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堅船利炮做爲依仗,大肆在它國的沿海肆虐,甚至直接派兵入侵它國的內部,這種做法簡直就與後世西方各國一模一樣,雖然周重心中對西方的歐洲各國十分痛恨,但是他現在卻不知不覺的學習西方各國的做法,將這種痛苦提前釋放在大明內邊的國家頭上。
神周帶着艦隊封鎖倭國的下馬海峽,直接切斷了九州島與本州島的聯繫,然後對大內氏的沿海地區朝廷炮擊,以這種方法逼迫大內義興將石見國割讓給大明,這種做法就是後世典型的歐洲強盜做法,而且現在神周做的是理直氣壯,與大內義興談判之時也是強硬之極,絲毫沒有半分的退讓,逼着對方同意自己提出的條件。
面對神周這種蠻橫的做法,大內義興就算是老奸巨滑,可卻也無計可施,最後衡量了半天的得失,終於還是同意了神周的蠻橫要求,承認石見國歸大明統治,日後大內氏絕對不會再踏入石見國半步。
有了大內義興這個承諾,神周也是個爽快人,立刻帶着艦隊離開了下關海峽,幾個月後,得到消息的周重派來正式的官員,一邊接管石見國的管理,一邊與大內義興簽訂了正式的條約,條約中除了之前割讓石見國的要求外,另外還提出不少的條件,比如大內義興放開海禁,允許大明的商船在他的領土內停靠,同時大明也給了大內義興一個通商權,大明運往大內義興領地內的貨物,大內氏有優先購買權等等。
這份條約的簽訂地點被周重強硬的要求在下關海峽一條船上籤訂。然後被他惡趣味的命名爲《下關條約》。不過真正說起來。整個下關條約除了讓大內義興割讓石見國有些不平等外。其它的條約對大內義興來說也有一些好處,比如與大明的通商權,那是倭國所有大名都想抓在手中的權力,以前周重只與足利一輝互相通商,現在就多了一個大內義興,光憑這一個條約,就能讓大內義興短時間積累大量的財富,這對於四處征戰的大內義興而言。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這使得他對割讓石見國也不再那麼排斥了。
簽訂過下關條約後,石見國終於真正的落入到大明手中,緊接着剛剛在南洋找到兩個金礦的徐納被緊急召回,然後在周重親自向他解釋了一下倭國銀礦的估計產量後,徐納立刻帶着一幫學生就跑到了石見國,滿山遍野的尋找銀礦。
石見銀礦做爲亞洲地區最大的銀礦之一,而且又有周重這個作弊器的指點,結徐納很快就在大森地區那些零星的銀礦區找到一座大礦,這座礦藏是銀、銅伴生礦。其中白銀儲量十分可觀,至少整個大明都找不到這麼大的銀礦。而且也比較容易開採,這個發現讓周重是欣喜若狂,當下加緊向石見國派遣軍隊與官員,組織銀礦的開採工作。
銀礦的開採說麻煩也麻煩,說簡單也簡單,周重手中有錢也有懂技術的工匠,唯獨缺的就是開採的礦工,不過這也不是問題,石見國的倭人數量也不在少數,周圍的一些零星小銀礦也有不少的礦工,現在石見地區的銀礦都收歸大明所有,那些礦工自然也就是大明的,另外也可以從外界招募,畢竟石見地區吃不上飯的倭人也不在少數,只要是礦上管飯,就會有不少的倭人願意到礦上做工。
不過周重派到石見地區的官員卻沒有就近在石見國招募礦工,而是讓人到朝鮮招募了上萬人的朝鮮勞工來倭國探礦。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減少朝鮮那邊的本地人數量,另外石見國畢竟是倭人的地盤,若是隻有倭人,也不利於統治,所以那些跟着周重已經學壞了的官員就想到這個摻沙子的做法,將大批的朝鮮人遷移到石見做工,本來朝鮮人就恨透了倭人,現在到了倭人的地盤上,兩幫人肯定會發生衝突,到時大明坐在仲裁者的位子上,自然也就好管理多了。
周重雖然不想讓別人知道石見發現大銀礦的消息,但石見國畢竟是在倭國的領土上,周圍全都是倭人,想要保密根本就不可能,所以這個消息很快就傳播了出去,結果使得大內義興是後悔莫及,想要毀約卻又不敢,最後只好強自忍下這口惡氣,不過他做爲一代梟雄,自然不是那麼容易就死心了,而是在暗中等待機會,只要大明露出絲毫的破綻,他就會撲上去把石見國重新奪回來。
