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的自律公約是約束商會中商賈的行爲,能不能起到什麼作用誰都不好說,反正很少人去提,當然就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不過閆大還是能背的出來商會自律公約的。
一、遵循“自願、平等、誠實、信用”原則”,相互合作共謀發展。
二、經常開展商會中的業務交流、信息交流、經驗交流、感情交流,以交流促進步、促發展。
三、自覺遵守律條,提倡合法經營、微笑服務,共同維護會員商賈形象、商會形象。
四、不得貶低、排斥其他會員商賈,更不得以強凌弱、以大欺小。提倡平等協商問題,內部事務有商會內部解決,反對商會會員採用暴力不合作手段。
五、商會會員合法權益受到傷害時,其他會員都要主動積極給予支持、幫助,確保會員合法權益得到維護。
六、對違反公約,損害商會信譽和其他會員利益者,所有會員應採取措施聯合抵制。
閆大眼巴巴的看着李燁,不知道李燁突然問這些的用意,難道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閆大的心砰砰的直跳,只要李燁一句話,自己就可以從大連城滾蛋,不過閆大怎麼都想不起來,自己有什麼做的不對或不好的地方。
“不要緊張,今天來找你的確是有一些事情,可以說與你有關,也可以說跟你沒有關係”,李燁見閆大胡思亂想,便開門見山道:“大連城如今除了你們的商會,還有不少的小商會,其中的商賈難免魚龍混雜、參差不齊,商會並不是什麼商賈都收的,那些欺壓良善、哄擡物價、坑蒙詐騙的商賈也混在商會之中,這樣的害羣之馬你們平時查處過沒有”。
閆大感覺渾身冰涼,現在商會的會員多達五六百家,哪有什麼精力去管其中每一個商賈的行爲,要說商會會員都是誠信經商,打死自己也不會相信的。
今天李燁突然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難道是……”,閆大腦海裡閃過一個不好的念頭,這是李燁要整肅商會了,“是誰不知死活的商賈得罪了李燁”,別人不知道李燁的厲害,閆大可以親眼見過李燁經商手腕的,曾經跟李燁做對的商賈,現在還在墳墓裡躺着呢?
“郡王殿下說的極是,商會這幾年發展的太快,是有一些良莠不齊的商賈混進了商會,某馬上就回去查,一定要把那些害羣之馬清理出去”
“那如果這些商賈不在商會中,又怎麼辦呢?”
“啊!”,這下閆大傻眼了,不在商會中,商會是民間組織,又不是官方組織,除了把奸商驅除出商會,閆大還真沒有想過能管到不在商會中的商賈。
“郡王殿下的意思是……。”
李燁伸手把一張紙遞給閆大道:“今天找你來,有幾件事情找你商量,第一件事情就是商會內部也要建立一個監督機制,怎麼建立你們商會自己去考慮,本王就在這裡提出幾點建議,一是所有加入商會的商賈可以在商鋪的顯目位置懸掛商會的銘牌,用以區別商會會員與其他商賈。
二是建立商會會員等級評審制度,經商一年之內童叟無欺、樂善好施的商賈,可以在銘牌上加上一顆星,以後依此類推,五顆星爲最高,如果發現商會會員有重大欺詐等行爲,開除出商會,如果是小過者可以摘除一顆星,以是警戒。
三是商會會員之間優先採購本商會會員的商品,其他的商會自己考慮,閆大,你看這些建議怎麼樣”。
商會會員從一開始加入以來,還沒有一位商賈開除出商會,現在李燁突然搞出這些制度,果真是要整肅商會了。
閆大點頭稱是,自然沒有什麼意見,既然李燁搞出商會內部的監督制度,也就是說李燁準備要對商賈動手了,這點閆大可以隱隱約約的感覺到。
“第二件事情,商會可以自己創辦一份報紙,專門刊登關於商業方面的消息,形式跟官府的邸報差不多,不同的是上面的內容和創辦的人,如果有什麼難處,可以找書商柴有澤商量一下這件事情,要是已經聽明白了,就回去把這兩件事情辦好”
“邸報”又稱“邸抄”(亦作邸鈔),並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四者皆用“報”字,可見它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
