沂河大戰伊始(一)第840章 最後的末日(一)第526章 隱瞞還是欺騙(一)第395章 都裡鎮之戰(二)第137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777章 倭商(一)第362章 新城大搬遷(二)第41章 病牀上的**第450章 大快人心(五)第671章 跟誰姓不是問題第631章 拍馬屁第680章 來消息了第488章 蘇州陷落(六)第750章 宋威慾望第556章 新城上元燈節(一)第842章 最後的末日(三)第780章 拍賣(一)第53章 擺駕驪山第402章 登州經濟戰(四)第450章 大快人心(五)第486章 蘇州陷落(四)第42章 喬遷之喜第798章 錯失良機(二)第770章 平安時代(二)第658章 三戰大行城(四)第152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第840章 最後的末日(一)第45章 東市買馬第315章 商州平民亂(八)第611章 譁變(四)第343章 新城見聞(五)第470章 遠赴江南(五)第477章 馳援蘇州(四)第22章 第一桶金(一)第249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二)第895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492章 紅顏禍水(三)第142章 現代金融體系第61章 新年新裝第835章 大潰敗(二)第830章 劉鄩雪夜入安市州(二)第889章 雙喜臨門第825章 僵局第868章 佐渡島第635章 誅心(二)第682章 利弊得失第808章 拖死你(二)第465章 登州兵變(四)第295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二)第19章 救治災民(二)第880章 建軍(二)第686章 新城的抉擇第194章 朝堂紛爭救遼東(一)第182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524章 葉玲再出走第33章 西域鉅商第209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三)第664章 遼東郡王(一)第793章 萊州叛亂第333章 路遇宋州(三)第889章 雙喜臨門第435章 奚人聯姻(一)第728章 投誠(一)第332章 路遇宋州(二)第641章 志願軍第207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一)第513章 慶功宴第834章 大潰敗(一)第515章 出使倭國第24章 第一桶金(三)第451章 體察民情(一)第114章 秦山島殲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