不過相比大內義興的忍耐,周圍的一些倭國大名卻沒那麼好的耐心,在銀礦如此大的利益之下,他們雖然明知道大明的軍隊不好惹,但依然抱着一絲幻想,特別是大內義興的老對手尼子經久,這個老謀深算的傢伙也在背後煽動一些大名,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倭國大名組建成一支三萬人的聯軍攻打石見國。
說起尼子經久,這個人能夠與大內義興這樣的一代梟雄做對,自然也不是簡單人物,他佔據着出雲、伯耆、備後等數個小國,實力並不比大內氏差,之前甚至還受到大內義興的邀請,一起去京都幫助細川高國,但是戰後他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報酬,這使得尼子經久對大內義興懷恨在心,於是策劃了對大內氏的戰爭,可惜他在面對大內義興時卻還有些差距,一戰之下大敗而回,甚至連兒子也死在了戰場了,這使得尼子氏與大內氏就結下了不解之仇。
尼子經久擅長於謀算,做事向來都是謀定而後動,此次對於攻打大明佔據的石見國,尼子經久同樣也是如此,比如他雖然在背後教唆那些大名聯合起來攻打石見,但其實他卻沒有參與進來,而是準備坐在後面看好戲,若是大名的聯軍可以打敗大明軍隊,那就說明大明的軍隊虛有其表,他立刻就會組織軍隊攻入石見,打敗其它的競爭者獨佔石見銀礦,若是大明軍隊真的像傳說中那麼厲害,那麼他就會立刻派人與大明人接觸,然後主動與其交好,畢竟他也想從對大明的貿易中分得一些好處。
神周對於九州島西部的情況幾乎是兩眼一摸黑,自然不知道這些倭人大名的聯軍背後有尼子經久在支持,甚至他連尼子經久是誰都不清楚。不過這沒關係,反正他也早就料到了,只要銀礦的消息傳出去後,肯定會引來一些人的覬覦,所以他也早就做好了戰爭的準備,比如之前在從朝鮮招募勞工時,也從朝鮮調集來一批駐守在朝鮮的大明軍隊。
駐守朝鮮的軍隊都是從大明邊軍之中挑選出來的,畢竟朝鮮內附之後,肯定會出現一些問題,甚至可能引發一些叛亂,所以必須要有一批強力的軍隊進行彈壓,而且邊軍距離朝鮮這邊也最近,所以正德就從遼東一帶調集了一些邊軍進入朝鮮,這些邊軍常年與草原人打仗,戰鬥力比京營還要強悍的多,鎮壓朝鮮自然不在話下。
周重手中全都是海軍,而且海軍陸戰隊也正在組建之中,暫時還不能用,所以每當遇到這種需要陸戰的時候,他就只能向正德求助,於是朝鮮的駐守軍隊就被正德暫時調給了神周,協助他守住石見國,畢竟對於石見的那座銀礦,正德也是十分的眼饞,若是日後產量上去了,他就再也不用爲缺錢而發愁了。
其實神周的海軍也是可以用來進行陸戰的,比如船上的海軍大都裝備着弓箭和火槍等武器,特別是火槍的裝備率,比之邊軍要高的多,再加上船上的火炮也可以暫時卸下來,所以海軍在陸上的戰鬥力其實並不比邊軍差。
不過周重之所以向正德求助,然後將邊軍引入到石見國的守衛之中,其實還是之前受到王守仁的點醒,那就是爲了減少朝廷,特別是正德對他的猜忌,雖然正德是個沒心沒肺的傢伙,而且又是周重的哥哥,但是正德畢竟是大明的皇帝,若是周重在海外發展的實力太過強大,而且又不受朝廷的節制,哪怕到時周重沒有謀反之心,恐怕也會引來朝廷的猜忌,所以從王守仁點醒過他之後,周重就會處處小心,哪怕是佔據了倭國的石見國,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引入朝廷的力量,這樣就不用擔心朝廷的猜忌了。
邊軍的戰鬥力自然不是吹的,更何況那些被尼子經久鼓動的大名也都不是什麼太過強大的勢力,所以他們組建的聯軍雖然達到了三萬,但卻是一羣東拼西湊的烏合之衆,甚至聯合之後戰鬥力非但沒有上升,反而還有所下降,畢竟光是幾個大名之間爲了軍隊控制權的爭鬥,就足以把整個聯軍的戰鬥力降到了最低。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倭國聯軍在益田城下與大明的軍隊發生了攻防戰,本來邊軍的將領是想與倭人野戰的,但是神周卻覺得沒有必要,只需要藉助益田城的城牆消耗倭人的兵力就行了,大明士兵的寶貴生命,不能消耗在這種無謂的戰爭中。