“邸報”最早出現於漢朝。當時西漢實行郡縣制,全國分成若干個郡,郡下再分若干個縣。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有辦事處,這個住處叫做“邸”,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長之間做聯絡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騎着快馬,通過秦朝建立起來的驛道,傳送到各郡長官。
西方有不少人認爲最早的報紙是羅馬帝國凱撒大帝在公元前五九年所創建的《每日紀聞》,這是一種傳遞緊急軍情的官報,但是這種報紙的壽命不長,不久就停辦了。就辦報年代而言,我國的《邸報》出現在西漢初年公元前二世紀左右,比羅馬帝國的《每日紀聞》大約要早一個世紀。
邸報開始只在官員中傳遞,不會流入民間,但是慢慢的一些豪門世家和舉子,也出錢僱人專門抄寫邸報進行傳閱,有人也因此爲業。
中國民間真正辦報的時間大約出現在明代前後,主要是文人進行一種學術交流使用,跟商賈沾不到一絲關係。
閆大走後不久,敬翔和萬俊走進書房向李燁彙報情況,兩人今天主要彙報的是,這次遼東半島戰役後的損失程度,還有遼東半島的重建補償計劃。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戰爭之後官府都要統計損失,規劃戰後的重建、安置百姓、恢復生產,這些早已經在李燁和敬翔的計劃之中,不過一些細節還要進行磋商才能最後的實行。
彙報完工作,敬翔道:“郡王殿下,爲什麼突然要辦《遼東半島週報》,這是不是‘邸報’,此事關係體大,不可交由商賈經辦”。
“《遼東半島週報》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邸報’,雖然也是公佈遼東半島的政策條例,但是發行的對象卻是遼東半島廣大的百姓,本王要讓百姓有一個瞭解官府的窗口,也有一個百姓說話的平臺,所以《遼東半島週報》交由書商柴有澤來操辦,敬兄可以派駐一名官員進行監督。不過監督的範圍不易過寬過嚴,只要不是涉及遼東半島的軍事和機密情報,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在上面刊登,你們看看這是準備出版的第一張《遼東半島週報》”
原先的遼東半島“邸報”也是交由柴有澤印刷的,至從柴有澤採用了活字印刷術之後,遼東半島的“邸報”已經不需要手寫謄抄了,發行的範圍已經涉及到了學校和工廠,這次準備發行的《遼東半島週報》不過是換一個名字,同時把發行對象再次擴大罷了。
既然李燁說了《遼東半島週報》不是“邸報”,敬翔也沒用什麼好說的,接過李燁遞過來的《遼東半島週報》看了看。
《遼東半島週報》跟後世的報紙差不過大小,四開八頁,上面刊登了一些遼東半島的政策和條例,還有官府準備重建和恢復生產的計劃,內容比以前的“邸報”要多,而且更加的詳細,看不出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這種報紙可以給識字的人看,也可以讀給別人聽,算是官府宣傳的一個渠道,以後百姓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意見,也可以在這張報紙上發表和討論。以前都是官員御史在納諫,以後百姓也可以納諫,也可以暢所欲言,廣開言路難道不是一個執政者最想看見的嗎?我們整天坐在官府中,就算走出去,也都是走馬觀花,哪有整天生活在其中的百姓感同身受,他們有了跟官府溝通的渠道,心裡就算不明白有什麼怨氣,也可以隨時找到發泄的渠道,這樣天下一下子多了許多的監察御史,再想矇蔽執政者的雙眼和雙耳就不容易了”
敬翔苦笑了一下,這種事情漢武帝做過,武則天也做過,結果都是無疾而終,就是不知道李燁這種辦法能做多久。敬翔還不知道李燁已經準備讓商會也創辦自己的報紙,估計知道後會發狂的,好在李燁一開始就讓敬翔派出了監察官員,就算有什麼問題也都是在控制範圍之內,只要經過一段時間成熟之後,這種事情也會平淡下來,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見兩人對《遼東半島週報》都沒有提出自己的意見,李燁微微的一笑道:“萬刺史,這段時間幸苦了,戰後的事情很多不能過於勞累,多回家休息一下,事情慢慢做不能急,欲速則不達,好心有時未必就能辦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